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张强(1991—),男,汉族,浙江永嘉人,出版硕士,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出版硕士专业,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张丽(1965—),女,汉族,副教授,文学硕士,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一个行业的领军人,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是同行人士的榜样,他们的风采代表整个行业的面貌,他们的成就代表整个行业的水平。领军人的魅力和才能,感染着初入行业的年轻人,为他们树立理想的标杆和旗帜。出版行业需要领军人物。在现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在出版产业化的道路上,高端人才的匮乏令人担忧,而出版强国的理想已经走在路上,这其中的矛盾,呼唤着编辑领军人物的挺身而出,发挥他们的领军作用。
编辑领军人是出版界的中坚力量,从大处看,他们是承担着出版发展重任、传递知识文化的火炬手,这要求他们着眼于未来,心怀梦想;从小处看,他们是出版单位和编辑策划机构的负责人,是重大出版项目的负责人,这要求他们着手于实际,踏实工作。综观如今出版业界的优秀编辑家,我们能够在他们身上找到一些共同或相似的职业素质、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这些共同的东西,或许可以概括为:他们的情怀与才华。
编辑领军人的情怀:心怀梦想
关于梦想,不同年龄有不同的解读。在年幼时,梦想是美好而朦胧的想象;在青年时,梦想往往是遥不可及、避而不谈的话题,拥有梦想的年轻人会陷入迷惘和挣扎的泥潭;到了功成名就的中年、晚年,梦想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真正拥有梦想的仿佛是这些中老年人。其实,梦想之所以能成为他们的谈资,是因为这些人年轻时从未放弃过对梦想的追逐,他们默默地坚持下来,才会有后来的成就。
那些有所成就的出版人,无不是经历过艰苦的磨难、沧桑的时代变迁而一直心怀梦想的人。他们的梦想,首先是个人的梦想,贯穿于自己生命的始终;然后是事业上的理想,是他们作为一个出版人,着眼于未来的豪情和壮志。被毛泽东先生誉为“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的邹韬奋先生,在其“全部的出版活动中,一直高举着文化理想的旗帜”①。邹韬奋创办《生活周刊》和生活书店,是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的一场文化战斗和救赎。在那个年代,从事文化事业的人都抛开了自身的安危,怀着崇高的理想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邹韬奋正是凭借着崇高的文化理想,才能战胜无数困难,推动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进步。再举个当代的例子,曾任三联书店总经理的樊希安,年轻时心怀文学梦想,后来如愿成为编辑。成为三联书店总经理后,他自身的梦想,是“做像韬奋先生那样的出版人”。他努力将自己和三联的传统、精神融合。他坚持着三联一贯的文化理想,也是在坚持着自己出版的理想。
编辑领军人物,正可以为年轻一代的编辑、出版人树立梦想的榜样,提供梦想的力量。为什么要心怀梦想?是因为出版人自身肩负着高尚的文化使命。对年轻一代的编辑和出版人来说,文化使命的概念尚且是空泛、不具体的,而对于编辑领军人来说,文化使命是自身肩头背负的切实的重任和压力。他们是一个重大出版项目的决策者,是一个重大选题的最终把关人,他们的出版行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某个重要的文化命题。文化是出版的本质和终极目标,如果编辑和出版人目光狭隘,只停留在经济效益的层面,无论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事业还是对出版社自身的长远发展,都是无益的。
心怀梦想,就要有勇敢的创新精神。创新才能赋予一个出版选题活力,才能不断地丰富出版的内容和形式,最终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文化。创新精神是编辑领军人最宝贵的精神。领军人之所以是领军人,就是因为他们要走在探索的路上,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才需要他“领军”;别人走过的旧路,人人都会走,又何必需要“领军”呢?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出版应当为提高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其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出版创新。出版该如何创新,是有创新精神的编辑领军人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编辑领军人的才华:踏实工作
