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年做律师的成就感,唯一体现出来的财务自由,就是可以随便买自己喜欢的书。晚上回到家,吃完饭,泡上一壶茶,拿起一本书,慢慢翻来,细细琢磨,是一种绝佳的放松方式。经常是看完一本书,我就随手堆在墙角,渐渐地,墙角的书籍筑成了一堵墙,变成了一个利用率很高的读书角。
虽然书房占地面积不大,但是对于喜欢随性阅读的我来说也足够了。就是有时候读书角里的书堆得太高,地基没有打好,也有轰然倒塌的时候。看着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地的书,捡起来规整好,然后把它们放入书架里,也算是完成了阅读书籍的一种仪式感。
对于读书,我没有特別的偏好。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从老子的《道德经》到庄子的《庄子》,从《瓦尔登湖》到《罗生门》,从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著作等,无不在我的读书角里出现。读书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也让我找到了阅读的更多意义。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书给我带来了很好的陪伴。
小时候因为受到家庭条件的限制,能够有闲钱买书的机会很少,因此阅读课外书籍的机会也不多。那时候哪个同学买了小人书,会拿到班里炫耀,同学们就接龙排队轮流来看。因为时间有限,等着的小伙伴很多,在旁边不停地催,于是练就了我一目十行的本领。后来读中学,兴起武侠小说,这类书籍在学校里疯传,由于怕耽误学习,因而这些书被班主任列为禁书,一旦发现哪个同学在看,就会毫不留情地直接没收掉。我曾经被抓到过几次,为此还赔了别人不少书费,但也依然没有浇灭我对读书的热情。
等到工作之后,除了日常开销之外,也有了结余买书的钱,可却发现,能够静下来读书的时间变得少多了。特别是从事律师工作之后,出差忙碌是常态。旅途的劳累,赶路的焦虑,陌生的环境,孤独的心情,案件的压力,如何排解这些苦恼?唯有在阅读里,才能慢慢找回自我。
阅读对我来说,可以使心情平静,身体放松,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甚至对我来说也是陪伴我度过漫长而孤寂旅途的最好伴侣。比如出差时坐在高速的列车上,进入书的世界里,可以屏蔽掉周围的嘈杂,暂时放下所有的烦恼;又如在机场候机时,遇到航班晚点,可以通过读书来打发航班延误的时间。
记得有一次我去西藏开庭,一大早便赶到了机场,结果在登机口等了一个小时迟迟未能登机。后来工作人员通知我们飞机晚点,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后才能登机。想着时间还比较充裕,我在候机大厅里找了一个咖啡厅,点了一杯咖啡,拿出书慢慢读起来。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听到机场大喇叭里喊着:“最后一位旅客,张刚,请抓紧登机。”当时我还纳闷,怎么这么巧,有人跟我的名字一样,然后不再理会继续看书。可是喇叭里不停催促我的名字,我拿出机票一看,正是我的航班,我赶紧起身往登机口方向跑去,而桌上那杯咖啡也因为我读书太入迷,一口也没来得及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看得多了,总想写点什么,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但最初不得章法,走了很多弯路。
记得我第一次开始动笔是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学校举行征文比赛,语文老师给我们了一个征文题目《奋飞之鹰》,还动员了大家一番,所有人群情激昂,开始创作起来。
看到征文题目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把笔墨放在奋力飞翔在天空中的雄鹰的描写上,反复修改润色,直至词穷,俨然是高尔基《海燕》的姊妹篇。
当我们满怀欣喜期待能获奖时,结果我们写的“海燕”一个也没有得奖,反而一篇没有描写飞鹰的文章获了奖。我仔细阅读了获奖文章,这篇征文里大概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困家庭的山区孩子,经过艰苦奋斗,终于走出了大山,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我思考了很久,没明白为什么这样的文章可以出彩,明明跟题目没有什么联系。长大之后有一次我看到了一幅名画,是齐白石的大作,题目叫《蛙声十里出山泉》。只见画中两壁山岩,中间是湍急的水流,远方用石青画了几个山头,水中画了六个顺流而下的蝌蚪。我找遍了整幅画,没有看见一只青蛙,但是仿佛感觉蛙声已经跃然纸上,这让我震惊了许久。