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与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基本场所,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家庭实质上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学校是孩子学习的基本单位。所以他们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天然环境。孩子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家庭这个环境中,成人之前就生活在学校这个环境里,所以他们对其影响当然非常敏感,不难发现,家庭和学校对个性差异的影响则位于教育结构的首位。有时看似非常简单的因素却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决定着孩子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也决定着他的行为和活动,因此,如何做好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如何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就成了每位教师的当务之急。
2003年是我任教的第五个年头,我带的是高一的一个新班级。班里有个叫翟某某的学生,17岁,父亲常年在外地做生意,母亲在他小时候的一次车祸意外中去世了,跟随念过八旬的姥姥在家相依为命,经济状况还可以,但从他的身体状况及衣着看,生活质量一般。家庭教育形式可见肯定是缺少父爱母爱,姥姥溺爱。
经过两个星期的观察,我觉得翟某某头脑及思维很灵活,悟性也很强,但成绩非常差;生活能力及自理能力远远出乎我的想象:从不洗衣服,就连袜子都打包带到家里,有姥姥代劳,鞋带儿都踩在脚下;个人品德发展方面,听不得一点老师同学的意见,太自傲,稍有冲突,就几天与老师、同学甚至是姥姥不说话,处事太极端,想上网时就逃宿出去,成为班级典型的“怪物”,无人爱理睬。
对于他,我也采取了后来我认为很简单教育过程:在刚开始时,首先通过关注其校内言行,并与家人取得联系。父亲在外,姥姥表现积极配合,不护孩子的弱处,介绍在家表现,从而顺利地摸清其总体状况。但这一切都是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秘密进行的。其次,在开学前,心情不好或表现异常时就主动找其谈话,注意从夸赞其长处入手,使其愿意亲近,劝其将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再次,生活中一些细节帮助其纠正,由于当时我们年龄比较接就,所以沟通起来比较方便。我曾三次将其领到我家过夜,我亲自下厨,让他感到生活中的一丝温暖,让他热爱生活。仅仅在第一次月考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成绩跃升至班级中等,家人和他均非常高兴。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发现他的精力又出现不足现象,成绩回落。经了解其在他十一七天假期间,他又与父亲电话中发生冲突,又不愿把自己的心思吐露出来,出现自闭。自此,又出现了先前的表现。我了解到他反感家长的“唠叨”,远父亲管得太宽了。我仍然用我的亲和力和气促膝长谈。随后在这一整学期的教育中始终注意把握分寸。既要让他体会到老师对他的朋友式关心,又要让它能够愿意接受我,使他对我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对我敞开心怀。他曾经在高一下学期成绩进入到我校实验班的行列,我劝说他去,他也一直留在我班,最终在2006年高考中以589分的总成绩考入中南大学数学系。现在,我们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经常上网互相聊心情,生活,未来等等,他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教育反思:通过该个案使我意识到两点:
一是单亲家庭的教育。单亲孩子就像海面上行驶的一叶孤舟,如果领航员能正确引导,他们同样会避过惊涛骇浪,渡过暗礁岩石,安全抵达明净的港湾。同时,对于他们,养成教育是关键,但体现出其长效性和艰巨性。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的成长受学校和家庭双方面的影响,两方面不联合起来,但方式解决不好的,既便如此,孩子也会由于其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反复。越是表现较差的学生其自控力肯定越差。教师应该反复的雕琢,长期的作战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德育工作就是考验耐心耐力的一项艰巨工程。
二是把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
我所采用的办法都是极其传统的办法,是每一位教师,甚至是每个人的举手之劳。功到自然成。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诚恳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以一次心平气和的交谈,都会在他们心里激起层层浪花。一次教育的失误将影响的是一个孩子的一生命运,教育的细节是多么重要!我们的教育原本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教育无非也只是一些小事,比如:早上到学校,进班级,看一看学生是否都到齐了,谁没来,又是什么原因。天气很好,间操时,教室的窗是不是已经开了,通风是否良好。晨读已经开始,尽管有学生干部组织,但还是去看一下,如果学生很认真,笑着表扬一句。下课了,利用课间和学生交谈几句,问一问上课谁被提问不会回答。有了点时间,想想明天的可怎样上,或者准备下一堂课。中午可能有学生私出教室,需要你去查看一下等等。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都在与学生打着交道,小事做好,怎么会有大事发生呢?确实,教育无非就是做这样的一些细小的琐事,也正因为如此,每一个教师只要认真地投入地工作,都能把这样的小事做好,做到位;每一个把这样的小事做好的教师,就是我们教育的脊梁;大家一起来把这样的小事做好,做到位,就能把我们教育的大事做得让社会放心,让家长满意。
