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在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其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从而导致小麦的质量与产量下降。基于此,以我国小麦主要产区——山东产区的冬小麦整个生长期为例,综述影响小麦产量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控主要措施,为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双丰收做出贡献。
关键词 小麦;生长期;病虫害;防治措施;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141-01
小麦在中国已有5 000多年种植历史,它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粮食作物之冠。目前,主要产于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安徽等省。其中,山东省小麦总产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8%[1],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常会出现病虫害问题,从而影响到其质量和品质。为了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应多种措施举头并进,实现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小麦产量和质量的目标。小麦常见病害有38种、虫害37种[2-3],其中山东产区容易发生的病虫害一般包括纹枯病、条锈病、赤霉病、麦蜘蛛、白粉病、黏虫、蚜虫、地下害虫、吸浆虫等。为了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控制其扩散,提高小麦商品性,进一步实现优质小麦的高产、高效,增加经济效益,要根据小麦种植产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小麦不同生长期的病虫害,做好单独防治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协调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调控等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现主要根据山东产区小麦不同生长期常见的病虫害进行介绍,并对其防治措施加以阐述,为广大的农户提供参考。
1 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在此期间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而且防治的效果也很好,有利于压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基数[4]。因此,在该有利时机,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争取病虫害防治的主动权。对于农业防治而言,要推行秸秆还田、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合理排灌、适期晚播、合理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等技术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以及增加麦苗的抵抗力。同时采用高抗病虫害优良品种。
在小麦播种期间,需要重点防治纹枯病、地下虫害、吸浆虫等病虫害的发生。可通过对土壤进行处理、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等措施来防治病虫害。对于地下病虫害应该进行土壤处理,如纹枯病发生较重的地块,可利用25%三唑酮乳油15 kg/hm2对水1 500 kg/hm2,稀释后直接喷于地表再进行深耕翻地;而对于治理地下害虫而言,可用40%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者50%辛硫磷颗粒剂,拌细沙土或者煤渣300 kg/hm2,然后加水45 kg/hm2制成毒土,在进行犁地之前均匀地撒在地面上。此外,小麦播种前的种子处理也是有效防病治虫的好办法主要包括药剂拌种和包衣。对纹枯病、锈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等,可分别选用苯醚甲环唑、三唑酮、戊唑醇、咯菌腈、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辛硫磷等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5-7]。
2 返青拔节期
在小麦返青拔节时期,纹枯病、麦蜘蛛、吸浆虫以及地下虫害是防治的重点。2014年山东省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为237.33万hm2,其中麦蜘蛛的发生面积69.33万hm2,纹枯病的发生面积78.67万hm2,地下害虫的发生面积56.67万hm2。对于小麦纹枯病的防治,要把握好防治适期。防治小麦纹枯病,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氟环唑等杀菌剂加水喷施麦苗茎基部,每隔7~10 d喷药1次,连喷3次,此种方法可兼治白粉病和条锈病;防治地下害虫,可用进行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750 mL/hm2左右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时,可用73%克螨特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同时可通过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对于吸浆虫重发区,要利用返青期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地表活动时进行第2次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对入适量的水分,拌入适量的细土制成毒土,沿麦垄撒施均匀,后用锄头将药剂翻到土中。
3 穗期
穗期是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麦蚜、吸浆虫等多种病害的多发时期和危害盛期。一般来说,穗期是影响小麦质量和产量的重要时期,因此,要保证小麦的产量,就要及时有效地治理各种病虫害。防治白粉病与锈病,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氟环唑、腈菌唑等高效杀菌剂及时喷药防治[8-9]。赤霉病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才能做到经济有效。在推广种植耐病品种、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把握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2 d以上,主动用药预防,遏制病害流行。农业防治主要是利用合理的田间整理、地块布局、合理用肥等手段。药剂防治主要是根据小麦的发育期以及天气状况合理进行,可选用氰烯菌酯、多菌灵、咪鲜胺、戊唑醇等,要用足药量,如在施药后3~6 h内遇雨,则雨后应及时补治[10-11]。小麦抽穗期是麦蚜大量迁入发生期,麦蚜的天敌种类较多,应注意保护利用瓢虫、蚜茧蜂等天敌资源,加强生物防治。除此之外,可用40%乐果乳油6 000~8 000倍液。防治吸浆虫成虫期,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用50%辛硫磷乳油750~1 125 mL/hm2喷雾[12]。
4 灌浆期
小麦灌浆期病虫害主要包括麦穗蚜、锈病、白粉病等。对于麦穗蚜的防治,可使用25%快杀灵乳油375~525 mL/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洒于田中[13]。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麦耕种之前,应选育优质、抗病能力强的良种进行耕种。耕种之时,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合理排灌、适期晚播、合理轮作,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小麦抗性,促进麦株生长健康。同时,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在同一区域大面积种植同一品种的小麦。
6 参考文献
[1] 王东,鞠正春.山东小麦生产发展潜力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2):99-103.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册)[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351-437.
