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会计产权论应该是目前公认的能从本质上反映会计对象的理论。但产权论对产权的界定太过广泛和抽象,并不足以解释会计的具体问题。文章从经济关系中归纳出了会计产权束的基本结构,并运用该观点解释了会计要素及权责发生制。最后提出了增加产权价值的会计基本假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会计产权论; 产权束; 权责发生制; 会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7-0021-03
雷光勇教授的“会计契约论”,其中心议题是会计是契约的集合体,会计的本质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经济关系,记录的实质是这种经济关系的权利运动。会计产权论继承了会计契约论有关人与经济关系的会计本质,认为即使客观存在的自然之物也必须是转化成对人的需求有用性才能成为现实的财富,与人不发生关系(现实的和潜在的)的物质及其自然属性,对企业管理和会计并无直接意义。会计产权论比直接从经济活动或价值活动的角度更能反映出会计的本质。但产权论仍然没有对产权作出具体、清晰的定义。虽然,这一界定本身存在较大难度,但笔者依然尝试描绘出产权的轮廓结构,并用以指导对会计政策、方法的权利理解。
一、会计产权束的内涵
(一)产权关系是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
产权定义的讨论由来已久,至今没有权威的解释,但基本认定为产权是以现实存在的经济性质的财产利益关系为基础,表现并保护现实的财产关系,同时,作为权利制度,产权得到来自社会法律的肯定,是法定的权利。可见即使产权的法权关系也是由经济关系本身所决定的。本文以股份制企业为对象,探讨该类企业主要的几项经济关系及其产权关系。
1.所有者同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企业的所有者按照投资合同、协议、章程的约定放弃对资金的永久占用权,企业依法可对股权资本金作长期(假定企业持续经营)自主调配使用,所有者则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主要有:对公司事务程序进行的表决权、董事的任免权、公司终止后对剩余资产的分配权等。
2.债权人同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企业的债权人按照借款合同的规定依法放弃对资金的暂时使用权,企业依法可对债权资本金在约定期限内享有经营权,并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债权人则只有债权本息的索取权,无权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
3.企业同其生产经营关系各方之间的经济关系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让渡了经济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专利权、使用权等,而平等交换来的原料、劳动力、资本、土地或法律等生产要素各方面的新权利。
(二)产权束
产权是一个比所有权更为宽泛,包含多方面权能的权利束。虽然所有权是产权结构体系中最基本的权利,但并非产权的全部内容。本文基于马克思产权权能结构理论,从股份制企业的主要经济关系出发总结出了三大产权权束:
1.所有权
这是主体把财产、资本或生产资料隶属于自己并具有排斥他性的产权权项,是由占有权及其派生出来的使用、处置、收益、分配权利组成的权利束。所有权是其他各项产权权项形成的基础,对其他各产权项的性质与行使状况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2.经营权
这是指会计主体实际运用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土地和劳动进行生产和与市场进行交易的产权权项,其实际意义在于获得了一定量的经济资源并创造利润或剩余价值的能力。这些产权权项具体包括:一配置权,企业可以按照经营特点、经营环境、经营阶段自由配置不同生产要素结构的权利,该项权利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与盈利模式;二使用权(耗用权),企业有自由消耗生产要素的权利,该权利从配置权中分离出来,专门反映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权能的递减变化,该项权利决定着企业费用的形成内容与大小;三交换权,企业拥有与市场各种需求主体交换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权利,该项权利的执行决定着收入的来源和多少。
3.收益权
这是权益主体要求对生产要素运营结果有权分配的产权权项,是以上诸种权项为基础形成的。具体包括债权人的固定求偿权、国家的征税权和股东的剩余分配权。
以上产权权束可整理成如图1所示的流程图。
二、会计要素和记账基础的产权解释
虽然会计借助货币(价值)的属性将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统一了起来,但价值变动最根本来源于各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交易与博弈的本质关系却不明确。其实会计处处都体现了产权观:例如,作为现代会计基础的复式记账法从记账符号到记账规则体现的是价值的流动与规模,但何尝不是体现了权利的流动与规模。会计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这不正是权利利益本质的体现吗?会计假设实则是为形成相对稳定的权利交易环境而作的基本设定,会计政策又是企业权利偶合体中各权利方之间通过博弈达成的均衡约束的结果。本文将产权权束理论用于下面会计要素和记账基础的解释上。
(一)会计要素的产权观
通过对会计要素内涵的解读可以了解到:会计对象是关于会计个体的,表现为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由经济权属关系所引起的产权价值变动内涵。我国的会计要素概念体系仍处于不断修订和完善中,但无论作何修改和变动,要素概念中包含的关于权利的规定都应是其最基本的内涵。
1.资产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该定义表明了资产要素的产权属性,反映的是所有权的一种隶属关系的占有权以及由此产生的支配权、经营权、处置权等;控制反映的是对资产的支配权、经营权等(不含占有权和处置权),企业获得这些产权权束是为了创造未来的经济利益,这正好契合了权益方的利益要求。
2.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负债是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企业对该义务的承担正源于债权人对资本支配权的有偿放弃;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这个定义已经明显表明了所有权的产权属性。它与债权同属产权范畴,但权利转移时间上还有所区别:债权资本支配权是暂时性的转移,而所有权资本的支配权是永久性的转移(假设企业持续经营)。我们知道期限预示着风险:期限越长,不确定性越多,风险越大;反之,期限越短,风险越小。很明显,所有权属性的权利转移风险要高于债权属性的权利。从这个逻辑出发,所有者对等交换的权利应比债权人要求得更多,事实也正是如此。例如股东对企业有经营管理权、表决权、董事任免权、利润分配权、优先购股权、公司终止后的剩余资产分配权等;债权人通常只有对本息收回的固定要求权及其附带的限制约束权等。