我忽然意识到,当年那篇自认为跟奋飞之鹰毫无关联的文章,跟我看到的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所表达的意境,竟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在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学校负责校刊编辑工作,既可以读书学习,又可以继续我的写作之路。当时为了学习写作,我经常到地摊的报刊堆里看书,买杂志。那时学校宿舍经常停电,冬天正爬着“方格子”,忽然停电了,就钻进被窝,打着手电筒继续写。虽然一开始绝大多数稿子石沉大海,但我没有放弃,屡败屡战,后来终于有几篇文章印成了铅字。
有一次,我在地摊上拿起《短篇小说》杂志,指着里面的一篇文章,对那个摆书摊的漂亮姑娘说:“这是我写的。”看着她将信将疑的样子,我兴奋了很久。
在我读过的书籍里,不得不提到卡夫卡,虽然他的书很难消化,有些内容读起来不符合人之常情,甚至非常荒诞,但是他的作品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家,被追捧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我无法吃透卡夫卡的作品,但是我对他的专业和作品题材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他学过法律,写的书籍比如《审判》,都是和司法有关的,正是我熟悉的职业和题材。在他的书里,我也俨然找到了同为法律人的共同点,而他的创作精神,给了我写作的动力。
2017年,我出版了一本《平凡之路》的书,把我从教师到律师的转变,从小白律师到资深律师的成长,以纪实文学的方式叙述出来,朴实无华的文字,曲折坎坷的经历,真实的故事题材,激励了大批迷茫中的法律人。
之后我坚持读书,坚持创作,在2020年又出版了一本《律师之道》,以大散文的形式,记录了律师的修身、生活、业务、家庭和养生等,有许多同行也看过我写的这些书。
律师写书、出书,经常会受到质疑,认为我是不务正业,耽误为客户服务的时间,但我觉得其实恰恰相反,律师业务为我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故事来源和写作素材。比如当我们西装革履地进入法庭,以高度的紧张和严谨的思维应对案件审理中的变化;当我们走出法院,解下束缚的领带,脱下湿透的衬衣,换上便装,坐在飞驰的列车上;当我们开着车在拥堵的大都市里来回忙碌穿梭;当我们面对各种压力时……很多时候,处在我们这个阶段的中年律师的劳累只有自己可以体会,中年律师的崩溃也都是悄无声息的。
我试着把一些思考写成文章,把一些读书感想分享给读者,读书和写作的力量也渐渐成为支撑我不断向前的动力。
虽然许多朋友对我的书和文章留言和点赞,但是很少有人去评价文章的表现手法、构思、取材以及主题等,让我非常尴尬和苦恼。我也发现,能够静下心去阅读和思考的人越来越少。没有人去思考书中为什么小主人公在别人面前时眼泪不能掉下来?他在外受了伤,为什么不敢回家?为什么他小时候被同学欺负,埋藏的深深的仇恨长大后顷刻能够化解?做律师是有一个好的身体重要,还是有一颗正义的心灵重要?终于有一个读者私信问我一个问题:你书中提到的那三毛钱到底还上了吗?让我感动不已,起码她认真看书了。
读者的激励是我写作的动力之一。曾经有一个读者不远千里从外地来看我,她说了一句话,我当场记了下来:“人如其文,人和人之间的相互欣赏都来源于人格的吸引。”有一次我去成都出差,从法院走出来,走到附近的文殊院,发了一个朋友圈,立即收到来自成都十几个读者的邀约留言,其中还有一个外地来成都出差的律师读者,说他刚刚来过文殊院,还在成都,想见一面聊聊,当面取经。我因为急着赶飞机,很遗憾未能,但心中早已感动不已。
阅读和写作,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培养观察人和认识世界的能力。为了写作,我必须读书,学到很多知识,学会逻辑,学会思辨,而读书也让我对周围的人和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可以从表面现象寻找事物的本质,从小故事中挖掘大道理。
在书的海洋里,我看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取长补短,不断成长。
读书和写作,对于律师职业来说尤其重要。从起诉状到上诉状,从代理词到辩护词,无不体现一个专业律师的写作水平。
法律文书写得好,直接影响当事人和裁判者对你的观点和逻辑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我曾经在客户面前现场起草法律文书,写作速度和文字严密,让客户惊叹不已。我也曾经在当事人面前用了不到半个小时起草一份起诉状,因为他十分着急,当事人所急就是律师所急,非常时刻必须拿出看家本领,当然有时候当事人反而认为,这么快就写出一份法律文书,他的律师费是不是有点高了?但是他不知道,我能够如此迅速完成他的要求,偷偷训练了十几年,这十几年,他没有看到我的努力和辛苦。
