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zhongcan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资产收益率(ROA)是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一个良好代表指标,所以,以此为解释变量,以反映商业银行个体情况的代表指标净贷款余额占总资产的比重(NL/TA)、流动比率(LR)以及规模(TA)和反映宏观经济情况的代表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被解释变量,以中国的15家上市银行一共1994—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探究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这几个变量联合起来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显著的解释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184-02
  引言
  面对中国金融业市场化和资本市场的加速形成,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外资银行的进驻,其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目前正进入中国商业银行占优势的业务领域,给中国的商业银行在中国保持的发展优势带来严重的威胁。前不久,中国又放开了民间融资的门槛,并开始在浙江温州进行试点。民间融资成本放开,则必然会增加银行业间的竞争,毫无疑问又会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新的问题。
  由于银行经营的是特殊的商品,即“货币”,在管理方面必须遵循着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三大原则。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商业银行可以说是一个风险规避者,更侧重于对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管理。但是,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盈利能力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因此,对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目前的中国金融市场上的银行而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一共有130多家。由于很多的股份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是近两年才兴起,年度数据查找十分困难。因此,本文选取了目前中国市场上上市的15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的样本,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分别是: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宁波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
  一、理论回顾
  (一)财务指标选取
  事实上,银行盈利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银行利润最大化。而评价利润的最有效的工具则是运用相关财务指标来衡量。因此,本文选用了资产收益率(ROA)作为银行盈利能力的代表指标。资产收益率指标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相关信息有机结合起来,是银行运用其全部资金获取利润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该指标可以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变量。
  在现实中,除了商业银行自身内部的因素会影响其盈利能力外,外部宏观经济环境也会对其盈利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综合各种文献和专家学者的相关论述,本文银行自身财务指标的选取定位在资产质量、流动性状况、银行规模这3个方面,分别用净贷款余额占总贷款的比重(NL/TA)、流动比率(LR)以及规模(TA)来代表以上3个变量。并且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代表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
  (二)相关性分析
  1.资产质量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
  资产质量反映银行的资产优劣状况。如果一家银行的资产能带来较高收益,同时面临着较小的风险,那么,该资产的质量则较好。反之,如果银行资产是由大量呆坏账构成的,则资产质量较差。银行的资产质量与其盈利性存在着紧密联系。一般说来,那些投资于风险较高、质量较差的资产的银行相对于那些投资于风险较低,质量较好的资产的银行可能具有更高的预期利润率。但是,当整体经济受一系列负面冲击而发生逆转时,那些风险较高的资产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增加,因而那些资产质量较差的银行所能实现的利润率就要低于那些资产质量较好的银行。
  本文选取了净贷款余额占总贷款的比重(NL/TA)来代表资产的质量。由于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存贷差,因此银行的贷款越多则从贷款中获得的收益便会增加。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贷款的增多又会产生不良贷款的风险,从而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贷款的增加会减少银行的盈利能力。综合起来看,该比率与银行盈利能力呈现不同的关系。
  2.流动性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资产变现而不发生大规模损失或以最快的速度在市场上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的能力。流动性状况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也有着极大影响。一般说来,银行流动性越好,它筹资所面临的资金成本也越低,从而可能使得银行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但另一方面,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越高,其预期收益率也就越低。因此理论上讲银行盈利能力与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太明确。在代表指标方面,本文选取了流动比率作为流动性的代表。
  3.资产规模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
  鉴于资产规模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银行规模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上。国外不少学者利用成本函数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发现,银行成本并不总是呈现出规模经济,因此这些学者认为,那些大银行并不相对于小银行具有内在的营运成本优势。而有的研究者则发现,随着银行规模和产出水平的增加,其平均成本不断下降,而这种成本规模经济随着产出的扩张而不断加强。但总的来说,人们还是更倾向于认为:随着银行规模扩大,并不一定能使银行盈利能力提高。
  本文选用了总资产(TA)作为衡量银行资产规模的代表指标。在很多现实的情况下都遵循一种“大而不倒”的原则,即资产越高银行的抗风险的能力也会增强,因而会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但是从以上的理论分析来看,银行的资产规模过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不存在了规模经济,会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该指标与银行盈利能力的代表指标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相关关系。
  4.宏观经济运行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   良好的宏观经济情况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在此情况下,金融市场较为活跃,社会资金的需求量较多,投资和消费增加,会促进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本文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宏观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
  二、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银行的资产收益率(ROA)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代表指标,以反映商业银行个体情况的代表指标净贷款余额占总资产的比重(NL/TA)、流动比率(LR)以及规模(TA)和反应宏观经济情况的代表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被解释变量,以中国的15家上市银行一共1994—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
  三、实证分析
  (一)回归方程的构建
  在本文中,分别以ROA、NL、LR、SIZE以及GDP来代表盈利能力、净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流动比率、资产规模和宏观经济情况。由此构建了以下的方程:
  此外,本文对资产规模和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处理,分别取自然对数,以便于和其他比率性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二)回归分析
  本文运用stata11作为回归分析的工具,首先对回归方程进行Hausman检验,以确定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的结果如下:
  从检验的结果来看,由于P值等于0.000 2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拒绝随机效应的原假设,即应该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如下:
  (三)统计检验
  从以上的回归结果来看,模型整体的F值大于临界值,P值为0.000 0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变量联合起来对因变量的解释力度较高。除了净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NL)之外所有的变量的P值均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也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各个解释变量对因变量也有很好的解释作用。
