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工”教育观是一种从全局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总的看法和根本方法。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咨询服务工作有机地统一于学校整体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才能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本文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探索构建“大学工”教育管理模式。
关键词:大学工;教育管理;合力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4-0104-02
高校要树立一切工作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齐抓共管,通力合作,使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机统一起来,形成育人合力,从而形成横向协调、纵向畅通、全面覆盖。在面上有学校重视,在线上有各部门、学院在抓,在点上有教师在管、有学生在做的点、线、面有机融合,整体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程,构建合力育人的“大学工”体系。
一、加强五支队伍建设,实施全员育人工程
全员育人是指高等学校中的所有部门、所有教职工都负有育人的职责[1] 。学生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专业课教师队伍、管理工作队伍、学生骨干队伍等五支队伍,是构成我校“全员育人”的主体。
1.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辅导员队伍是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基石,是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之一,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学校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善于引导辅导员安心投入到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积极支持辅导员继续深造。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在班风学风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从专业教师中选聘班主任,优化班主任遴选、培训、聘任、考核等机制,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专业教师评奖评优、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2.发挥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会哲学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责任。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要以教学为中心,以 “五进” (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进网络、进生活)为途径,以质量控制为保障,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将理论传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良性的师生互动机制,充分拓展育人空间,增强课程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老师充分结合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法律观等教学内容,明确传递教育教学目标,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要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还将课程教学与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结合起来,设置若干实践教学项目,提高学生参与度。
3.深化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引导作用。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负有不可推卸的育人职责。我校立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师德师风建设为主要内容,提高广大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将育人作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根本落脚点,以良好的教风带动良好的学风,重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为人师表作用和专业课教学的渗透作用。专业课教师树立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职业目标,将专业课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专业课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影响力。同时,学校为各班配备班主任,为学生配备成长导师、学术导师,鼓励班主任深入到学生当中,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结合起来。
4.完善管理队伍建设。高校管理部门要紧密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育人理念,注重挖掘管理部门的育人潜力和育人资源,制定出本部门的育人目标、理念和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把新的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灵活运用到管理实践中来,充分认识管理出成效,管理提升品质的重要作用,把学校育人工作作为管理干部工作考核、职级晋升、工作培训的重要内容。
5.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学生骨干队伍是保障学校稳定的基础,是学校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学校组织部门和学工部、团委高度重视学生骨干队伍的培养和引导,继续深入实施“党建带团建”“推优”等工作。通过学生骨干队伍建设,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二、抓好主题教育,循序推进“全程育人”工程
全程育人是指:“在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全部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整个过程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注重落实不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分专业、分层次进行针对性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而言,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结合教学、管理、服务各部门的职能,发挥主题教育的作用。
主题教育对学校实施“全过程育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整合现有工作平台,以“主题推进式教育”为主要手段,不断完善“全过程育人”体系,根据不同学生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分类设计,逐级推进,互相配合。在主题教育中,学校确立了全部教师参与育人,全部大学生参加活动、全部大学生思想受益的“三个全部”原则,以大学生为中心,以大型活动为纲,校、院、班三级互动。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突出广泛性、注重针对性、强调实效性为基本要求,以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促进广大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多方式构建系列化、常规化、品牌化的十大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以“美丽的人生从这里开始”为内容的新生入学主题教育系列;以“青年学生心向党”“永远跟党走”“党魂颂”“十月放歌”等为内容的理想信念主题教育系列;以“爱国成材,做新世纪的主人”“弘扬长征精神、与祖国共奋进”“我在改革中成长”等为内容的爱国成才主题教育系列;以“青年发展,道德先行”“知荣明耻,我们先行”“诚信就读,我们行动”等为内容的思想道德主题教育系列;以“学风建设行动”“文明自律行动”等为内容的学习风气主题教育系列;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打造平安校园”校园安全文明教育系列;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两会召开”“奥运体育盛典”为内容的契机教育系列;以“放飞心灵”为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以“感恩的心”为内容自强自立主题教育系列;以“我们一同走过”为内容的毕业生离校主题教育系列等 十大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形成了活动的规模,扩大了活动的影响,深化了活动的效果,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三、深化六大工作平台,推进“全方位育人”工程
