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采用地块抽样法,2010—2013年对遂川县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和不同的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县茶小绿叶蝉的发生呈上升趋势;通过调查比较春、秋茶采摘方式、套种豆类作物不同种植方式,茶园除草不同管理方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发生程度的关系,发现及时分批采摘茶叶、严禁茶园套种豆类等作物、及时除草等措施对控制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效果非常明显。依据调查结果提出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对策。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环境条件;绿色防护;江西遂川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137-01
茶小绿叶蝉是茶树上的重要吸汁害虫,遂川县各茶区都有发生,以成虫、若虫刺吸茶叶嫩梢汁液。雌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株叶芽卷曲、叶片硬化、叶尖,呈鸡爪叶,叶缘红褐焦枯[1-2]。遂川县狗牯脑茶享誉中外,2010年种植面积4 733 hm2,茶小绿叶蝉发生面积3 076 hm2,占种植面积的65%;2011年种植面积5 400 hm2,该虫发生面积3 672 hm2,占种植面积的68%;2012年种植面积6 800 hm2,该虫发生面积4 828 hm2,占种植面积的71%;2013年种植面积8 667 hm2,该虫发生面积6 197 hm2,占种植面积71.5%。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如防治不当,可直接造成经济损失9 000~30 000元/hm2。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2010—2013年,选择采摘春茶地块,对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每地块采用5点取样,调查20丛,每丛调查100叶。每隔7 d调查1次,每年共调查48次。调查时对坑垅、山腰、山顶茶树分类进行。
1.1 不同采茶方式害虫情况调查
2010年,选择采摘春茶、春茶—秋茶2种采茶方式地块,调查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按照不同采茶方式种植面积的1%确定调查地块面积,每地块同时调查坑垅、山腰、山顶3点,采用5点取样,调查20丛,每丛调查100片叶,计算平均百叶虫数。
1.2 不同种植方式害虫情况调查
2011年,选择茶叶、茶叶—大豆(套种) 2种类型茶叶地块,调查不同种植方式的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调查方法与1.1相同,计算平均百叶虫数。
1.3 不同管理水平(除草茶园与未除草茶园)害虫情况调查
2012年,选择无杂草茶地与杂草丛生茶地2类管理水平不同的地块,对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方法与1.1相同,计算平均百叶虫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
茶小绿叶蝉主要为害嫩叶、嫩芽。成(若)虫 喜欢栖息在芽下2~3叶背面及嫩梢上。雌虫产卵可造成机械损伤。芽叶萎缩、芽尖、叶缘呈红褐色,致使茶叶质量下降,碎片增多、泡茶后伴有焦枯涩味。每年3—4月旬平均气温恒定在10 ℃以上时茶小绿叶蝉便开始发生危害,旬平均气温恒定在15~25 ℃,时晴时雨,日雨量不大(RH>80%)时,发生危害严重。每年出现2次发生高峰期:第1次发生高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于春茶采摘后;第2次发生高峰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于秋茶采摘后,11月下旬后开始越冬[3-4]。由表1可知,6月初,该县茶小绿叶蝉呈暴发式增长,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该虫发生情况又呈小高峰上升发生趋势,但较前一次发生较少,11月底发生逐渐减少,并转入越冬阶段。
气候变化、栽培管理条件是影响茶小绿叶蝉虫口数量差异的重要因素。适宜温度,降雨日多,时晴时雨天气,雨量不大年份,茶园肥力强,茶叶生长茂盛,茶芽幼嫩和杂草丛生或套种豆类作物,虫源发生增加。据调查,2010—2013年遂川县茶小绿叶蝉每年发生面积约以2%速度递增,2013年5—8月由于高温、干旱,茶小绿叶蝉仍以1.5%的速度增加。
2.2 不同采茶、种植、管理方式与虫害的关系
