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对美的了解,对美感的体会都太过表象。我们不是无法理解,而是对它爱的太少了。在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正如我们的感觉所揭示的,美是难以形容的,会随着事物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会随着某个形式出现次数的变化而变化。但美一直都在,美感一直都在。就像桑塔耶纳说的:美是心灵与自然之间可能有的和谐的保证,从而也是至善信仰的依据。而我们也正需要这样的美的快感。
关键词:美感;自然主义;审美价值
《美感》既是桑塔耶纳的第一部美学专著,也是美国第一部系统的美学著作,在美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桑塔耶纳作为自然主义的哲学的推崇者,在这部美学专著中,桑塔耶纳鲜明自觉地遵循了自然主义的哲学路线。
自然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30~4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哲学思潮。它以19世纪以来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学科的蓬勃发展为时代背景和文化动力,上承欧美实证主义传统,标举自然这一核心范畴,强调自然作为存在的唯一实在性,断言宇宙间一切事件、现象、存在,无论性质如何都是自然。认为自然就是存在,存在就是自然,自然之外无存在。
桑特耶纳对审美价值的探讨,目的是要寻找或者说概括出一个合适的美的定义。给美下一个经得起推敲的定义,是美的哲学的核心问题,美的定义是对美的本质的集中概括,桑塔耶纳在开始自己的美学体系的建构时就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他指出:“要寻找一个关于美的定义,以寥寥术语给这名词做出有力的释义,那是容易的。我们根据美学权威知道,美是真,美是理想之表现,是神的完善性之象征,是善之感性显现。……这些词句可能激发思想,给我们一时的快慰,但是很难给人多少永久的启发。”
桑塔耶纳自己从审美价值的探讨出发,从自然主义的哲学理念出发,以审美价值的肯认和和阐释为基础,桑塔耶纳给美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美是客观化的快感。他说:“美是一种积极的、固有的、客观化的价值。或者,用不大专门的话来说,美是被当作事务之属性的快感。……美是在快感的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
桑塔耶纳有关美的定义,其实也是美感的定义。在桑塔耶纳看来,不存在纯粹的客观世界,凡是客观的世界都是人所感知的世界,因此都不能不这样那样地沾染上人的主观色彩。美的世界当然更是这样。桑塔耶纳自己也说道:“假如我们说别人应该见到我们所见的美,这是因为我们认为那些美存在于对象上,像它的颜色、比例、大小那样。我们觉得,我们的判断不过是对一种外在存在,对外界的真正美妙的感知和发现。然而这种想法却是十分荒谬的和矛盾的,我们知道,美是一种价值,不能想象它是作用于我们感官后我们才感知它的独立存在。它只存在于知觉中,不能存在于其它地方。一种不曾感知的美是一种不曾感觉的快感,那是自相矛盾的。”
在本书中关于美的定义章节他说过:“美是一种积极的、固有的、客观化的价值。或者,用不大专门的话来说,美是被当作事务之属性的快感。……美是在快感的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
但是大约三十年后,桑塔亚纳对自己有关美的定义又有所修正。他撰文明确否弃“客观化的快感”这一美的定义,而主张美是一种超越主观与客观的中立状态。他这时认为,如同色彩给人的感受一样,美的感受既非主观的,亦非客观的,而是中立的。但是桑塔耶纳的这一修改显然意义不大。坚持这种看法,那么无论如何强调美的中立性,只要它和人的感受有关,就不能不同时带有主观的性质。
桑塔耶纳明确肯认形式美的存在,他认为“美学上最显著最本质的问题是形式美的问题”。
形式美问题,历来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坚决主张形式美的独立性的美学家与强调内容决定形式、决不存在無所表现的形式的美学家,形成了壁垒分明的两个阵营。桑塔耶纳则坚决反对把形式的美归之于表现即内容,虽然桑特耶纳对形式美的讨论显然有些他也未意识到的矛盾和混乱,但其中的许多见解无疑还是发人深省的,如他指出:“形式美特别能引起有审美禀赋的人的共鸣;形式美同生硬的无形刺激同想入非非的散漫情绪,同推理的思考,都相去甚远。我们的时代喜欢沉溺于善感的深情和观念的暗示,而至牺牲了形式美,这是缺乏真正的(假如不是自称的)修养之特征,反不如蛮族之醉心于华丽斑斓的色彩。”
桑塔耶纳的这一看法,深刻地揭示了文明演进过程中审美心理、审美趣味的富于时代性的变化,揭示了令人惋惜的原生态审美文化的失落。
与形式美相对,桑塔耶纳又深入地讨论了美与表现的关系。他所阐释的表现的美,实际上是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形式表现内容、意蕴的美。他指出:“在一切表现中,我们可以区别出两项:第一项是实际呈现出的事物,一个字,一个形象,或一件富于表现力的东西;第二项是所暗示的事物,更深远的思想、感情,或被唤起的形象、被表现的东西。这两项一起存在于心灵中,它们的结合构成了表现。”
桑塔耶纳认为只有表现的这两项因素融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表现的美。他认为表现不能只是着眼于事物的外在关系,如果满足于外在关系构成的“表现”,那么一切事物就都具有表现力,但这样的表现往往是千篇一律的、空泛的、不可捉摸的,“墙隙里的花朵就会和凯撒的胸像或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表现同样的意义。”表现必须有心灵之内在的、深层的思想、理解、想象参与。
