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及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变,建筑企业资产减值现象大量出现,为对建筑企业资产的具体价值进行真实客观地反映,必须对资产减值会计进一步完善,才能将决策有关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但建筑企业资产减值会计核算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核算等。为降低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必须加大会计核算资产减值的可控性与整体性,为建筑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本文主要对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概况、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减值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减值;会计核算;问题;措施;概况;资产;资产减值会计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资产减值会计体系也得到了不断完善。伴随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与建筑工程投资的全面开放,建筑企业得以稳步推进市场化运作,于此同时,该行业发展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这也是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及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也出现了极大的改变,特别是固定资产减值。国家财政部门2002年对固定资产减值进行了明确规定,如企业必须在年度内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检查,当固定资产产生一定损失时,如功能性贬值及实体性贬值等,必须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额,以此对固定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明确。目前在各个领域、范围对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加以运用,进而对我国传统会计理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会计核算资产减值中,必须通过相应措施,降低对建筑企业发展的影响,才能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一、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概况
1.资产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2002)中对资产的理解概括为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的存在,而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这项资源会在预期内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现阶段,更多人将资产定义为,由企业过去经营交易或各项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都属于资产的类型。由此可见,企业资产必须为企业未来发展带来经济利益,对资产本质进行充分展现,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资产减值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文件指出,当使用及销售收回价值低于资产账面价值时,可遵循实际可收回价值对该项资产进行计量。这种形势下,实际上这项资产已出现减值情况,企业必须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以理论角度来看,预期未来经济利益为资产时,账面价值高于资产未来经济利益时,会计可合理记录及反映这项资产减值。
3.资产减值会计
遵循稳健性原则,将资产减值作为核算对象,对其进行确认、计量及披露的一系列会计处理过程被称为资产减值会计。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为如预期未来经济利益低于资产账面价值,资产减值可确认为两者之间的差额。其通过价值计量进行成本计量的代替,因历史成本的特点,资产减值会计无法对历史成本进行全面否定,可在历史成本前提下通过价值计量对其进行修正,以此补充历史成本。其目的是利用资产价值减少的充分反映,可对资产的真实价值进行全面、公允地反映,以此对信息含量进行有效提升,促使企业对资产状况进行及时全面地了解,达到监督资产、资产质量提升及风险能力预防能力有效提升的目的。
4.固定资产减值会计
固定资产减值会计主要是利用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固定资产的减值,将有利于企业经济决策的固定资产减值信息提供给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为此,必须对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目标加以明确。
二、固定资产减值引发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会计制度已与税法分离,以投资方作为会计制度的向导。相比传统会计制度,目前职业判断分布于会计制度的各个环节。建筑企业作为一个具有复杂施工环节的企业,其具有流动性强,自然条件恶劣,设备老化、损毁严重,资产提前报废情况普遍,资产损毁报废的流程管理薄弱,容易造成资产流失。基于此,必须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固定资产减值方式的合理选定,也可适当缩小固定资产减值应用范围,以此对建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有效提升。但以现阶段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发展来看,其核算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会计核算监督能力不足
我国在监督会计核算方面力量较弱,导致大量企业因多种因素的干扰,出现各种问题。目前,我国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进行确定,但计提方法与计提比例并没有具体公布出来,该问题必须通过企业自身运营情况进行衡量与评估,才能进行准确判断,才能避免过度美化财务报告现象的出现,才能降低计提失真率。
2.在计量、明确固定资产可收回额方面难度较大
减值后预期效益明确为固定资产减值计提的准备工作,根据现行经济性指标规定,当固定资产出现减值情况时,如固定资产可收回额比账面价值低时,必须加以明确。但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固定资产入账后,因技术创新或市价下滑(材料费用)等因素的约束,将出现价值贬值等情况,同时财务会计人员此时无法准确明确、计量这些价值,为此建筑企业必须通过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计量,但该计量工作无法在财务信息披露前进行,这种情况下将增加计量难度。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形成健全的资产信息体系或价格市场,导致固定资产减值计提准备依据不足。
