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深度学习的现状分析,揭示出深度学习能够解决学生浅层学习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而提出教学改进的路径:创设真实、批判性的教学情境;设计有效问题来提升学生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搭建交流平台等,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深度学习;教学改进;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2-0041-02
引 言
深度学习作为与浅层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形态,它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思想,并将其灵活地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让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帮助决策、解决问题。深度学习对于学生认知曲线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当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本文从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一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改进路径,以期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深入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深度学习的现状分析
就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深度学习状态低迷,而浅层学习状态较为凸显。其主要表现为学生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被动地累积知识,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概念理论,机械地模仿操作练习。因此,学生无法进行知识的系统性结构整合,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学习迁移,无法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究其缘由,主要归结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学情境的单一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不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不能通过深度的理解、透析、加工等思维去掌握知识的本质内涵,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真实、批判性的情境中,阻碍了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有效迁移。
其次,学生不能认识到以往相关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差别,没有对其进行综合比较,他们在潜意识中容易形成一种单一的知识结构,在实际学习中只将其作为一种必要的学习任务去完成而已。在这种全凭记忆和模仿的操作实践中,学生不能真正提升整合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忽略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相关学习策略的交流,对学习方式的反思和改进也没有重视起来,因而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深度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
本文所提到的促进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深度学习并不是一味地提升学习难度或实现对知识的进一步延伸,而是在确保学生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改进深度学习的教学路径,将信息技术及相关的应用知识融入新的情境中,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浅层学习状态的基础上向深度学习状态推进,进而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路径
1.为学生创设深度学习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及进行深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把情境的“创设”重视起来,注重教学内容与多样化情境的关联性,将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顺利进行。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深度学习所需的环境条件我们可以发现,必要地创设具有真实和批判性的教学情境,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为其后续深度学习提供动力。
(1)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情境认知理论中曾提到,进行有意义的深度学习其实就是促进学生从理论知识迈向真实生活的过程。通俗来说,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真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因此真实的情境对于学生的深度学习有着重要意义[2]。例如,教师在教授“图片的获取与加工”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就可以创设一个针对学校校徽设计的教学情境,可以這样导入教学:“现在我们学校还没有校徽,正面向全校师生进行招标。本节课,老师将以设计我校的校徽为主要任务,带领同学们设计出符合学校要求的校徽,最后参加本次招标。”在这种自由探索的真实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徽设计”活动中,从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这样为“图片的获取与加工”这一课的有效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创设批判性的教学情境
通过对深度学习理念的深入剖析发现,研究者对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尤为关注。我们所说的批判思维并不只是一种带有否定性的思维,更多表示的是否定已有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培养建设性和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比较、分析、整合及应用的空间,让他们自己作出判断,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样以上述“图片的获取与加工”这一部分的设计校徽任务为例,在校徽图案的设计过程中,一些学生会选择画图软件,另一些学生会选择使用Photoshop,还有一些学生会选择Word中的自选图形等。在此情境下,批判性思维能够让学生从模仿操作中解放出来,体会自由创作的乐趣,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触类旁通,实现技能的迁移。
2.设计问题,提升学生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对新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问题是贯穿整堂课的线索,教师的提问主要是以引起学生注意力、发现课堂问题、回忆知识内容等为目的。但是,通过深入调查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很多问题并没有很大的效用,学生依然停留在简单的知识学习中,也并不能很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3]。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思维,尽可能地提出一些需要利用高阶思维去思考的问题,便于学生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层的分析、调整,进而使他们重塑原有认知结构,建构新知序列,在实际运用中能举一反三,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学习目标的达成。 以“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为例,教师可以发起以下对话。
师:我们防御病毒有哪些可行措施?
生1:戴口罩
生2:勤洗手
生3:少出门
……
师:看来同学们的防疫意识都很高啊!其实,计算机防御病毒侵害也是同样的原理,大家试着对比、联想、讨论一下,计算机可以戴什么“口罩”设防线?用什么“勤洗手”来除病毒?怎样减少“出门”遇到病毒的概率?
