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是适应社会需求的一项必然举措,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关系到教学改革的实现。因此,课程考核方式也必须紧扣教学培养目标进行改革。文章以《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为例,构建 “2·4·4”课程考核模式,通过模式的实践,阐述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推进。
关键词考核方式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社会对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增加,培养既懂土木技术知识又懂建筑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育的主导方向。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新修订了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建筑工程管理和工程施工、监理能力的高等技术复合型、应用性人才。根据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学校设立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课程,这是一门具有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是根据工程的复杂程度来研究工程建设过程中统筹安排与系统管理的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现场管理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下降,迫使高职高专的教学体系进行新一轮的现代化、综合化、多样化的课程改革。改革内容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等。其中,考核是培养学生高层次,高质量的重要环节,对考核方式的改革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1 课程考核方式分析
课程的考核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考察,是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掌握、理解程度以及学习态度的真实评价。传统的考核方式是基于课程的知识体系,以理论考核为主,考试形式为期末单独的笔试。这种考核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以下弊端:(1)学生成绩“一卷定乾坤”,考试试题的内容多局限于课本中的理论,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仅用一张试卷来反映,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发现“平时学得好,不如临时抱佛脚”。因此,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思进取,考高分全靠考前“狂记硬背”。(2)教师出卷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成绩,难以反映真实的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差异较大,期末出卷考试成为一大难题,试卷的难易程度,命题题型的选择,都会影响到考试结果;(3)考核内容缺乏创新,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课程的考核本身是一个指挥棒,要通过课程的考核向学生传达学习重点、学习方法以及培养方向等信息。而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基本没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注入,内容呆板,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4)考场的控制直接影响学生成绩。不可否认,高校扩招直接导致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下降,面对这种考核方式,有的学生弄虚作假,用舞弊的手段来蒙骗过关,高校学生作弊现象严重是不争的事实。从而经常会出现同为一个班,同为一门课程,不同的考场,不同的监考老师,不同的考试结果、“学得好的不一定是考得好的”等怪现象。这种对理论知识空洞的掌握而却不能结合实际去应用,学得好不如背得好,成绩全靠小纸条的考核方式,周而复始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对学生今后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产生消极影响。
2《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分析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涵盖建筑技术和管理组织的综合课程。某校某学期建筑工程管理0701、工程监理0701和工程技术0701三个班开设了这门课程。为上好这门课,学校专门从校外聘请具有多年管理经验的建筑企业工程师为学生授课,教学情况反应良好。然而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却大出所料,从期末成绩统计结果看(表1),这门课学生不及格率尽达19.7%,考核结果没有真实反映教学效果。
学校组织专业老师对课程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课程教学认真分析得出以下原因:(1)课程中涵盖有工程技术与管理学的内容,对于建筑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课程较综合,课程较难,学习难度较大;(2)考核方式单调,试卷考试限制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特别是对学生期末的课程实习内容没有考察;(3)学生学习能力较低。结论是:加强学生学习管理,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如何进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首先要明确课程考核的目的: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和引导学生学习。因此,课程考核方式要以教学培养目标为依据,明确考核目的,确立考核内容:(1)考察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2)考察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3)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4)确立考核方式,确定各考核部分的比例关系。该课程课题组成员召开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会议,会议采用了“头脑风暴法”,总结出有许多可供参考的考试改革方案。由于高职教育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能力,根据考核内容,提出了“2·4·4”考核模式,即20%(平时分)+40%(应用设计分)+40%(考试分)考核模式的简称。
3 “2·4·4”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
“2·4·4”課程考核方式是教学改革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学习为目的而提出的。其主要是在原有考核方式的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增加了实际应用考核,在《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这门课程中,即是增加了对课程设计的考核。“2·4·4”模式的初步方案是课程总评成绩 = 学习态度成绩(20%)+ 设计成绩(40%)+ 考试成绩(40%)。
(1)端正的学习态度是达到教学效果的首要保障。学生学习态度成绩由出勤情况(10分)和课后作业情况(10分)两部分构成。学生的出勤情况分为迟到、早退、请假与旷课四个等级,课后作业分为认真,不认真、补交与未交四个等级,成绩由授课老师依据记录给分。通过考核,可以了解学生的平时表现,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2)高等教育的实质是教给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课程理论知识是实际知识的高度概括,是一切实践行动的起点,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对课程理论知识的考核必不可少。考核可以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内容为课程的理论知识,加入与实际相结合的案例分析。通过建立期末闭卷考试试题库,并在考试中严格执行考场制度,保证考试科学合理的进行,从而也保证了学生成绩的公正、公平性,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程改革,这部分的比例调为40%,计入总评成绩(试卷满分100分)。
