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疆的双语教育既是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重点核心,也是实现新疆少数民族公民意识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分析双语教育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的作用,不仅可以更准确地认识其价值,而且有助于发挥其积极作用。
关键詞:双语教育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公民意识教育
一、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与自身汉语水平的关系
以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学生入校前所在班级和MHK汉语水平为分析条件,分别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中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价值道德意识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双语教育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1.教育目标。数据显示(见表1),双语班有98.3%的学生认为公民意识目标是合理的,普通班有94.7%的学生认为合理,双语班的略高于普通班;MHK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和不入级中分别有97.7%、96.4%、92.5%的学生认为教育目标合理,呈逐渐递减分布。在对公民意识教育目标的态度方面,双语班和普通班分别有96.7%、87.6%的学生认为应该认真学习,完成目标并加以实践,双语班的明显高于普通班;持同样态度的学生在MHK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和不入级中分别占93.2%、89.7%、85.7%,呈逐渐递减的趋势。由此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公民意识教育目标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学习的积极性,但因汉语水平的高低不同而略有差异,汉语水平越高,对公民意识教育目标的认可度和学习积极性也越高。
以上数据显示(见表2):参与意识方面,双语班和普通班分别有96.7%、94%的学生会参与学校开展的活动;MHK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和不入级中分别有98.5%、96.4%、88.2%的学生会参与。责任意识方面,认为中华文化包括少数民族文化的比例在双语班和普通班中分别为73.3%、72%;MHK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和不入级的学生分别为84.4%、72.7%、59.6%,其余是不了解。法律意识方面,当家人和他人产生纠纷时,同意家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在双语班和普通班中分别为98.3%、87.6%;MHK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和不入级的学生分别为95.4%、90.2%、89.4%。价值道德意识方面,双语班和普通班分别有70%、62.4%的学生不认同金钱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MHK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和不入级的学生分别为76.5%、63.4%、52.8%。通过分析得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法律意识相对较高,责任意识和价值道德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关系的问题上缺乏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发现双语教育在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上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二、双语教育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教育体现国家利益,在多民族地区,则更多的体现在双语教育中。因为双语教育不仅可以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还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国家和平崛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区域的长治久安,更有利于强化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感。从调查数据和实际研究的整体情况来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与其公民意识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学生进行双语教育的同时,也是强化学生公民意识的过程。因为汉语水平越高则反映出他们认知汉文化的能力越强,就有更多接触和了解中华文化的机会,从而对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渐明确对两者的认识,慢慢建立起多元文化的世界观,进而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感。所以,双语教育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三、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首先,要更加重视双语教育。重视双语教育就意味着重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其公民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公民社会的构建。我们要从长远的角度和战略高度审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问题,以双语教育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知识文化的同时,逐渐了解、认识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关系,进一步增强个人的公民意识和对祖国的认同感。其次,开设专门的公民意识课程,并提前开设汉语课,加强汉语学习。汉语课是公民意识课程顺利开设的敲门砖,因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对国家和民族的认识,尽快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此外,在加强汉语学习的前提下开设专门的公民意识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公民意识的丰富内涵,而且凸显了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地位,更有助于学生更加重视公民意识教育。再次,教材编纂要有区分,不断完善教材内容。教学中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汉语水平的学生,应编纂出不同类别、难易度区分的教材。同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知识陈旧乏味,应该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不断优化课文内容、课后练习、课外延伸等部分,设计形式新颖,色彩鲜明,有感染力的教材。由此,也便于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材有效选择最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最后,建立双语教师培训中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双语教育一直存在着师资力量紧缺、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组建一个由高精尖专家参与的双语教师培训中心,通过广泛开展有关双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活动,为双语教师建立一个学术交流、自我提升的平台,切实解决当前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从而保障学生接受优质教育、促进新疆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长期的实践证明,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学校的重视,教师的自我成长,以及相关配套软硬件的完善。只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新疆的双语教育才能扎实地迈出每一步,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论双语教育的国家意识培养功能[J].教育发展与研究,2010.23.