全方位育人是指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大环境中,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行机制改革,优化学校同学生家长沟通联系的机制,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方面,进一步完善校内育人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全校各部门紧密结合的领导体制。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责任,加强督查,落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总的来说,是要把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进行有机的结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条件和途径,通过多种方法,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要注意与时俱进,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模式。
1.发挥党建龙头作用平台。要发挥学生党建工作在学生教育和管理各个方面的龙头作用,实现学生党建对学生工作的多环节渗透、多层面覆盖和多角度落实。要充分发挥好学生党员的作用,引导学生党员参与到日常管理中。
2.强化课堂育人功能平台。雅斯贝尔斯(德国著名哲学家)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2],因此,学校要注重教书与育人的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研究不同专业的特点,拓展教育的渠道,注重课程结构的调整,整合学科资源,搭建教书育人平台。明确任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突出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要善于把育人工作融入课堂教学中,融入教学实践中,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的各个环节中。
3.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平台。要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创新创业、学生就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积极探索递进式、系统化的实践教育模式。要利用学生“暑期三下乡”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和接触社会。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以重大节日为契机,突出特色,打造思想引领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校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的各类学生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环境。在活动的开展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丰富校园生活。坚持“一院一品”的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布局,培养体现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和品位。
5.健全成长成才服务体系平台。把“奖助”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优秀学生带动后进学生;要在全院形成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继续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心理健康评估分级体系,办好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构建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核心,学院辅导员为重点,班级心理委员为支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同时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及时发现和引导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
6.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平台。健全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网络,通过辅导员入驻公寓,学生党员工作站等形式直接和学生形成最紧密的关系网络。辅导员进驻公寓,既掌握了公寓学生的动态,及时有效的处理了突发事件,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加以引导,使工作做到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汪庆华.许昌学院立德树人系统工程纲要[J].高教领导参考,2009(15).
[2]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
关键词:大学工;教育管理;合力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4-0104-02
高校要树立一切工作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齐抓共管,通力合作,使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机统一起来,形成育人合力,从而形成横向协调、纵向畅通、全面覆盖。在面上有学校重视,在线上有各部门、学院在抓,在点上有教师在管、有学生在做的点、线、面有机融合,整体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程,构建合力育人的“大学工”体系。
一、加强五支队伍建设,实施全员育人工程
全员育人是指高等学校中的所有部门、所有教职工都负有育人的职责[1] 。学生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专业课教师队伍、管理工作队伍、学生骨干队伍等五支队伍,是构成我校“全员育人”的主体。
1.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辅导员队伍是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基石,是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之一,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学校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善于引导辅导员安心投入到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积极支持辅导员继续深造。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在班风学风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从专业教师中选聘班主任,优化班主任遴选、培训、聘任、考核等机制,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专业教师评奖评优、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2.发挥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会哲学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责任。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要以教学为中心,以 “五进” (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进网络、进生活)为途径,以质量控制为保障,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将理论传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良性的师生互动机制,充分拓展育人空间,增强课程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老师充分结合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法律观等教学内容,明确传递教育教学目标,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要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还将课程教学与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结合起来,设置若干实践教学项目,提高学生参与度。
3.深化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引导作用。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负有不可推卸的育人职责。我校立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师德师风建设为主要内容,提高广大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将育人作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根本落脚点,以良好的教风带动良好的学风,重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为人师表作用和专业课教学的渗透作用。专业课教师树立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职业目标,将专业课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专业课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影响力。同时,学校为各班配备班主任,为学生配备成长导师、学术导师,鼓励班主任深入到学生当中,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结合起来。
