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已有的生活经验是什么呢?当然是他们已经学过的并且理解掌握的旧知识。如何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就成为摆在一位初中数学老师面前的问题。就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就以我个人的教学经验,粗浅的谈一谈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
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不能就事论事。比如九年级教材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节,对于直接开平方法的讲解,许多老师都习惯于说两边同时开方,就可以得到方程的解,但是两边同时开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学生可能是一头雾水。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不妨换种说法,想一想直接开平方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例如方程(3x+2)2=16的解法,我们可以说平方等于16的数有几个?分别是几?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已经学过的平方根的性质得到3x+2=4和3x+2=4.从而得到方程的解,省力且方便易行。
其次要深入研究所学知识之间的转化。相同的表象并不代表相同的本质,不同的说法又有可能代表相同的本质。例如: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图像”一节的讲解,一般情况下可能都是从解析式出发,通过计算得到许多组有序实数对,然后描点、连线得到函数的图像。不妨换一种说法,因为在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二元一次方程,也知道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多组解,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函数中的两个变量为两个未知数,这样函数就自然变成了已经学过的二元一次方程。就可以得到无数组解,把这无数组解赋予一定的顺序(x的取值在前,y的取值在后),就可以得到无数组有序实数对,然后描点、连线得到函数的图像。这样新旧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另外这样也有利于理解图—像上的点的坐标与函数解析式的关系。
最后,要注重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初中阶段构数学是一个整体,它的系统性很强,到九年级时知识又要高度综合,所以研究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初中九年级的数学教学尤为重要。比如未知数、变量、坐标之间的关系,教师只要用心去研究,用,心去挖掘。这三者的关系是:(1)未知数x就是自变量x也就是函数;图像上点的横坐标。(2)未知数y就是函数y也就是函数图像上点的纵坐标。如果学生搞清楚这三者的关系,那么遇到有关函数的许多问题?咱们不妨换种说法、与这三者的关系联系起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方程组的解与点的坐标的关系,两个函数值的大小比较等许多问题,讲起来学生就容易理解得多了。
总之,“换个说法”这句常用语在赋于数学思想之后就具有极丰富的内涵。解题时,在山重水复之际,如果恰当地“换个说法”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的风光。通过数学语言“换个说法”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也能较好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以及数学问题,错误率会减少,还能从普通语言中捕捉信息,将普通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不能就事论事。比如九年级教材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节,对于直接开平方法的讲解,许多老师都习惯于说两边同时开方,就可以得到方程的解,但是两边同时开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学生可能是一头雾水。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不妨换种说法,想一想直接开平方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例如方程(3x+2)2=16的解法,我们可以说平方等于16的数有几个?分别是几?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已经学过的平方根的性质得到3x+2=4和3x+2=4.从而得到方程的解,省力且方便易行。
其次要深入研究所学知识之间的转化。相同的表象并不代表相同的本质,不同的说法又有可能代表相同的本质。例如: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图像”一节的讲解,一般情况下可能都是从解析式出发,通过计算得到许多组有序实数对,然后描点、连线得到函数的图像。不妨换一种说法,因为在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二元一次方程,也知道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多组解,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函数中的两个变量为两个未知数,这样函数就自然变成了已经学过的二元一次方程。就可以得到无数组解,把这无数组解赋予一定的顺序(x的取值在前,y的取值在后),就可以得到无数组有序实数对,然后描点、连线得到函数的图像。这样新旧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另外这样也有利于理解图—像上的点的坐标与函数解析式的关系。
最后,要注重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初中阶段构数学是一个整体,它的系统性很强,到九年级时知识又要高度综合,所以研究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初中九年级的数学教学尤为重要。比如未知数、变量、坐标之间的关系,教师只要用心去研究,用,心去挖掘。这三者的关系是:(1)未知数x就是自变量x也就是函数;图像上点的横坐标。(2)未知数y就是函数y也就是函数图像上点的纵坐标。如果学生搞清楚这三者的关系,那么遇到有关函数的许多问题?咱们不妨换种说法、与这三者的关系联系起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方程组的解与点的坐标的关系,两个函数值的大小比较等许多问题,讲起来学生就容易理解得多了。
总之,“换个说法”这句常用语在赋于数学思想之后就具有极丰富的内涵。解题时,在山重水复之际,如果恰当地“换个说法”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的风光。通过数学语言“换个说法”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也能较好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以及数学问题,错误率会减少,还能从普通语言中捕捉信息,将普通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