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6)2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是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因持久而严重的急性缺血发生心肌坏死[1]。其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心跳呼吸骤停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博,射血功能终止,导致全身血液供应中断,脉搏消失,呼吸停止,意识丧失,是临床上最危急的急症,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急救[2],为患者争取有效的救治时间。2014年9月我院成功抢救了1例候诊时心梗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现将患者的急救护理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2岁,农民,既往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3年,平时服药治疗,未定期检查。2014年9月11日凌晨6时左右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阵发性胸闷不适,每次发作约4-5分钟,间隔约1小时,当时未予重视。下午2时患者出现持续性胸闷不适,向背部放射,伴咽部发紧,出汗,于当日16时至我院急诊就诊。16:05患者在候诊椅上突然倒向一侧,分诊护士立即来到病人身边,拍打双肩,发现病人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呈叹息样,立即将患者平卧,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呼救。抢救室护士、医生迅速到位,将患者移至抢救室,启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流程。16:06心电监护示室颤,立即给予360J非同步电除颤1次,未转复。继续持续胸外按压,气管插管接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道,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心电监护仍为室颤,再次予以电除颤2次,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持续胸外按压。16:13心电监护仍示室颤,再次除颤后患者出现一过性自主心律,随即又转为室颤,再次除颤后出现窦性心率,偶发室早,给予5%葡萄糖250ml加胺碘酮450mg静脉滴注,速尿20mg静脉注射。16:19心电图示:窦性心率110次/分,呼吸26次/分,患者意识恢复,抢救过程中多次查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侧壁心肌梗死,给予5%葡萄糖250ml加硝酸甘油5mg静脉滴注,倍他乐克25mg、波立维300mg、阿司匹林300mg压碎口服。16:50患者家属赶到医院,诉患者既往史,结合病情、症状、体征、辅检,与家属充分沟通谅解同意,建立另一组静脉通道,给予0.9%氯化钠100ml尿激酶150万U溶栓治疗。同时抽血查生化、血常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测末梢血糖20.9mmol/L,予胰岛素4u加入上述5%葡萄糖液中,16:55心电监护示脉搏145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32/83mmHg,SpO299%。17:05倍他乐克25mg口服,吗啡3mg静脉注射,17:15心电监护示脉搏97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4/65mmHg, SpO299%,17:20将患者安全转运至病房进一步治疗。经过积极治疗,患者于9月24日好转出院。
2. 急救护理:
2.1准确判断,及时有效的实施CPR
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快,当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时,立即呼救,并实施CPR, 以尽早提供血流灌注,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对于提供外周器官血供至关重要(I级推荐)。该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时,分诊护士是第一目击者,准确的判断、有效的CPR,为复苏成功赢得了时间。同时汇报总值班,统一指挥和调度,保证了胸外心脏按压的质量。
2.2 胸外心脏按压先于人工呼吸
本例患者心脏骤停的现场是候诊椅,分诊护士第一时间做到了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心脏骤停后仍有叹息样呼吸,立即胸外心脏按压可以使心脏和脑组织几乎不间断地得到血液供应。随后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保证了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在心肺复苏的最初10-15min,任何可能缩短胸外心脏按压间断时间的技术,都将有助于改善心脏停博患者的预后。
2.3明确室颤,立即除颤
及时的CPR虽可以延长室颤持续时间,却不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而除颤成功的时机转瞬即逝,每延迟lmin,成功率下降7%~10%,如在1min内除颤,复苏成功率>90%,3min除颤的成功率为45%,而10min除颤则几乎难以奏效。本案中患者入抢救室后CPR的同时护士快速识别了室颤并为医生除颤做好准备,从而为抢救赢得了时机。除颤选择能量单向波360J,放置电极板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心底部,左腋前线第五肋间—心尖部,除颤后继续给予CPR,再检查是否恢复窦性心律,本例患者除颤5次后恢复窦性心律。
2.4建立静脉通路,安全正确给药
迅速在肘正中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并给药,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加推,抬高肢体,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的主要药物。肾上腺素无效时立即用胺碘酮150mg、糖水20ml稀释静脉快推,然后除颤,转复后,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维持量。
2.5 复苏后病情观察
设专人监护, 复苏成功后及时观察患者意识、 瞳孔及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2.6安全转运
(1)转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转运的目的及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整理好患者的相关资料及病历;检查各仪器是否工作正常;备好急救药物;通知收治病房做好迎接患者的准备;通知电梯运送;确保运送路线畅通,减少等待时间。
(2)转运中:根据病情,安排1名医师和护士陪同,并携带小氧气瓶、转运急救箱、除颤仪等抢救物品。转运护士在病人头部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面色、口唇及四肢末梢循环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记录。同时保持气道通畅,控制静脉输液滴速。
(3)转运后:患者转送至相关科室后,向病房医护人员交待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转运前的各种处理,正在输入的药物及滴注速度,和病房护士一起检查各种管道,协助过床,签署转运交接单带回急诊室存档。
3. 小结
心梗致心跳呼吸骤停属于心源性猝死,发现时间越早,抢救措施越及时则复苏成功率高。同时各个环节互相配合,将急救与转运有机结合,保证了急诊绿色通道畅通,从而使病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救治,安全转运。
参 考 文 献
[1] 王志红.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5
