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是渗透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它以音乐艺术的形式美、内容美和富有情感的音乐形象直接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音乐教育的真谛就是以音乐为手段,以育人为宗旨。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它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并能恰如其分地进行渗透,它就会像“和风催物、春雨润田”那样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音乐教学 德育 渗透
音乐,它的独特功能就在于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治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它可以深刻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意识,有交往地发挥德育的作用,所以它是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得力工具。通过音乐教学,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革命理想,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使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把德育渗透到音乐教育中,达到音乐教育最终的目的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歌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在进行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心灵的共鸣与起伏。心灵的陶冶正是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之中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歌曲的情感因素,通过介绍、讲解、分析、范唱等多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歌曲是音乐教育中最普遍、最有渗透力和最有影响的艺术。如:《我们走在大路上》、《歌唱祖国》、《春天的故事》等歌曲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而这些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去挖掘、发现和理解,然后教授给学生,给学生唱什么样的歌曲,关系到塑造什么样的心灵的问题。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工作者为青少年谱写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诗一般的歌词深深地震撼着青少年的心灵,伴随着他们健康成长。
歌曲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如何用声音艺术去表现美,还通过歌曲认识了人生、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学习歌曲《青春舞曲》时,从歌曲中感受到了无形的时间是多么可贵,无论你用任何一种方法也无法让时间回到过去。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时间是不会停止的,但在同样的时间里,为什么有的人成绩卓著,有的人则一事无成?从而使学生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道理,从而激励他们利用人生有限的时间多学本领,将来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教育学生热爱、尊重辛勤工作的人民教师。音乐是感情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就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所说:“音乐是人生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治性情的熔炉。”当音乐的力量渗入人的心灵时,就会使人在道德、情操、品格上发生变化,从而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在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音乐是情感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它以自己独特的音波来穿透人的心灵,从而使人的审美心理产生五彩缤纷的感情波涛。欣赏教育是听觉艺术,是人们在平静的状态下感受着音乐的魅力。可以说,音乐本身就具有“教化”作用。《乐记》中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优秀的音乐作品本身就是有一种人们自愿接受的“教化”因素。
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学生通过倾听,不仅认识了几种乐器及其音色的特点,还通过视听效果的辅助、教师的引导认识到——做人要脚踏实地,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与人相处要文明要礼貌,知错就改。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教师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通过对节奏、速度的对比分析,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教师应抓住对学生加强德育的一个良好阵地——器乐训练,在课堂器乐中渗透德育教育
器乐进课堂,不仅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听觉力、音准力、协和感,给音乐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而且在学习过程中磨练了意志,增强共同合作的“团队精神”。根据学校与学生的经济情况,笔者这几年一直把电子琴引进音乐课堂,用以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全体学生能够科学地掌握电子琴弹奏的各种技能技巧,学习之前,笔者制订出严明的课堂纪律及守则,建立起良好的课堂常规。教育学生学习解放军战士严格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良好作风。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部分学生只图个新鲜,在课余懒得去苦练基本功,遇到困难就退缩的情况,我就经常告诫学生,要学会一种本领,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刻苦练习,持之以恒的精神,否则只能是一事无成。思想统一了,目标明确了,认识有了一定的高度,学生就会从被动变为主动,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学习器乐的热情很高,进步也很快,当笔者听到学生整齐、动听的演奏时,心里无比惊喜,收获般的喜悦无以伦比。学生也真正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而且通过在各班开展各种竞赛评比,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意识,锻炼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四、教师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外音乐活动的主要阵地。音乐这门课程包含合唱、舞蹈、器乐(包括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三大类。如:在合唱教学中,特别要求自我和集体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因为合唱是一种整体音响艺术,队员需要有全局观念,应把自己的歌声作为整体音响组成因素,而决不可突出个人的声音或某一部。因此,只有全体学生团结协助,默契配合,方能做到旋律、节奏、音准、速度、力度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感情的投入等步调一致,达到均衡、和谐、饱满的和声效果,否则就失去了声部合唱的整体美。又如:在舞蹈教学中,教育学生要高度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俗语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学有所成,平时应勤学苦练,反复琢磨,要不怎会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说法呢?在舞蹈训练中,遇到有难度的动作时需要同学之间的互相保护。笔者就把学生分成两组,交替练习,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闯难关的情感油然而生,使他们有了乐于助人的想法和感受。在器乐教学中,更需要学生有顽强的学习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仅靠一点点聪明才智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音乐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在纪律严明的集体活动中培养了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刻苦训练中锻炼了意志,形成了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正像音乐教育家贺渌汀说过的一样:“一个人有了一定的音乐修养,不但不会妨碍他的专业,由于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使他的思想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音乐(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单位:402360重庆市大足县大足中学)