(作者单位:辽宁省东港市第二中学)
2003年是我任教的第五个年头,我带的是高一的一个新班级。班里有个叫翟某某的学生,17岁,父亲常年在外地做生意,母亲在他小时候的一次车祸意外中去世了,跟随念过八旬的姥姥在家相依为命,经济状况还可以,但从他的身体状况及衣着看,生活质量一般。家庭教育形式可见肯定是缺少父爱母爱,姥姥溺爱。
经过两个星期的观察,我觉得翟某某头脑及思维很灵活,悟性也很强,但成绩非常差;生活能力及自理能力远远出乎我的想象:从不洗衣服,就连袜子都打包带到家里,有姥姥代劳,鞋带儿都踩在脚下;个人品德发展方面,听不得一点老师同学的意见,太自傲,稍有冲突,就几天与老师、同学甚至是姥姥不说话,处事太极端,想上网时就逃宿出去,成为班级典型的“怪物”,无人爱理睬。
对于他,我也采取了后来我认为很简单教育过程:在刚开始时,首先通过关注其校内言行,并与家人取得联系。父亲在外,姥姥表现积极配合,不护孩子的弱处,介绍在家表现,从而顺利地摸清其总体状况。但这一切都是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秘密进行的。其次,在开学前,心情不好或表现异常时就主动找其谈话,注意从夸赞其长处入手,使其愿意亲近,劝其将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再次,生活中一些细节帮助其纠正,由于当时我们年龄比较接就,所以沟通起来比较方便。我曾三次将其领到我家过夜,我亲自下厨,让他感到生活中的一丝温暖,让他热爱生活。仅仅在第一次月考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成绩跃升至班级中等,家人和他均非常高兴。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发现他的精力又出现不足现象,成绩回落。经了解其在他十一七天假期间,他又与父亲电话中发生冲突,又不愿把自己的心思吐露出来,出现自闭。自此,又出现了先前的表现。我了解到他反感家长的“唠叨”,远父亲管得太宽了。我仍然用我的亲和力和气促膝长谈。随后在这一整学期的教育中始终注意把握分寸。既要让他体会到老师对他的朋友式关心,又要让它能够愿意接受我,使他对我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对我敞开心怀。他曾经在高一下学期成绩进入到我校实验班的行列,我劝说他去,他也一直留在我班,最终在2006年高考中以589分的总成绩考入中南大学数学系。现在,我们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经常上网互相聊心情,生活,未来等等,他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教育反思:通过该个案使我意识到两点:
一是单亲家庭的教育。单亲孩子就像海面上行驶的一叶孤舟,如果领航员能正确引导,他们同样会避过惊涛骇浪,渡过暗礁岩石,安全抵达明净的港湾。同时,对于他们,养成教育是关键,但体现出其长效性和艰巨性。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的成长受学校和家庭双方面的影响,两方面不联合起来,但方式解决不好的,既便如此,孩子也会由于其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反复。越是表现较差的学生其自控力肯定越差。教师应该反复的雕琢,长期的作战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德育工作就是考验耐心耐力的一项艰巨工程。
二是把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
我所采用的办法都是极其传统的办法,是每一位教师,甚至是每个人的举手之劳。功到自然成。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诚恳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以一次心平气和的交谈,都会在他们心里激起层层浪花。一次教育的失误将影响的是一个孩子的一生命运,教育的细节是多么重要!我们的教育原本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教育无非也只是一些小事,比如:早上到学校,进班级,看一看学生是否都到齐了,谁没来,又是什么原因。天气很好,间操时,教室的窗是不是已经开了,通风是否良好。晨读已经开始,尽管有学生干部组织,但还是去看一下,如果学生很认真,笑着表扬一句。下课了,利用课间和学生交谈几句,问一问上课谁被提问不会回答。有了点时间,想想明天的可怎样上,或者准备下一堂课。中午可能有学生私出教室,需要你去查看一下等等。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都在与学生打着交道,小事做好,怎么会有大事发生呢?确实,教育无非就是做这样的一些细小的琐事,也正因为如此,每一个教师只要认真地投入地工作,都能把这样的小事做好,做到位;每一个把这样的小事做好的教师,就是我们教育的脊梁;大家一起来把这样的小事做好,做到位,就能把我们教育的大事做得让社会放心,让家长满意。
(作者单位:辽宁省东港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