[3] 陈万权.图说小麦病虫草鼠害防治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4] 宋玉立.2009 年春季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09(3):13-14.
[5] 曹雅忠,李克斌,尹姣.浅析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现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89-393.
[6] 何振贤,郭更博,刘子卓.沟金针虫成灾因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6(11):63-64.
[7] 陈杨林,陈万权,谢水仙,等.三唑醇与粉锈宁对小麦几种重要病害的药效比较[J].植物保护,1990,16(1):23-24.
[8] 陈万权.小麦锈病发生与防治彩色图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9] 周益林,段霞瑜,盛宝钦.植物白粉病的化学防治进展[J].农药学学报,2001,3(2):12-18.
[10] 刁亚梅,倪珏萍,马亚芳,等.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的应用研究[J].植物保护,2007,33(4):121-123.
[11] 邵振润,周明国,仇剑波,等.2010年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抗性调查研究及防控对策[J].农药,2011,50(5):385-389.
[12] 张德奇,季书勤,李向东,等.主要病虫害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2):67-70.
[13] 赵献林,雷振生,吴政卿.河南省小麦栽培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9(11):51-53.
关键词 小麦;生长期;病虫害;防治措施;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141-01
小麦在中国已有5 000多年种植历史,它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粮食作物之冠。目前,主要产于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安徽等省。其中,山东省小麦总产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8%[1],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常会出现病虫害问题,从而影响到其质量和品质。为了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应多种措施举头并进,实现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小麦产量和质量的目标。小麦常见病害有38种、虫害37种[2-3],其中山东产区容易发生的病虫害一般包括纹枯病、条锈病、赤霉病、麦蜘蛛、白粉病、黏虫、蚜虫、地下害虫、吸浆虫等。为了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控制其扩散,提高小麦商品性,进一步实现优质小麦的高产、高效,增加经济效益,要根据小麦种植产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小麦不同生长期的病虫害,做好单独防治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协调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调控等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现主要根据山东产区小麦不同生长期常见的病虫害进行介绍,并对其防治措施加以阐述,为广大的农户提供参考。
1 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在此期间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而且防治的效果也很好,有利于压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基数[4]。因此,在该有利时机,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争取病虫害防治的主动权。对于农业防治而言,要推行秸秆还田、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合理排灌、适期晚播、合理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等技术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以及增加麦苗的抵抗力。同时采用高抗病虫害优良品种。
在小麦播种期间,需要重点防治纹枯病、地下虫害、吸浆虫等病虫害的发生。可通过对土壤进行处理、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等措施来防治病虫害。对于地下病虫害应该进行土壤处理,如纹枯病发生较重的地块,可利用25%三唑酮乳油15 kg/hm2对水1 500 kg/hm2,稀释后直接喷于地表再进行深耕翻地;而对于治理地下害虫而言,可用40%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者50%辛硫磷颗粒剂,拌细沙土或者煤渣300 kg/hm2,然后加水45 kg/hm2制成毒土,在进行犁地之前均匀地撒在地面上。此外,小麦播种前的种子处理也是有效防病治虫的好办法主要包括药剂拌种和包衣。对纹枯病、锈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等,可分别选用苯醚甲环唑、三唑酮、戊唑醇、咯菌腈、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辛硫磷等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5-7]。
2 返青拔节期
