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成、表征并定量[Mn(tpm)(CO)3]Br(tpm= tris(pyrazolyl) methane),以研究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特性,并阐释碳氧三键的成键特征与红外吸收光谱的特性。
[关键词]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碳氧三键,红外光谱
中图分类号:O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029-01
[Abstract]Synthesize and characteristic a transition metallic carbonyl complex [Mn(tpm)(CO)3]Br, demonstrate the Infrared spectrum properties of carbon-oxygen triple bond.
[Key words]Transition metallic carbonyl complexes, Carbon-oxygen triple bond, infrared spectrum
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在2200-1800 cm-1内存在碳氧三键的红外特征吸收峰ν(CO)[1],强而尖锐,且不与其他振动模式耦合或与其他谱带重叠,且该区域是生物体系其他生物分子官能团的空白区,故其使得红外光谱技术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应用更广。
本研究合成、表征并定量[Mn(tpm)(CO)3]Br,并研究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特性,阐释碳氧三键的成键特征与红外吸收光谱的特性。
1.1 实验部分
1.1.1 试剂
五羰基溴化锰([Mn (CO)5]Br,Sigma);三吡唑基甲烷(华东理工大学);丙酮、无水乙醚、无水碳酸钠、高锰酸钾、溴化钾等试剂皆为分析纯;18.2M?超纯水。
1.1.2 [Mn(tpm)(CO)3]Br制备与表征
[Mn(tpm)(CO)3]Br的制备[2]:将0.2601 g五羰基溴化锰和0.2249 g三吡唑基甲烷加入有35 mL 新精制丙酮烧瓶中,N2氛下,避光加热回流5 h。减压蒸馏除溶剂。无水乙醚洗涤,抽滤,反复3-5次。收集固体于真空干燥箱中50℃过夜,得淡黄色固体,储存于棕色瓶。HPLC、FT-IR、1H-NMR表征 [Mn(tpm)(CO)3]Br。
1.1.3 [Mn(tpm)(CO)3]Br定量
(1) 准确称取质量比分别为100∶1、200∶1、400∶1、600∶1、800∶1、1000∶1、10000∶1的 KBr 和[Mn(tpm)(CO)3]Br,在红外灯照射下,在玛瑙研钵中充分混匀、研磨。
(2) 等压下直径1 cm模具中压片,选取大小厚度一致的薄片进行测试并定量。
1.2 结果与讨论
1.2.1 [Mn(tpm)(CO)3]Br的表征
FT-IR表征[Mn(tpm)(CO)3]Br(透射):如图2-1。两特征峰2046 cm-1和1940 cm-1,對应C≡O不同振动模式νC≡O, as和νC≡O, s,分属于C3ν,A1和C3ν,E点群[2,,3]。
C-O、C=O与C≡O红外特征吸收不同可能与三者成键方式有关。C-O中C采取sp3不等性杂化,形成σ键;C=O中C采取sp2杂化,形成σ键和肩并肩π键;C≡O中C采取sp杂化,形成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3]。且[Mn(tpm)(CO)3]Br 中,Mn与CO之间形成σ键和反馈π键,这两个键相互作用导致νC≡O向低频移动(如图1所示)。
1.2.2 [Mn(tpm)(CO)3]Br定量
绘出2046 cm-1(a)和1940 cm-1(b)峰高对数lg(A)对质量比对数lg(w)关系图图2-2。从图得知,2046 cm-1处的检测下限较1940 cm-1更低,但定量曲线的相关系数都很低,这与样品制备均一性、检测器灵敏度和信噪有关,故红外光谱很少用于定量分析,寻求更高灵敏度、较好信噪比是红外定量分析需要解决的难题(如图2、图3所示)。
1.3 本章小结
本文合成并表征[Mn(tpm)(CO)3]Br,碳氧三键的特征吸收分别为2046 cm-1、1940 cm-1。并阐释了其与CO分子、碳氧单键、碳氧双键之间红外特征吸收有显著差异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日) 中本一雄著, 黄德如,汪仁庆译. 无机和配位化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1991.
[2] M. Palusiak, B. Rudolf,G.Jaouen, et al. Sulfhydryl-selective, covalent labeling of biomolecules with transition metallocarbonyl complexes. Synthesis of (η5-C5H5)M(CO)3 (η1-N-maleimidato) (M = Mo, W), X-ray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studies [J]. Bioconjugate Chemistry.2005,16:1218-1224.
