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用年产销破百万辆的启示

来源 :中国汽车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iut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天前,上海车主张云从上海通用总经理丁磊手里接过新车钥匙,他的君越是上海通用今年第100万辆产品。上海通用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家年产销超越百万辆的轿车企业。
  谁都知道,百万辆在汽车工业是个槛,也往往是个能说明问题的数字、但上海通用并没有在媒体上大肆渲染此事,显得很低调。我却觉得,上海通用的百万辆值得再来说一说。
  毫无疑问,上海通用产销突破百万辆是中国汽车走合资道路近30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成功案例。但可能更具启示意义的是,上海通用跨越式发展的成果用事实厘清了多年来关于合资造车模式的种种思维限制和情感纠结。
  不久前,汽车合资企业开放股比的话题又一次被人提起。一如既往,圈内又一次掀起了颇为热闹的讨论。我是一贯反对贸然放开车企合资股比的,尽管如此,在合资了30年之后,如果我们依然不敢触碰这个话题、依然对外资增持心有余悸,则说明合资道路并未壮大我们自己的能力和神经。
  幸好,有上海通用。今年年内,上海通用股比放开,但增持的却是中国人。上汽集团不仅增持上海通用1%股份成为大股东,更斥资购买新通用1%股份。为何上海人能走在大家前面?在多数人仍在担心外资“脱缰”的时候,把缰绳牵在自己手里?
  我想,a一句中国的老话:“有为”才能“有为”是最好的答案。只有以有所作为、有所付出为前提,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实现“有为”。
  我们且看上海通用是如何“有为”的。
  在成立之初,上海通用就提出了整合国际、国内资源为我所用的开放式发展思路,建立了良好的规划体系。上海通用的第一款产品来自原汁原味的美国别克,到第二款赛欧,就已经体现了整合资源和贴近市场的思路。作为国内首款10万元合资家轿,赛欧的畅销真正使上海通用立稳了脚跟。在之后的2002款君威、2006款君越身上,上海通用产品研发本土化的趋势越来越鲜明,随着这些产品接连取得市场成功,上海通用逐渐进入国内乘用车企业第一阵营。
  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使通用遭受重大打击的背景下,上海通用的发展却丝毫未受影响。新君威、克鲁兹、新君越、新赛欧、英朗接连推出。2010年截止目前,别克、雪佛兰、卡迪拉克三大品牌都实现了大大超出行业平均增长率的高速增长。业内观察家认为,上海通用值得研究和令人艳羡的地方在于,接连多款车型都能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军选手。
  可以说,两年来的上海通用事实上已经具备了通用所不具备的独特竞争力。这份竞争力是什么?用上海通用总经理丁磊的话说,就是“10年来所打造的贯穿开发、采购、制造、质量、销售服务网络、物流、财务、IT系统、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全价值链的体系竞争力”。在我看,这份竞争力是“融合与尊重的竞争力”。
  拿新赛欧来说,基于成立于1997年的泛亚技术中心多年来积累的本土经验,新赛欧完全由上海通用建立全新构架、自主研发,并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尽管,上海通用没有为这款车建立一个新的品牌、打起“合资自主”的旗号,但这款产品事实上已经称得上“中国创造”,并批量出口海外,完成了中国轿车出口史上的一次跨越。
  在新赛欧身上,美中的技术和市场实现了融合,中西的理念得到了融合、通用和上汽也达成了融合;在新赛欧身上我们体味到了企业中,外方的相互尊重,也看到了双方对中国消费者的尊重,更察觉了双方对世界汽车重心转向东方这一产业规律的尊重。因为“融合”,所以“尊重”。
  我想,随着新赛欧的进一步热销,上海通用自主研发的模式一定会得到股东双方更多的认同。在上海通用内部,中方的话语权和研发主导权必然会得到进一步彰显。因为“有为”,所以“有为”。
  论及此,我们看到,上海通用的百万辆的启示意义其实是:合资双方的关系在思维和情感层面本就不该是一场“斗争”。合资的本来目的和最大优势正在于“融合和尊重”。对双方来说,实现自己利益的前提就是通过精诚合作实现共同的利益。
  陈虹在上海通用总经理任上曾说,“离开上海通用,别克只是个符号”。从别克在中美两地发展的对比来看,他真的有这个底气。上汽购买通用1%股份之后,很多人说,这是上汽看好浴火重生之后的新通用的发展前景。我倒觉得,这更体现了上汽和上海通用对未来在通用体系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抱有充分的信心。
  这份底气和信心,在我看来,是合资30载之后,我们收获的最为宝贵的东西。
其他文献
这个故事从音浪声开始。某日午后,记者背着沉甸甸的摄影器材站在一处高地,感觉就像身处亚利桑那沙漠的孤独旅人。等待中,眼前水汽蒸腾的赛车场拐弯处驶来一辆蓝色汽车。那种公路
低质低价已成为国际对“中国车”的普遍印象,缺乏核心技术也成为中国汽车发展的短板。以长城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汽车也已经意识到了光靠价格战赢取市场只能是昙花一现,赢得技术战才是最终的王者之路。  5月16日-5月22日,“长城汽车首届科技节”在长城汽车部件园隆重开幕。现场展出的产品除即将量产的车型和战略储备整车之外,最引起业界关注的是汽车核心零部件实物,涵盖动力、传动、生产、研发、内外饰、底盘、橡胶、电器
“我们需要一个‘聪明’的伙伴,不是吗?”在5月24日刚刚结束的2011梅赛德斯-奔驰安全技术沙龙上,记者第一次感受到了一辆车的“智慧”,无人驾驶、自动避让,这些看上去只有在美国大片中才能出现的场景,在奔驰“通往零事故驾驶之路”的过程中,都被一一实现。125年后,奔驰确实重新发明了汽车,他们正在试图赋予汽车更多的智慧。  而这种智慧,就是奔驰安全研发团队努力的目标——主动安全系统。戴姆勒股份公司产品
一阵秋雨一阵凉,就在全国入秋之时,汽车行业却出现了回暖的迹象。虽然根据《中国汽车市场》目前的监测还没有真正进入“金九银十“,但是从8月的产销数据中已经能感受到下半年的
数字采矿是采用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采矿的方式,其深刻改变传统采矿方式,极大的促进矿山企业生产效率及安全水平的提高。文章主要介绍采矿数字化建设,并对进一步素质采矿提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