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界特别强调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构建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就像一首优美曲子的前奏,能够迅速吸引观众。所以教师在讲授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应有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自然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唤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才能有一個好的课堂导入呢?首先,教师要积极研究教材,巧妙构思,以学生想不到的方式向他们呈现新颖独特的导入材料,让学生觉得新鲜好奇,利用兴趣这块磁铁,将学生紧紧地吸引过来。其次,教师的态度要诚恳,语言要幽默,不要让学生感觉教师高高在上,应该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生动风趣的语言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用亲和力感染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最后,导入材料要紧紧与新课内容相关联,精心策划,起到总揽全局的效果,简洁地阐述课程内容和任务,启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比如,在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单元时,教师可准备《小手大嘴巴》的故事,用教材中的插图制成连环画,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将其吸引到课堂中,在跟小学生讲故事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饮食、穿戴、家务、学习等不同方面认识自己能做的事。
要想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摈弃”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途径。小学生眼中的世界与我们成人是不同的,他们非常单纯,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感受和研究社会。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走进他们的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教授应与学生保持情感体验上的一致性,允许学生犯错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情。小学生的很多思维活动都是表象的,有些行为动作在我们成人眼里看来是非常幼稚的。比如,有的小学生喜欢奥特曼,他们认为奥特曼最厉害了,可以打败怪兽。童言无忌,面对孩子们的天真回答,教师要允许他们保持童真和童乐,不要对学生严厉训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下体验不同的情感,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容易走神和疲劳,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缓解这一问题,通过使用悦耳动听的声音和色彩鲜明的图片、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投影仪、影碟、视频、音频等方式,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使得教学渠道多元化,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和意志。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强化学生正确的运动技能和良好的道德行为。比如,在学习《主动学做家务活》这一单元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我有一双勤劳的手》这首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能做的家务活,在交流中,既肯定学生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又表扬他们爱劳动的表现,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进一步鼓励他们做家务活。通过鼓励学生做家务活,能够培养学生爱劳动的道德素养。
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的环境教育力量,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校园环境的陶冶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师范,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在学校良好的氛围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道德熏陶。比如在学习《告别小马虎》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准备的课件中导入“马虎”的概念,向学生播放动画片,用一只虎头马身的奇怪动物吸引学生,向他们讲一个关于马虎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听故事并参与体验,如果学校的教师马虎给学生讲错了知识会怎么样?学校的书本马虎印错了字会怎么样?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马虎会带来的不良后果,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还能让他们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内化道德认知,了解马虎带来的坏处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儿童的成长与家庭教育紧密相关。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的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等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度宠爱,任其骄横无礼,孩子会把这些不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带入学校,加大学校教育的难度。因此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应重视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把家校互动放在前面,与家长保持联系,经常家访或者定期召开家长会等,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与家庭保持实时联系,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也要要求家长提供孩子在家庭的表现,通过两方面的作用,达到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效果。比如,《巧手扮我家》这一单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家中环境布置卫生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动脑、乐于动手的习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介绍自己的家。告诉学生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整洁、美丽、安详的家,是我们每一个人喜欢和向往的。我们是家中的小主人,有责任把自己的家打扮得更漂亮。然后让学生献计献策,巧手扮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情感,增强家庭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
学生是一个多面体,他们身上可能会有很多的心理问题,比如虚荣心、脆弱、自私自利等不良的心态。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开设信箱,收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然后再逐一解决,对心态不是太好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纠正他们的消极思想和态度,利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心、热爱他们,宽容他们犯下的错误,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养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比如,在《学习途径多》这一单元时,可以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乐趣,知道学习的途径有多种,从而让学生感悟和思考生活体验的快乐。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艰巨任务,教师应充分发挥创新思维,丰富当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向学生阐明道德概念,明确道德规范,通过多种方式,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
[1]费 越.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J].考试周刊, 2017(104).
