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A股过分倚重财务标准的发行制度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企业在景气高点上市后业绩变脸现象不断。统计2000年以来新股在A股上市前后业绩,新股整体在上市前三年年化净利同比为39%,后三年则降至21%。二是周期类公司扎堆上市导致A股市场结构失衡。按照3月8日股价统计,A股周期股总市值占比为34%,科技股为13%,而在海外中资股(含港股)中周期股总市值占比为22%,科技股为29%。三是严苛的财务标准令BAJT类公司无缘登陆A股。目前中国共有4845家上市公司,其中,A股上市公司家数占比/总市值占比为72%/66%,港股中资股为21%/21%,其他海外中资股为7%/13%,约三成中資股并未选择在A股上市。
步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结构迎来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制造强国均需大力发展股权融资。中国企业杠杆率从2007年最低的94%攀升至2017年的150%,杠杆率居高不下。大力提高直接融资将更有效配置市场资源,利于培育新时代的新企业,激发经济增长活力,推高经济潜在增速,从而实现去杠杆。而产业结构升级需依托强大的直接融资体系来培育新经济新企业。
结合当前研究和政策信号,预计未来A股发行制度改革将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长期看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助力实现资本市场优胜劣汰。以2017年为例,A股退市公司家数/退市率分别为5家/0.1%,港股为17家/0.8%,美股为262家/5.3%。更市场化的注册制将支持更多企业上市,而配套的退市制度则会强制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退市,从而实现A股市场的优胜劣汰。
二是为独角兽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根据德勤中国研究统计,截至2017年6月底,全球共有252家非上市公司的估值超10亿美元,累计总额约8795亿美元,从地域分布看,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占39%,仅次于美国。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中国也应开辟绿色通道吸引优质的独角兽留在A股。
三是为中概股回归安排合理机制,包括CDR等。目前国有约30%的上市公司在港股和海外市场上市,这些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和营业收入都来自国内,然而国内投资者却无法参与投资和分享红利,实属憾事。长期以来A股估值偏高,中概股回归政策的基本原则即为既要避免制度套利,又要确保优质企业回归A股。
上市制度改革将使得A股科技股占比提高,市场结构更加合理。对比目前A股、海外上市中资股、美股的行业市值和盈利结构,三者中科技类市值(2018/3/8)占比分别为13%、29%、28%,净利润(2017年上半场年)占比分别为4%、14%、21%。A股科技股的市值占比不及海外中资股的1/2,净利润占比不及美国科技股的1/5。可以预见的是,科技类行业IPO数量和市值占比将在A股市场逐渐升高,对应的周期类行业占比将会减小,随着更多高成长的“独角兽”在A股上市,A股市场结构将趋向合理,为迈向新的高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比海内外重要指数,观察从2016年1月底上证综指2638点至今市场表现,按涨跌幅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沪深300指数表现不及海外指数,而MSCI中国(除A股)和恒生指数却表现优异。原因在于许多中国市值大、盈利好的公司在香港或美国上市,中国A股并没有全面代表中国实体经济,尤其是新经济的代表性不强,目前海外上市的中资股市值29.9万亿元,A股总市值62.1万亿元。近两年,部分新兴产业中概股盈利高增长,且累计涨幅较大,正处于盈利高速增长阶段。
真正有业绩的科技龙头将胜出。目前A股科技股普遍30倍以上的估值,中概股科技股业绩增速最靓丽,估值盈利匹配度好。随着新独角兽通过“绿色通道”上市,海外科技龙头回归政策的逐渐完善,盈利估值匹配度更好的优秀标的逐渐在A股诞生,存量A股科技股生态势必将受到影响。
作者为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步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结构迎来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制造强国均需大力发展股权融资。中国企业杠杆率从2007年最低的94%攀升至2017年的150%,杠杆率居高不下。大力提高直接融资将更有效配置市场资源,利于培育新时代的新企业,激发经济增长活力,推高经济潜在增速,从而实现去杠杆。而产业结构升级需依托强大的直接融资体系来培育新经济新企业。
结合当前研究和政策信号,预计未来A股发行制度改革将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长期看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助力实现资本市场优胜劣汰。以2017年为例,A股退市公司家数/退市率分别为5家/0.1%,港股为17家/0.8%,美股为262家/5.3%。更市场化的注册制将支持更多企业上市,而配套的退市制度则会强制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退市,从而实现A股市场的优胜劣汰。
二是为独角兽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根据德勤中国研究统计,截至2017年6月底,全球共有252家非上市公司的估值超10亿美元,累计总额约8795亿美元,从地域分布看,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占39%,仅次于美国。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中国也应开辟绿色通道吸引优质的独角兽留在A股。
三是为中概股回归安排合理机制,包括CDR等。目前国有约30%的上市公司在港股和海外市场上市,这些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和营业收入都来自国内,然而国内投资者却无法参与投资和分享红利,实属憾事。长期以来A股估值偏高,中概股回归政策的基本原则即为既要避免制度套利,又要确保优质企业回归A股。
上市制度改革将使得A股科技股占比提高,市场结构更加合理。对比目前A股、海外上市中资股、美股的行业市值和盈利结构,三者中科技类市值(2018/3/8)占比分别为13%、29%、28%,净利润(2017年上半场年)占比分别为4%、14%、21%。A股科技股的市值占比不及海外中资股的1/2,净利润占比不及美国科技股的1/5。可以预见的是,科技类行业IPO数量和市值占比将在A股市场逐渐升高,对应的周期类行业占比将会减小,随着更多高成长的“独角兽”在A股上市,A股市场结构将趋向合理,为迈向新的高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比海内外重要指数,观察从2016年1月底上证综指2638点至今市场表现,按涨跌幅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沪深300指数表现不及海外指数,而MSCI中国(除A股)和恒生指数却表现优异。原因在于许多中国市值大、盈利好的公司在香港或美国上市,中国A股并没有全面代表中国实体经济,尤其是新经济的代表性不强,目前海外上市的中资股市值29.9万亿元,A股总市值62.1万亿元。近两年,部分新兴产业中概股盈利高增长,且累计涨幅较大,正处于盈利高速增长阶段。
真正有业绩的科技龙头将胜出。目前A股科技股普遍30倍以上的估值,中概股科技股业绩增速最靓丽,估值盈利匹配度好。随着新独角兽通过“绿色通道”上市,海外科技龙头回归政策的逐渐完善,盈利估值匹配度更好的优秀标的逐渐在A股诞生,存量A股科技股生态势必将受到影响。
作者为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