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情感作为学生创造机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担负着对信息进行选择的任务,成为推动或终止某种具体学习活动的动力。它可以强化或抑制认识发展过程,并影响和制约学生活动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数学被很多人误认为是符号、图形、数字的化身,是一项单调、枯燥的程序性活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多地是在语文上得到表现,数学则是被作为对立面,往往侧重在教会学生怎样解题。但是,教授数学知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活动,也并不是数学学习的唯一目标,它需要与其他活动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影响学习活动的众多因素中,认知起操作作用,承担着知识的吸收、贮存和转化的任务;而情感起动力作用,承担着学习的定向、维持、调节等任务。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其他三个目标的动力,是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保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把知情融为一体,使认知和情感彼此促进,和谐发展。下面就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1.情感教学的目标。传统的数学教学,人们更多地重视以传授基础知识及智能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而以培养高尚的情操及个性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却往往被忽视。然而,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二者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鉴于这种重知轻情的现状,我们运用情感教学,在注重认识目标的基础上科学地确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就显得十分必要。我们在确立情感教学目标时,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第一,情感教学目标的认知内容。在情感教学目标的内容上,根据心理学对人类的社会性高级情感的论述,可划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三大类,每大类又可划分为若干细目,视教学具体内容而定。这三类情感是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和谐发展的情感教学的培养目标。所以教师在深入研究数学教学内容每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应充分挖掘情感的内涵,制订出与认知目标相对应的情感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强烈的理智感和高雅的审美感来强化育人意识。
第二,情感教学目标内化的水平层次。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人,在研究情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时指出:学习的情感体验和发展是由浅入深的内化过程,情感内化目标应是一个按不同心理等级层次排列的连续体,它由低到高被划为不同水平的五个层次。即接受层次、反应层次、评价层次、组织层次、性格化层次。这五个层次构成了紧密衔接、层层递进的情感心理内化过程。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对某个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时,情感内化目标从第一个层次逐渐上升到最后一个层次,从而达到情感教学的最终目的。
2.在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中渗透情感。如今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情商”,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在1997年出版了《情感智力》一书,对情感智力理论加以诠释。
书中主要强调情感智力重点是:认知和管理情绪;自我激励;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在现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而情感教学正能体现这一要领。情感教学的学习方式以合作互助为主。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以合作为基础,相互交流影响的过程。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急于去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和形成坚强和理性调节的意志。
3.挖掘数学之美,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在数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揭示数学美的本质,展示数学美的巨大魅力和作用,激发学生认识数学美的兴趣。数学中也有美。比如用字母表示数字,文字语言简化为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几何中黄金分割的美、图形对称和谐的美、推理论证严谨内在的美、解题方法新颖巧妙的美,数学公式的对称、统一美等等,这些,我们不断地揭示并展示给学生,培养其审美的意识,陶冶其审美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其在数学上刻苦努力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数学美的海洋里去邀游、去欣赏、去感受,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逐渐形成数学美感。数学中不仅有认知,还要有情感、生命。传统的教育往往以知识和技能为本位,而忽视了教育中的人。
因此,我们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教育回归到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上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以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基本数学素养。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过程中既有着重要的意义,又担负了相对独立的任务,即使在目前应试制度存在的条件下也是可行的。因此,我们应对情感教育在数学中的实施方法、评价手段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数学被很多人误认为是符号、图形、数字的化身,是一项单调、枯燥的程序性活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多地是在语文上得到表现,数学则是被作为对立面,往往侧重在教会学生怎样解题。但是,教授数学知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活动,也并不是数学学习的唯一目标,它需要与其他活动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影响学习活动的众多因素中,认知起操作作用,承担着知识的吸收、贮存和转化的任务;而情感起动力作用,承担着学习的定向、维持、调节等任务。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其他三个目标的动力,是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保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把知情融为一体,使认知和情感彼此促进,和谐发展。下面就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1.情感教学的目标。传统的数学教学,人们更多地重视以传授基础知识及智能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而以培养高尚的情操及个性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却往往被忽视。然而,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二者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鉴于这种重知轻情的现状,我们运用情感教学,在注重认识目标的基础上科学地确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就显得十分必要。我们在确立情感教学目标时,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第一,情感教学目标的认知内容。在情感教学目标的内容上,根据心理学对人类的社会性高级情感的论述,可划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三大类,每大类又可划分为若干细目,视教学具体内容而定。这三类情感是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和谐发展的情感教学的培养目标。所以教师在深入研究数学教学内容每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应充分挖掘情感的内涵,制订出与认知目标相对应的情感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强烈的理智感和高雅的审美感来强化育人意识。
第二,情感教学目标内化的水平层次。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人,在研究情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时指出:学习的情感体验和发展是由浅入深的内化过程,情感内化目标应是一个按不同心理等级层次排列的连续体,它由低到高被划为不同水平的五个层次。即接受层次、反应层次、评价层次、组织层次、性格化层次。这五个层次构成了紧密衔接、层层递进的情感心理内化过程。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对某个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时,情感内化目标从第一个层次逐渐上升到最后一个层次,从而达到情感教学的最终目的。
2.在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中渗透情感。如今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情商”,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在1997年出版了《情感智力》一书,对情感智力理论加以诠释。
书中主要强调情感智力重点是:认知和管理情绪;自我激励;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在现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而情感教学正能体现这一要领。情感教学的学习方式以合作互助为主。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以合作为基础,相互交流影响的过程。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急于去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和形成坚强和理性调节的意志。
3.挖掘数学之美,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在数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揭示数学美的本质,展示数学美的巨大魅力和作用,激发学生认识数学美的兴趣。数学中也有美。比如用字母表示数字,文字语言简化为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几何中黄金分割的美、图形对称和谐的美、推理论证严谨内在的美、解题方法新颖巧妙的美,数学公式的对称、统一美等等,这些,我们不断地揭示并展示给学生,培养其审美的意识,陶冶其审美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其在数学上刻苦努力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数学美的海洋里去邀游、去欣赏、去感受,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逐渐形成数学美感。数学中不仅有认知,还要有情感、生命。传统的教育往往以知识和技能为本位,而忽视了教育中的人。
因此,我们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教育回归到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上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以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基本数学素养。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过程中既有着重要的意义,又担负了相对独立的任务,即使在目前应试制度存在的条件下也是可行的。因此,我们应对情感教育在数学中的实施方法、评价手段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