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短篇小说选》序
文学创作表现当前的农村生活,是这几年才兴盛起来的,早几年就很少有人写。看起来倒不是作家不想写,而是这几年农村的生活有个很深刻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作家的观察生活也会有一个深入下去,重新学习,酝酿思考的过程。到一九七九年,表现农村生活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渐渐地多起来了。如今这个集子,一共选了这方面的作品二十七篇,因为是选集,就要照顾到表现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还要考虑在读者中引起过注意和有过影响的作品,自然,编选的标准是尽力着眼于思想和艺术上的要求的。现在集中起来一看,却也颇见规模,虽不能说这个选本已经充分反映了今天的中国农村,但是这些作品所呈现的光泽,却是给当前农村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色,勾出了很醒目鲜明的格调。
生活有着它自身发展的逻辑,对它强加一点什么,或者隐去一点什么,都会失去生活的本色,失去真实。作家的表现生活,不过是按照它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去更改它的样子。古代文学家所说的“贵依其本”,“宜本其实”,“恒患意不称物”这些话,都是恪守着文学要忠实于生活的主旨。但是生活的庞杂纷纭,变幻交错,又使得文学家的艺术思维不至停留在现实的表面上,而应该如何去善于观察生活,理解生活。歌德说得好:“艺术家是自然的主宰,不是自然的奴隶”,倘从着力于观察生活而言,既要忠实于生活又要善于思考生活,那末歌德的见解,无疑是正确的。
今天的中国农村经过了十年动乱,生活里面不论是逐渐焕发着的生机和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都不免会留着昨天的种种痕迹。作家的描绘它,倘非是持有深沉的思索力,那末所映现的物象,不是一片喜气洋洋,便是处处满目疮痍,然而这些,都是远离着真实的。歌颂和揭露,一直是文艺上争论不休的问题,其实,就现实生活的整体而言,从来是先进的生活力量和衰朽的生活状态同时并存的。社会生活的矛盾的永恒性,始终是现实主义文学要表现的基本主题。一个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只是对生活的不同方面的观察有所不同的侧重罢了。写赞美生活的作品,未必因为是增添了一点隐忧的阴影而算作不是完美的了;揭露问题的文艺,也并不因为硬贴上一条光明的尾巴,就证明它并非是消极的。看来关键只是在于作家观察生活的思想力量,在纷纭万状的生活云海中看出它的发展趋势,从生活的土壤上去发现理想的火光。
这个集子中所收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可以说是无例外地依循着生活自身发展的逻辑来表现生活的。这些作品的生活气息的浓厚犹其余事,重要的是揭示了我们农村的生活在前进,人的精神面貌在变化,社会主义新人在成长;自然,也揭示着农村中由于历史的牵累所形成的,至今还不能完全摆脱的,足以使人思索的种种现实问题。
但是,如果看不见农村中存在的可以震惊人心的心灵,那是不可原恕的一种近视。《牺牲》中的高山兰,她的儿子铁梁在兴修水利中为岩石砸死,她的情感所表现的状态是什么呢,社会主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抑制着她的悲怆,处理事件的公正心抹去了可能发生的个人恩怨,她表现得那样平静,这可怕的平静其实胜于恸哭,她抑制着的难以抑制的情感,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高洁。蒋双喜(《典型事例》)的不随风向,不计个人利害,专心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而保住了小煤窑,此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令人叹服的勇敢精神。《乡场上》中的冯幺爸,是个“连狗也不如”的人尽可欺的穷苦人,在新时期耀眼的阳光里面,“左”的政策的结束,给予了他“敞开声音吼起来”的勇气和力量,这不能不使人震惊,弥觉可喜。至于内当家(《内当家》)的泼辣、正义,在是非面前正直不阿,在复杂的境遇中清醒、明亮,这就越发激荡着一种令人震惊的光彩了。《上李村》中巧燕在对待给酬不公平的事情所表现的性格,是既有锋芒又深有机智的,是今天农村妇女中正在起飞中的银燕。