生A:我感觉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安装就是“戴口罩”。
生B:我认为经常全盘扫描、查杀、更新病毒库和打系统补丁就是“勤洗手”。
生C:我觉得不访问不良网站,不点击莫名邮件或点击陌生链接就是“少出门”。
师:非常棒!我仿佛看到了好多计算机界的医学专家和白衣天使!
师:那么中病毒后的计算机该怎么治愈呢?
(学生展开讨论,并进行总结性发言)
在一系列开放的引导型提问下,学生能够将自己潜意识中的高阶思维充分利用起来,深度挖掘信息技術知识,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迁移与运用,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整合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积极搭建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交流平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曾明确提到: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并不是教师单一传授的,更多的是学生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必要资料的引导,以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的。基于此,通过综合考虑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差异性,教师可以将现有的辅助性学习网站、慕课及“智慧云”等交流平台充分利用起来,以便有效促进师生及学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实时获取相应的帮助,进而引导学生切实做好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和展示评价,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便利。
同样以上述提到的“图片的获取与加工”中的校徽设计任务为例,当教师应用学习平台开展教学时,学生能够及时获取有关图像信息加工的微视频和相关图文教程,以此开展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阶段性的半成品上传到平台上展示,及时与教师和其他同学沟通,以便快速找出自己作品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获得有效方法予以完善。不仅如此,在校徽设计过程中融入这种交流平台的方式,学生的成品可以在教师设定的评价标准中完成自我评价、组内互评,在自评互评中洗礼优化而最终定型。在展示环节,学生可以为自己喜欢的作品点赞,平台会实时反馈统计结果,呈现出学生更为青睐的作品,最后推选出来参与招标。交流平台上的这一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这为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深度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结 语
总而言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深度学习对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学习有效性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教师须重视深度学习,不断探索和改进有效的深度学习路径,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唐祖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措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152.
陶玉州.浅析情境教学如何推进信息技术课堂的深度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165+167.
朱文璋,杨静.融合信息技术 改进课堂教学——宁夏育才中学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教学改革实验介绍[J].宁夏教育,2017(09):74-77.
作者简介:陆志诚(1987.12—),男,江苏太仓人,中小学一级教师,太仓市学科带头人。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深度学习;教学改进;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2-0041-02
引 言
深度学习作为与浅层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形态,它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思想,并将其灵活地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让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帮助决策、解决问题。深度学习对于学生认知曲线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当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本文从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一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改进路径,以期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深入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深度学习的现状分析
就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深度学习状态低迷,而浅层学习状态较为凸显。其主要表现为学生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被动地累积知识,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概念理论,机械地模仿操作练习。因此,学生无法进行知识的系统性结构整合,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学习迁移,无法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究其缘由,主要归结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学情境的单一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不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不能通过深度的理解、透析、加工等思维去掌握知识的本质内涵,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真实、批判性的情境中,阻碍了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有效迁移。
其次,学生不能认识到以往相关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差别,没有对其进行综合比较,他们在潜意识中容易形成一种单一的知识结构,在实际学习中只将其作为一种必要的学习任务去完成而已。在这种全凭记忆和模仿的操作实践中,学生不能真正提升整合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忽略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相关学习策略的交流,对学习方式的反思和改进也没有重视起来,因而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深度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
本文所提到的促进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深度学习并不是一味地提升学习难度或实现对知识的进一步延伸,而是在确保学生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改进深度学习的教学路径,将信息技术及相关的应用知识融入新的情境中,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浅层学习状态的基础上向深度学习状态推进,进而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路径