我读的书,人文社科类的远远大于建设工程类的书籍,我认为专业书籍不是多多益善,因为很多专业书籍出版后就过时了。就像是法律变化了,司法解释过时了,司法判例更新了等,专业类书籍只要在阅读时掌握其中的要旨即可,对于律师办案来说,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在历练中成长则更为重要。
为了使阅读和工作相得益彰,我也经常会对阅读的书籍进行分类,找到其中更能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书籍。
比如读一些哲学类的书籍,可以从中学到辩证法和逻辑思维,提高思辨能力和办案能力,这些都是律师办理复杂案件的必备能力,没有这些能力,你将寸步难行,捉襟见肘,漏洞百出。也可以读一些历史类的书籍,因为学史可以明智。历史的经验可以借鉴,历史的教训可以吸取。考古的过程,就是发现真相的过程,历史真相究竟是什么?需要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不断地寻找历史资料。律师办案的过程其实也一样,律师寻找证据,就是为了无限地接近和还原事实真相,实现公平正义。
除此之外,平时还可以读读文学类的书籍。比如散文小说、唐诗宋词等。通过阅读文学类的书籍,可以直接提高遣词造句的写作水平,训练语言精练的能力,增加法律文书的文情并茂,直击读者的内心和灵魂,更容易获得认同感。
除此之外,美学类的书籍和理工类的书籍,也可以开阔我们的阅读视野。如果我们可以接触一些绘画、书法、音乐和设计等美学类的东西,即便不能直接影响业务能力,至少可以提高审美观念,有助于对真善美的追求,可以让我们在工作困惑和生活困顿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操。而物理化学知识,可以丰富律师对其他领域专业知识的了解。
在这些年的阅读经历中,我觉得律师作为专业的法律工作者,仅仅懂点法律是不行的,需要具备综合素质能力。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需要博览群书,让自己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既要掌握专业知识,更要提高人文情怀。可以说书籍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也让我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虽然书房占地面积不大,但是对于喜欢随性阅读的我来说也足够了。就是有时候读书角里的书堆得太高,地基没有打好,也有轰然倒塌的时候。看着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地的书,捡起来规整好,然后把它们放入书架里,也算是完成了阅读书籍的一种仪式感。
对于读书,我没有特別的偏好。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从老子的《道德经》到庄子的《庄子》,从《瓦尔登湖》到《罗生门》,从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著作等,无不在我的读书角里出现。读书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也让我找到了阅读的更多意义。
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陪伴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书给我带来了很好的陪伴。
小时候因为受到家庭条件的限制,能够有闲钱买书的机会很少,因此阅读课外书籍的机会也不多。那时候哪个同学买了小人书,会拿到班里炫耀,同学们就接龙排队轮流来看。因为时间有限,等着的小伙伴很多,在旁边不停地催,于是练就了我一目十行的本领。后来读中学,兴起武侠小说,这类书籍在学校里疯传,由于怕耽误学习,因而这些书被班主任列为禁书,一旦发现哪个同学在看,就会毫不留情地直接没收掉。我曾经被抓到过几次,为此还赔了别人不少书费,但也依然没有浇灭我对读书的热情。
等到工作之后,除了日常开销之外,也有了结余买书的钱,可却发现,能够静下来读书的时间变得少多了。特别是从事律师工作之后,出差忙碌是常态。旅途的劳累,赶路的焦虑,陌生的环境,孤独的心情,案件的压力,如何排解这些苦恼?唯有在阅读里,才能慢慢找回自我。
阅读对我来说,可以使心情平静,身体放松,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甚至对我来说也是陪伴我度过漫长而孤寂旅途的最好伴侣。比如出差时坐在高速的列车上,进入书的世界里,可以屏蔽掉周围的嘈杂,暂时放下所有的烦恼;又如在机场候机时,遇到航班晚点,可以通过读书来打发航班延误的时间。