[2]毛争艳.提升小学思品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教学实践版),2014(9).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就像一首优美曲子的前奏,能够迅速吸引观众。所以教师在讲授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应有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自然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唤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才能有一個好的课堂导入呢?首先,教师要积极研究教材,巧妙构思,以学生想不到的方式向他们呈现新颖独特的导入材料,让学生觉得新鲜好奇,利用兴趣这块磁铁,将学生紧紧地吸引过来。其次,教师的态度要诚恳,语言要幽默,不要让学生感觉教师高高在上,应该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生动风趣的语言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用亲和力感染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最后,导入材料要紧紧与新课内容相关联,精心策划,起到总揽全局的效果,简洁地阐述课程内容和任务,启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比如,在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单元时,教师可准备《小手大嘴巴》的故事,用教材中的插图制成连环画,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将其吸引到课堂中,在跟小学生讲故事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饮食、穿戴、家务、学习等不同方面认识自己能做的事。
二、实施生本教学
要想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摈弃”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途径。小学生眼中的世界与我们成人是不同的,他们非常单纯,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感受和研究社会。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走进他们的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教授应与学生保持情感体验上的一致性,允许学生犯错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情。小学生的很多思维活动都是表象的,有些行为动作在我们成人眼里看来是非常幼稚的。比如,有的小学生喜欢奥特曼,他们认为奥特曼最厉害了,可以打败怪兽。童言无忌,面对孩子们的天真回答,教师要允许他们保持童真和童乐,不要对学生严厉训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下体验不同的情感,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三、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容易走神和疲劳,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缓解这一问题,通过使用悦耳动听的声音和色彩鲜明的图片、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投影仪、影碟、视频、音频等方式,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使得教学渠道多元化,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和意志。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强化学生正确的运动技能和良好的道德行为。比如,在学习《主动学做家务活》这一单元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我有一双勤劳的手》这首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能做的家务活,在交流中,既肯定学生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又表扬他们爱劳动的表现,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进一步鼓励他们做家务活。通过鼓励学生做家务活,能够培养学生爱劳动的道德素养。
四、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的环境教育力量,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校园环境的陶冶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师范,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在学校良好的氛围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道德熏陶。比如在学习《告别小马虎》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准备的课件中导入“马虎”的概念,向学生播放动画片,用一只虎头马身的奇怪动物吸引学生,向他们讲一个关于马虎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听故事并参与体验,如果学校的教师马虎给学生讲错了知识会怎么样?学校的书本马虎印错了字会怎么样?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马虎会带来的不良后果,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还能让他们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内化道德认知,了解马虎带来的坏处等。
五、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儿童的成长与家庭教育紧密相关。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的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等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度宠爱,任其骄横无礼,孩子会把这些不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带入学校,加大学校教育的难度。因此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应重视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把家校互动放在前面,与家长保持联系,经常家访或者定期召开家长会等,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与家庭保持实时联系,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也要要求家长提供孩子在家庭的表现,通过两方面的作用,达到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效果。比如,《巧手扮我家》这一单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家中环境布置卫生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动脑、乐于动手的习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介绍自己的家。告诉学生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整洁、美丽、安详的家,是我们每一个人喜欢和向往的。我们是家中的小主人,有责任把自己的家打扮得更漂亮。然后让学生献计献策,巧手扮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情感,增强家庭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
六、塑造健康的人格
学生是一个多面体,他们身上可能会有很多的心理问题,比如虚荣心、脆弱、自私自利等不良的心态。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开设信箱,收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然后再逐一解决,对心态不是太好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纠正他们的消极思想和态度,利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心、热爱他们,宽容他们犯下的错误,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养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比如,在《学习途径多》这一单元时,可以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乐趣,知道学习的途径有多种,从而让学生感悟和思考生活体验的快乐。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艰巨任务,教师应充分发挥创新思维,丰富当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向学生阐明道德概念,明确道德规范,通过多种方式,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费 越.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J].考试周刊, 2017(104).
[2]毛争艳.提升小学思品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教学实践版),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