[3] 游效曾.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关键词]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碳氧三键,红外光谱
中图分类号:O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029-01
[Abstract]Synthesize and characteristic a transition metallic carbonyl complex [Mn(tpm)(CO)3]Br, demonstrate the Infrared spectrum properties of carbon-oxygen triple bond.
[Key words]Transition metallic carbonyl complexes, Carbon-oxygen triple bond, infrared spectrum
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在2200-1800 cm-1内存在碳氧三键的红外特征吸收峰ν(CO)[1],强而尖锐,且不与其他振动模式耦合或与其他谱带重叠,且该区域是生物体系其他生物分子官能团的空白区,故其使得红外光谱技术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应用更广。
本研究合成、表征并定量[Mn(tpm)(CO)3]Br,并研究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特性,阐释碳氧三键的成键特征与红外吸收光谱的特性。
1.1 实验部分
1.1.1 试剂
五羰基溴化锰([Mn (CO)5]Br,Sigma);三吡唑基甲烷(华东理工大学);丙酮、无水乙醚、无水碳酸钠、高锰酸钾、溴化钾等试剂皆为分析纯;18.2M?超纯水。
1.1.2 [Mn(tpm)(CO)3]Br制备与表征
[Mn(tpm)(CO)3]Br的制备[2]:将0.2601 g五羰基溴化锰和0.2249 g三吡唑基甲烷加入有35 mL 新精制丙酮烧瓶中,N2氛下,避光加热回流5 h。减压蒸馏除溶剂。无水乙醚洗涤,抽滤,反复3-5次。收集固体于真空干燥箱中50℃过夜,得淡黄色固体,储存于棕色瓶。HPLC、FT-IR、1H-NMR表征 [Mn(tpm)(CO)3]Br。
1.1.3 [Mn(tpm)(CO)3]Br定量
(1) 准确称取质量比分别为100∶1、200∶1、400∶1、600∶1、800∶1、1000∶1、10000∶1的 KBr 和[Mn(tpm)(CO)3]Br,在红外灯照射下,在玛瑙研钵中充分混匀、研磨。
(2) 等压下直径1 cm模具中压片,选取大小厚度一致的薄片进行测试并定量。
1.2 结果与讨论
1.2.1 [Mn(tpm)(CO)3]Br的表征
FT-IR表征[Mn(tpm)(CO)3]Br(透射):如图2-1。两特征峰2046 cm-1和1940 cm-1,對应C≡O不同振动模式νC≡O, as和νC≡O, s,分属于C3ν,A1和C3ν,E点群[2,,3]。
C-O、C=O与C≡O红外特征吸收不同可能与三者成键方式有关。C-O中C采取sp3不等性杂化,形成σ键;C=O中C采取sp2杂化,形成σ键和肩并肩π键;C≡O中C采取sp杂化,形成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3]。且[Mn(tpm)(CO)3]Br 中,Mn与CO之间形成σ键和反馈π键,这两个键相互作用导致νC≡O向低频移动(如图1所示)。
1.2.2 [Mn(tpm)(CO)3]Br定量
绘出2046 cm-1(a)和1940 cm-1(b)峰高对数lg(A)对质量比对数lg(w)关系图图2-2。从图得知,2046 cm-1处的检测下限较1940 cm-1更低,但定量曲线的相关系数都很低,这与样品制备均一性、检测器灵敏度和信噪有关,故红外光谱很少用于定量分析,寻求更高灵敏度、较好信噪比是红外定量分析需要解决的难题(如图2、图3所示)。
1.3 本章小结
本文合成并表征[Mn(tpm)(CO)3]Br,碳氧三键的特征吸收分别为2046 cm-1、1940 cm-1。并阐释了其与CO分子、碳氧单键、碳氧双键之间红外特征吸收有显著差异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日) 中本一雄著, 黄德如,汪仁庆译. 无机和配位化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1991.
[2] M. Palusiak, B. Rudolf,G.Jaouen, et al. Sulfhydryl-selective, covalent labeling of biomolecules with transition metallocarbonyl complexes. Synthesis of (η5-C5H5)M(CO)3 (η1-N-maleimidato) (M = Mo, W), X-ray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studies [J]. Bioconjugate Chemistry.2005,16:1218-1224.
[3] 游效曾.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