【关键词】 会计产权论; 产权束; 权责发生制; 会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7-0021-03
雷光勇教授的“会计契约论”,其中心议题是会计是契约的集合体,会计的本质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经济关系,记录的实质是这种经济关系的权利运动。会计产权论继承了会计契约论有关人与经济关系的会计本质,认为即使客观存在的自然之物也必须是转化成对人的需求有用性才能成为现实的财富,与人不发生关系(现实的和潜在的)的物质及其自然属性,对企业管理和会计并无直接意义。会计产权论比直接从经济活动或价值活动的角度更能反映出会计的本质。但产权论仍然没有对产权作出具体、清晰的定义。虽然,这一界定本身存在较大难度,但笔者依然尝试描绘出产权的轮廓结构,并用以指导对会计政策、方法的权利理解。
一、会计产权束的内涵
(一)产权关系是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
产权定义的讨论由来已久,至今没有权威的解释,但基本认定为产权是以现实存在的经济性质的财产利益关系为基础,表现并保护现实的财产关系,同时,作为权利制度,产权得到来自社会法律的肯定,是法定的权利。可见即使产权的法权关系也是由经济关系本身所决定的。本文以股份制企业为对象,探讨该类企业主要的几项经济关系及其产权关系。
1.所有者同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企业的所有者按照投资合同、协议、章程的约定放弃对资金的永久占用权,企业依法可对股权资本金作长期(假定企业持续经营)自主调配使用,所有者则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主要有:对公司事务程序进行的表决权、董事的任免权、公司终止后对剩余资产的分配权等。
2.债权人同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企业的债权人按照借款合同的规定依法放弃对资金的暂时使用权,企业依法可对债权资本金在约定期限内享有经营权,并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债权人则只有债权本息的索取权,无权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
3.企业同其生产经营关系各方之间的经济关系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让渡了经济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专利权、使用权等,而平等交换来的原料、劳动力、资本、土地或法律等生产要素各方面的新权利。
(二)产权束
产权是一个比所有权更为宽泛,包含多方面权能的权利束。虽然所有权是产权结构体系中最基本的权利,但并非产权的全部内容。本文基于马克思产权权能结构理论,从股份制企业的主要经济关系出发总结出了三大产权权束:
1.所有权
这是主体把财产、资本或生产资料隶属于自己并具有排斥他性的产权权项,是由占有权及其派生出来的使用、处置、收益、分配权利组成的权利束。所有权是其他各项产权权项形成的基础,对其他各产权项的性质与行使状况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2.经营权
这是指会计主体实际运用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土地和劳动进行生产和与市场进行交易的产权权项,其实际意义在于获得了一定量的经济资源并创造利润或剩余价值的能力。这些产权权项具体包括:一配置权,企业可以按照经营特点、经营环境、经营阶段自由配置不同生产要素结构的权利,该项权利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与盈利模式;二使用权(耗用权),企业有自由消耗生产要素的权利,该权利从配置权中分离出来,专门反映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权能的递减变化,该项权利决定着企业费用的形成内容与大小;三交换权,企业拥有与市场各种需求主体交换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权利,该项权利的执行决定着收入的来源和多少。
3.收益权
这是权益主体要求对生产要素运营结果有权分配的产权权项,是以上诸种权项为基础形成的。具体包括债权人的固定求偿权、国家的征税权和股东的剩余分配权。
以上产权权束可整理成如图1所示的流程图。
二、会计要素和记账基础的产权解释
虽然会计借助货币(价值)的属性将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统一了起来,但价值变动最根本来源于各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交易与博弈的本质关系却不明确。其实会计处处都体现了产权观:例如,作为现代会计基础的复式记账法从记账符号到记账规则体现的是价值的流动与规模,但何尝不是体现了权利的流动与规模。会计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这不正是权利利益本质的体现吗?会计假设实则是为形成相对稳定的权利交易环境而作的基本设定,会计政策又是企业权利偶合体中各权利方之间通过博弈达成的均衡约束的结果。本文将产权权束理论用于下面会计要素和记账基础的解释上。
(一)会计要素的产权观
通过对会计要素内涵的解读可以了解到:会计对象是关于会计个体的,表现为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由经济权属关系所引起的产权价值变动内涵。我国的会计要素概念体系仍处于不断修订和完善中,但无论作何修改和变动,要素概念中包含的关于权利的规定都应是其最基本的内涵。
1.资产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该定义表明了资产要素的产权属性,反映的是所有权的一种隶属关系的占有权以及由此产生的支配权、经营权、处置权等;控制反映的是对资产的支配权、经营权等(不含占有权和处置权),企业获得这些产权权束是为了创造未来的经济利益,这正好契合了权益方的利益要求。
2.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负债是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企业对该义务的承担正源于债权人对资本支配权的有偿放弃;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这个定义已经明显表明了所有权的产权属性。它与债权同属产权范畴,但权利转移时间上还有所区别:债权资本支配权是暂时性的转移,而所有权资本的支配权是永久性的转移(假设企业持续经营)。我们知道期限预示着风险:期限越长,不确定性越多,风险越大;反之,期限越短,风险越小。很明显,所有权属性的权利转移风险要高于债权属性的权利。从这个逻辑出发,所有者对等交换的权利应比债权人要求得更多,事实也正是如此。例如股东对企业有经营管理权、表决权、董事任免权、利润分配权、优先购股权、公司终止后的剩余资产分配权等;债权人通常只有对本息收回的固定要求权及其附带的限制约束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