4.完善管理队伍建设。高校管理部门要紧密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育人理念,注重挖掘管理部门的育人潜力和育人资源,制定出本部门的育人目标、理念和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把新的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灵活运用到管理实践中来,充分认识管理出成效,管理提升品质的重要作用,把学校育人工作作为管理干部工作考核、职级晋升、工作培训的重要内容。
5.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学生骨干队伍是保障学校稳定的基础,是学校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学校组织部门和学工部、团委高度重视学生骨干队伍的培养和引导,继续深入实施“党建带团建”“推优”等工作。通过学生骨干队伍建设,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二、抓好主题教育,循序推进“全程育人”工程
全程育人是指:“在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全部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整个过程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注重落实不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分专业、分层次进行针对性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而言,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结合教学、管理、服务各部门的职能,发挥主题教育的作用。
主题教育对学校实施“全过程育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整合现有工作平台,以“主题推进式教育”为主要手段,不断完善“全过程育人”体系,根据不同学生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分类设计,逐级推进,互相配合。在主题教育中,学校确立了全部教师参与育人,全部大学生参加活动、全部大学生思想受益的“三个全部”原则,以大学生为中心,以大型活动为纲,校、院、班三级互动。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突出广泛性、注重针对性、强调实效性为基本要求,以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促进广大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多方式构建系列化、常规化、品牌化的十大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以“美丽的人生从这里开始”为内容的新生入学主题教育系列;以“青年学生心向党”“永远跟党走”“党魂颂”“十月放歌”等为内容的理想信念主题教育系列;以“爱国成材,做新世纪的主人”“弘扬长征精神、与祖国共奋进”“我在改革中成长”等为内容的爱国成才主题教育系列;以“青年发展,道德先行”“知荣明耻,我们先行”“诚信就读,我们行动”等为内容的思想道德主题教育系列;以“学风建设行动”“文明自律行动”等为内容的学习风气主题教育系列;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打造平安校园”校园安全文明教育系列;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两会召开”“奥运体育盛典”为内容的契机教育系列;以“放飞心灵”为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以“感恩的心”为内容自强自立主题教育系列;以“我们一同走过”为内容的毕业生离校主题教育系列等 十大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形成了活动的规模,扩大了活动的影响,深化了活动的效果,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三、深化六大工作平台,推进“全方位育人”工程
全方位育人是指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大环境中,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行机制改革,优化学校同学生家长沟通联系的机制,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方面,进一步完善校内育人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全校各部门紧密结合的领导体制。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责任,加强督查,落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总的来说,是要把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进行有机的结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条件和途径,通过多种方法,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要注意与时俱进,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模式。
1.发挥党建龙头作用平台。要发挥学生党建工作在学生教育和管理各个方面的龙头作用,实现学生党建对学生工作的多环节渗透、多层面覆盖和多角度落实。要充分发挥好学生党员的作用,引导学生党员参与到日常管理中。
2.强化课堂育人功能平台。雅斯贝尔斯(德国著名哲学家)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2],因此,学校要注重教书与育人的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研究不同专业的特点,拓展教育的渠道,注重课程结构的调整,整合学科资源,搭建教书育人平台。明确任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突出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要善于把育人工作融入课堂教学中,融入教学实践中,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的各个环节中。
3.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平台。要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创新创业、学生就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积极探索递进式、系统化的实践教育模式。要利用学生“暑期三下乡”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和接触社会。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以重大节日为契机,突出特色,打造思想引领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校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的各类学生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环境。在活动的开展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丰富校园生活。坚持“一院一品”的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布局,培养体现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和品位。
5.健全成长成才服务体系平台。把“奖助”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优秀学生带动后进学生;要在全院形成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继续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心理健康评估分级体系,办好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构建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核心,学院辅导员为重点,班级心理委员为支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同时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及时发现和引导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
6.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平台。健全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网络,通过辅导员入驻公寓,学生党员工作站等形式直接和学生形成最紧密的关系网络。辅导员进驻公寓,既掌握了公寓学生的动态,及时有效的处理了突发事件,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加以引导,使工作做到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汪庆华.许昌学院立德树人系统工程纲要[J].高教领导参考,2009(15).
[2]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