1.为学生创设深度学习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及进行深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把情境的“创设”重视起来,注重教学内容与多样化情境的关联性,将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顺利进行。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深度学习所需的环境条件我们可以发现,必要地创设具有真实和批判性的教学情境,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为其后续深度学习提供动力。
(1)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情境认知理论中曾提到,进行有意义的深度学习其实就是促进学生从理论知识迈向真实生活的过程。通俗来说,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真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因此真实的情境对于学生的深度学习有着重要意义[2]。例如,教师在教授“图片的获取与加工”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就可以创设一个针对学校校徽设计的教学情境,可以這样导入教学:“现在我们学校还没有校徽,正面向全校师生进行招标。本节课,老师将以设计我校的校徽为主要任务,带领同学们设计出符合学校要求的校徽,最后参加本次招标。”在这种自由探索的真实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徽设计”活动中,从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这样为“图片的获取与加工”这一课的有效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创设批判性的教学情境
通过对深度学习理念的深入剖析发现,研究者对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尤为关注。我们所说的批判思维并不只是一种带有否定性的思维,更多表示的是否定已有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培养建设性和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比较、分析、整合及应用的空间,让他们自己作出判断,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样以上述“图片的获取与加工”这一部分的设计校徽任务为例,在校徽图案的设计过程中,一些学生会选择画图软件,另一些学生会选择使用Photoshop,还有一些学生会选择Word中的自选图形等。在此情境下,批判性思维能够让学生从模仿操作中解放出来,体会自由创作的乐趣,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触类旁通,实现技能的迁移。
2.设计问题,提升学生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对新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问题是贯穿整堂课的线索,教师的提问主要是以引起学生注意力、发现课堂问题、回忆知识内容等为目的。但是,通过深入调查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很多问题并没有很大的效用,学生依然停留在简单的知识学习中,也并不能很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3]。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思维,尽可能地提出一些需要利用高阶思维去思考的问题,便于学生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层的分析、调整,进而使他们重塑原有认知结构,建构新知序列,在实际运用中能举一反三,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学习目标的达成。 以“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为例,教师可以发起以下对话。
师:我们防御病毒有哪些可行措施?
生1:戴口罩
生2:勤洗手
生3:少出门
……
师:看来同学们的防疫意识都很高啊!其实,计算机防御病毒侵害也是同样的原理,大家试着对比、联想、讨论一下,计算机可以戴什么“口罩”设防线?用什么“勤洗手”来除病毒?怎样减少“出门”遇到病毒的概率?
生A:我感觉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安装就是“戴口罩”。
生B:我认为经常全盘扫描、查杀、更新病毒库和打系统补丁就是“勤洗手”。
生C:我觉得不访问不良网站,不点击莫名邮件或点击陌生链接就是“少出门”。
师:非常棒!我仿佛看到了好多计算机界的医学专家和白衣天使!
师:那么中病毒后的计算机该怎么治愈呢?
(学生展开讨论,并进行总结性发言)
在一系列开放的引导型提问下,学生能够将自己潜意识中的高阶思维充分利用起来,深度挖掘信息技術知识,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迁移与运用,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整合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积极搭建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交流平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曾明确提到: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并不是教师单一传授的,更多的是学生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必要资料的引导,以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的。基于此,通过综合考虑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差异性,教师可以将现有的辅助性学习网站、慕课及“智慧云”等交流平台充分利用起来,以便有效促进师生及学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实时获取相应的帮助,进而引导学生切实做好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和展示评价,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便利。
同样以上述提到的“图片的获取与加工”中的校徽设计任务为例,当教师应用学习平台开展教学时,学生能够及时获取有关图像信息加工的微视频和相关图文教程,以此开展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阶段性的半成品上传到平台上展示,及时与教师和其他同学沟通,以便快速找出自己作品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获得有效方法予以完善。不仅如此,在校徽设计过程中融入这种交流平台的方式,学生的成品可以在教师设定的评价标准中完成自我评价、组内互评,在自评互评中洗礼优化而最终定型。在展示环节,学生可以为自己喜欢的作品点赞,平台会实时反馈统计结果,呈现出学生更为青睐的作品,最后推选出来参与招标。交流平台上的这一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这为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深度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结 语
总而言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深度学习对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学习有效性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教师须重视深度学习,不断探索和改进有效的深度学习路径,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唐祖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措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152.
陶玉州.浅析情境教学如何推进信息技术课堂的深度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165+167.
朱文璋,杨静.融合信息技术 改进课堂教学——宁夏育才中学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教学改革实验介绍[J].宁夏教育,2017(09):74-77.
作者简介:陆志诚(1987.12—),男,江苏太仓人,中小学一级教师,太仓市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