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演奏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得益彰、技巧性与艺术性有机融合的艺术活动。为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关注学生对钢琴基本技能的驾驭程度,还应当关注学生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和领悟程度。文章从提高教师钢琴教学质量的视角入手,通过理论层面的分析和反思,尝试性地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出相关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钢琴教学质量提高理论反思 一.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能够让学生在钢琴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持续性地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规律:当学生在练习钢琴曲目时,往往表现得思维活跃、兴趣高涨;而当其进行纯技术性练习时,往往又会变得思维怠倦、兴趣低落。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学习钢琴的动力基本上是由于对钢琴优美旋律的痴迷和执着。但是,初学者们往往并不了解优美旋律的弹奏都要以枯燥乏味的单纯性技术指法练习为前提,因此普遍对攻克枯燥乏味的技术指法练习环节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学生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习环节都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因材施教,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能够保证教师的教学活动真正有的放矢。首先,教师应当让学生对课程具有敏锐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感受。对于“视觉”而言,教师一定要十分重视学生对钢琴演奏的视觉感受方面的强化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对于“听觉”而言,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增加知名曲目的欣赏环节,让学生通过调动听觉感受帮助其提高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对于“触觉”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抽象的触键方式和触键力度等方面的学习,建议教师让学生利用触觉感受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其次,教师应当谙熟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尽可能记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包括:性格特点、音乐风格的喜好、接受能力等,这些都能够帮助教师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因为,只有认识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评价教学效果,使改进措施切实可行
在教学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教师应当及时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以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改进现行教学方法的不合理之处,使教学的方式方法臻于完善。教师通过考核学生对所学曲目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方面的学习情况,能够及时地反省自身,发现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使其改进措施切实可行。总之,教师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考核和总结,有利于其及时有效地督促学生投入下一阶段的课程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严格入学标准,为教学质量提供生源保障
目前,很多音乐院校的相关专业降低了学生的入学门槛,进行大规模的扩招,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音乐专业学生素质的良莠不齐。合理确定钢琴考试成绩在总体考试中的分数比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专业考试各科目所占的分数比重如何,往往会对考生的考前学习产生无形的导向作用。因此,钢琴项目所占的分数比重的合理性可以让考生对钢琴课的学习引起足够重视,从而为其入校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改进教学方法,为教学质量提供方法论依据
提高钢琴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必须把握住钢琴教学的内在规律,深入研究并合理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钢琴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及音乐表现力,将学生钢琴演奏方面的基本功训练真正提上议事日程。此外,教师还应当充分领会教学大纲的精神实质。“教学大纲是制定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依据,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指导教学的法规性文件。它规定了音乐教学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技巧的范围、深度、编排体系,在规范教学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细致地领会教学大纲,严格按照大纲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确保学生的专业水准达到大纲要求的专业标准。
六.选择适宜教材,为教学质量提供实物依据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材的选用是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环节。“一套好的钢琴教材至少应该具备以下3个特征:1.知识结构合理,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2.整体性、系统性强;3.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目前,钢琴课教材存在很多质量问题,比如:教材内容选取方面,忽视即兴伴奏的相关重要内容;教材内容连续性方面,欠缺系统性考虑;教材制作方面,印刷质量低劣,文字错误漏洞百出等。因此,选择适宜教学实践的教材已成为教师上好钢琴课的当务之急和前提条件。因此,真正的好教材应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难度要深浅适度,涵盖曲目既要范围广泛又要范围适宜。总之,好教材应当满足教学的双重需求。
结语
鉴于钢琴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现阶段音乐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当然,这也是所有音乐教学的有识之士共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总之,为了行之有效地提高钢琴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不但要彻底解决钢琴教学过程中的诸多矛盾,还要努力克服教学环节的重重困难,使教学实践活动真正地更上一层楼。
二.因材施教,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能够保证教师的教学活动真正有的放矢。首先,教师应当让学生对课程具有敏锐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感受。对于“视觉”而言,教师一定要十分重视学生对钢琴演奏的视觉感受方面的强化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对于“听觉”而言,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增加知名曲目的欣赏环节,让学生通过调动听觉感受帮助其提高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对于“触觉”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抽象的触键方式和触键力度等方面的学习,建议教师让学生利用触觉感受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其次,教师应当谙熟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尽可能记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包括:性格特点、音乐风格的喜好、接受能力等,这些都能够帮助教师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因为,只有认识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评价教学效果,使改进措施切实可行
在教学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教师应当及时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以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改进现行教学方法的不合理之处,使教学的方式方法臻于完善。教师通过考核学生对所学曲目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方面的学习情况,能够及时地反省自身,发现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使其改进措施切实可行。总之,教师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考核和总结,有利于其及时有效地督促学生投入下一阶段的课程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严格入学标准,为教学质量提供生源保障
目前,很多音乐院校的相关专业降低了学生的入学门槛,进行大规模的扩招,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音乐专业学生素质的良莠不齐。合理确定钢琴考试成绩在总体考试中的分数比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专业考试各科目所占的分数比重如何,往往会对考生的考前学习产生无形的导向作用。因此,钢琴项目所占的分数比重的合理性可以让考生对钢琴课的学习引起足够重视,从而为其入校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改进教学方法,为教学质量提供方法论依据
提高钢琴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必须把握住钢琴教学的内在规律,深入研究并合理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钢琴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及音乐表现力,将学生钢琴演奏方面的基本功训练真正提上议事日程。此外,教师还应当充分领会教学大纲的精神实质。“教学大纲是制定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依据,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指导教学的法规性文件。它规定了音乐教学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技巧的范围、深度、编排体系,在规范教学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细致地领会教学大纲,严格按照大纲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确保学生的专业水准达到大纲要求的专业标准。
六.选择适宜教材,为教学质量提供实物依据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材的选用是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环节。“一套好的钢琴教材至少应该具备以下3个特征:1.知识结构合理,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2.整体性、系统性强;3.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目前,钢琴课教材存在很多质量问题,比如:教材内容选取方面,忽视即兴伴奏的相关重要内容;教材内容连续性方面,欠缺系统性考虑;教材制作方面,印刷质量低劣,文字错误漏洞百出等。因此,选择适宜教学实践的教材已成为教师上好钢琴课的当务之急和前提条件。因此,真正的好教材应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难度要深浅适度,涵盖曲目既要范围广泛又要范围适宜。总之,好教材应当满足教学的双重需求。
结语
鉴于钢琴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现阶段音乐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当然,这也是所有音乐教学的有识之士共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总之,为了行之有效地提高钢琴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不但要彻底解决钢琴教学过程中的诸多矛盾,还要努力克服教学环节的重重困难,使教学实践活动真正地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