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为何要走全面融合传播之路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b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传播、融合传播是未来区域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全面传播、融合传播是区域文化传播的革新方式,需要在区域文化传播中全面实现文化自信,应注重凝练文化精神,彰显区域文化特色,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推进跨区域文化互动。
  【关键词】区域文化 全面传播 融合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区域文化是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不同区域文化有着各自特色,交织在一起形成社会多元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区域文化传播应注重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注重人才培养、推动文化跨区域互动,从而实现区域文化全面传播、融合传播。

我国区域文化传播优劣势并存


  区域文化传播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点,区域文化能够有效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在不断发展、交融、碰撞过程中形成的,能够有效提升区域形象,是区域精神的一种展现,同时也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区域文化传播中也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区域文化传播受阻,影响区域文化价值的实现。
  首先,区域文化传播势头迅猛,但内容同质化较为明显。虽然我国注重区域文化挖掘和传播,但内容同质化、空心化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导致各区域文化产业趋同。文化产业发展一味迎合大众市场,导致区域文化传播过于追求经济价值,粗糙、低俗、夸张的文化肆意传播,致使优秀的区域文化失去展示舞台,更丧失文化价值的导向功能。
  其次,面对区域文化高效传播,区域文化传播人才与技术遭遇瓶颈。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固定投资1689亿元,2017年该数字已经上升至3300亿元,增长速度逼近100%,文化产业处于黄金发展阶段。面对高效区域文化传播,区域文化传播人才和技术遭遇瓶颈,新媒体虽然为区域文化传播提供便捷,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仍未与文化产业充分结合,掌握相关技术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些都是新媒体环境下区域文化传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最后,跨区域文化传播初具规模,但“圈地”现象较为普遍。随着我国对区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区域文化商业开发成为焦点,部分地区开始注重挖掘名人资源,开发名人故居旅游项目,借助区域文化提升区域经济水平。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区域文化开发,导致“圈地”现象明显,比如“曹操墓之争”就让河南、河北、安徽三省产生纠纷,再比如曹雪芹、李白、朱元璋等名人故居归属更是上演了一出出闹剧。不难看出,跨区域文化挖掘与传播得到更多重视,但盲目“圈地”发展并不能真正展现区域文化精髓。

区域文化全面传播、融合传播的发展方向


  区域文化汇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不同区域展示的文化特色让人惊叹,不仅体现了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更彰显了丰富多元的文化价值。在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各个区域都注重文化全面传播、融合传播,希望借助新媒体让区域文化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让更多人领略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顺应时代大势,全面传播、融合传播是区域文化未来发展之路,全面传播要求挖掘区域文化精髓和特点,确保区域文化能够得到全面展示,真实呈现;融合传播则是综合利用多种形式的传播工具,对区域文化进行多渠道传播、融合传播是媒介融合的延伸,不仅要求多元化传播形式,更要注重区域文化共建共享。
  全面传播、融合传播是未来区域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全面传播、融合传播是区域文化传播的革新方式,需要在区域文化传播中全面实现文化自信,彰显区域文化特色,将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融合,协调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让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时,区域文化传播要注重人才培养机制和技术革新,注重新型媒体人才培养,利用最新网络技术开展文化传播,打破文化传播技术壁垒,让人才发挥出最大作用,此外,还应推动文化跨区域互动,确保区域文化能够共建共享。因此,区域文化传播应注重全面传播、融合传播,只有正确选择发展道路,采取正确传播方式,才能确保区域文化更好地传播。

