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的“莎翁”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b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绣有纳瓦依头像的艺术作品

巨大文学遗产


  納瓦依的文学遗产是巨大而丰富的,他为传承和弘扬波斯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做出了极大贡献。纳瓦依热爱文学,一生创作的诗歌、散文和学术成果等近30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纳瓦依是名副其实的双语作家,精通波斯语和察合台语,因此以“纳瓦依”和“法尼”署名的文学作品流传于中亚各地。通过他的作品,能够全面了解15世纪以撒马尔罕、赫拉特为中心的中亚细亚的社会生活、文化发展以及人们的思想交流。纳瓦依求学时曾高度评价波斯的伟大诗人贾米,称他是自己的精神导师,自己永远是他的仆人。
  纳瓦依的作品体裁丰富,涉及面广泛,可以分为文学艺术、文学理论、语言学、传记史学、伦理哲学、翻译学等六大类。其中,他的诗歌最负盛名。比如他在1483—1485年间完成的长达5.3万余行的诗歌《海米赛》(又译为 《五卷书》,包括 《正直者的不安》《法尔哈德与希琳》《莱丽与麦吉侬》《七行星》《伊斯坎德尔墙》等5部长诗)最具代表性,堪称中亚察合台文学史上最光辉的杰作,也是世界罕见的巨型叙事诗;再如纳瓦依晚年完成的《四卷诗集》(也译为《思想宝库》《精义宝库》,包括《童年怪事》《青年珍品》《中年的奇事》《老年训言》等4部哲理长诗),也长达4.7万行。这些诗体作品的完整性惊人,而且都富有意象之美与哲理之思。除了爱情叙事和人生哲理外,纳瓦依还在《韵律之准》(1490)、《文坛荟萃》(1491—1492)、《鸟语》(1499)、《两种语言争辩》(1499)、《情之所钟》(1500)等巨作中探讨哲学、语言学、文学创作、诗歌韵律、社会风气等主题,因此对于后世研究14—15世纪的中亚社会文化史具有前所未有的宝贵价值。例如,他的传记作品《文坛荟萃》记录了中亚当时颇有声望的459位诗人、作家的生平事迹,就像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一样,给后人留下了珍贵史料。   纳瓦依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亚细亚和近东各族人民的文学传统以及风靡多个世纪的波斯文学艺术。他以自己的创作证明了察合台文就其丰富的表达力而言,不仅丝毫不逊于盛行于从地中海沿岸到恒河广大地区5个多世纪的波斯文,而且还能为诗歌展开十分诱人的光辉前景。虽然在纳瓦依之前和与之同时代的一些诗人曾指出察合台语的优越性,但学者们当时仍存在着用波斯语写作的倾向,认为用波斯语写的才是雅文。纳瓦依批评了这一倾向,并身体力行以察合台语进行创作,充分展现了察合台语媲美波斯语的独特魅力,为后世贡献了东方古典诗歌的珍贵硕果。

