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理应在传统文化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高职语文由于强调语文实用能力的培养,对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不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个性特长、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应加快改革的步伐,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民族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b)-0183-01
1 高职语文教学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
1.1 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把祖先留下的这一极其丰厚与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发展。但是,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尊老爱幼、文明礼仪、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在高职学生中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所以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知识教育,让高职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是势在必行的。通过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大学生是青年一代的优秀代表,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挖掘深刻的文化内涵。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忧患意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些传统文化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可以源源不断地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鼓舞着他们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
1.3 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政治、经济、哲学、艺术、道德等方面的理论和思想,在许多方面都反映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对当今教育有着很强的借鉴作用。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内容,应当以丰富的内涵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许多文学作品蕴含有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表现了国人的情怀气节、道德修养,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志趣爱好,对学生精神品格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在险些丧命的情况下,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屈原为振兴邦国,实行“美政”的理想,在放逐期间,谱写成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伟大的长篇巨制—— 《离骚》。这些都是高职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精选这些典范之作进行阅读鉴赏,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是非、美丑、善恶的分辨能力。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也一定会对学生的性格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 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面临无以为继的重大危机。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理应在传统文化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高职语文教学是被忽视了的教学,由于许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着重考虑的是就业的需要,因此对应用性不是很强的语文教学不够重视。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语文实用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个性特长、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其次,许多高职学生在“崇洋媚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下,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学习兴趣不浓,经常迷恋于武侠小说、言情故事、网络游戏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毫无兴趣,知之甚少。
要改变这种现状,高职语文教学应加快改革的步伐,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
3 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拓宽人文领域,尽最大力量突显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就要有效实施以下教学策略:
3.1 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传统文化底蕴
在高职院校,语文作为基础课,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些学校为了强化自身的职业特色,提升职业竞争力,往往将语文课压缩甚至砍掉。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崇高的道德修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等。而高职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恰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的、文化的智慧,展示高尚的情操、人生的哲理……因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 工具性和人文性,把提高传统文化底蕴放到首要位置上。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传统文化渗透于各个环节,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与己相隨。
3.2 创新教学方法,弘扬传统文化精髓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既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有博大精深的精神财富,这些都凝聚了几千年来炎黄子孙的聪明和智慧。这些财富对提高全民文化素质,陶冶我们的道德和情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1)营造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语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文化氛围”的课堂。但是长期以来,高职语文教学的处境很尴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等方面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制约,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教师缺乏个性、学生缺乏活力等现象。现在,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高职学生学好“传统文化”,教师就要在语文课堂上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不能单纯使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应注意推陈出新,根据教学内容以及专业需要,综合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表演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作为炎黄子孙,传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只有传承并发扬,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不绝,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高山以就业为导向理念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究[J].职业,2010,3.
[2] 陈智慧.高职语文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8,2.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民族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b)-0183-01
1 高职语文教学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
1.1 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把祖先留下的这一极其丰厚与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发展。但是,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尊老爱幼、文明礼仪、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在高职学生中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所以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知识教育,让高职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是势在必行的。通过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大学生是青年一代的优秀代表,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挖掘深刻的文化内涵。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忧患意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些传统文化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可以源源不断地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鼓舞着他们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
1.3 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政治、经济、哲学、艺术、道德等方面的理论和思想,在许多方面都反映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对当今教育有着很强的借鉴作用。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内容,应当以丰富的内涵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许多文学作品蕴含有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表现了国人的情怀气节、道德修养,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志趣爱好,对学生精神品格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在险些丧命的情况下,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屈原为振兴邦国,实行“美政”的理想,在放逐期间,谱写成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伟大的长篇巨制—— 《离骚》。这些都是高职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精选这些典范之作进行阅读鉴赏,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是非、美丑、善恶的分辨能力。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也一定会对学生的性格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 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面临无以为继的重大危机。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理应在传统文化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高职语文教学是被忽视了的教学,由于许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着重考虑的是就业的需要,因此对应用性不是很强的语文教学不够重视。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语文实用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个性特长、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其次,许多高职学生在“崇洋媚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下,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学习兴趣不浓,经常迷恋于武侠小说、言情故事、网络游戏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毫无兴趣,知之甚少。
要改变这种现状,高职语文教学应加快改革的步伐,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
3 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拓宽人文领域,尽最大力量突显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就要有效实施以下教学策略:
3.1 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传统文化底蕴
在高职院校,语文作为基础课,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些学校为了强化自身的职业特色,提升职业竞争力,往往将语文课压缩甚至砍掉。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崇高的道德修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等。而高职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恰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的、文化的智慧,展示高尚的情操、人生的哲理……因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 工具性和人文性,把提高传统文化底蕴放到首要位置上。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传统文化渗透于各个环节,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与己相隨。
3.2 创新教学方法,弘扬传统文化精髓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既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有博大精深的精神财富,这些都凝聚了几千年来炎黄子孙的聪明和智慧。这些财富对提高全民文化素质,陶冶我们的道德和情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1)营造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语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文化氛围”的课堂。但是长期以来,高职语文教学的处境很尴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等方面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制约,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教师缺乏个性、学生缺乏活力等现象。现在,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高职学生学好“传统文化”,教师就要在语文课堂上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不能单纯使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应注意推陈出新,根据教学内容以及专业需要,综合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表演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作为炎黄子孙,传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只有传承并发扬,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不绝,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高山以就业为导向理念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究[J].职业,2010,3.
[2] 陈智慧.高职语文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