(3)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这是教学考核方式改革的重点,通过课程设计来进行考察。《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这门课程在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学期末安排一次为期一周的集中课程设计。设计是通过一个常见、典型的多层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编制方法运用于具体的工程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使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设计中,通过学生分组、分项目、分阶段地完成设计内容,学生能由浅入深的逐步掌握对知识的运用,完成具有独创性和唯一性的设计,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教师能更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这部分成绩根据设计结果,由授课教师给出成绩,按40%计入总成绩。
4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施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施者是教师,参与和受益者是学生,因此要保证改革的公正和科学性,关键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努力和相互的配合。要保障改革的实施:在教学中,授课教师平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基本知识及基本原理进行重点讲解外,还要对学生以后工作岗位上经常用到的实用性知识进行细致地讲授,尽量体现较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以加强课程教学效果,同时还要对每次课学生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记录,作为最后评定总评成绩的依据;学生平时要端正学习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学风,认真做好课程设计,大胆创新,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效果必须通过考核结果进行验证。该校在工程管理0801、工程监理0801、工程技术0801三个专业班级中实施了新的课程考核方式,对考核结果进行了统计(见表2、表3)。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三个专业班级成绩各分数段的比率符合正态分布,不及格率在10%左右。通过表3与表1的各项对比,我们看出:低分段比率下降,高分段比率上升,不及格率快速下降,中等成绩分数段比例较快上升,高分段比率维持,基本变化不大,各分数段的比例关系真实地反映了教学情况,成绩科学、公正,达到了预期目标。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实施了新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后,增加了课程设计部分的考核,提高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反映了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通过考核方式的变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培养了学生作为一名专业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习成绩。
5结束语
高职课程考核是一种形式,是督促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需求,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也将不断的深入。本文所提的课程考核方式,只是课程改革进程中的一种。在这里提出的目的旨在通过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促进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而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够满足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邓汉慧.试论高等学校考试改革.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4).
[2]王晓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3).
[3]曾光霞.高校政治理论课考试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社科纵横,2009(2).
[4]李月安.机械类工程力学考试改革思考.机械管理开发,2009(3).
关键词考核方式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社会对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增加,培养既懂土木技术知识又懂建筑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育的主导方向。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新修订了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建筑工程管理和工程施工、监理能力的高等技术复合型、应用性人才。根据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学校设立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课程,这是一门具有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是根据工程的复杂程度来研究工程建设过程中统筹安排与系统管理的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现场管理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下降,迫使高职高专的教学体系进行新一轮的现代化、综合化、多样化的课程改革。改革内容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等。其中,考核是培养学生高层次,高质量的重要环节,对考核方式的改革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1 课程考核方式分析
课程的考核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考察,是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掌握、理解程度以及学习态度的真实评价。传统的考核方式是基于课程的知识体系,以理论考核为主,考试形式为期末单独的笔试。这种考核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以下弊端:(1)学生成绩“一卷定乾坤”,考试试题的内容多局限于课本中的理论,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仅用一张试卷来反映,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发现“平时学得好,不如临时抱佛脚”。因此,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思进取,考高分全靠考前“狂记硬背”。(2)教师出卷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成绩,难以反映真实的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差异较大,期末出卷考试成为一大难题,试卷的难易程度,命题题型的选择,都会影响到考试结果;(3)考核内容缺乏创新,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课程的考核本身是一个指挥棒,要通过课程的考核向学生传达学习重点、学习方法以及培养方向等信息。而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基本没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注入,内容呆板,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4)考场的控制直接影响学生成绩。不可否认,高校扩招直接导致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下降,面对这种考核方式,有的学生弄虚作假,用舞弊的手段来蒙骗过关,高校学生作弊现象严重是不争的事实。从而经常会出现同为一个班,同为一门课程,不同的考场,不同的监考老师,不同的考试结果、“学得好的不一定是考得好的”等怪现象。这种对理论知识空洞的掌握而却不能结合实际去应用,学得好不如背得好,成绩全靠小纸条的考核方式,周而复始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对学生今后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产生消极影响。
