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小学生的易怒、情绪不稳定、男女同学不能正常交往、极度内向、学习焦虑等具体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营造民主的教育氛围;实施适时、灵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15-02收稿日期:2016-07-20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机制研究”(XJK014CZXX031)。
从人生发展历程来看,小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绝佳时期。从学校教育体系来看,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教育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我们现在实行的素质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其中心理素质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易怒。愤怒是个人的欲求和意图遭到妨碍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许多小学生由于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易冲动,因此常常在不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因为一点儿小事同学之间打架;认为父母、老师的某些做法不够合理而冲他们大喊大叫……
(2)情绪不稳定。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体正处于迅速发育期,特别容易兴奋,同时,高年级学生之间在学习与其他方面竞争与压力凸显,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际交往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善于控制或掩饰自己,常常喜怒皆形于色,便显得情绪忽高忽低而不稳定。
(3)男女同学不能正常交往。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正进入青春发育期,自我性别意识逐渐加强,加之社会不良因素影响,一些男女生彼此“敌对”,互不买账,加之男孩、女孩喜好不同,平时玩耍时自然男孩和男孩玩,女孩与女孩玩。
(4)极度内向。有些孩子特别内向,在心理上几乎是达到了自我封闭的状况。他们不喜欢集体氛围,在家里与亲人关系也非常冷漠,特别胆小,不敢与人交往,和整个社会有些格格不入。这种现象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的表现。
(5)学习焦虑。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营造民主的教育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但同时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要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让父母们学习孩子的成长知识,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并根据孩子发展规律来教育孩子。让家长们树立对孩子要讲民主,要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的思想。不管是父母还是子女,在政治上大家是平等的,家长不仅应该是循循善诱的导师,更应该是真诚的朋友。给予家长们“日常生活十建议”:①不要训斥孩子;②尊重孩子,不在他人面前批评孩子;③发现孩子缺点时不要总体否定,应该一事一论;④针对孩子错误提出具体改正办法;⑤不打击孩子自尊心;⑥多表扬,多鼓励;⑦遇事先听听孩子的想法;⑧多让孩子做决定;⑨常交谈;⑩带孩子走出家门,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与孩子的朋友建立联系,邀他们到家玩。
2实施适时、灵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增强学生自信心。 结合教学内容,在老师的帮助下,使每位学生了解自己目前所处的时期,了解自己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使他们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从而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相信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进行自我鼓励和自我欣赏,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自豪,并善于从成绩的进步中体验欢乐和喜悦。在暂时不顺心时,泰然处之,不可心灰意冷,更不可破“罐子破摔”。要牢记“天生我材必有用”“失败是成功之母”,始终把自己看成一个有价值的人。
(2)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好心理健康教
育的课程,让孩子们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调控自我的情绪,消除生活中的愤怒、忧愁和暴躁等情绪,坚信一切会重新好起来。各学科教师可根据本学科特点,在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影响,潜移默化地调整学生的心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班主任老师可通过班会的形式,就孩子身边的真实事例,通过“辩论会”“我来帮帮他”等形式在班会上让孩子获得启发,传播正能量,让孩子们认识什么是积极,什么是乐观,从而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体育老师可以教会孩子学习各类体育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组织各类体育竞赛,既锻炼身体,又释放学生情绪,并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语文教师可以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达到教、育共长。如有些学生受不了委屈,因为一点小事便大哭大闹不止。这个问题引起了老师的重视,于是布置了作文《当我受了委屈的时候》。在作文中,有的孩子写道:“当我受委屈的时候,我会非常生气,有时候我会哭;有时候,会静静地坐着不理睬任何人,自己做自己的事……”一看就知道孩子们的处理方式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对于这样的作文,教师就不能只对文章的结构和遣词造句进行批改,而需要融入更多的人性化色彩和心理疏导。可以和孩子们谈谈心:“孩子,你和我以前受委屈时的反应很像,而且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充分地发泄一下,但这样好吗?还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吗?”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会开动脑筋,想出很多的好办法。
(3)教给学生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告诉孩子们经常发脾气的危害与后果。当孩子明白了愤怒情绪的严重后果以后,自然会想到自己将如何控制,此时教师趁热打铁,引导他们总结出办法来。比如可以出去走走,听听音乐,或者和朋友们聊聊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可以想一想:我为什么生气?这值不值得我生气?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对我有什么好处?还可以在自己要生气的时候,对自己下命令:不要生气!坚持一分钟! 再坚持一分钟!再坚持一分钟!从而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还可以把怒气通过转移目标发泄出来,比如去打沙袋……要注意提醒孩子们,情感的宣泄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不可有过激的行为。
(4)正确认识男、女生。 借助各种媒体,让孩子们知道男女同学之间交往的好处有很多:因为智力类型是有差异的,在情感方面男女也有差异,女孩细腻温和、富于同情心,男孩情感外露、粗犷、热情、有力量。只与同性交往,心理发展会狭隘,男女生相互交往可以差异互补、丰富个性,意志也更坚强。当学生明白这些后,尝试与异性交往时,我们还要提醒他们把握好两性交往的尺度,防止“过”与“不及”。
