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迷失在“低头人生”之中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549881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有一则叫做《低头人生》的动画,虽然看起来有点夸张和荒诞,但却让所有看过的人都“心有戚戚焉”
  繁华的都市街道上,自远而近传来了噼噼啪啪按手机的声音,一名白领拎着提包,低头投入地玩儿着手机,他和一位穿着连衣裙的女士擦肩而过,不小心扯下了对方的连衣裙,自己也一头撞在了电线杆上。而那名女性也只顾低头玩手机,丝毫没发现自己是穿着内衣在大街上行走,她走进一家咖啡厅,坐在一把椅子上,椅子上原本有一只猫咪,被她一屁股压死了……整座城市内,几乎没有一丝人声,每个人都低着头,手指飞快在屏幕上点来点去,因为痴迷于掌中的虚拟世界,医生给病人扎错了针,消防员没有救下跳楼的人,妙龄女郎看到灾难,第一反应不是帮忙或求助,而是掏出手机合照……多么奇怪的世界,人人都成为了手机的奴隶。

如果有一天,你没带手机……


  我曾因为一次出门时走得太急,忘了带手机。在电梯里,我习惯性地将手伸入包包,来来回回“扫荡”了好几圈后,沮丧地发现,居然没有带手机。抬起手表看了一眼时间,又看了一眼不断变幻的电梯数字,我知道,如果此时回去拿手机,上班肯定会迟到。
  索性把牙一咬,不带就不带吧!一个大活人,一天没有手机难道还会被憋死?该怎么形容最初发现没有手机的感觉呢?整部电梯里,只有我一个人百无聊赖地盯着电梯数字发呆,其他人都握着手机,不断刷新着新闻、朋友圈、短视频,只有我成为了一座信息孤岛,有一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
  挤上地铁,在拥挤沉闷的早高峰车厢内,我觉得日子更难熬了:从前我会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听一听知识付费的音频栏目,刷一下订阅的公众号,或者浏览一下微博微信上有什么新鲜事,而今天,我只能百无聊赖地看着地铁上的广告打发时间。
  好容易下了地铁,我准备去便利店买早餐,付账时突然发现,因为一直用手机支付,已经好久不带现金了……饿着肚子从地铁站出来,因为不能用手机“刷”开共享单车,我只好一路小跑赶到单位。
  坐在办公桌前,打开电脑,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QQ,然后修改个性签名:“手机忘带了,有事请QQ联系。”经历了半个多小时的坐立不安,觉得会错过无数个重要电话的焦灼心情后,我终于平静下来,开始处理工作。令人意外的是,今天的工作效率,似乎比从前要高一些。
  到了下午,没有手机的难受劲儿似乎过去一点了,我开始心平气和地工作,不知不觉一抬表,就到了下班时间。临走时,我带上了一本买了许久但没有翻开的纸质书,在地铁上,在周边“低头族”们的簇拥下,我有些“鹤立鸡群”地拿出书本,一页一页认真阅读起来。
  虽然心情已经差不多恢复了平静,但回到家中,我连鞋都来不及换,先扑向茶几,伸手握住了一天不见的手机。解锁屏幕,我有些惊讶地发现,除了一个快递小哥哥的电话,今天并没有其他人联系我。打开微信,发现除了一些工作群里发布了重要信息(一般而言,工作QQ群上会同时发布这些信息),其余的我并没有错过什么。我有些若有所失,原来我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重要,而手机,也并不是我的全部人生。
  有了这次经历后,在节假日或者休息日,我还会刻意给自己一些远离手机的时间,这些时间里,我和家人之间的相处更加专心了,对周边事物的感知也比平时敏锐了不少。不得不说,偶尔放下手机,全身心与真实的世界拥抱,那感觉真不赖。
  其实,生活中像我这样有“手机依赖症”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都分享过自己因为意外,没有带手机的真实感受。
  石小姐是一家文化公司的企宣,由于工作的性质需要和外界频繁联系,手机便成为她形影不离的得力“助手”,她使用手机的频率也远远高于他人。一天乘坐公交车时,石小姐的手机不慎摔坏,一向对工作热情很高的石小姐,在那一整天里感到莫名焦虑,情绪低落,还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手机在响,一整天都处于“游离”状态。“对于我而言,失联真是比失恋还可怕。”
  在一所名牌大学读大二的萝萝,最近也遇到了烦心事:这学期来了一位严厉的教授,上课第一件事情就是让所有学生上交手机:“如果有人刷手机被抓住,也不用参加考试了,这门课直接重修。”萝萝很不理解,大部分老师对学生们在课堂上玩手机的行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什么这个教授如此较真?这让自称为“手机依赖症重度患者”的萝萝,感觉45分钟一节课的时间变得十分难熬。“我总会下意识地想去看一眼手机,哪怕不玩儿,只是握在手上,就有了全世界尽在掌握之中的满足感。”