踏实工作,是梦想的基石,是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看那些获得韬奋出版奖这项出版界最高荣誉的优秀编辑们的小传,梦想和情怀谈得再多,也都是建立在踏实工作的基础上。从优秀编辑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位编辑领军人,既要有心怀梦想、为出版事业奋斗的激情,也要有脚踏实地、贴合实际的实干精神。
踏实工作,首先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任何工作都需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更何况编辑这种不容许出现差错、力求完美的职业。对于稿件的内容,消灭差错、文字推敲等编辑加工工作,都需要严谨细致地去完成,一个马虎眼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现在,我们强调编辑应向复合型人才转型,市场调查、策划、营销、包装等诸多工作可能都要涉足,但说到底,内容是出版的价值和生命,做好内容永远是硬道理,编辑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做好内容。这也就意味着,编辑严谨的工作作风应当一脉相承。
举个严谨作风的例子:钱钟书先生《谈艺录》的出版过程中,当时开明书店的年轻编辑周振甫认真核对原文,大胆地提出意见,和作者探讨。他严谨细致的态度使钱钟书大为感动,也帮助《谈艺录》成为学界公认的杰出的诗话作品。二人之后有过多次成功的合作,成了莫逆之交。当时资历尚浅的周振甫,面对钱钟书这样的大学者,用严谨的作风坚持自己的本职工作,赢得了作者的认可和尊重。编辑当如此,领军人更应树立这样的榜样。
踏实工作,要有丰富的经验学识。当编辑不同于做学问,学识不在“深”,而在“广”,当然在“广”的基础上还应有较为精通的领域。长久以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优秀的编辑或出版人,总是被认为具有出色的策划能力、和作者打交道的能力,甚至都有“好酒量”——他们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人们似乎只能看到编辑在发挥着桥梁般的作用,但实际上,每一个从容游走在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优秀编辑,都有满腹的学识默默支撑着自己的工作。编辑对知识的运用,是在审稿、编辑加工的工作中、在和作者交谈中的融会贯通,看似无形,实有大文章。 获得第十一届韬奋出版奖的中国社会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米有录,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学者型出版人”。他曾经对基层民主制度深有研究,他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主编《乡镇论坛》杂志。接管中国社会出版社以后,他“同样以专业学者的思维和敏锐,带领这家出版社在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选题开发、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供书以及农民文学出版等方面迅速崛起,经济效益快速攀升”②。我们需要米有录这样的“学者型出版人”,更需要拥有米有录这种学者精神的编辑领军人。
对于编辑领军人来说,踏实工作,还要有出色的决策能力。领军人之所以是领军人,就是要有“领军”的才能。很多时候人们调侃领导整天吃喝、很悠闲的样子,实际上,一位称职的、优秀的领导往往能在大事、急事上做出果断、正确的决定。编辑领军人需要这种领导才能。从出版内部工作上来说,编辑领军人往往是重大选题的决策者和把关人;从出版社的发展上来说,编辑领军人往往是出版社定位和调整、未来发展方向的决定者;从文化发展与传播上来说,编辑领军人的决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责任重大。
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明舟,具备出色的决策能力。当年比尔·盖茨的著作《未来之路》出版后,在全球引起反响,王明舟在是否要引进《未来之路》中文版的争议中冷静分析、反复研究之后,果断引进《未来之路》,后来《未来之路》中文版获得的诸多奖项,证明了王明舟的决定有多明智。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内部建设上,王明舟身为社长,也做出过许多英明的决定。随着出版社书种的逐渐增多,当印刷厂和库房规模滞后于出版社的发展进度时,王明舟考虑了诸多因素,做了一个现在看来非常正确的决定:建立北京大学出版社自己的印刷和物流基地。王明舟的决策能力,使出版社的发展和他的出版事业熠熠生辉。
编辑领军人的梦想,使他们在踏实工作之余仍能保持激情,拥有远大的出版理想,为文化事业做出贡献;编辑领军人的踏实,使他们在激情背后拥有沉着的定力,做出正确的决定。他们的梦想与踏实,让他们兼备情怀和才华,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力量。(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注解:
① 聂震宁:《我们的出版文化观》,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第18页。
