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十届“华赛”争论点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gean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性之争
  在评选战争灾难类新闻组照前三名的过程中,评委会成员爆发了第一次热烈的争论。入围前三名的作品有《台风海燕》、反映孟加拉工厂大楼倒塌的《“奴隶制”的代价》以及在最近一届荷赛中获得突发类新闻组照金奖的《大马士革之战》。作为进入到最后环节的组照作品,从图片的质量、故事的完整程度来看,都令人难以挑剔。但评委吴才兴却发起了这样的质疑:“如果把目光放在拍摄过程上,《大马士革之战》这一组照片只是一个短时间的事件,摄影师的整个拍摄过程也许只有几分钟时间。但诸如《台风海燕》这样的组照,显然需要摄影师更长时间地跟进,有一个长期的拍摄计划,如此才能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就讲故事来说,我认为《台风海燕》是更好的作品。”
  他抛出了一个疑问,即人们如何看待组照的故事性,是否更完整的故事呈现优于那些故事的“剖面”呢?评委王身敦在讨论中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大马士革之战》的确是一个相对‘短小’的故事,但是想要把这样的故事讲好,却考验着摄影师的技巧和努力。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很简短的一瞬,但拍好这一瞬的背后,是一个优秀摄影师长年累月的积累。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不应因为它是一个‘短小’的故事而影响对摄影师及作品的评判。”
  题材与影像之争
  新闻摄影比赛,到底评的是新闻,还是摄影?到底是题材令人拍案叫绝的影像更好,还是高质量高水准的影像更好?
  这在业界恐怕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虽然人们始终讨论不出个结论,但有句话说得好,“真理越辩越明”。在年复一年的讨论中,人们对于什么是好的影像的理解才会愈发深刻。“这个奖项到底旨在视觉传播,还是传播视觉?”在本届华赛的评选过程中,评委们也多次围绕着这个核心矛盾点进行讨论。
  获得本届华赛日常生活类新闻组照金奖的作品是《背叛传统的伊朗年轻人》,在这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一些伊朗年轻人隐秘的反传统的生活侧面。虽然这组照片的画面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精良,但却以新颖的视角和难得一见的影像俘获了许多评委的心。但也有评委认为,如果不严格把控作品的影像质量,会对未来参赛的摄影者产生倾向性的误导。在这一组别的评选过程中,评委的意见分化十分明显。
  力挺这组照片的荷兰评委文森特·门采尔这样阐释自己的观点:“一个摄影师在拍照的过程中需要依靠天时、地利、人和,但并不是说没有这些条件就可以为拍不出好照片找理由。好照片最重要的品质是凝结一个瞬间,以向观者陈述故事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摄影环境特别艰苦和恶劣的条件下,即使照片的质量不尽如人意,也不应该成为其被发表和传播的阻碍。当照片纪录了一个重要的故事,它是值得被肯定的,有摄影师见证已经足够。”
  当然,题材出新并不是获奖的保证。在本届自然与环境类新闻奖项的评选中,《亚马逊森林砍伐》就凭借着俯瞰的高空拍摄视角和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画面,获得了比《一座村庄保护一头犀牛》和《基里巴斯——60年后消失的国度》更多的选票——虽然亚马逊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从几十年前开始就早已是热门话题,但大多数评委们似乎不太介意。然而新西兰评委朱莉娅·德金对《基里巴斯》未能夺金的结果还是略感到遗憾:“基里巴斯是一个即将消失的国度,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题材,也许目前很难拍到有冲击力的照片,摄影师所能做的只能是讲述一个漫长的故事。不过等这个国家消失了,这些照片就会非常有历史意义。”
  评委会主席黄文对于这样的争论,给出了如下看法:“尽管我们大多会说题材和影像二者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但我认为一个新闻摄影比赛首先是摄影比赛,照片的影像价值是我决定是否继续观看和阅读的前提。这也导致了无论是华赛还是荷赛在首轮淘汰式评选时,不向中外评委提供图片说明(华赛其实比荷赛还是稍微宽松一些,从评选一开始就在每幅照片上提供了标题),以确保评委完全从影像质量出发对参赛作品进行判断。在完成初选淘汰,‘杀掉’大多数照片之后,才开始从留下来的照片中选择新闻价值更高的作品。这种评选机制可以较好保证最终获奖作品在影像上的质量。当然,由于图片说明中相关故事的介入,评委在后面的评选中多少会受到影响,并且改变对照片价值的判断。有些时候,甚至是对照片评价的逆转,这便是新闻信息的魅力所在。”