流传百世的爱情悲剧


  中亚以及西亚文学,自古以来以诗为重,因此诗人的社会地位极高;以长达几万行篇幅的诗歌来叙事或叙史的文人,可谓是大师中的大师。“达斯坦”是中亚细亚地区古典文学中最常见的文学体裁,是以诗歌的形式叙述或记载故事的叙事长诗,包括英雄史诗、爱情史诗、传记史诗、地域史诗、历史史诗等五大类。我国的《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三大史诗就属于英雄达斯坦,即英雄史诗。这种独特的文学风格在15世纪的西亚受到波斯文学的影响,达到了顶峰。那个时代的中亚作家基本上都写过达斯坦,或者试图写达斯坦来证明自己的文笔和功力。纳瓦依的巨作《海米赛》即为包含5篇达斯坦的叙事长诗,其中以第二卷的爱情悲剧长诗《法尔哈德与希琳》最负盛名,被视为纳瓦依文学创作的巅峰、察合台文学的皇冠。
  创作于1484年的爱情长诗《法尔哈德与希琳》共有54章、11560行。即使抛开爱情主题,仅就文学性而言,这部长诗也有着崇高的艺术威望。在叙述中,纳瓦依以优雅的笔触、凝练的诗语和铿锵的韵律,吟诵着震撼人间的伟大爱情。
  有关希琳公主的故事,其实比纳瓦依早5个世纪的波斯诗圣菲尔多西(940—1020)在其《王书》(也译为《列王传》)中已有提及,他简单记录了希琳公主的部分往事,但并没有提到法尔哈德这一人物,更没有将它作为爱情故事来记叙。不过至少可以说明,希琳是以历史人物为原型而非纯虚构人物。到了12世纪,波斯文学大师尼扎米(1141—1209)承续菲尔多西的记载,以希琳公主和她丈夫库思拉的经历为背景,创作了长诗《库思拉与希琳》。长诗中已经出现了希琳、库思拉和法尔哈德三个比较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是故事的主人公并非法尔哈德。在尼扎米的故事中,库思拉是一个英俊勇敢却迷恋于荒唐生活的人,也是王权的体现,他对希琳的爱是自私的;法尔哈德则是一位普通却身怀绝技的石匠,他对希琳的爱是无私的,他视痛苦而灼热的爱情为最高奖赏;希琳是尼扎米笔下一位纯洁忠贞的公主,她一次次地忍受委屈,试图改变、教育库思拉,她深知法尔哈德对她的爱却没有投入其怀抱……尼扎米成功创造了法尔哈德这一形象后,法尔哈德与希琳的故事就成为纯真爱情的象征。
纳瓦依画像