按照采摘春茶、春茶—秋茶不同采制方式,春茶、春茶—大豆(套种)不同种植方式,茶园除草与否不同管理方式等几种情况,将2010—2013年的调查数据表进行分类统计显示(表2),仅采摘春茶地块的茶小绿叶蝉发生较重,平均百叶虫量7~8头;而及时分批采摘春、秋茶叶地块茶小绿叶蝉发虫量较低,平均百叶虫量为6~7头。
茶小绿叶蝉能在豆类作物越冬越夏。若茶园中套种豆类作物,茶园中茶小绿叶蝉虫源增加,该虫为害加重,一般情况下,套种豆类作物茶园百叶虫数要增加50~70头。
雌虫栖息、产卵有趋绿性,茶园管理不好,杂草丛生,为茶小绿叶蝉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产卵场所,虫源明显增加[5]。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杂草生长茂盛地块的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是除草茶树的2~3倍。如遇气候适宜年份,茶树虫源发生较多,杂草多者茶树虫源要多5~6倍。
3 绿色防控对策
依据对2010—2013年遂川县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结合茶叶绿色食品生产安全的要求,建议采取以下绿色防控对策。一是加强监测。尽早掌握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二是清除杂草。减少虫源,破坏茶小绿叶蝉正常的生活环境。采茶后及时封园,压低虫源基数,同时减少第1次虫源发生高峰期虫口密度;三是合理采摘茶叶。及时、分批采摘嫩叶、新梢;四是投放诱虫灯。在茶小绿叶蝉发生期,每3.33 hm2投放1盏。同时,投放黄虫板及信息素诱芯诱杀成虫,减少成虫产卵,进而减少茶树虫源,控成害虫危害。投放密度宜600块·袋/hm2;五是投挂捕食螨。在茶小绿叶蝉第1次发生高峰投挂捕食螨,投放密度600袋/hm2。若虫口大、危害重时,及时用白僵菌或吡蚜酮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以减小茶树虫口密度、减轻害虫危害[6]。
4 参考文献
[1] 郑志荣.茶树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J].福建农业,2011(9):14-15.
[2] 唐志勇,唐学军.气温对茶小绿叶蝉发生的影响及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10(7):3523-3524.
[3] 吴郁魂.宜宾茶假眼小绿叶蝉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13(7):30-32,26.
[4] 吴树生.茶小绿叶蝉的防控措施[J].福建农业,2012(10):26-27.
[5] 吴昭环.茶小绿叶蝉的发生与防治[J].福建农业科技,2012(11):53-54.
[6] 林成业,王美珍.茶树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J].福建茶叶,2011(2):25-26.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环境条件;绿色防护;江西遂川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137-01
茶小绿叶蝉是茶树上的重要吸汁害虫,遂川县各茶区都有发生,以成虫、若虫刺吸茶叶嫩梢汁液。雌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株叶芽卷曲、叶片硬化、叶尖,呈鸡爪叶,叶缘红褐焦枯[1-2]。遂川县狗牯脑茶享誉中外,2010年种植面积4 733 hm2,茶小绿叶蝉发生面积3 076 hm2,占种植面积的65%;2011年种植面积5 400 hm2,该虫发生面积3 672 hm2,占种植面积的68%;2012年种植面积6 800 hm2,该虫发生面积4 828 hm2,占种植面积的71%;2013年种植面积8 667 hm2,该虫发生面积6 197 hm2,占种植面积71.5%。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如防治不当,可直接造成经济损失9 000~30 000元/hm2。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2010—2013年,选择采摘春茶地块,对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每地块采用5点取样,调查20丛,每丛调查100叶。每隔7 d调查1次,每年共调查48次。调查时对坑垅、山腰、山顶茶树分类进行。
1.1 不同采茶方式害虫情况调查
2010年,选择采摘春茶、春茶—秋茶2种采茶方式地块,调查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按照不同采茶方式种植面积的1%确定调查地块面积,每地块同时调查坑垅、山腰、山顶3点,采用5点取样,调查20丛,每丛调查100片叶,计算平均百叶虫数。
1.2 不同种植方式害虫情况调查