2《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分析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涵盖建筑技术和管理组织的综合课程。某校某学期建筑工程管理0701、工程监理0701和工程技术0701三个班开设了这门课程。为上好这门课,学校专门从校外聘请具有多年管理经验的建筑企业工程师为学生授课,教学情况反应良好。然而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却大出所料,从期末成绩统计结果看(表1),这门课学生不及格率尽达19.7%,考核结果没有真实反映教学效果。
学校组织专业老师对课程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课程教学认真分析得出以下原因:(1)课程中涵盖有工程技术与管理学的内容,对于建筑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课程较综合,课程较难,学习难度较大;(2)考核方式单调,试卷考试限制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特别是对学生期末的课程实习内容没有考察;(3)学生学习能力较低。结论是:加强学生学习管理,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如何进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首先要明确课程考核的目的: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和引导学生学习。因此,课程考核方式要以教学培养目标为依据,明确考核目的,确立考核内容:(1)考察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2)考察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3)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4)确立考核方式,确定各考核部分的比例关系。该课程课题组成员召开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会议,会议采用了“头脑风暴法”,总结出有许多可供参考的考试改革方案。由于高职教育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能力,根据考核内容,提出了“2·4·4”考核模式,即20%(平时分)+40%(应用设计分)+40%(考试分)考核模式的简称。
3 “2·4·4”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
“2·4·4”課程考核方式是教学改革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学习为目的而提出的。其主要是在原有考核方式的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增加了实际应用考核,在《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这门课程中,即是增加了对课程设计的考核。“2·4·4”模式的初步方案是课程总评成绩 = 学习态度成绩(20%)+ 设计成绩(40%)+ 考试成绩(40%)。
(1)端正的学习态度是达到教学效果的首要保障。学生学习态度成绩由出勤情况(10分)和课后作业情况(10分)两部分构成。学生的出勤情况分为迟到、早退、请假与旷课四个等级,课后作业分为认真,不认真、补交与未交四个等级,成绩由授课老师依据记录给分。通过考核,可以了解学生的平时表现,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2)高等教育的实质是教给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课程理论知识是实际知识的高度概括,是一切实践行动的起点,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对课程理论知识的考核必不可少。考核可以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内容为课程的理论知识,加入与实际相结合的案例分析。通过建立期末闭卷考试试题库,并在考试中严格执行考场制度,保证考试科学合理的进行,从而也保证了学生成绩的公正、公平性,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程改革,这部分的比例调为40%,计入总评成绩(试卷满分100分)。
(3)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这是教学考核方式改革的重点,通过课程设计来进行考察。《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这门课程在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学期末安排一次为期一周的集中课程设计。设计是通过一个常见、典型的多层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编制方法运用于具体的工程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使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设计中,通过学生分组、分项目、分阶段地完成设计内容,学生能由浅入深的逐步掌握对知识的运用,完成具有独创性和唯一性的设计,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教师能更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这部分成绩根据设计结果,由授课教师给出成绩,按40%计入总成绩。
4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施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施者是教师,参与和受益者是学生,因此要保证改革的公正和科学性,关键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努力和相互的配合。要保障改革的实施:在教学中,授课教师平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基本知识及基本原理进行重点讲解外,还要对学生以后工作岗位上经常用到的实用性知识进行细致地讲授,尽量体现较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以加强课程教学效果,同时还要对每次课学生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记录,作为最后评定总评成绩的依据;学生平时要端正学习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学风,认真做好课程设计,大胆创新,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效果必须通过考核结果进行验证。该校在工程管理0801、工程监理0801、工程技术0801三个专业班级中实施了新的课程考核方式,对考核结果进行了统计(见表2、表3)。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三个专业班级成绩各分数段的比率符合正态分布,不及格率在10%左右。通过表3与表1的各项对比,我们看出:低分段比率下降,高分段比率上升,不及格率快速下降,中等成绩分数段比例较快上升,高分段比率维持,基本变化不大,各分数段的比例关系真实地反映了教学情况,成绩科学、公正,达到了预期目标。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实施了新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后,增加了课程设计部分的考核,提高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反映了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通过考核方式的变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培养了学生作为一名专业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习成绩。
5结束语
高职课程考核是一种形式,是督促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需求,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也将不断的深入。本文所提的课程考核方式,只是课程改革进程中的一种。在这里提出的目的旨在通过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促进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而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够满足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邓汉慧.试论高等学校考试改革.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4).
[2]王晓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3).
[3]曾光霞.高校政治理论课考试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社科纵横,2009(2).
[4]李月安.机械类工程力学考试改革思考.机械管理开发,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