记得有一次我去西藏开庭,一大早便赶到了机场,结果在登机口等了一个小时迟迟未能登机。后来工作人员通知我们飞机晚点,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后才能登机。想着时间还比较充裕,我在候机大厅里找了一个咖啡厅,点了一杯咖啡,拿出书慢慢读起来。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听到机场大喇叭里喊着:“最后一位旅客,张刚,请抓紧登机。”当时我还纳闷,怎么这么巧,有人跟我的名字一样,然后不再理会继续看书。可是喇叭里不停催促我的名字,我拿出机票一看,正是我的航班,我赶紧起身往登机口方向跑去,而桌上那杯咖啡也因为我读书太入迷,一口也没来得及喝。
阅读为我打开了一扇写作之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看得多了,总想写点什么,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但最初不得章法,走了很多弯路。
记得我第一次开始动笔是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学校举行征文比赛,语文老师给我们了一个征文题目《奋飞之鹰》,还动员了大家一番,所有人群情激昂,开始创作起来。
看到征文题目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把笔墨放在奋力飞翔在天空中的雄鹰的描写上,反复修改润色,直至词穷,俨然是高尔基《海燕》的姊妹篇。
当我们满怀欣喜期待能获奖时,结果我们写的“海燕”一个也没有得奖,反而一篇没有描写飞鹰的文章获了奖。我仔细阅读了获奖文章,这篇征文里大概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困家庭的山区孩子,经过艰苦奋斗,终于走出了大山,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我思考了很久,没明白为什么这样的文章可以出彩,明明跟题目没有什么联系。长大之后有一次我看到了一幅名画,是齐白石的大作,题目叫《蛙声十里出山泉》。只见画中两壁山岩,中间是湍急的水流,远方用石青画了几个山头,水中画了六个顺流而下的蝌蚪。我找遍了整幅画,没有看见一只青蛙,但是仿佛感觉蛙声已经跃然纸上,这让我震惊了许久。我忽然意识到,当年那篇自认为跟奋飞之鹰毫无关联的文章,跟我看到的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所表达的意境,竟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在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学校负责校刊编辑工作,既可以读书学习,又可以继续我的写作之路。当时为了学习写作,我经常到地摊的报刊堆里看书,买杂志。那时学校宿舍经常停电,冬天正爬着“方格子”,忽然停电了,就钻进被窝,打着手电筒继续写。虽然一开始绝大多数稿子石沉大海,但我没有放弃,屡败屡战,后来终于有几篇文章印成了铅字。
有一次,我在地摊上拿起《短篇小说》杂志,指着里面的一篇文章,对那个摆书摊的漂亮姑娘说:“这是我写的。”看着她将信将疑的样子,我兴奋了很久。
把阅读的收获转化成文字的力量
在我读过的书籍里,不得不提到卡夫卡,虽然他的书很难消化,有些内容读起来不符合人之常情,甚至非常荒诞,但是他的作品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家,被追捧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我无法吃透卡夫卡的作品,但是我对他的专业和作品题材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他学过法律,写的书籍比如《审判》,都是和司法有关的,正是我熟悉的职业和题材。在他的书里,我也俨然找到了同为法律人的共同点,而他的创作精神,给了我写作的动力。
2017年,我出版了一本《平凡之路》的书,把我从教师到律师的转变,从小白律师到资深律师的成长,以纪实文学的方式叙述出来,朴实无华的文字,曲折坎坷的经历,真实的故事题材,激励了大批迷茫中的法律人。
之后我坚持读书,坚持创作,在2020年又出版了一本《律师之道》,以大散文的形式,记录了律师的修身、生活、业务、家庭和养生等,有许多同行也看过我写的这些书。
律师写书、出书,经常会受到质疑,认为我是不务正业,耽误为客户服务的时间,但我觉得其实恰恰相反,律师业务为我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故事来源和写作素材。比如当我们西装革履地进入法庭,以高度的紧张和严谨的思维应对案件审理中的变化;当我们走出法院,解下束缚的领带,脱下湿透的衬衣,换上便装,坐在飞驰的列车上;当我们开着车在拥堵的大都市里来回忙碌穿梭;当我们面对各种压力时……很多时候,处在我们这个阶段的中年律师的劳累只有自己可以体会,中年律师的崩溃也都是悄无声息的。