社会主义新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这是如今正在讨论的问题。我想,一切定义都概括不了形象的力量。现在看到的这样的人物,如果还不能称之是社会主义新人,那么社会主义新人只能乞诸于不可企及的“神”了。现实中的新人是活生生的,他们生活在群众里面,是人们熟悉的,是人们看得见的。他们的性格、特征是多样的、无比丰富的。生活的矿藏中有着不可胜数的这样闪光的宝石,看来作家们将永远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开掘出来。
新时期的农村面貌的变异,宛如一个旅行者于崎岖的山途中迤逦而上的那种情景,虽然步履维艰,但是秀色如画的峰峦已经在望。要说我们农村的面貌已经如入蓬莱之境了,那就不免要落入粉饰现实的窠臼,但是同“左”的危害时期尤其是十年浩劫的时候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陈奂生(《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这一形象的创造,就有着农村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变异的印记。陈奂生的精神状态,透示着一个农民特有的气质,他从贫困的昏沉中逐渐苏醒过来,睁着惺忪的眼去看视这正在起着变化的现实世界。他的前身,不妨说正和同一作者所写的李顺大(《李顺大造屋》)的命运相同,李顺大在毫无希望中经营他一家小小的房屋,但是在“穷过渡”的体制下永远如竹篮打水一样的白费心机,农民的苦难在动乱的生活年代是已经注定了的。但是新时期的陈奂生,却已经可以上城去卖自己制作的油绳,买一顶久已想望的帽子,又终于转业到社办工业中办采购,去领略人世间众多的悲喜之情了。《大年初一》的笔墨,刻意描绘着前大队支书阮辛酉的复杂心情。大年初一竟无人上门拜年这件事,给予这个世俗者的感应,是认定了自己地位的变异,方深受着人情的冷暖,世态之炎凉。那种今非昔比之叹,流露了他的对于昔日权势的憧憬。这自然是一种极为深刻的鞭笞,这画像其实是有着普遍的讽刺意义的。然而这篇小说的新意,却在烘托出一股生活盎然之气,责任田制度的推行,象一股飓风,人们的精诚所至,就在大年初一那一天,家家户户连同新支书都倾注于积肥这一劳动洪流中去了。这不能不看到,农村在起着变化,开始出现了值得欣幸的欢乐的空气。作家把它表现出来,给人们传送了那种新的生活气息。
鲁迅说:“人是‘生命之川’中的一滴,承着过去,向着未来,倘不是真的特出到异乎寻常的,便都不免包含着向前和反顾”。小说写人,完全割断过去或讳言将来,是写不深的,写出来也不会怎样的感人。《王结实》写农民王结实,在十年浩劫中充当校长的一段经历,看来很可笑,但实在是充满着眼泪的故事。权势可以豢养种种欺世盗名者,然而却蒙不住一个劳动人民的正直的心。《蛾眉》写了过去十分凄惨的一段,卖身是人生中罕见的惨事,但是曾经是实情。蛾眉和唐春早的由患难与共到奋发,矢志于上进,他们生活的变化,记录了我们时代的急剧转移的历程。这小说之所以感人,在于写出了他们曲折的人生,也写出了他们的幸福终将有赖于时代的上进。至于明辉与东升(《爱情从这里开始》)的情义,韩宝山和玉屏(《镢柄韩宝山》)的终于结合,金芳和玉柱(《绿色的山岗》)的促成,情节不尽相同,但立志于事业的沸腾,致力于正义之伸张,却一直是一切爱情故事中最动人的思想主题。此种佳胜之象在今天农村中生发,有着极不寻常的意义。可以看出,高洁的情操之光,正在青年一代的心灵中升起,于消弭农村中种种世俗观念和陋习旧风,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但是生活中还存留和纽结着那种恶浊的空气,却并非是可以立即得到消除的。文学作品的揭示,不独是为着警世,抑且也包含着作者的一点忧虑在里面。世道的艰难,容不得人们对某些事象作过多的乐观之想,因此在这样的作品中,除了描述那种真实的情状之外,很难有更多的展开,于是作者也就常常寄存着一种与读者的心思相通的情愫,寄希望于未来了。例如,《哥俩》中二蛮的忠厚可亲,三蛮的长袖善舞,是如今农村中出现的新的复杂状态。此种复杂的现实状态,更见于《醒醒老爹》这篇小说中。不倒翁李东虹的重量,一直压在如醒醒老爹这些善良者的心坎上而不能去。老爹的恶梦也许是生活的再现,醒来他手中持有的那张选票的力量,究竟能否依靠它而出现奇迹?作者和读者只能希望现实去作出回答。然而这样的小说,却更能给人们以思索力。艺术作品中所揭示某些生活中的矛盾状态,作者是无法给以回答的。作品的深刻的立意常常在于引起人们思索的云彩,寻求它的答案是需要时间的。而可贵的倒是作家的凝想形物之力,可以占据人们的心灵。
