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丞”“右丞”“左司”“右司”“左尹”“右尹”“左将军”“右将军”“左仆射”“右仆射”……你知道这些中国古代官位中的“左”和“右”代表什么意思吗?
左、右究竟哪个为大,哪个为尊,哪个为先,哪个为上呢?
按照中国汉字的组词习惯,当两个名词组成一个并列词组时,大都是价值高者、尊者在先,价值低者、卑者在后,如男女、尊卑、贵贱、君臣、父子、母女、内外、官兵等。由此可以推论,在“左右”关系词组中,左为尊、右为卑,例如“男左女右”的说法,其中不乏男尊女卑的意思。
但是,汉代以前却恰恰相反,右尊而左卑。《史记·田叔列传》记载:“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无出其右”的成语也正由此而来。所以,那时人们把豪门大姓称为“右族”和“右姓”;崇尚文治称“右文”,崇尚武治称“右武”。左则表示卑下,所以官员降职称“左迁”。之所以尊右卑左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与左撇子相对),右便而左不便,右顺而左不顺,右便获得了尊位。而“左道”(不正之道)、“相左”(不一致)也就由此而生了。这还不算,左右的意思还有了进一步“进化”,右表示赞同的意思,左则表示反对。
汉代以后,情况有了变化。方向上,东为尊、西为卑,南为尊、北为卑。帝王面南而居,其左为东,其右为西。既然东为尊,那帝王的左就自然为尊了。左也因此上升为尊,右则相应下降为卑。在同一部门,如果只有左右官位,则左为正职,右为副职;如果正职外还有两个副手,则左职为第一副手,右职为第二副手。北宋神宗赵顼死后,哲宗赵煦即位。当时司马光被重用为“左仆射”,文彦博为“右仆射”。司马光内心不安,上奏道:“彦博官为太师,年八十一,臣后进位居其上,非所以正大伦也。”由此可见左尊于右。
人们在继承传统时,更多地以离自己近的为准。所以汉代以后的左右所象征的尊卑也渐渐成为正统。现代官员在隆重的场合中,大都有两种排位法,一种是按“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的顺序排,;一种是“一把手”居中,“二把手”在其左,“三把手”在其右,然后一左一右排。后面一种排法,正是对左先右后的现代诠释。
理解中国古代“左”和“右”的尊卑渊源,要根据中国历史的特定阶段区别对待。虽然现在我们大多选用了汉代以后的左尊右卑观念,但一些词语的意思仍然保留了汉代以前的色彩,如“无出其右”,右仍为上;“左迁”,左仍为降;“左道”,不正之道;“相左”,相悖。正是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和变化万千,导致了今人的“左右难辨”。
左、右究竟哪个为大,哪个为尊,哪个为先,哪个为上呢?
按照中国汉字的组词习惯,当两个名词组成一个并列词组时,大都是价值高者、尊者在先,价值低者、卑者在后,如男女、尊卑、贵贱、君臣、父子、母女、内外、官兵等。由此可以推论,在“左右”关系词组中,左为尊、右为卑,例如“男左女右”的说法,其中不乏男尊女卑的意思。
但是,汉代以前却恰恰相反,右尊而左卑。《史记·田叔列传》记载:“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无出其右”的成语也正由此而来。所以,那时人们把豪门大姓称为“右族”和“右姓”;崇尚文治称“右文”,崇尚武治称“右武”。左则表示卑下,所以官员降职称“左迁”。之所以尊右卑左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与左撇子相对),右便而左不便,右顺而左不顺,右便获得了尊位。而“左道”(不正之道)、“相左”(不一致)也就由此而生了。这还不算,左右的意思还有了进一步“进化”,右表示赞同的意思,左则表示反对。
汉代以后,情况有了变化。方向上,东为尊、西为卑,南为尊、北为卑。帝王面南而居,其左为东,其右为西。既然东为尊,那帝王的左就自然为尊了。左也因此上升为尊,右则相应下降为卑。在同一部门,如果只有左右官位,则左为正职,右为副职;如果正职外还有两个副手,则左职为第一副手,右职为第二副手。北宋神宗赵顼死后,哲宗赵煦即位。当时司马光被重用为“左仆射”,文彦博为“右仆射”。司马光内心不安,上奏道:“彦博官为太师,年八十一,臣后进位居其上,非所以正大伦也。”由此可见左尊于右。
人们在继承传统时,更多地以离自己近的为准。所以汉代以后的左右所象征的尊卑也渐渐成为正统。现代官员在隆重的场合中,大都有两种排位法,一种是按“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的顺序排,;一种是“一把手”居中,“二把手”在其左,“三把手”在其右,然后一左一右排。后面一种排法,正是对左先右后的现代诠释。
理解中国古代“左”和“右”的尊卑渊源,要根据中国历史的特定阶段区别对待。虽然现在我们大多选用了汉代以后的左尊右卑观念,但一些词语的意思仍然保留了汉代以前的色彩,如“无出其右”,右仍为上;“左迁”,左仍为降;“左道”,不正之道;“相左”,相悖。正是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和变化万千,导致了今人的“左右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