[2]马戎.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与双语教育的实践[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02.
[3]万明钢.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2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5-08/31/content_27920.htm.
关键詞:双语教育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公民意识教育
一、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与自身汉语水平的关系
以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学生入校前所在班级和MHK汉语水平为分析条件,分别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中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价值道德意识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双语教育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1.教育目标。数据显示(见表1),双语班有98.3%的学生认为公民意识目标是合理的,普通班有94.7%的学生认为合理,双语班的略高于普通班;MHK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和不入级中分别有97.7%、96.4%、92.5%的学生认为教育目标合理,呈逐渐递减分布。在对公民意识教育目标的态度方面,双语班和普通班分别有96.7%、87.6%的学生认为应该认真学习,完成目标并加以实践,双语班的明显高于普通班;持同样态度的学生在MHK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和不入级中分别占93.2%、89.7%、85.7%,呈逐渐递减的趋势。由此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公民意识教育目标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学习的积极性,但因汉语水平的高低不同而略有差异,汉语水平越高,对公民意识教育目标的认可度和学习积极性也越高。
以上数据显示(见表2):参与意识方面,双语班和普通班分别有96.7%、94%的学生会参与学校开展的活动;MHK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和不入级中分别有98.5%、96.4%、88.2%的学生会参与。责任意识方面,认为中华文化包括少数民族文化的比例在双语班和普通班中分别为73.3%、72%;MHK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和不入级的学生分别为84.4%、72.7%、59.6%,其余是不了解。法律意识方面,当家人和他人产生纠纷时,同意家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在双语班和普通班中分别为98.3%、87.6%;MHK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和不入级的学生分别为95.4%、90.2%、89.4%。价值道德意识方面,双语班和普通班分别有70%、62.4%的学生不认同金钱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MHK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和不入级的学生分别为76.5%、63.4%、52.8%。通过分析得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法律意识相对较高,责任意识和价值道德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关系的问题上缺乏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发现双语教育在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上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二、双语教育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教育体现国家利益,在多民族地区,则更多的体现在双语教育中。因为双语教育不仅可以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还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国家和平崛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区域的长治久安,更有利于强化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感。从调查数据和实际研究的整体情况来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与其公民意识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学生进行双语教育的同时,也是强化学生公民意识的过程。因为汉语水平越高则反映出他们认知汉文化的能力越强,就有更多接触和了解中华文化的机会,从而对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渐明确对两者的认识,慢慢建立起多元文化的世界观,进而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感。所以,双语教育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三、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首先,要更加重视双语教育。重视双语教育就意味着重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其公民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公民社会的构建。我们要从长远的角度和战略高度审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问题,以双语教育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知识文化的同时,逐渐了解、认识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关系,进一步增强个人的公民意识和对祖国的认同感。其次,开设专门的公民意识课程,并提前开设汉语课,加强汉语学习。汉语课是公民意识课程顺利开设的敲门砖,因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对国家和民族的认识,尽快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此外,在加强汉语学习的前提下开设专门的公民意识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公民意识的丰富内涵,而且凸显了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地位,更有助于学生更加重视公民意识教育。再次,教材编纂要有区分,不断完善教材内容。教学中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汉语水平的学生,应编纂出不同类别、难易度区分的教材。同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知识陈旧乏味,应该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不断优化课文内容、课后练习、课外延伸等部分,设计形式新颖,色彩鲜明,有感染力的教材。由此,也便于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材有效选择最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最后,建立双语教师培训中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双语教育一直存在着师资力量紧缺、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组建一个由高精尖专家参与的双语教师培训中心,通过广泛开展有关双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活动,为双语教师建立一个学术交流、自我提升的平台,切实解决当前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从而保障学生接受优质教育、促进新疆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长期的实践证明,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学校的重视,教师的自我成长,以及相关配套软硬件的完善。只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新疆的双语教育才能扎实地迈出每一步,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论双语教育的国家意识培养功能[J].教育发展与研究,2010.23.
[2]马戎.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与双语教育的实践[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02.
[3]万明钢.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2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5-08/31/content_27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