遵循税法有关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必须按照真实产生的据实扣除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等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通过对会计准则及税法有关规定的分析对比,可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会计利润+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对企业纳税调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存货跌价准备的纳税调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商誉减值的调整及其他资产减值的纳税调整。本文主要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进行分析,在计提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应遵循扣除减值准备后的资产余额计提折旧,并且不允许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换言之,企业计提减值年度中,企业多计提折旧后,税收中就必须调整其多计提的折旧。根据税收相关规定,纳税调整额的公式如下所示: 纳税调整额=本期会计上计提的折旧额+本期会计上计提的减值准备—本期税法上应当计提的折旧额
如正数为其计算结果,应及时对应纳税所得额进行适当调增;如负数为其计算结果,应及时对应纳税所得额进行适当调减。
三、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减值中会计核算问题的应对措施分析
1.健全建筑企业管理体系
会计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及知识储备量对职业判断的科学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管理体系是否完善与企业管理层价值理念也具有密切联系。企业管理层授权高级会计师进行相关财务工作的处理,但真正的决策者为建筑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决策导向和会计人员自身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投资方、企业出现的保护性效应,固定资产减值只出现于企业治理结构相对健全的情况下。针对工程设备流动大,经常在各个工地调配使用,应健全固定资产台账管理,公司设备部和项目部安排专人负责资产管理及信息维护。
2.健全信息、价格市场机制
作为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法通过企业自身完成,必须遵循其所掌握的固定资产应用状况,分析获取的固定资产交易市场信息,并以此为依据选择评价方式,如企业评价或市场评价等。企业内部信息为“企业评价”固定资产减值的信息获取方式,该信息具有较低获取成本。在信息方面,因建筑企业管理层和信息使用者之间具有不对称的关系,往往得不到投资者的认同。如选用“市场评价”固定资产减值,相比“企业评价”信息获取成本较大。基于此,我国建筑市场必须加大经济改革力度,对市场经济体制加以完善,才能正常发挥生产资料的市场信息体系。
3.改进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式
遵循建筑企业经济环境确定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实际工作中,按照企业市场经济所处环境,可对企业财务预测制度建立进行鼓励,逐步完善制度后,可遵循财务预算、预测数据等反馈情况,可对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进行确定。当企业所处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应严格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定期评估企业的固定资产,把资产评估作为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立的依据。如建筑企业减值会计不及时实行,必须在报表附注内对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原因进行详细备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具体情况的分析,为提升固定资产减值会计核算精确度,企业必须重视新会计准则的合理应用。在确保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基础上,必须多方位地对控制固定资产减值情况,并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满足现阶段企业经济发展需求,确保实施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的发展目的。
参考文献:
孙兵. 对固定资产减值的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 2013(22)
【关键词】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减值;会计核算;问题;措施;概况;资产;资产减值会计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资产减值会计体系也得到了不断完善。伴随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与建筑工程投资的全面开放,建筑企业得以稳步推进市场化运作,于此同时,该行业发展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这也是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及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也出现了极大的改变,特别是固定资产减值。国家财政部门2002年对固定资产减值进行了明确规定,如企业必须在年度内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检查,当固定资产产生一定损失时,如功能性贬值及实体性贬值等,必须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额,以此对固定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明确。目前在各个领域、范围对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加以运用,进而对我国传统会计理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会计核算资产减值中,必须通过相应措施,降低对建筑企业发展的影响,才能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一、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概况
1.资产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2002)中对资产的理解概括为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的存在,而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这项资源会在预期内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现阶段,更多人将资产定义为,由企业过去经营交易或各项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都属于资产的类型。由此可见,企业资产必须为企业未来发展带来经济利益,对资产本质进行充分展现,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资产减值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文件指出,当使用及销售收回价值低于资产账面价值时,可遵循实际可收回价值对该项资产进行计量。这种形势下,实际上这项资产已出现减值情况,企业必须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以理论角度来看,预期未来经济利益为资产时,账面价值高于资产未来经济利益时,会计可合理记录及反映这项资产减值。
3.资产减值会计