区域文化全面传播、融合传播的实现路径


  凝练文化精神,全面坚持区域文化自信。区域文化能够展现该区域的精神文明状况,蕴含区域发展的精神源泉,比如“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淮安精神、“敢创敢闯、守诚守信”的江苏精神,这些都是区域文化精神的凝练,并助力区域文化实现更好地传播。同时,凝练文化精神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借助现代化网络技术广泛搜集区域内的文化精髓,对文化精髓进行加工整理,凝练出相应的文化精神,并坚持文化精神不动摇,将文化精神转变成为文化自信,只有具备自信的区域文化才能够实现全面传播、融合传播。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注重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区域文化全面传播、融合传播离不开区域经济发展,只有区域经济强盛,区域文化才能实现更好地传播。基于“互联网+”战略要求,要将文化产业与互联网产业进行融合,保持传统文化产业特色,注重融合互聯网文化传播思维,将区域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融合,以区域文化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文化传播奠定物质基础,两者相互促进,实现共同繁荣。同时,区域文化产业应树立品牌意识,形成独有文化品牌,进而开拓文化市场,提高区域文化影响力,让更多人关注区域文化产业,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只有坚持区域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融合,让两者相互促进,区域文化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传播、融合传播。
  注重人才培养,全面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区域文化全面传播、融合传播离不开技术人才,只有注重人才培养,全面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人才符合区域文化传播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区域文化全面传播、融合传播。在新时期,区域文化传播需要依赖大量创意、设计人才,文化传播人才要既能够熟练掌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又要熟悉区域文化特色,善于挖掘区域文化精髓,是一种复合型人才。面对市场对文化传播人才的需求,各地区应全面建立人才培养机制,要充分注重文化传播人才技术培养,让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独立进行区域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助力区域文化更好地传播。人才的培养是区域文化全面传播、融合传播的基础,只有源源不断地进行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区域文化产业才能获得持续、健康的生命力。
  推动文化跨区域互动,促进文化融合共建共享。区域文化全面传播、融合传播需借助文化融合共建共享,在新时期,要注重以互联网思维传播区域文化,要在文化与消费者之间构建出一个互动、体验、共享的平台,让文化和消费者之间能够形成良性互动,确保文化能够满足消费者诉求,让区域文化具备良好的传播环境。文化跨区域互动是顺应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期文化传播必须经历不断碰撞和交流的过程,只有最终保留的文化才是社会公众真正需要的文化。文化必须从区域中走出,在更广阔的范畴里进行交流碰撞,从而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融合共建共享也是区域文化全面传播、融合传播的关键,实现区域文化共享是文化互动的最终目标,要坚持文化资源共享、文化消费市场共享,实现文化资源最优配置,促进更多文化的竞争与合作,最终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实现更加优质的全面传播、融合传播。
  (作者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姜卫玲、储颖:《“互联网+”与区域文化影响力:发展现状、提升策略》,《阅江学刊》,2017年第12期。
  ②宋晓明、黄鹏等:《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分类、发展模式与对策》,《中国科技论坛》,2017年第8期。
  ③黄国群、肖乐乐:《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政策走向与创新路径研究》,《情报杂志》,2018年第3期。
  责编/潘丽莉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控制Modal纤维松筒的卷绕密度,优选合适的染料和染色工艺,达到染色均匀一致的效果。
湖北省军民融合局面良好  “習近平军民融合思想研讨会”在湖北武汉举行,这是湖北武汉的荣幸,也表明湖北在军民融合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这就包括军工方面的目标任务。研讨会具体主办单位有三家,其中后两家就是湖北省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专项领导小组、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这证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的工作。湖北是军史、军工、拥军“三军”大省,在“建
民俗节日作为一个民族的根性文化,已经超出节日本身意义,而凝聚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道教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中华民族节日的形成和习俗大都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古代日本在学
【摘要】法治政府的权力,既要具备管理公共事务的基本能力,也要达到规范性的基本要求。权力为民,要超越“强力与服从”的传统关系逻辑,内聚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权力德性,并在民主政治实践中实现协同治理,从而充分调动权力系统的集体行动效能,彰显现代法治政府的先进性。  【关键词】法治政府 规矩意识 协同治理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从社会系统学的视界考察,法治政府是政治生态系统,是关系
文章将虚拟仪器技术引入纺织机械动态性能测试中,并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的纺织机械动态性能测试系统。该纺织机械整机测试平台包括多传感器、多功能数据采集卡、计算机及虚拟仪
织物渗水性能(即耐静水压指标)是防水织物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对几种常见渗水性能测试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渗水测试中升压速率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和控制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