[2] 石纠纠,陈雪萍,罗玲.1例心肌梗死致呼吸心跳骤停15min患者救治成功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2,11:155-156.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是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因持久而严重的急性缺血发生心肌坏死[1]。其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心跳呼吸骤停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博,射血功能终止,导致全身血液供应中断,脉搏消失,呼吸停止,意识丧失,是临床上最危急的急症,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急救[2],为患者争取有效的救治时间。2014年9月我院成功抢救了1例候诊时心梗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现将患者的急救护理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2岁,农民,既往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3年,平时服药治疗,未定期检查。2014年9月11日凌晨6时左右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阵发性胸闷不适,每次发作约4-5分钟,间隔约1小时,当时未予重视。下午2时患者出现持续性胸闷不适,向背部放射,伴咽部发紧,出汗,于当日16时至我院急诊就诊。16:05患者在候诊椅上突然倒向一侧,分诊护士立即来到病人身边,拍打双肩,发现病人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呈叹息样,立即将患者平卧,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呼救。抢救室护士、医生迅速到位,将患者移至抢救室,启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流程。16:06心电监护示室颤,立即给予360J非同步电除颤1次,未转复。继续持续胸外按压,气管插管接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道,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心电监护仍为室颤,再次予以电除颤2次,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持续胸外按压。16:13心电监护仍示室颤,再次除颤后患者出现一过性自主心律,随即又转为室颤,再次除颤后出现窦性心率,偶发室早,给予5%葡萄糖250ml加胺碘酮450mg静脉滴注,速尿20mg静脉注射。16:19心电图示:窦性心率110次/分,呼吸26次/分,患者意识恢复,抢救过程中多次查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侧壁心肌梗死,给予5%葡萄糖250ml加硝酸甘油5mg静脉滴注,倍他乐克25mg、波立维300mg、阿司匹林300mg压碎口服。16:50患者家属赶到医院,诉患者既往史,结合病情、症状、体征、辅检,与家属充分沟通谅解同意,建立另一组静脉通道,给予0.9%氯化钠100ml尿激酶150万U溶栓治疗。同时抽血查生化、血常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测末梢血糖20.9mmol/L,予胰岛素4u加入上述5%葡萄糖液中,16:55心电监护示脉搏145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32/83mmHg,SpO299%。17:05倍他乐克25mg口服,吗啡3mg静脉注射,17:15心电监护示脉搏97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4/65mmHg, SpO299%,17:20将患者安全转运至病房进一步治疗。经过积极治疗,患者于9月24日好转出院。
2. 急救护理:
2.1准确判断,及时有效的实施CPR
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快,当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时,立即呼救,并实施CPR, 以尽早提供血流灌注,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对于提供外周器官血供至关重要(I级推荐)。该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时,分诊护士是第一目击者,准确的判断、有效的CPR,为复苏成功赢得了时间。同时汇报总值班,统一指挥和调度,保证了胸外心脏按压的质量。
2.2 胸外心脏按压先于人工呼吸
本例患者心脏骤停的现场是候诊椅,分诊护士第一时间做到了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心脏骤停后仍有叹息样呼吸,立即胸外心脏按压可以使心脏和脑组织几乎不间断地得到血液供应。随后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保证了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在心肺复苏的最初10-15min,任何可能缩短胸外心脏按压间断时间的技术,都将有助于改善心脏停博患者的预后。
2.3明确室颤,立即除颤
及时的CPR虽可以延长室颤持续时间,却不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而除颤成功的时机转瞬即逝,每延迟lmin,成功率下降7%~10%,如在1min内除颤,复苏成功率>90%,3min除颤的成功率为45%,而10min除颤则几乎难以奏效。本案中患者入抢救室后CPR的同时护士快速识别了室颤并为医生除颤做好准备,从而为抢救赢得了时机。除颤选择能量单向波360J,放置电极板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心底部,左腋前线第五肋间—心尖部,除颤后继续给予CPR,再检查是否恢复窦性心律,本例患者除颤5次后恢复窦性心律。
2.4建立静脉通路,安全正确给药
迅速在肘正中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并给药,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加推,抬高肢体,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的主要药物。肾上腺素无效时立即用胺碘酮150mg、糖水20ml稀释静脉快推,然后除颤,转复后,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维持量。
2.5 复苏后病情观察
设专人监护, 复苏成功后及时观察患者意识、 瞳孔及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2.6安全转运
(1)转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转运的目的及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整理好患者的相关资料及病历;检查各仪器是否工作正常;备好急救药物;通知收治病房做好迎接患者的准备;通知电梯运送;确保运送路线畅通,减少等待时间。
(2)转运中:根据病情,安排1名医师和护士陪同,并携带小氧气瓶、转运急救箱、除颤仪等抢救物品。转运护士在病人头部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面色、口唇及四肢末梢循环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记录。同时保持气道通畅,控制静脉输液滴速。
(3)转运后:患者转送至相关科室后,向病房医护人员交待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转运前的各种处理,正在输入的药物及滴注速度,和病房护士一起检查各种管道,协助过床,签署转运交接单带回急诊室存档。
3. 小结
心梗致心跳呼吸骤停属于心源性猝死,发现时间越早,抢救措施越及时则复苏成功率高。同时各个环节互相配合,将急救与转运有机结合,保证了急诊绿色通道畅通,从而使病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救治,安全转运。
参 考 文 献
[1] 王志红.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5
[2] 石纠纠,陈雪萍,罗玲.1例心肌梗死致呼吸心跳骤停15min患者救治成功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2,1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