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们创设安定、愉快、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改善教育方式,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幸福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15-02收稿日期:2016-07-20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机制研究”(XJK014CZXX031)。
从人生发展历程来看,小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绝佳时期。从学校教育体系来看,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教育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我们现在实行的素质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其中心理素质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易怒。愤怒是个人的欲求和意图遭到妨碍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许多小学生由于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易冲动,因此常常在不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因为一点儿小事同学之间打架;认为父母、老师的某些做法不够合理而冲他们大喊大叫……
(2)情绪不稳定。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体正处于迅速发育期,特别容易兴奋,同时,高年级学生之间在学习与其他方面竞争与压力凸显,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际交往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善于控制或掩饰自己,常常喜怒皆形于色,便显得情绪忽高忽低而不稳定。
(3)男女同学不能正常交往。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正进入青春发育期,自我性别意识逐渐加强,加之社会不良因素影响,一些男女生彼此“敌对”,互不买账,加之男孩、女孩喜好不同,平时玩耍时自然男孩和男孩玩,女孩与女孩玩。
(4)极度内向。有些孩子特别内向,在心理上几乎是达到了自我封闭的状况。他们不喜欢集体氛围,在家里与亲人关系也非常冷漠,特别胆小,不敢与人交往,和整个社会有些格格不入。这种现象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的表现。
(5)学习焦虑。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营造民主的教育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但同时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要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让父母们学习孩子的成长知识,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并根据孩子发展规律来教育孩子。让家长们树立对孩子要讲民主,要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的思想。不管是父母还是子女,在政治上大家是平等的,家长不仅应该是循循善诱的导师,更应该是真诚的朋友。给予家长们“日常生活十建议”:①不要训斥孩子;②尊重孩子,不在他人面前批评孩子;③发现孩子缺点时不要总体否定,应该一事一论;④针对孩子错误提出具体改正办法;⑤不打击孩子自尊心;⑥多表扬,多鼓励;⑦遇事先听听孩子的想法;⑧多让孩子做决定;⑨常交谈;⑩带孩子走出家门,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与孩子的朋友建立联系,邀他们到家玩。
2实施适时、灵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增强学生自信心。 结合教学内容,在老师的帮助下,使每位学生了解自己目前所处的时期,了解自己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使他们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从而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相信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进行自我鼓励和自我欣赏,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自豪,并善于从成绩的进步中体验欢乐和喜悦。在暂时不顺心时,泰然处之,不可心灰意冷,更不可破“罐子破摔”。要牢记“天生我材必有用”“失败是成功之母”,始终把自己看成一个有价值的人。
(2)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好心理健康教
育的课程,让孩子们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调控自我的情绪,消除生活中的愤怒、忧愁和暴躁等情绪,坚信一切会重新好起来。各学科教师可根据本学科特点,在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影响,潜移默化地调整学生的心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班主任老师可通过班会的形式,就孩子身边的真实事例,通过“辩论会”“我来帮帮他”等形式在班会上让孩子获得启发,传播正能量,让孩子们认识什么是积极,什么是乐观,从而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体育老师可以教会孩子学习各类体育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组织各类体育竞赛,既锻炼身体,又释放学生情绪,并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语文教师可以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达到教、育共长。如有些学生受不了委屈,因为一点小事便大哭大闹不止。这个问题引起了老师的重视,于是布置了作文《当我受了委屈的时候》。在作文中,有的孩子写道:“当我受委屈的时候,我会非常生气,有时候我会哭;有时候,会静静地坐着不理睬任何人,自己做自己的事……”一看就知道孩子们的处理方式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对于这样的作文,教师就不能只对文章的结构和遣词造句进行批改,而需要融入更多的人性化色彩和心理疏导。可以和孩子们谈谈心:“孩子,你和我以前受委屈时的反应很像,而且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充分地发泄一下,但这样好吗?还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吗?”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会开动脑筋,想出很多的好办法。
(3)教给学生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告诉孩子们经常发脾气的危害与后果。当孩子明白了愤怒情绪的严重后果以后,自然会想到自己将如何控制,此时教师趁热打铁,引导他们总结出办法来。比如可以出去走走,听听音乐,或者和朋友们聊聊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可以想一想:我为什么生气?这值不值得我生气?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对我有什么好处?还可以在自己要生气的时候,对自己下命令:不要生气!坚持一分钟! 再坚持一分钟!再坚持一分钟!从而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还可以把怒气通过转移目标发泄出来,比如去打沙袋……要注意提醒孩子们,情感的宣泄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不可有过激的行为。
(4)正确认识男、女生。 借助各种媒体,让孩子们知道男女同学之间交往的好处有很多:因为智力类型是有差异的,在情感方面男女也有差异,女孩细腻温和、富于同情心,男孩情感外露、粗犷、热情、有力量。只与同性交往,心理发展会狭隘,男女生相互交往可以差异互补、丰富个性,意志也更坚强。当学生明白这些后,尝试与异性交往时,我们还要提醒他们把握好两性交往的尺度,防止“过”与“不及”。
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们创设安定、愉快、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改善教育方式,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幸福人生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