② 聂震宁:《学者型出版人的价值与光荣——米有录小传阅后感言》,摘自《迈入出版家行列——韬奋出版奖获奖者小传丛书之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第35页。
张丽(1965—),女,汉族,副教授,文学硕士,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一个行业的领军人,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是同行人士的榜样,他们的风采代表整个行业的面貌,他们的成就代表整个行业的水平。领军人的魅力和才能,感染着初入行业的年轻人,为他们树立理想的标杆和旗帜。出版行业需要领军人物。在现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在出版产业化的道路上,高端人才的匮乏令人担忧,而出版强国的理想已经走在路上,这其中的矛盾,呼唤着编辑领军人物的挺身而出,发挥他们的领军作用。
编辑领军人是出版界的中坚力量,从大处看,他们是承担着出版发展重任、传递知识文化的火炬手,这要求他们着眼于未来,心怀梦想;从小处看,他们是出版单位和编辑策划机构的负责人,是重大出版项目的负责人,这要求他们着手于实际,踏实工作。综观如今出版业界的优秀编辑家,我们能够在他们身上找到一些共同或相似的职业素质、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这些共同的东西,或许可以概括为:他们的情怀与才华。
编辑领军人的情怀:心怀梦想
关于梦想,不同年龄有不同的解读。在年幼时,梦想是美好而朦胧的想象;在青年时,梦想往往是遥不可及、避而不谈的话题,拥有梦想的年轻人会陷入迷惘和挣扎的泥潭;到了功成名就的中年、晚年,梦想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真正拥有梦想的仿佛是这些中老年人。其实,梦想之所以能成为他们的谈资,是因为这些人年轻时从未放弃过对梦想的追逐,他们默默地坚持下来,才会有后来的成就。
那些有所成就的出版人,无不是经历过艰苦的磨难、沧桑的时代变迁而一直心怀梦想的人。他们的梦想,首先是个人的梦想,贯穿于自己生命的始终;然后是事业上的理想,是他们作为一个出版人,着眼于未来的豪情和壮志。被毛泽东先生誉为“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的邹韬奋先生,在其“全部的出版活动中,一直高举着文化理想的旗帜”①。邹韬奋创办《生活周刊》和生活书店,是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的一场文化战斗和救赎。在那个年代,从事文化事业的人都抛开了自身的安危,怀着崇高的理想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邹韬奋正是凭借着崇高的文化理想,才能战胜无数困难,推动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进步。再举个当代的例子,曾任三联书店总经理的樊希安,年轻时心怀文学梦想,后来如愿成为编辑。成为三联书店总经理后,他自身的梦想,是“做像韬奋先生那样的出版人”。他努力将自己和三联的传统、精神融合。他坚持着三联一贯的文化理想,也是在坚持着自己出版的理想。
编辑领军人物,正可以为年轻一代的编辑、出版人树立梦想的榜样,提供梦想的力量。为什么要心怀梦想?是因为出版人自身肩负着高尚的文化使命。对年轻一代的编辑和出版人来说,文化使命的概念尚且是空泛、不具体的,而对于编辑领军人来说,文化使命是自身肩头背负的切实的重任和压力。他们是一个重大出版项目的决策者,是一个重大选题的最终把关人,他们的出版行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某个重要的文化命题。文化是出版的本质和终极目标,如果编辑和出版人目光狭隘,只停留在经济效益的层面,无论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事业还是对出版社自身的长远发展,都是无益的。
心怀梦想,就要有勇敢的创新精神。创新才能赋予一个出版选题活力,才能不断地丰富出版的内容和形式,最终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文化。创新精神是编辑领军人最宝贵的精神。领军人之所以是领军人,就是因为他们要走在探索的路上,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才需要他“领军”;别人走过的旧路,人人都会走,又何必需要“领军”呢?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出版应当为提高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其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出版创新。出版该如何创新,是有创新精神的编辑领军人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编辑领军人的才华:踏实工作
踏实工作,是梦想的基石,是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看那些获得韬奋出版奖这项出版界最高荣誉的优秀编辑们的小传,梦想和情怀谈得再多,也都是建立在踏实工作的基础上。从优秀编辑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位编辑领军人,既要有心怀梦想、为出版事业奋斗的激情,也要有脚踏实地、贴合实际的实干精神。
