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广播媒介已经进行了多次转型尝试,听觉本位回归应当成为其当下的主流趋势,这既是反思也是超越.本文认为,广播面向未来的创新与突围,需要在建构主体化场景、制造“听域共同体”与强化互动仪式场效应等层面有所作为,将自身改造成数字化时代具有网络传受逻辑的新型广播媒介.
【机 构】
:
西藏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研究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播媒介已经进行了多次转型尝试,听觉本位回归应当成为其当下的主流趋势,这既是反思也是超越.本文认为,广播面向未来的创新与突围,需要在建构主体化场景、制造“听域共同体”与强化互动仪式场效应等层面有所作为,将自身改造成数字化时代具有网络传受逻辑的新型广播媒介.
其他文献
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福州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步成型.“结晶学与矿物学”作为地质类各专业的基础课是学生专业知识积累和专业兴趣建立的关键课程,其课程建设既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更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教育的引导.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从专业教学内容体系的特色入手,制定并完善了完整的课程思政版教学大纲及教案,充分运用“挖掘、实践、拓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法,确定了明晰的思政元素切入点、合理的融入内容及相关的思考讨论问题,构建了该课程完整的专业课程思政教
本文基于新时代对工科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数学类课程教学的新要求,对工科“数学物理方程”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梳理石油工程类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尝试多学科交叉融合途径和多元化教学模式突破,强化学生数理逻辑、数学建模和科学计算能力,帮助和提高工科学生学习数学类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学通识教育势在必行,构建通识性生态学知识教育体系是我国高校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结合学校中长期建设战略规划需要,率先在全校本科生推行“生态学概论”通识必修课,旨在培养未来社会优秀的决策者、教育者和管理者,致力于宜居地球管理和服务美丽中国建设,这一里程碑式的行动必将掀起当代中国大学生生态素质教育的新浪潮.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设“生态学概论”通识教育课程的时代背景、课程体系构建及面临的问题与思考等.“生态学概论”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
野外地质实习是高校土木、水利及地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本文基于所开发的地学云、水利云两大平台,探索性地开展了线上地质实践教学研究,并在地质实习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通过学生们真实的反馈表明,本次教学实践不但达到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标,而且在价值塑造、创新思维和主动探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次教学实践不但克服了疫情给地质实践教学带来的困难,而且为后续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工程地质学”是高校地质类、土木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学科交叉性强,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梳理和重塑,融入“课程思政”、前沿热点等元素,采用思维导图形式来展现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从应用模式、课堂设计和实施流程三个方面来探索融合思维导图的导引教学模式在“工程地质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并为类似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当前,我国工商管理教学中普遍缺乏产业对接.对此,基于国家全面推进产教融合的政策背景,在系统分析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协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高校应统筹优势资源,瞄准优势行业,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校企双方从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实施、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构建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模式.同时,要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和教学质量保证机制,为双方长久合作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经济法”是高等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要素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实践工作,也是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本文针对“经济法”课程教学中仅关注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经济法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在教学中探索采用“经济法+创新创业过程”的教学模块教学方式,拓展“经济法”的课程教学内容,使“经济法”与创新创业过程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实践效果.
实践教学是地质学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威海地区超高压变质带教学路线为例,探索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地质学专业实践教学实施路径.该类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研究优势和地域特色,将高水平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通过室内讲授—野外实践—室内研究等三个主要教研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科教融合型实践教学对于培养新时代地质学专业高水平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科学专业是培养地理方向师范生的重要载体,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重课堂轻实践、实践内容与应用脱钩、实践环节课程思政缺失等问题,本文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北部湾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为例,从调整理论课程结构释放实践学分,优化“三个类型、四种课程群、五个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搭建“无人机+SPOC”信息化实践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析.
野外实习是人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发挥着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之间的纽带作用,在野外实习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本文以安徽理工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在构建地质地理野外实习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淮南地区的地质、地理文化背景,因地制宜提取了哲学思维、职业责任、工匠精神、生态文明、爱国主义、文化自信六个方面的育人元素.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合理融入思政育人元素,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达到“同向同行”培养德才兼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