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分析在X波段双偏振雷达相态识别中的应用

来源 :气象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X波段双偏振雷达在降水相态识别方面有较大优势,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为模糊逻辑算法,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该方法主要依赖于水凝物的成员函数,但是对于不同雷达的系统老化问题,需要调整相对应的成员函数。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降水相态识别,在完成相态识别后,可以统计不同水凝物雷达参数的分布特征,重新构建适合该雷达的成员函数。聚类分析方法在相态识别实验中表现良好,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不引入温度的情况下部分水凝物无法识别。
其他文献
采用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建立波浪水槽,并耦合泥沙输运模型构建波致悬沙输运模型.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显示此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非线性波作用下泥
本研究通过形态和DNA分类相结合的方法确认了三井卷曲纽虫(Emplectonema mitsuii)在中国沿海的分布,共在浙江泗礁山、嵊山岛、枸杞岛、东极岛、大陈岛、南麂岛、柴屿和海南文昌8地发现本种。中国标本的形态与三井卷曲纽虫的原始描述基本一致,但体型、吻针及针座明显较小。COI序列分析显示,中国沿海21个样品间COI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0004(未校正p-距离),包含3个单倍型,其中90%的个体共享主单倍型1,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186±0.110,平均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04±0.00
基于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通过构造作用力场势函数,模拟计算了不同电荷量及泥沙浓度条件下黏性泥沙的絮凝过程,得到了在范德华力、静电力以及氢键力作用下,负电性泥沙颗粒絮团
根据长江口现场采集的短柱状表层沉积物,开展室内U-GEMS试验等,测量并分析了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的物理特征与起动能力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长江口表层沉积物起动能力受粒度与固
管道输沙是实现黄河水沙资源重分配的有效手段之一,广泛用于水库泄洪排沙、河道疏浚及滩区淤沙等工程.以黄河流域水库高含沙隧洞和管道输沙为工程背景,设计了循环管道输沙试
定量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减沙贡献率,可为流域生态治理目标与措施精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针对黄土高原无定河流域及其支流大理河流域,综合利用双累积曲线法、淤地坝减沙
基于镉对6种渤海本地种的急性致死效应实验和收集的毒性数据,参考美国双值基准法制定框架,采用物种敏感度排序法推导镉的海水水质基准最大浓度值和基准连续浓度值。实验结果表明,镉对6种渤海本地种的LC50/EC50值为4.46~50.0 mg/L,各物种对镉的敏感性排序为青岛大扁藻>褐牙鲆>许氏平鲉>日本虎斑猛水蚤>褶皱臂尾轮虫>天津厚蟹。根据数据筛选原则,筛出6门21科23属共24种生物,用于推导镉的海水水质基准。根据物种敏感度排序法计算结果,平均急性毒性值最小的4个属依次为对虾属
基于“观澜号”科学卫星机载观测试验的应用需求,本文在南海试验区(15°N—25°N,110°E—120°E)利用Jason-3高度计观测的有效波高(SWH),对第三代海浪模式Simulating Wave Nearshore(SWAN)、WAVEWATCHⅢ(WW3)以及WAve Model(WAM)的长时效预报产品进行精度检验。通过2020年3月数据的匹配与分析,发现北海预报中心业务化运行的SWAN和WW3模式在试验区具有120 h的有效预报能力,且两者的预报效果相当。其连续5 d预报SWH的相关系数高
传统的走时层析方法依赖于初始速度模型,需要射线追踪计算,速度建模效率低。常规的回折波走时反演方法速度建模效率较高,但通过对走时曲线拟合获取射线参数,受地形起伏和走时误差的影响很大,速度建模精度较低。为兼顾近地表速度建模的效率与精度,本文改进了回折波走时方程,提出一种基于回折波走时方程的起伏地表速度建模方法。该方法将每一个共中心点道集按偏移距大小进行选排并分段,在每一个偏移距段内,先利用回折波走时方程逐道计算相应的回折点位置和速度,再对各个炮检对的计算结果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及反距离加权,获得统计平均回折点位置
长距离管道输送的减阻是疏浚工程的重要问题,利用在管道内施加电磁场来减少管道输送阻力是一种新兴的技术.通过建立内径为150 mm的水平管道水力输送细沙试验系统,对比试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