踏实工作,首先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任何工作都需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更何况编辑这种不容许出现差错、力求完美的职业。对于稿件的内容,消灭差错、文字推敲等编辑加工工作,都需要严谨细致地去完成,一个马虎眼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现在,我们强调编辑应向复合型人才转型,市场调查、策划、营销、包装等诸多工作可能都要涉足,但说到底,内容是出版的价值和生命,做好内容永远是硬道理,编辑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做好内容。这也就意味着,编辑严谨的工作作风应当一脉相承。
举个严谨作风的例子:钱钟书先生《谈艺录》的出版过程中,当时开明书店的年轻编辑周振甫认真核对原文,大胆地提出意见,和作者探讨。他严谨细致的态度使钱钟书大为感动,也帮助《谈艺录》成为学界公认的杰出的诗话作品。二人之后有过多次成功的合作,成了莫逆之交。当时资历尚浅的周振甫,面对钱钟书这样的大学者,用严谨的作风坚持自己的本职工作,赢得了作者的认可和尊重。编辑当如此,领军人更应树立这样的榜样。
踏实工作,要有丰富的经验学识。当编辑不同于做学问,学识不在“深”,而在“广”,当然在“广”的基础上还应有较为精通的领域。长久以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优秀的编辑或出版人,总是被认为具有出色的策划能力、和作者打交道的能力,甚至都有“好酒量”——他们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人们似乎只能看到编辑在发挥着桥梁般的作用,但实际上,每一个从容游走在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优秀编辑,都有满腹的学识默默支撑着自己的工作。编辑对知识的运用,是在审稿、编辑加工的工作中、在和作者交谈中的融会贯通,看似无形,实有大文章。 获得第十一届韬奋出版奖的中国社会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米有录,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学者型出版人”。他曾经对基层民主制度深有研究,他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主编《乡镇论坛》杂志。接管中国社会出版社以后,他“同样以专业学者的思维和敏锐,带领这家出版社在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选题开发、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供书以及农民文学出版等方面迅速崛起,经济效益快速攀升”②。我们需要米有录这样的“学者型出版人”,更需要拥有米有录这种学者精神的编辑领军人。
对于编辑领军人来说,踏实工作,还要有出色的决策能力。领军人之所以是领军人,就是要有“领军”的才能。很多时候人们调侃领导整天吃喝、很悠闲的样子,实际上,一位称职的、优秀的领导往往能在大事、急事上做出果断、正确的决定。编辑领军人需要这种领导才能。从出版内部工作上来说,编辑领军人往往是重大选题的决策者和把关人;从出版社的发展上来说,编辑领军人往往是出版社定位和调整、未来发展方向的决定者;从文化发展与传播上来说,编辑领军人的决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责任重大。
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明舟,具备出色的决策能力。当年比尔·盖茨的著作《未来之路》出版后,在全球引起反响,王明舟在是否要引进《未来之路》中文版的争议中冷静分析、反复研究之后,果断引进《未来之路》,后来《未来之路》中文版获得的诸多奖项,证明了王明舟的决定有多明智。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内部建设上,王明舟身为社长,也做出过许多英明的决定。随着出版社书种的逐渐增多,当印刷厂和库房规模滞后于出版社的发展进度时,王明舟考虑了诸多因素,做了一个现在看来非常正确的决定:建立北京大学出版社自己的印刷和物流基地。王明舟的决策能力,使出版社的发展和他的出版事业熠熠生辉。
编辑领军人的梦想,使他们在踏实工作之余仍能保持激情,拥有远大的出版理想,为文化事业做出贡献;编辑领军人的踏实,使他们在激情背后拥有沉着的定力,做出正确的决定。他们的梦想与踏实,让他们兼备情怀和才华,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力量。(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注解:
① 聂震宁:《我们的出版文化观》,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第18页。
② 聂震宁:《学者型出版人的价值与光荣——米有录小传阅后感言》,摘自《迈入出版家行列——韬奋出版奖获奖者小传丛书之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第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