这类作品中某些忧愁的基调,使得作品中的矛盾状态更加难以解脱。《蓝蓝的木兰溪》中赵双环和肖志君命运能否逢险化夷?《勿忘草》里的芳儿被弃;银秀嫂(《银秀嫂》)到垂暮之年尚不能和老庆成婚;杨思萍(《杨花似雪》)悲苦一生的命运;王老大(《笨人王老大》)屈死于旷野。这些故事都无疑有着它的可靠的真实素材,那些作品的逼真与动人处就足以证实此点。自然,这些小说就其格调说,柔弱、悲凉的气氛过于浓重,溢露着的那种压抑之感是有的。所以于艺术的严格要求这一点说,要议论它们的不足之处是很自然的。然而它们又毕竟反映了生活。从现实生活的整体看,一肢一节固非全体,但是它从侧面所显示的生活内容,却别有着一种深刻的社会意义。
新时期的伟大转折,在我们的农村中引起的变化及其进展是令人欣喜的。因为如此,所以编选当前农村题材的文学创作,也就具有着分外新鲜的意义。出版社编选这本集子的积极用意,是应该肯定的。自然,这里所选的篇目,恰当与否,恐会有未尽善处;这也无妨,以后加以修补增减,都未为不可。我想这本选集出版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推动农村题材创作的更趋于繁荣,希望能够作出一点努力罢了。
这个集子的作品表现的虽然是农村,主要也是为农村读者而编的,但是却也并非专给农村读者看。其中所描述的人事,涂抹的颜色,晓示的世情,闪动的流光,也都掩映了新时期中的瑰奇的生活风貌,人们不难从里面窥见自己熟悉的或者还未必熟悉的人物故事,借此揣摩,用以开阔和充实我们的生活视野。
(《农村短篇小说选》将由宝文堂出版社出版)
文学创作表现当前的农村生活,是这几年才兴盛起来的,早几年就很少有人写。看起来倒不是作家不想写,而是这几年农村的生活有个很深刻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作家的观察生活也会有一个深入下去,重新学习,酝酿思考的过程。到一九七九年,表现农村生活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渐渐地多起来了。如今这个集子,一共选了这方面的作品二十七篇,因为是选集,就要照顾到表现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还要考虑在读者中引起过注意和有过影响的作品,自然,编选的标准是尽力着眼于思想和艺术上的要求的。现在集中起来一看,却也颇见规模,虽不能说这个选本已经充分反映了今天的中国农村,但是这些作品所呈现的光泽,却是给当前农村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色,勾出了很醒目鲜明的格调。
生活有着它自身发展的逻辑,对它强加一点什么,或者隐去一点什么,都会失去生活的本色,失去真实。作家的表现生活,不过是按照它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去更改它的样子。古代文学家所说的“贵依其本”,“宜本其实”,“恒患意不称物”这些话,都是恪守着文学要忠实于生活的主旨。但是生活的庞杂纷纭,变幻交错,又使得文学家的艺术思维不至停留在现实的表面上,而应该如何去善于观察生活,理解生活。歌德说得好:“艺术家是自然的主宰,不是自然的奴隶”,倘从着力于观察生活而言,既要忠实于生活又要善于思考生活,那末歌德的见解,无疑是正确的。