2011年,选择茶叶、茶叶—大豆(套种) 2种类型茶叶地块,调查不同种植方式的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调查方法与1.1相同,计算平均百叶虫数。
1.3 不同管理水平(除草茶园与未除草茶园)害虫情况调查
2012年,选择无杂草茶地与杂草丛生茶地2类管理水平不同的地块,对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方法与1.1相同,计算平均百叶虫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
茶小绿叶蝉主要为害嫩叶、嫩芽。成(若)虫 喜欢栖息在芽下2~3叶背面及嫩梢上。雌虫产卵可造成机械损伤。芽叶萎缩、芽尖、叶缘呈红褐色,致使茶叶质量下降,碎片增多、泡茶后伴有焦枯涩味。每年3—4月旬平均气温恒定在10 ℃以上时茶小绿叶蝉便开始发生危害,旬平均气温恒定在15~25 ℃,时晴时雨,日雨量不大(RH>80%)时,发生危害严重。每年出现2次发生高峰期:第1次发生高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于春茶采摘后;第2次发生高峰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于秋茶采摘后,11月下旬后开始越冬[3-4]。由表1可知,6月初,该县茶小绿叶蝉呈暴发式增长,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该虫发生情况又呈小高峰上升发生趋势,但较前一次发生较少,11月底发生逐渐减少,并转入越冬阶段。
气候变化、栽培管理条件是影响茶小绿叶蝉虫口数量差异的重要因素。适宜温度,降雨日多,时晴时雨天气,雨量不大年份,茶园肥力强,茶叶生长茂盛,茶芽幼嫩和杂草丛生或套种豆类作物,虫源发生增加。据调查,2010—2013年遂川县茶小绿叶蝉每年发生面积约以2%速度递增,2013年5—8月由于高温、干旱,茶小绿叶蝉仍以1.5%的速度增加。
2.2 不同采茶、种植、管理方式与虫害的关系
按照采摘春茶、春茶—秋茶不同采制方式,春茶、春茶—大豆(套种)不同种植方式,茶园除草与否不同管理方式等几种情况,将2010—2013年的调查数据表进行分类统计显示(表2),仅采摘春茶地块的茶小绿叶蝉发生较重,平均百叶虫量7~8头;而及时分批采摘春、秋茶叶地块茶小绿叶蝉发虫量较低,平均百叶虫量为6~7头。
茶小绿叶蝉能在豆类作物越冬越夏。若茶园中套种豆类作物,茶园中茶小绿叶蝉虫源增加,该虫为害加重,一般情况下,套种豆类作物茶园百叶虫数要增加50~70头。
雌虫栖息、产卵有趋绿性,茶园管理不好,杂草丛生,为茶小绿叶蝉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产卵场所,虫源明显增加[5]。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杂草生长茂盛地块的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是除草茶树的2~3倍。如遇气候适宜年份,茶树虫源发生较多,杂草多者茶树虫源要多5~6倍。
3 绿色防控对策
依据对2010—2013年遂川县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结合茶叶绿色食品生产安全的要求,建议采取以下绿色防控对策。一是加强监测。尽早掌握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二是清除杂草。减少虫源,破坏茶小绿叶蝉正常的生活环境。采茶后及时封园,压低虫源基数,同时减少第1次虫源发生高峰期虫口密度;三是合理采摘茶叶。及时、分批采摘嫩叶、新梢;四是投放诱虫灯。在茶小绿叶蝉发生期,每3.33 hm2投放1盏。同时,投放黄虫板及信息素诱芯诱杀成虫,减少成虫产卵,进而减少茶树虫源,控成害虫危害。投放密度宜600块·袋/hm2;五是投挂捕食螨。在茶小绿叶蝉第1次发生高峰投挂捕食螨,投放密度600袋/hm2。若虫口大、危害重时,及时用白僵菌或吡蚜酮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以减小茶树虫口密度、减轻害虫危害[6]。
4 参考文献
[1] 郑志荣.茶树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J].福建农业,2011(9):14-15.
[2] 唐志勇,唐学军.气温对茶小绿叶蝉发生的影响及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10(7):3523-3524.
[3] 吴郁魂.宜宾茶假眼小绿叶蝉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13(7):30-32,26.
[4] 吴树生.茶小绿叶蝉的防控措施[J].福建农业,2012(10):26-27.
[5] 吴昭环.茶小绿叶蝉的发生与防治[J].福建农业科技,2012(11):53-54.
[6] 林成业,王美珍.茶树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J].福建茶叶,2011(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