  (四)经济意义检验
  从净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来看,NL的系数为0.020 247 8,与ROA呈正相关关系,这在理论上的解释是贷款的增加有利于增加银行的利润来源,提高资产收益率。但是该变量P至为0.199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这种正向的关系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贷款的增加有可能带来不良贷款的积压,增加银行的信用风险。
  从银行的资产规模来看,SIZE的系数为-0.003 960 1,与ROA呈负相关关系,这与理论上的解释也相符,因为过大的资产规模会抵消规模经济的效应,带来银行平均成本的上升,从而使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
  流动比率LR的系数为-0.037 491,与ROA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虽然流动性的提高会增加银行低于风险的能力,但是银行保留较高的现金资产,银行会面临较高的机会成本,从而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
  宏观经济的情况来看,LNGDP的系数为0.008 307 5,与ROA呈正相关关系,即宏观经济良好的运行会促进银行盈利能力的增加。
  四、结论
  本文以银行的盈利能力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净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流动比率、资产规模和宏观经济情况为被解释变量,通过对15家上市银行1994—2010年面板数据的分析,结果证得这几个变量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有很显著的解释力。
  中国的商业银行在放贷来增加自身盈利性的同时应该注重资产的质量,提高管理资产质量的能力,以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提高抗风险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注重多元化经营,改变传统的盈利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在银行的发展中,中国银行业一直强调“做大做强、大而不倒”。但是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在中国并非是这样一种情况,一味地追求资产的规模而忽视资产的质量,会对银行的稳健性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更应该注重资产质量的提高而非资产规模的扩大。
  在商业银行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大管理原则之外,必须促进宏观经济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稳健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客观环境,并且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来促进银行业的良性竞争。
  参考文献:
  [1] 王天夫.Stata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黄福宁.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05,(3).
  [3] 小约瑟夫 F 辛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柯 黎]
其他文献
摘 要:“全球化”给我们这个时代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世界设计的地域性正在逐渐消失,各民族国家的设计界限已无法区分,在这趋势下,人们的眼光自然会聚集到具有明显风格符号的设计师身上。米荷尔·白同异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位。这位设计师让人们了解到,招贴绝不只是一个宣传工具,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觉“语法”与“修辞”使他的招贴设计作品能让人一眼从所有作品中被分辨出来,从而建立起一望而知的风格特色。  关键词:米荷尔·白
期刊
摘 要:在经济繁荣的今天,人们对房地产的认识还存在不同看法,其实房地产业不是洪水猛兽,房价也不是恶魔,而是中国人民发财致富的源泉,是中国经济的火车头。房地产业具有火车头的作用,它拉动着五六十个行业,建筑、建材、钢铁、电信、公路、铁路、电力、燃汽、供水、供热、环保、家居、家电……房地产业同时还拉动着国内外金融业的投资,房地产的每平方米可解决6个人的就业。具体地说,邓小平同志发明创造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期刊
摘 要: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企业作为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题,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最有代表性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EVA和平衡积分卡理论。而与此同时,传统评价体系暴露了一些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以经济绩效体系为基础、以社会责任低碳环保绩效体系为重点内容的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  关键词:低碳经济;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EVA  中
期刊
摘 要: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自2009年5月开始试点、2010年春全面铺开三农服务社建设以来,三农服务社的发展状况一直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通过对三农服务社发展状况的深入调研,总结其成效及问题,为三农服务社更好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三农服务社:农业服务;农业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046-03  农村微观经济组织是构成农
期刊
摘 要:“主讲制”和校外教师“辅教制”的“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目的在于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因此,对“双导师”制的意义和途径进行了论述,并认为实施“双导师”制在全面提升素质、培养实践技能、构建科学的体系等方面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教学;双导师制;国际贸易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137-02  目前,“
期刊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当前,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城乡基础教育服务方面的差距不断拉大,已成为社会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之一。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对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标准、指标体系、现状和实现路径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从
期刊
摘 要:作为航海类高职院的一名大学生思政课教师,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已提到的人才强国战略、文化强国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的高度,必须以强化海洋文化人才培养特色和服务人才技术技能培养重点为己任,提高航海类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以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市场需要;人才培养;大学生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观光农业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以河南省叶县福旺蔬菜种植采摘基地为样本,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此类产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平原地区;城郊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3.4 F592.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118-02  引言  观光农业,也被称为生态休闲
期刊
摘 要: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是我国正在建立的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三大支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保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在性质、筹资模式、缴费来源等方面既有区别又存在密切联系,通过两种制度的比较,目前,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应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为主、发展企业年金为辅,两者共同构筑中国现代养老保险体系。  关键词: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制度比较  中图分类号:F480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以2006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基点,实证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代理成本的关系,以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利益相关者代理成本的影响,并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最优化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代理成本最小化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股权结构;代理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