今天的中国农村经过了十年动乱,生活里面不论是逐渐焕发着的生机和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都不免会留着昨天的种种痕迹。作家的描绘它,倘非是持有深沉的思索力,那末所映现的物象,不是一片喜气洋洋,便是处处满目疮痍,然而这些,都是远离着真实的。歌颂和揭露,一直是文艺上争论不休的问题,其实,就现实生活的整体而言,从来是先进的生活力量和衰朽的生活状态同时并存的。社会生活的矛盾的永恒性,始终是现实主义文学要表现的基本主题。一个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只是对生活的不同方面的观察有所不同的侧重罢了。写赞美生活的作品,未必因为是增添了一点隐忧的阴影而算作不是完美的了;揭露问题的文艺,也并不因为硬贴上一条光明的尾巴,就证明它并非是消极的。看来关键只是在于作家观察生活的思想力量,在纷纭万状的生活云海中看出它的发展趋势,从生活的土壤上去发现理想的火光。
这个集子中所收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可以说是无例外地依循着生活自身发展的逻辑来表现生活的。这些作品的生活气息的浓厚犹其余事,重要的是揭示了我们农村的生活在前进,人的精神面貌在变化,社会主义新人在成长;自然,也揭示着农村中由于历史的牵累所形成的,至今还不能完全摆脱的,足以使人思索的种种现实问题。
但是,如果看不见农村中存在的可以震惊人心的心灵,那是不可原恕的一种近视。《牺牲》中的高山兰,她的儿子铁梁在兴修水利中为岩石砸死,她的情感所表现的状态是什么呢,社会主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抑制着她的悲怆,处理事件的公正心抹去了可能发生的个人恩怨,她表现得那样平静,这可怕的平静其实胜于恸哭,她抑制着的难以抑制的情感,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高洁。蒋双喜(《典型事例》)的不随风向,不计个人利害,专心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而保住了小煤窑,此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令人叹服的勇敢精神。《乡场上》中的冯幺爸,是个“连狗也不如”的人尽可欺的穷苦人,在新时期耀眼的阳光里面,“左”的政策的结束,给予了他“敞开声音吼起来”的勇气和力量,这不能不使人震惊,弥觉可喜。至于内当家(《内当家》)的泼辣、正义,在是非面前正直不阿,在复杂的境遇中清醒、明亮,这就越发激荡着一种令人震惊的光彩了。《上李村》中巧燕在对待给酬不公平的事情所表现的性格,是既有锋芒又深有机智的,是今天农村妇女中正在起飞中的银燕。
社会主义新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这是如今正在讨论的问题。我想,一切定义都概括不了形象的力量。现在看到的这样的人物,如果还不能称之是社会主义新人,那么社会主义新人只能乞诸于不可企及的“神”了。现实中的新人是活生生的,他们生活在群众里面,是人们熟悉的,是人们看得见的。他们的性格、特征是多样的、无比丰富的。生活的矿藏中有着不可胜数的这样闪光的宝石,看来作家们将永远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开掘出来。
新时期的农村面貌的变异,宛如一个旅行者于崎岖的山途中迤逦而上的那种情景,虽然步履维艰,但是秀色如画的峰峦已经在望。要说我们农村的面貌已经如入蓬莱之境了,那就不免要落入粉饰现实的窠臼,但是同“左”的危害时期尤其是十年浩劫的时候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陈奂生(《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这一形象的创造,就有着农村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变异的印记。陈奂生的精神状态,透示着一个农民特有的气质,他从贫困的昏沉中逐渐苏醒过来,睁着惺忪的眼去看视这正在起着变化的现实世界。他的前身,不妨说正和同一作者所写的李顺大(《李顺大造屋》)的命运相同,李顺大在毫无希望中经营他一家小小的房屋,但是在“穷过渡”的体制下永远如竹篮打水一样的白费心机,农民的苦难在动乱的生活年代是已经注定了的。但是新时期的陈奂生,却已经可以上城去卖自己制作的油绳,买一顶久已想望的帽子,又终于转业到社办工业中办采购,去领略人世间众多的悲喜之情了。《大年初一》的笔墨,刻意描绘着前大队支书阮辛酉的复杂心情。大年初一竟无人上门拜年这件事,给予这个世俗者的感应,是认定了自己地位的变异,方深受着人情的冷暖,世态之炎凉。那种今非昔比之叹,流露了他的对于昔日权势的憧憬。这自然是一种极为深刻的鞭笞,这画像其实是有着普遍的讽刺意义的。然而这篇小说的新意,却在烘托出一股生活盎然之气,责任田制度的推行,象一股飓风,人们的精诚所至,就在大年初一那一天,家家户户连同新支书都倾注于积肥这一劳动洪流中去了。这不能不看到,农村在起着变化,开始出现了值得欣幸的欢乐的空气。作家把它表现出来,给人们传送了那种新的生活气息。