  无论你对本届“华赛”评选结果的感受如何,是否认同评委们的意见和作品排名,都不妨碍你仔细欣赏和品味这些评选出来的影像。如何看待照片,很大一部分可能要归于观者的主观感受,但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总能获得更多角度的思考和更开阔的视野。
其他文献
图片故事可以被策划吗?摄影师是否应该去策划一个故事?对于任何致力于讲故事的人来说,这些问题好像让人困惑。  故事当然需要策划,不然叙事会缺乏章法,让人难以理解。如果讲故事的人只是随随便便地叙述,自己都不知道故事的走向,那么讲出来的故事就很可能会让人看不懂。  但是,等一等。上面说的或许有道理,然而在摄影的世界中,往往有很多意外捕捉的照片反倒最让人难忘,也相当成功,相比之下,那些从一开始就计划好的照
期刊
3月27日,国产手机品牌努比亚推出新旗舰机型Z9 Max和时尚机型Z9 mini。两款新品都配备广色域夏普全高清显示屏、骁龙顶级64位八核处理器、Adreno图形处理器和不可拆卸的2900mAh电池,均支持双卡双待和4G“全网通”功能。主摄像头使用索尼1/2.6英寸的堆栈式1600万像素CMOS和F2.0 大光圈镜头,前置摄像头像素800万。新开发的NeoVision 5.0 相机系统进一步改善了
期刊
2003年入职《新京报》的摄影记者浦峰,至今已有12年新闻摄影经验。他是该报经典栏目“城市表情”的主要供稿记者,该栏目近一半自采照片都出自他手。浦峰拍摄的单幅图片在华赛、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等诸多奖项中屡获殊荣,可以说他以拍摄单幅图片起家,因单幅图片成长,也因单幅图片成名。然而,2014年,浦峰却开始困惑了:单幅图片的价值何在?  从2003年到现在,十几年拍摄社会新闻
期刊
3月27日,德国光学巨头蔡司公司与其合作伙伴,专注于经营高端品牌的国际经销集团石利洛在北京举办了消费光学产品体验活动。会上,蔡司公司的几位高管介绍了蔡司公司的发展历史、蔡司消费光学业务的产品范围和相关活动,着重介绍了蔡司望远镜,知名摄影师赵嘉分享了使用蔡司镜头的心得体会。本刊记者就蔡司的望远镜和虚拟实景头戴式产品VR ONE采访了卡尔蔡司集团运动光学销售总监Stefan Buehring、运动光学
期刊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时光摧残的面容。”  —引自杜拉斯《情人》
期刊
“时间与精力是摄影师的生产成本,在自身经营成本有限的状况下,我宁愿为老客户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也不希望因为盲目地拓展新客户而降低拍摄标准,以致影响自己在业内的口碑……” 曾经师从狄源苍,曾经做过摄影记者,当刘飞越成为一名自由报道摄影师,面对来自诸多媒体的采访任务,他的经验和感悟良多。  飞越你好。近些年,你拍摄的《大货夫妇》、《煤尘暴》、《卖菜女孩的夏天》、《黑暗中的游戏》等一批纪实题材作品在各大门
期刊
“这张年度照片展现的是一个非常人性的瞬间,讲述着一个关于希望的故事,以及人类如何面对和克服可怕的灾难。台风海燕是2013年最重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对无数人的生活和命运产生了影响。这张照片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实至名归。”  ——朱莉娅·德金  “评委们对新闻摄影有不同的观点,我不认为大家选择这幅照片的理由是一样的,但毫无疑问,从这么多的组照和单幅照片中脱颖而出,这张照片是一张优秀作品。这是2013年最
期刊
第10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的评选结果于4月15日在北京揭晓。这个目前国内最重要的新闻摄影比赛的评委们,在一轮又一轮的5秒计时中,从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名摄影记者和摄影师的3万余幅作品中,选出了他们最认同的作品。  这场规格堪称国际一流标准的影赛所聘请的评委、设置的评选流程、奖项分布也与“荷赛”“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等大奖类似。在初选之后——专业图片社的影像从业人员筛
期刊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南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个人种混杂的殖民国家成为了现在这个文化多元的“彩虹国度”。在1948至1994年之间,南非实施种族隔离政策,黑人社区和白人社区被隔离开,政府对黑人和其他(非白人)种族的公民进行了严格的权利限制。直到1990年,在监狱里度过了27年的纳尔逊 ·曼德拉(Nelson Mandela)被释放出来,并在1994年成为了南非第一位黑人总  统,黑人们的权利才逐
期刊
自1888 年美国柯达公司推出第一台批量生产的民用相机以来,近130年来世界各国推出了成千上万种不同种类、型号的相机,其中不乏奇特产品。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一种独特的利用重力控制快门速度的英国产相机Purma。  Purma相机的历史  1935年,英国人Tom Purvis和Alfred C Mayo在伦敦成立了Purma相机公司(Purma Cameras Ltd.)。公司名Purma来源于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