  无论纳瓦依的诗歌创作还是其传奇经历,都已成为中亚乃至中东地区人们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故事。以纳瓦依命名的学校、街道、图书馆等更是不胜枚举,如乌兹别克斯坦的纳瓦依文学大学、纳瓦依艺术剧院、纳瓦依国家公园、纳瓦依国家图书馆等;我国上海大学、日本创价大学等高校均立有这位伟大诗人的雕像;全世界多所高校开设有“纳瓦依学”研究课程。由于纳瓦依在世界文学史上的突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1991年命名为 “纳瓦依年”(纳瓦依诞辰550周年)。包括我国新疆在内的亚洲各地,每年都会举办各种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位伟大诗人。2021年1月3日,为纪念纳瓦依逝世520周年,乌兹别克斯坦纳瓦依语言大学举办了线上大型文艺活动,伊朗、土耳其、英国、哈萨克斯坦等各个国家的“纳学”专家、研究者、学生、读者一起参加了这一庆祝活动,以分享学术成果、朗诵纳瓦依长诗、说唱纳瓦依格则勒(维吾尔族诗歌的一种抒情格律诗体)等形式,致敬这位杰出的维吾尔族文学和思想大师,人们沉浸在法尔哈德与希琳生死离别的爱情悲剧中,陶醉于纳瓦依与古丽痛苦而又甜蜜的爱情世界……
其他文献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在波兰的某处,有个名叫太古的小镇,它位于宇宙的中心,由四个大天使守护着村落的东南西北四个边界。“倘若步子迈得快,从北至南走过太古,大概需要一个钟头的时间,从东至西需要的时间也一样。但是,倘若有人迈着徐缓的步子,仔细观察沿途所有的事物,并且动脑筋思考,以这样的速度绕着太古走一圈,此人就得花费一整天的时间,从清晨一直走到傍晚。”在这里,人们生活其中,却又无法逾越。那些自以为走出太
尊敬的希什马廖夫市长先生:  写这封信,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帮助!  我是星野道夫,20岁的日本学生。对于阿拉斯加绝佳的自然景致和奇妙的野生动物,我真的特别感兴趣。  今年夏天我打算到阿拉斯加旅行,如果可能的话,很想到希什马廖夫去待上一个月,和当地人一起生活。可是在那儿我谁都不认识,所以烦请您帮我介绍一户寄宿人家,我想了解阿拉斯加的自然、野生动物和那里的生活。  就写到这儿吧,请您原谅我蹩脚的英语,切
自2009年末以来的“欧债危机”给处于欧元区的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各国都损失严重,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尤其是希腊,经济形势严峻:背负巨额债务,国内失业率大增,青壮年失业率甚至高达40%。而德国经济发展强劲,—直以来都是这个17国组成地区的主要亮点,占欧元区经济总量的1/4,成为欧元区名副其实的“救市主”。这种鲜明对比,除却两国的经济基础和实力差距之外,恐怕也与两个民族迥异的工作
普罗旺斯抒情诗的重要性尚未为国人所认知。20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曾说:“最令我们关注的两大抒情诗传统是希腊诗歌和普罗旺斯诗歌。从第一种几乎诞生了古代世界的所有诗歌,从第二种几乎诞生了现代所有诗歌。”著名文化史家克里斯托弗·道森也说:“普罗旺斯诗歌不仅对西方文学,而且对西方行为标准将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中世纪史学权威约翰·赫伊津哈在《中世纪的衰落》里则说:“时至12世纪,普罗旺斯的行吟诗人在歌唱爱情
冬,不战而退,春,不請自来,你方唱罢我登场。悠悠天与地, 柳绿桃花红, 原来柳无意,桃花本无情, 因为它在,它也在, 眼看见, 存脑海,所以印象, 所以多想。春天多美好,心舞总妖娆,苍天如旧,日月更新,寄语轻风桃花柳丝。【作者】任红伏,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无他好,唯以摄影为乐,倏忽三十余载,已逾天命,尚有余梦,师造化,与路同道。摄于天津桃花堤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但是,人们往往记住了成功的男人,而那个在背后的女人,会在历史的烟尘中消失无踪。说到娜芭尼闼·黛芜·森,很少有人知道她是谁,如果把名字换成另一个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或许很多人会有如雷贯耳之感。而娜芭尼闼,曾经是阿玛蒂亚·森背后的那个女人。  娜芭尼闼·黛芜·森,1938年出生于孟加拉一个著名的诗人家庭,父亲纳仁德拉·黛芜,母亲拉达拉尼
柴河·月亮小镇,位于内蒙古东部扎兰屯市西南175公里,西距阿尔山市160公里,东距黑龙江的齐齐哈尔200公里。应该说,柴河是个小地方,没名气,游客不多,旅游设施也不完备,高档旅馆亦无,我也是去著名的阿尔山偶尔路过才认识她,从此喜欢上这个能看见月亮的小镇。  柴河·月亮小镇,很有诗意的名字,就是因为柴河附近有个圆圆的湖,从远处看水汪汪就像是一圆月亮。我见她是在一个寒冷的雪后,无痕的雪给我指路,栈道上
外国人用一种原产于中国的物产来命名东西方贸易通道,足以说明这种物产对于中国多么具有代表性,也足以说明它给外国人留下了多么难以回避和抹去的印象和记忆。  中华文明的第一个篇章,就有关于丝绸的故事。  传说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有一次嫘祖在野桑林里喝水,树上有野蚕茧落下掉入了水碗,待用树枝挑捞时挂出了蚕丝,而且连绵不断,愈抽愈长,嫘祖便用它来纺线织衣,并开始驯育野蚕。嫘祖被后世祀为先蚕,历朝历代
20亿欧元的视觉盛宴    2008年10月8日至2009年2月2日,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与法国毕加索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以及奥赛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一场题为《毕加索和大师们》的大型艺术展览。这场耗时3年精心筹备的艺术展收集了210多幅世界各地60多座知名博物馆的珍贵馆藏及若干私人收藏作品,其中有一百来件作品从来没有离开过收藏它们的展馆。该展览以“美术史上突破传统的不朽巨匠”为主题,将毕加索还原到艺术
书展的历史与今天  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以版权贸易为核心的童书展。和法兰克福书展一样,它是一个仅面向出版业界人士的展会。在这里,你不会像在巴黎国际图书沙龙,或者东京书展、哥德堡书展那样,被熙攘喧闹的孩子们包围,但这里从来都足够热闹!  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在1964年首次设展。到今年,博洛尼亚童书展已经成功举办了51届。2013年,适逢博洛尼亚书展50周年庆,展会吸引了世界75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