我试着把一些思考写成文章,把一些读书感想分享给读者,读书和写作的力量也渐渐成为支撑我不断向前的动力。
虽然许多朋友对我的书和文章留言和点赞,但是很少有人去评价文章的表现手法、构思、取材以及主题等,让我非常尴尬和苦恼。我也发现,能够静下心去阅读和思考的人越来越少。没有人去思考书中为什么小主人公在别人面前时眼泪不能掉下来?他在外受了伤,为什么不敢回家?为什么他小时候被同学欺负,埋藏的深深的仇恨长大后顷刻能够化解?做律师是有一个好的身体重要,还是有一颗正义的心灵重要?终于有一个读者私信问我一个问题:你书中提到的那三毛钱到底还上了吗?让我感动不已,起码她认真看书了。
读者的激励是我写作的动力之一。曾经有一个读者不远千里从外地来看我,她说了一句话,我当场记了下来:“人如其文,人和人之间的相互欣赏都来源于人格的吸引。”有一次我去成都出差,从法院走出来,走到附近的文殊院,发了一个朋友圈,立即收到来自成都十几个读者的邀约留言,其中还有一个外地来成都出差的律师读者,说他刚刚来过文殊院,还在成都,想见一面聊聊,当面取经。我因为急着赶飞机,很遗憾未能,但心中早已感动不已。
阅读和写作的功底成就律師的事业
阅读和写作,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培养观察人和认识世界的能力。为了写作,我必须读书,学到很多知识,学会逻辑,学会思辨,而读书也让我对周围的人和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可以从表面现象寻找事物的本质,从小故事中挖掘大道理。
在书的海洋里,我看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取长补短,不断成长。
读书和写作,对于律师职业来说尤其重要。从起诉状到上诉状,从代理词到辩护词,无不体现一个专业律师的写作水平。
法律文书写得好,直接影响当事人和裁判者对你的观点和逻辑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我曾经在客户面前现场起草法律文书,写作速度和文字严密,让客户惊叹不已。我也曾经在当事人面前用了不到半个小时起草一份起诉状,因为他十分着急,当事人所急就是律师所急,非常时刻必须拿出看家本领,当然有时候当事人反而认为,这么快就写出一份法律文书,他的律师费是不是有点高了?但是他不知道,我能够如此迅速完成他的要求,偷偷训练了十几年,这十几年,他没有看到我的努力和辛苦。
阅读和工作可以相得益彰
我读的书,人文社科类的远远大于建设工程类的书籍,我认为专业书籍不是多多益善,因为很多专业书籍出版后就过时了。就像是法律变化了,司法解释过时了,司法判例更新了等,专业类书籍只要在阅读时掌握其中的要旨即可,对于律师办案来说,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在历练中成长则更为重要。
为了使阅读和工作相得益彰,我也经常会对阅读的书籍进行分类,找到其中更能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书籍。
比如读一些哲学类的书籍,可以从中学到辩证法和逻辑思维,提高思辨能力和办案能力,这些都是律师办理复杂案件的必备能力,没有这些能力,你将寸步难行,捉襟见肘,漏洞百出。也可以读一些历史类的书籍,因为学史可以明智。历史的经验可以借鉴,历史的教训可以吸取。考古的过程,就是发现真相的过程,历史真相究竟是什么?需要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不断地寻找历史资料。律师办案的过程其实也一样,律师寻找证据,就是为了无限地接近和还原事实真相,实现公平正义。
除此之外,平时还可以读读文学类的书籍。比如散文小说、唐诗宋词等。通过阅读文学类的书籍,可以直接提高遣词造句的写作水平,训练语言精练的能力,增加法律文书的文情并茂,直击读者的内心和灵魂,更容易获得认同感。
除此之外,美学类的书籍和理工类的书籍,也可以开阔我们的阅读视野。如果我们可以接触一些绘画、书法、音乐和设计等美学类的东西,即便不能直接影响业务能力,至少可以提高审美观念,有助于对真善美的追求,可以让我们在工作困惑和生活困顿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操。而物理化学知识,可以丰富律师对其他领域专业知识的了解。
在这些年的阅读经历中,我觉得律师作为专业的法律工作者,仅仅懂点法律是不行的,需要具备综合素质能力。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需要博览群书,让自己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既要掌握专业知识,更要提高人文情怀。可以说书籍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也让我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