我们为什么爱做“低头族”


  网上曾流传过一则测试:“打开你的包包,如果只能选择拿一样东西走,你会选择什么?”“A手机B钱包 C对自己而言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几乎80%以上的人都选择了“A”。为什么手机会比钱包、对我们而言有重要价值或者意义的物品更难让人割舍?无非有这样几个理由
  手机的功能越强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离不开它。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现在只要怀揣一部手机,就能无忧走遍天下。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手机除了具有最基础的通讯功能之外,还拥有了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本事”。
  我们可以在手机上购买喜欢的商品,在手机上追最热门的剧,在手机上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鲜事,在手机上预定心仪餐厅的好位置,通过手机导航找到不熟悉的目的地,用手机记录下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点滴趣事……
  如果有一天,你没带手机,会觉得这些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都离你远去,当然好像失去了整个世界那么难受。
  智能手机的出现,让人们能够更高效、有更多选择地利用碎片化时间。
  公交站等车、在餐厅里等待上菜、在约定地点等朋友、在交通工具上漫长的一两个小时……这些时间,都是碎片化的时间。还记得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你如何打发这些时间?大部分情况下会发发呆,用随身携带的音乐播放器听听音乐,和身边的人“尬聊”一阵,或者翻翻纸质读物。不得不说,那时候,我们是用比較单一的方式在处理碎片化的时间。   如今,有了智能手机,我们的选择一下子变得多了起来,我们可以利用手机处理工作,毕竟,在维基百科上对智能手机的一部分定义就是:“智能手机可以替代个人电脑处理办公事务和其他事务,它能随时与网络保持连接,并且能与电脑等其他设备同步数据。”有数据显示,超过80%的成年人在长途旅行途中利用手机处理工作。
  小桃是一名淘宝店主,她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她要随时随地“在线”,最初,一个店铺的所有工作都由她负责,进货、解答卖家提出的问题、联系快递发货、负责售后和客户维护,几乎所有这些工作,她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我出门一定要带两个充电宝,不然手机没电了,心里会特别慌张。”其实小桃的店铺已经步入正轨,也雇了新的员工,但走到哪里都打开手机看一眼小店的习惯,她一直保留了下来。
  我们可以利用手机学习新的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除了碎片化时间,似乎很难找到专门的时间来看书学习。有了手机,我们可以在上面订阅知识付费栏目、阅读电子书,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

  我们还可以用手机进行社交或者娱乐。智能手机的出现,让社交行为变得不再受时间和距离的约束,只要我们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点开某个社交软件,找熟悉或者不那么熟悉的人聊几句。更不要提种种吸引眼球的手机游戏、小程序,让每个人的碎片化时间,都可以被填得满满当当。
  智能手机强大的功能,让人们在客观上依赖它的同时,也对它产生了深深的情感上的依恋。
  这样的状态似乎不能仅仅用“上瘾”来定义了,智能手机此刻更像是一张“安全毯”。
  国外的科研人员进行实验研究后发现,那些在群体谈话时被忽视的人,往往在你允许他摆弄自己的智能手机的情况下,其心理压力会明显降低。换句话说,智能手机的出现,平息了大家的负面情绪,让他们拥有足够的安全感来应对陌生环境。
  大多数人在小的时候,都会依靠某种物品来获得安全感,有部分人在长大后,也会佩戴护身符等物品给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只要这些物品在身边,人们就会产生一种稳定的安全感。这类能给人们带来安全稳定情绪的东西,被统称为“安全毯”。
  现在,很多人对智能手机也产生了这种心理和情感上的依赖。在你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或者一个陌生的社交圈,有些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时,如果能低头刷一刷手机,和隔着屏幕的老朋友或者家人们聊上几句,就可以缓解我们的紧张情绪。