鲁迅说:“人是‘生命之川’中的一滴,承着过去,向着未来,倘不是真的特出到异乎寻常的,便都不免包含着向前和反顾”。小说写人,完全割断过去或讳言将来,是写不深的,写出来也不会怎样的感人。《王结实》写农民王结实,在十年浩劫中充当校长的一段经历,看来很可笑,但实在是充满着眼泪的故事。权势可以豢养种种欺世盗名者,然而却蒙不住一个劳动人民的正直的心。《蛾眉》写了过去十分凄惨的一段,卖身是人生中罕见的惨事,但是曾经是实情。蛾眉和唐春早的由患难与共到奋发,矢志于上进,他们生活的变化,记录了我们时代的急剧转移的历程。这小说之所以感人,在于写出了他们曲折的人生,也写出了他们的幸福终将有赖于时代的上进。至于明辉与东升(《爱情从这里开始》)的情义,韩宝山和玉屏(《镢柄韩宝山》)的终于结合,金芳和玉柱(《绿色的山岗》)的促成,情节不尽相同,但立志于事业的沸腾,致力于正义之伸张,却一直是一切爱情故事中最动人的思想主题。此种佳胜之象在今天农村中生发,有着极不寻常的意义。可以看出,高洁的情操之光,正在青年一代的心灵中升起,于消弭农村中种种世俗观念和陋习旧风,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但是生活中还存留和纽结着那种恶浊的空气,却并非是可以立即得到消除的。文学作品的揭示,不独是为着警世,抑且也包含着作者的一点忧虑在里面。世道的艰难,容不得人们对某些事象作过多的乐观之想,因此在这样的作品中,除了描述那种真实的情状之外,很难有更多的展开,于是作者也就常常寄存着一种与读者的心思相通的情愫,寄希望于未来了。例如,《哥俩》中二蛮的忠厚可亲,三蛮的长袖善舞,是如今农村中出现的新的复杂状态。此种复杂的现实状态,更见于《醒醒老爹》这篇小说中。不倒翁李东虹的重量,一直压在如醒醒老爹这些善良者的心坎上而不能去。老爹的恶梦也许是生活的再现,醒来他手中持有的那张选票的力量,究竟能否依靠它而出现奇迹?作者和读者只能希望现实去作出回答。然而这样的小说,却更能给人们以思索力。艺术作品中所揭示某些生活中的矛盾状态,作者是无法给以回答的。作品的深刻的立意常常在于引起人们思索的云彩,寻求它的答案是需要时间的。而可贵的倒是作家的凝想形物之力,可以占据人们的心灵。
这类作品中某些忧愁的基调,使得作品中的矛盾状态更加难以解脱。《蓝蓝的木兰溪》中赵双环和肖志君命运能否逢险化夷?《勿忘草》里的芳儿被弃;银秀嫂(《银秀嫂》)到垂暮之年尚不能和老庆成婚;杨思萍(《杨花似雪》)悲苦一生的命运;王老大(《笨人王老大》)屈死于旷野。这些故事都无疑有着它的可靠的真实素材,那些作品的逼真与动人处就足以证实此点。自然,这些小说就其格调说,柔弱、悲凉的气氛过于浓重,溢露着的那种压抑之感是有的。所以于艺术的严格要求这一点说,要议论它们的不足之处是很自然的。然而它们又毕竟反映了生活。从现实生活的整体看,一肢一节固非全体,但是它从侧面所显示的生活内容,却别有着一种深刻的社会意义。
新时期的伟大转折,在我们的农村中引起的变化及其进展是令人欣喜的。因为如此,所以编选当前农村题材的文学创作,也就具有着分外新鲜的意义。出版社编选这本集子的积极用意,是应该肯定的。自然,这里所选的篇目,恰当与否,恐会有未尽善处;这也无妨,以后加以修补增减,都未为不可。我想这本选集出版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推动农村题材创作的更趋于繁荣,希望能够作出一点努力罢了。
这个集子的作品表现的虽然是农村,主要也是为农村读者而编的,但是却也并非专给农村读者看。其中所描述的人事,涂抹的颜色,晓示的世情,闪动的流光,也都掩映了新时期中的瑰奇的生活风貌,人们不难从里面窥见自己熟悉的或者还未必熟悉的人物故事,借此揣摩,用以开阔和充实我们的生活视野。
(《农村短篇小说选》将由宝文堂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