【关键词】音乐教学 德育 渗透
音乐,它的独特功能就在于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治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它可以深刻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意识,有交往地发挥德育的作用,所以它是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得力工具。通过音乐教学,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革命理想,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使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把德育渗透到音乐教育中,达到音乐教育最终的目的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歌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在进行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心灵的共鸣与起伏。心灵的陶冶正是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之中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歌曲的情感因素,通过介绍、讲解、分析、范唱等多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歌曲是音乐教育中最普遍、最有渗透力和最有影响的艺术。如:《我们走在大路上》、《歌唱祖国》、《春天的故事》等歌曲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而这些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去挖掘、发现和理解,然后教授给学生,给学生唱什么样的歌曲,关系到塑造什么样的心灵的问题。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工作者为青少年谱写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诗一般的歌词深深地震撼着青少年的心灵,伴随着他们健康成长。
歌曲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如何用声音艺术去表现美,还通过歌曲认识了人生、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学习歌曲《青春舞曲》时,从歌曲中感受到了无形的时间是多么可贵,无论你用任何一种方法也无法让时间回到过去。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时间是不会停止的,但在同样的时间里,为什么有的人成绩卓著,有的人则一事无成?从而使学生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道理,从而激励他们利用人生有限的时间多学本领,将来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教育学生热爱、尊重辛勤工作的人民教师。音乐是感情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就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所说:“音乐是人生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治性情的熔炉。”当音乐的力量渗入人的心灵时,就会使人在道德、情操、品格上发生变化,从而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在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音乐是情感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它以自己独特的音波来穿透人的心灵,从而使人的审美心理产生五彩缤纷的感情波涛。欣赏教育是听觉艺术,是人们在平静的状态下感受着音乐的魅力。可以说,音乐本身就具有“教化”作用。《乐记》中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优秀的音乐作品本身就是有一种人们自愿接受的“教化”因素。
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学生通过倾听,不仅认识了几种乐器及其音色的特点,还通过视听效果的辅助、教师的引导认识到——做人要脚踏实地,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与人相处要文明要礼貌,知错就改。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教师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通过对节奏、速度的对比分析,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教师应抓住对学生加强德育的一个良好阵地——器乐训练,在课堂器乐中渗透德育教育
器乐进课堂,不仅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听觉力、音准力、协和感,给音乐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而且在学习过程中磨练了意志,增强共同合作的“团队精神”。根据学校与学生的经济情况,笔者这几年一直把电子琴引进音乐课堂,用以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全体学生能够科学地掌握电子琴弹奏的各种技能技巧,学习之前,笔者制订出严明的课堂纪律及守则,建立起良好的课堂常规。教育学生学习解放军战士严格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良好作风。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部分学生只图个新鲜,在课余懒得去苦练基本功,遇到困难就退缩的情况,我就经常告诫学生,要学会一种本领,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刻苦练习,持之以恒的精神,否则只能是一事无成。思想统一了,目标明确了,认识有了一定的高度,学生就会从被动变为主动,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学习器乐的热情很高,进步也很快,当笔者听到学生整齐、动听的演奏时,心里无比惊喜,收获般的喜悦无以伦比。学生也真正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而且通过在各班开展各种竞赛评比,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意识,锻炼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四、教师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外音乐活动的主要阵地。音乐这门课程包含合唱、舞蹈、器乐(包括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三大类。如:在合唱教学中,特别要求自我和集体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因为合唱是一种整体音响艺术,队员需要有全局观念,应把自己的歌声作为整体音响组成因素,而决不可突出个人的声音或某一部。因此,只有全体学生团结协助,默契配合,方能做到旋律、节奏、音准、速度、力度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感情的投入等步调一致,达到均衡、和谐、饱满的和声效果,否则就失去了声部合唱的整体美。又如:在舞蹈教学中,教育学生要高度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俗语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学有所成,平时应勤学苦练,反复琢磨,要不怎会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说法呢?在舞蹈训练中,遇到有难度的动作时需要同学之间的互相保护。笔者就把学生分成两组,交替练习,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闯难关的情感油然而生,使他们有了乐于助人的想法和感受。在器乐教学中,更需要学生有顽强的学习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仅靠一点点聪明才智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音乐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在纪律严明的集体活动中培养了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刻苦训练中锻炼了意志,形成了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正像音乐教育家贺渌汀说过的一样:“一个人有了一定的音乐修养,不但不会妨碍他的专业,由于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使他的思想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音乐(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单位:402360重庆市大足县大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