在“低头人生”里,你失去了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很难离开手机,但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好的一面,也有不那么好的一面。智能手机在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生活体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让很多人患上了“手机病”。当我们拿起手机,开始“低头人生”时,可能也放下了很多、失去了很多
  长时间玩儿手机,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麻烦”。
  很多人有晚上睡觉前刷手机的习惯,在较为黑暗的环境中,手机屏幕发出的强光会使眼部肌肉疲劳,也容易影响睡眠质量。长期保持着用一只手举着手机,低头看屏幕的姿势,还容易导致颈椎病、腱鞘炎等多种疾病。据骨科医生介绍,近年来,颈椎病患者逐渐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这与年轻人成天“机不离手”有很大的关系。
  长时间玩手机的“低头族”们更容易遭遇安全事故。
  如果留心观察,你可能会在电梯口、马路边等人流车流密集的地方发现一个新的标志:一个红色的圈圈,一个斜杠,里面是一个人低头玩手机的剪影。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走路时发短信、听音乐、打电话的人忽略红绿灯的几率比不看手机的人高4倍,开车打电话或发短信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也高出4倍。因为频频出现安全事故,很多国家甚至出台了交通细则,禁止行人在过马路时看手机。

  而监护人因为低头看手机,导致孩子溺水、车祸、坠楼等惨剧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
  长时间玩手机,会导致注意力障碍,影响人们尤其是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力。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分析发现:工作中,如果你分神去发短信,就有可能导致失误增加。我们自己也有亲身体会,在连续的工作中,如果时不时去“刷”一下手机,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玩手机的习惯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力更大,手机会让大脑持续处于“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容易让人患上“注意力障碍”症,进而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美国硅谷的很多高管,包括乔布斯在内,都会限制子女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比如禁止他们在非周末晚间使用数码产品,并且周末允许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也很有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而青少年群体的“触机”年龄也越来越小,甚至低于3岁。再看看我们周边,一两岁的小孩能够熟练操作智能手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家长习惯将手机当成“电子保姆”,对孩子而言,他们更容易沉迷于简单、刺激、丰富的“虚拟世界”,但如果一个孩子的大部分认知都来源于虚拟世界,无疑是一件值得忧虑的事情。
  关于过度依赖手机的“副作用”,相信每个“手机控”还能举出更多点,但我们此刻的目光,更应该聚焦到如何合理地使用手机,不被手机“控制”上。我想,要保证自己不成为手机的“奴隶”,需要做好这两点:
  第一,积极去寻找手机的“替代品”,让手机成为众多生活工具之一,而不是你生活的唯一。
  比如能够和朋友们出来见面聊的时候,就别在微信上“聊得飞起”,在微信上说了无数次的“约啊约啊,一起出来聚”,是时候去见一见许久未见面的老朋友了,当你穿越了大半个城市,见到朋友的笑脸时,那种快乐是手机上发再多表情包也比不了的。
  比如能够深度阅读纸质书的时候,就不要浅度阅读电子书。研究发现,在数字阅读、新媒体阅读的过程中,人们获得的知识、信息、认知都有碎片化、浅薄化的特点,而图书阅读是深度化、结构化、系统化的深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必经路径。
  比如业余时间能够走出家门,去户外活动的时候,就不要窝在家里的沙发,捧着手机追剧、打游戏、刷短视频。小小一部手机,能够容纳得了大千世界的精彩,但只有你走出去,才能感受到微风吹拂脸颊,感受到脚下泥土的松软与潮湿,这些感触虽然细微,但却是你在手机世界里很难获得的可贵的真实。
  第二,定期给自己一个“无手机”时间,关掉手机,专注于完成一件事,你会体会到全心全意和自己、和世界相处的快乐。
  在陪伴家人的时候,在处理重要工作的时候,在鼓起勇气完成一项挑战性任务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无手机”时间吧,专注做好一件事,会让你内心深处生出一种成就感与满足感,这个世界太过于庞杂和喧嚣,关掉手机,给自己一点“静静”的时间,给人生做做减法,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些“低头”的人们,请放下手机,让我们一同抬起头吧,去看看今天的天空是什么颜色,去用力拥抱爱我的和我爱的人,去用心体会每个快乐、痛苦、挫折、成功的生活瞬間,去更好面对真实的世界,真实的自我!
其他文献
那些出生于三四五线小城,学历不高,主要从事蓝领工作的年轻人,被冠以“小镇青年”的称号。这是近些年才走人我们视野的称谓。他们一度徘徊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曾经是迷茫的代名词,一度被称为不城不乡的“夹心饼干”。  然而,就在最近几年,随着与社会经济大潮的脉搏共振,很多小镇已经不再是简单夹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模糊存在,小镇上的一些青年,也不再像往昔那样,只能在远方的梦想和眼前的平淡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
