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引起窒息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cool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咯血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窒息。引起窒息的,除突然大量咯血,迅速淹没“支气管树”这一主要原因外,还有一些因素也值得重视。为探讨咯血窒息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窒息发生。现对我院咯血窒息7例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诊断肺癌3例,支气管扩张症2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1例,原因不明1例,年龄32~73岁,均为住院病人,3例咯血窒息发生于夜间睡眠中。4例为大咯血(>500ml/日),3例为中等咯血(100~150ml/日),2例抢救成功,其余5例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咯血窒息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心理因素:咯血窒息多发于初次咯血病人,这是因为他们对于突如其来的出血往往有恐惧感,精神高度紧张,表现为坐卧不安、烦躁,这不仅会使血压升高而加重出血,而且可以引起喉头痉挛,导致窒息。临床见到部分病人虽因大量出血多次住院,但由于他们“心中有数”,咯血时十分沉着,不易发生窒息。这说明病人的心理、情绪与窒息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精神紧张的咯血患者,医护人员尤应保持镇静,动作敏捷,轻柔守护在旁,将脑垂体后叶素稀释后静脉推注及滴注,适当使用镇静剂,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和信心,消除紧张心理。
  动作因素:咯血病人由于缺乏知识而自行采取一些错误动作,可导致窒息。1例病人认为血液吐出“可惜”,会造成“体内血液空虚”,因而采用屏气的方式企图阻止继续出血;另1例将已涌至口腔的血液不断咽下去,一边大口咯血,一边惊恐地呼吸。这些都不利于及时排除积血,容易误吸入气管,很易造成血液凝固,堵塞呼吸道。对于初次咯血的病人,应高度重视入院宣教和指导,讲明在咯血时屏气、咽血、呼吸等错误动作的危害,要求病人轻轻咳嗽,把已咳出的血液及时排除出去。
  体位因素:1例咯血病人发生窒息时处于仰卧位,仰卧位时血液容易倒吸入气管,尤其是在熟睡中更易发生。咯血时,病人往往由于紧张、胸闷,从卧位骤然坐起,因伴随深吸气而极易将血液吸入气管内。因此要告诫咯血病人睡眠时取侧卧位,侧向病侧或病变较重的一例,最好取半卧位。
  药物因素:中等量以上咯血,常应用脑垂体后叶素稀释后静推或静滴。1例病人白天用药后咯血得到有效控制,晚期突然发生了大咯血引起窒息。我们的经验是应用脑垂体后叶素止血后,宜维持用药3天左右,防止药物骤停后血管扩张再咯血。此外,对情绪紧张的咯血病人,常慎用镇静药物。1例病人在不到12小时内反复应用苯巴比妥钠、非那根等,甚至使用强效镇咳剂,病人由于咳嗽反射被抑制,在朦朦胧胧状态下血未及时咯出而造成窒息致死。
  时间因素:1例病人在入院不到1小时内,咯血不止并发生窒息,这显然是由于入院过程中搬动过多、情绪紧张而加重咯血。这一段时间内的及时处理相当重要。对刚入院的咯血病人要特别警惕,须应用脑垂体后叶素,并稳定其情绪。1例病人在咯血停止后3天突然发生大咯血窒息,可能因肺内纤溶酶激活,血栓溶解脱落所致。对咯血停止后最初1周,仍需密切观察,必要时使用抗纤溶酶类止血药。
  咯血量因素:咯血量大、出血猛,是窒息的主要原因,临床医护人员对此也比较重视。但出血量小也可引起窒息。本组中有1例病人咯血量不大,仅表现为间断血痰,竟发生了窒息。可能因突然转化为大出血来不及咯出,也可能因小量咯血未及时咯出,凝固成块堵塞了喉、气管所致。因此,少量出血者也应高度重视。
其他文献
出油座的注塑模采用一模一腔,辅助项出杆脱模结构。为解决滑块在脱模过程中与直径为4mm孔的型芯发生干涉问题,设计了一边滑块用斜导柱抽芯,另一边滑块采用液压缸控制分型和闭合
摘 要 目的:探讨超声对不全流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药物流产后继续出血的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83例患者二维超声宫内可见异常组织回声,其中68例可见低阻血流信号RI=0.43,15例未见明显血流信号,13例为陈旧性血块,37例二维超声未见明显异常残留回声,但其中23例可见少量低阻血流信号,平均RI=0.43为蜕膜及绒毛样组织,12例可见中等阻力彩色血流信号平均RI=0.6
摘 要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全麻手术前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需全麻下手术的患儿60 例,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和阿托品组。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30分钟记录RR、HR、BP及体温;给药后30分钟记录口干程度,气管和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并计量(ml),记录手术时间和气管插管拔除时间。结果: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30分钟,A组HR和体温差异无显著意义,B组HR和体温明显升高;A组主诉口
目的:分析宝安区某街道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处理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I流感在学校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腹腔镜疝内环扎术的麻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