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对中学语文教学人文情怀缺失的反思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Fe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依然存在较多的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意其工具性,却忽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在本文中,主要针对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教学人文情怀缺失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价值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学语文;人文情况;缺失;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3-0041-02
  引言:對于语文而言,是比较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内容,并且其工具性以及人文性的统一主要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情怀缺失现象分析
  语文课程历来被认为培养学生读、写以及听等方面能力的一项学科,并且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上下五千年以及纵横世界,所以,学生不仅要对语文课中的字以及词等进行学习,同时也要不断的提高读、写以及听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也要不断提高其文化修养,学会怎样为人处事,这也直接涉及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特征,便是人文情怀。
  现如今,虽然我国新课程标准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但是因为存在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学人文素质依然处于下坡路的状态,也直接反映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情怀存在严重的缺失。
  2 中学语文教学人文情怀缺失原因分析
  2.1 由于中学语文教师教学重心存在较大偏离:对于考试来说,其权威性以及选拨性是毋庸置疑的,不管如何进行强调以及淡化,中考与高考始终都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指挥棒。在中考和高考中其选拨淘汰的可操作性也直接决定试题所追求的公平性,但是这种追求使中学语文教学片面的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放到语言训练中,只是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从而忽视学生的人文修养。虽然在最近几年来,中考和高考试题中也增加了一些诗歌鉴赏内容,但大多数都是以选择题方式出现在试题中,学生在做这类题的过程中,不需要融入自己对试题的人文情怀,只要选择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便可以。然而对于标准化试题也使学生被迫投入较多的精力进行标准化循环,很少有自己的所思所得。对于这种教学,使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情怀已经被淡化,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是将学生单纯的局限于学习以及认识上,就算学生的学生能力比较强,但是其人文精神存在匮乏,那么人格是并不健全的。
  2.2 由于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缺乏创新:现阶段活跃在教学第一线上的语文教师,多数都是受到现行教育体制所带来的影响,并且对语文工具性也亦步亦趋,并且对学生自身的人文情怀关注的培养比较少,一方面主要为了应付考试,并且保证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教师便不断的抠字眼,通常情况下是见字不见词,见句不见段,把所讲解的内容肢解成一个个考试的零部件,练习题。导致丰富的人文精神没有了,闪光的灵魂也不存在。甚至在对课文进行初读的过程中产生思想火花,但情感的共鸣也逐渐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划分段落,对中心思想的归纳等等。另外由于受教参制约、束缚的现象相对来说较为普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以教参为本,千篇一律,导致学生的思想僵化以及教学过程中缺少创新。
  3 提高中学语文教学人文情怀缺失的措施分析
  3.1 中、高考改革进程中改革语文考试内容以及发挥教材的功能:在最近的几年来,我国的中考以及高考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拉开改革的序幕,并且全国统一命题的局面已经被打破。根据高考而言,高考主要是经过省以及市和自治区等命题几乎都已经遍布全国,进一步为语文考试的改革提供出相应的发展机遇。通过对各个省份的自主命题分析,考试内容全部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改革,比如:一些语文试卷逐渐减少客观题的数量,并且增加一些阅读欣赏方面的题目,让学生自主阅读以及欣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样虽然对阅卷的难度增加,但是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也能提高教学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广大中学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在此之外,一些省份也增加听和说考试题,从而正确引导教师以及学生去听、说以及读,有效的改变学生机械的进行试题训练的状况,进一步让学生对语文的内涵进行更好的领悟,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3.2 提高中学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意识:经过实践证明,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对语文课内容的文化素材不能只是机械的照搬,应该根据教育原理以及多种文化素材的特点从而进行加工和再创造。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说,要掌握学科知识,同时也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只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获得人文精神的养分。
  3.3 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要想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给与激发,首先教师必须要能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且做到尊重学生让学生自身的个性可以得到发展。在某一种意义上教师如果讲解的越深,那么学生所受到的制约将会越严重。
  我们应该允许不同学生对语文有着不同的感受,并且语文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调以及语言等很多情况下不是依靠教师就能讲得出来的,而是靠一种领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题,让学生多读书以及读好书,不断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塞给学生,要留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用平等的心态和学生做朋友。
  另外,要指导学生重视文化积累,通常情况下有成就的人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文修养和较高的品格,但是这些往往都得益于某种丰富的传统文化熏陶,所以必须要有目的性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
  总结:总之,要想真正提高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内涵,只依靠以上几个措施是远远并不够的,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具有人文情怀以及国家所需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崔恩.新课程视野下高中语文教师生命意识的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12(24)120-124.
  [2] 陶仙.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12(24)147-151.
  [3] 乔一航.中学语文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5.12(24)136-138.
  [4] 胡玲玉. 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D].首都师范大学,2012.14(07)134-135.
  [5] 周雷.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16(07)156-158.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