在小麦返青拔节时期,纹枯病、麦蜘蛛、吸浆虫以及地下虫害是防治的重点。2014年山东省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为237.33万hm2,其中麦蜘蛛的发生面积69.33万hm2,纹枯病的发生面积78.67万hm2,地下害虫的发生面积56.67万hm2。对于小麦纹枯病的防治,要把握好防治适期。防治小麦纹枯病,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氟环唑等杀菌剂加水喷施麦苗茎基部,每隔7~10 d喷药1次,连喷3次,此种方法可兼治白粉病和条锈病;防治地下害虫,可用进行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750 mL/hm2左右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时,可用73%克螨特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同时可通过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对于吸浆虫重发区,要利用返青期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地表活动时进行第2次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对入适量的水分,拌入适量的细土制成毒土,沿麦垄撒施均匀,后用锄头将药剂翻到土中。
3 穗期
穗期是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麦蚜、吸浆虫等多种病害的多发时期和危害盛期。一般来说,穗期是影响小麦质量和产量的重要时期,因此,要保证小麦的产量,就要及时有效地治理各种病虫害。防治白粉病与锈病,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氟环唑、腈菌唑等高效杀菌剂及时喷药防治[8-9]。赤霉病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才能做到经济有效。在推广种植耐病品种、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把握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2 d以上,主动用药预防,遏制病害流行。农业防治主要是利用合理的田间整理、地块布局、合理用肥等手段。药剂防治主要是根据小麦的发育期以及天气状况合理进行,可选用氰烯菌酯、多菌灵、咪鲜胺、戊唑醇等,要用足药量,如在施药后3~6 h内遇雨,则雨后应及时补治[10-11]。小麦抽穗期是麦蚜大量迁入发生期,麦蚜的天敌种类较多,应注意保护利用瓢虫、蚜茧蜂等天敌资源,加强生物防治。除此之外,可用40%乐果乳油6 000~8 000倍液。防治吸浆虫成虫期,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用50%辛硫磷乳油750~1 125 mL/hm2喷雾[12]。
4 灌浆期
小麦灌浆期病虫害主要包括麦穗蚜、锈病、白粉病等。对于麦穗蚜的防治,可使用25%快杀灵乳油375~525 mL/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洒于田中[13]。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麦耕种之前,应选育优质、抗病能力强的良种进行耕种。耕种之时,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合理排灌、适期晚播、合理轮作,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小麦抗性,促进麦株生长健康。同时,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在同一区域大面积种植同一品种的小麦。
6 参考文献
[1] 王东,鞠正春.山东小麦生产发展潜力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2):99-103.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册)[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351-437.
[3] 陈万权.图说小麦病虫草鼠害防治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4] 宋玉立.2009 年春季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09(3):13-14.
[5] 曹雅忠,李克斌,尹姣.浅析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现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89-393.
[6] 何振贤,郭更博,刘子卓.沟金针虫成灾因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6(11):63-64.
[7] 陈杨林,陈万权,谢水仙,等.三唑醇与粉锈宁对小麦几种重要病害的药效比较[J].植物保护,1990,16(1):23-24.
[8] 陈万权.小麦锈病发生与防治彩色图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9] 周益林,段霞瑜,盛宝钦.植物白粉病的化学防治进展[J].农药学学报,2001,3(2):12-18.
[10] 刁亚梅,倪珏萍,马亚芳,等.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的应用研究[J].植物保护,2007,33(4):121-123.
[11] 邵振润,周明国,仇剑波,等.2010年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抗性调查研究及防控对策[J].农药,2011,50(5):385-389.
[12] 张德奇,季书勤,李向东,等.主要病虫害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2):67-70.
[13] 赵献林,雷振生,吴政卿.河南省小麦栽培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9(1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