摘 要: 戏剧是一门具有可读性和可表演性的综合艺术,具有“国剧”之称的京剧更是承载了厚重的华夏文明。在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京剧的翻译也逐渐成为让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而实现弘扬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目标。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主张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作者从目的论视角出发,经过剖析《打渔杀家》的英文译本,探讨了京剧翻译的可行性,并且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 京剧 《打渔杀家》
2017年的795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中,520万人投了10份以上的简历才找到工作。其中80万人的简历,出现在50多家公司的邮箱里。  和父辈不同,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将毕业后的工作视作稳定的开始,唯一的归宿。求职更像是“尝试”。调查显示,62%的2017级应届毕业生认定自己需要“先就业,再择业”。六成以上90后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做不满1年。其中,38%的人不到半年就会另谋高就。“在我的想象里,生活不
摘 要:20世纪初,田汉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大致创作了六十多部话剧作品,话剧剧本中体现出的艺术思潮之流变,以1930年为界线,大致分为新浪漫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前后两个时期。田汉前期剧本拥有诗化、写意的特征与小资产阶级的唯美派感伤,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田汉公开批判了自身前期的戏剧创作,并表示向无产阶级“转向”,后期更倾向于革命浪漫主义的戏剧创作。  关键词:田汉
摘 要: 刘震云的小说《手机》不仅从口耳相传、固定电话和便携手机的发展角度呈现了技术物对现代人言语方式的影响,小说更从根本上关注了技术物与人类相处的问题。本文着重从技术物与人的欲望共同构建的空间入手对小说进行文本分析,以此认识技术物如何影响人类,同时借助拉图尔的理论来重新审视现代社会中技术物与人的关系。  关键词:《手机》 技术物 欲望 空间  电话或手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口耳相传,也在改变传统的言
摘 要:随着古代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在《静夜思》的诵读与教学中,很有必要以文化人类学的方式来解读和思考一些经典唐诗的人类学特征,同时需要超越我们对唐诗在传统观念上的理解。本文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解读李白的《静夜思》,同时将文化人类学与诗人当时的心境结合起来分析这首诗歌,力图突破这首诗在传统意义上呈现出的时代意义与人类学特征。  关键词:经典唐诗 文化人类学 特征  所谓文化的“轴心时代”到来
摘 要: 杜十娘与简·愛分别是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经典的底层妇女形象。她们性格相似,都表现出了许多女性主义的特点,但性格内涵又表现不同,最终结局迥异。造成她们这种结局迥异的原因主要是由她们各自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影响下的思想观念的差异造成的,杜十娘的女性意识有其局限性,而简·爱的女性意识则更彻底。这对现实鼓励女性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简·爱 杜十娘 女性主义 反抗 爱情观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在那个温暖、多情、缓慢的时代,我们的中国四处散落着民间技艺,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手艺人。木匠、铁匠、篾匠、瓦匠、补鞋匠、弹棉花匠……身怀各种技艺的手艺人是民间社会一个亲切、质朴、活跃的人群,为我们的生活打上了溫暖的底色。  然而,在新时代工业技术和商业大潮的冲击下,手艺人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村庄、城市
企鹅是个特别爱买鞋的姑娘。每次去逛街,她基本都会买一双新鞋。我曾问她为什么对鞋情有独钟?她大笑着说,因为穿上新鞋,感觉自己很有气场,走路带风。  企鹅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副总监,30岁刚出头的年纪,在公司里干得得心应手。高价租住在寸土寸金的CBD商务区复式公寓。她说,她对自己的生活没什么不满的,工作圆满爱情顺利,别无他求。  就在她感觉自己会顺利走下去的时候,接到家里的电话,父亲检查出了胰腺癌。企鹅心
摘 要: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主张运用一定的历史发展观念和社会价值标准,洞察作品所隐含的社会现实内容,揭示作品的思想意义,考察作家创作背景,关注文学的教育作用。《孤独者》揭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种命运结局,蕴含着鲁迅对“五四”启蒙者的审视,同时作品主人公魏连殳还影射鲁迅本人,与其生平遭遇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对其进行社会历史视域下的文学批评,有助于生发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探讨其中隐含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