遵循稳健性原则,将资产减值作为核算对象,对其进行确认、计量及披露的一系列会计处理过程被称为资产减值会计。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为如预期未来经济利益低于资产账面价值,资产减值可确认为两者之间的差额。其通过价值计量进行成本计量的代替,因历史成本的特点,资产减值会计无法对历史成本进行全面否定,可在历史成本前提下通过价值计量对其进行修正,以此补充历史成本。其目的是利用资产价值减少的充分反映,可对资产的真实价值进行全面、公允地反映,以此对信息含量进行有效提升,促使企业对资产状况进行及时全面地了解,达到监督资产、资产质量提升及风险能力预防能力有效提升的目的。
4.固定资产减值会计
固定资产减值会计主要是利用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固定资产的减值,将有利于企业经济决策的固定资产减值信息提供给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为此,必须对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目标加以明确。
二、固定资产减值引发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会计制度已与税法分离,以投资方作为会计制度的向导。相比传统会计制度,目前职业判断分布于会计制度的各个环节。建筑企业作为一个具有复杂施工环节的企业,其具有流动性强,自然条件恶劣,设备老化、损毁严重,资产提前报废情况普遍,资产损毁报废的流程管理薄弱,容易造成资产流失。基于此,必须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固定资产减值方式的合理选定,也可适当缩小固定资产减值应用范围,以此对建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有效提升。但以现阶段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发展来看,其核算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会计核算监督能力不足
我国在监督会计核算方面力量较弱,导致大量企业因多种因素的干扰,出现各种问题。目前,我国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进行确定,但计提方法与计提比例并没有具体公布出来,该问题必须通过企业自身运营情况进行衡量与评估,才能进行准确判断,才能避免过度美化财务报告现象的出现,才能降低计提失真率。
2.在计量、明确固定资产可收回额方面难度较大
减值后预期效益明确为固定资产减值计提的准备工作,根据现行经济性指标规定,当固定资产出现减值情况时,如固定资产可收回额比账面价值低时,必须加以明确。但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固定资产入账后,因技术创新或市价下滑(材料费用)等因素的约束,将出现价值贬值等情况,同时财务会计人员此时无法准确明确、计量这些价值,为此建筑企业必须通过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计量,但该计量工作无法在财务信息披露前进行,这种情况下将增加计量难度。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形成健全的资产信息体系或价格市场,导致固定资产减值计提准备依据不足。
遵循税法有关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必须按照真实产生的据实扣除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等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通过对会计准则及税法有关规定的分析对比,可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会计利润+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对企业纳税调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存货跌价准备的纳税调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商誉减值的调整及其他资产减值的纳税调整。本文主要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进行分析,在计提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应遵循扣除减值准备后的资产余额计提折旧,并且不允许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换言之,企业计提减值年度中,企业多计提折旧后,税收中就必须调整其多计提的折旧。根据税收相关规定,纳税调整额的公式如下所示: 纳税调整额=本期会计上计提的折旧额+本期会计上计提的减值准备—本期税法上应当计提的折旧额
如正数为其计算结果,应及时对应纳税所得额进行适当调增;如负数为其计算结果,应及时对应纳税所得额进行适当调减。
三、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减值中会计核算问题的应对措施分析
1.健全建筑企业管理体系
会计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及知识储备量对职业判断的科学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管理体系是否完善与企业管理层价值理念也具有密切联系。企业管理层授权高级会计师进行相关财务工作的处理,但真正的决策者为建筑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决策导向和会计人员自身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投资方、企业出现的保护性效应,固定资产减值只出现于企业治理结构相对健全的情况下。针对工程设备流动大,经常在各个工地调配使用,应健全固定资产台账管理,公司设备部和项目部安排专人负责资产管理及信息维护。
2.健全信息、价格市场机制
作为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法通过企业自身完成,必须遵循其所掌握的固定资产应用状况,分析获取的固定资产交易市场信息,并以此为依据选择评价方式,如企业评价或市场评价等。企业内部信息为“企业评价”固定资产减值的信息获取方式,该信息具有较低获取成本。在信息方面,因建筑企业管理层和信息使用者之间具有不对称的关系,往往得不到投资者的认同。如选用“市场评价”固定资产减值,相比“企业评价”信息获取成本较大。基于此,我国建筑市场必须加大经济改革力度,对市场经济体制加以完善,才能正常发挥生产资料的市场信息体系。
3.改进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式
遵循建筑企业经济环境确定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实际工作中,按照企业市场经济所处环境,可对企业财务预测制度建立进行鼓励,逐步完善制度后,可遵循财务预算、预测数据等反馈情况,可对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进行确定。当企业所处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应严格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定期评估企业的固定资产,把资产评估作为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立的依据。如建筑企业减值会计不及时实行,必须在报表附注内对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原因进行详细备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具体情况的分析,为提升固定资产减值会计核算精确度,企业必须重视新会计准则的合理应用。在确保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基础上,必须多方位地对控制固定资产减值情况,并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满足现阶段企业经济发展需求,确保实施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的发展目的。
参考文献:
孙兵. 对固定资产减值的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 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