总之,桑塔耶纳对“表现”的美的讨论,相当细致又相当深入,且迭有新见,触及了前人未能触及或未能深入研究的问题。
书中有提及拜伦的一句话给我印象较深,那就是:我不是对人类爱得太少,而是对自然爱的更多,用我悄然以对的美景,用我可能是或者曾经是的一切,相忘于整个宇宙,去深深体会我永远表达不出的心情。
作者简介:
胡轶群(1992—),女,湖南衡阳人,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
关键词:美感;自然主义;审美价值
《美感》既是桑塔耶纳的第一部美学专著,也是美国第一部系统的美学著作,在美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桑塔耶纳作为自然主义的哲学的推崇者,在这部美学专著中,桑塔耶纳鲜明自觉地遵循了自然主义的哲学路线。
自然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30~4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哲学思潮。它以19世纪以来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学科的蓬勃发展为时代背景和文化动力,上承欧美实证主义传统,标举自然这一核心范畴,强调自然作为存在的唯一实在性,断言宇宙间一切事件、现象、存在,无论性质如何都是自然。认为自然就是存在,存在就是自然,自然之外无存在。
桑特耶纳对审美价值的探讨,目的是要寻找或者说概括出一个合适的美的定义。给美下一个经得起推敲的定义,是美的哲学的核心问题,美的定义是对美的本质的集中概括,桑塔耶纳在开始自己的美学体系的建构时就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他指出:“要寻找一个关于美的定义,以寥寥术语给这名词做出有力的释义,那是容易的。我们根据美学权威知道,美是真,美是理想之表现,是神的完善性之象征,是善之感性显现。……这些词句可能激发思想,给我们一时的快慰,但是很难给人多少永久的启发。”
桑塔耶纳自己从审美价值的探讨出发,从自然主义的哲学理念出发,以审美价值的肯认和和阐释为基础,桑塔耶纳给美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美是客观化的快感。他说:“美是一种积极的、固有的、客观化的价值。或者,用不大专门的话来说,美是被当作事务之属性的快感。……美是在快感的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
桑塔耶纳有关美的定义,其实也是美感的定义。在桑塔耶纳看来,不存在纯粹的客观世界,凡是客观的世界都是人所感知的世界,因此都不能不这样那样地沾染上人的主观色彩。美的世界当然更是这样。桑塔耶纳自己也说道:“假如我们说别人应该见到我们所见的美,这是因为我们认为那些美存在于对象上,像它的颜色、比例、大小那样。我们觉得,我们的判断不过是对一种外在存在,对外界的真正美妙的感知和发现。然而这种想法却是十分荒谬的和矛盾的,我们知道,美是一种价值,不能想象它是作用于我们感官后我们才感知它的独立存在。它只存在于知觉中,不能存在于其它地方。一种不曾感知的美是一种不曾感觉的快感,那是自相矛盾的。”
在本书中关于美的定义章节他说过:“美是一种积极的、固有的、客观化的价值。或者,用不大专门的话来说,美是被当作事务之属性的快感。……美是在快感的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
但是大约三十年后,桑塔亚纳对自己有关美的定义又有所修正。他撰文明确否弃“客观化的快感”这一美的定义,而主张美是一种超越主观与客观的中立状态。他这时认为,如同色彩给人的感受一样,美的感受既非主观的,亦非客观的,而是中立的。但是桑塔耶纳的这一修改显然意义不大。坚持这种看法,那么无论如何强调美的中立性,只要它和人的感受有关,就不能不同时带有主观的性质。
桑塔耶纳明确肯认形式美的存在,他认为“美学上最显著最本质的问题是形式美的问题”。
形式美问题,历来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坚决主张形式美的独立性的美学家与强调内容决定形式、决不存在無所表现的形式的美学家,形成了壁垒分明的两个阵营。桑塔耶纳则坚决反对把形式的美归之于表现即内容,虽然桑特耶纳对形式美的讨论显然有些他也未意识到的矛盾和混乱,但其中的许多见解无疑还是发人深省的,如他指出:“形式美特别能引起有审美禀赋的人的共鸣;形式美同生硬的无形刺激同想入非非的散漫情绪,同推理的思考,都相去甚远。我们的时代喜欢沉溺于善感的深情和观念的暗示,而至牺牲了形式美,这是缺乏真正的(假如不是自称的)修养之特征,反不如蛮族之醉心于华丽斑斓的色彩。”
桑塔耶纳的这一看法,深刻地揭示了文明演进过程中审美心理、审美趣味的富于时代性的变化,揭示了令人惋惜的原生态审美文化的失落。
与形式美相对,桑塔耶纳又深入地讨论了美与表现的关系。他所阐释的表现的美,实际上是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形式表现内容、意蕴的美。他指出:“在一切表现中,我们可以区别出两项:第一项是实际呈现出的事物,一个字,一个形象,或一件富于表现力的东西;第二项是所暗示的事物,更深远的思想、感情,或被唤起的形象、被表现的东西。这两项一起存在于心灵中,它们的结合构成了表现。”
桑塔耶纳认为只有表现的这两项因素融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表现的美。他认为表现不能只是着眼于事物的外在关系,如果满足于外在关系构成的“表现”,那么一切事物就都具有表现力,但这样的表现往往是千篇一律的、空泛的、不可捉摸的,“墙隙里的花朵就会和凯撒的胸像或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表现同样的意义。”表现必须有心灵之内在的、深层的思想、理解、想象参与。
总之,桑塔耶纳对“表现”的美的讨论,相当细致又相当深入,且迭有新见,触及了前人未能触及或未能深入研究的问题。
书中有提及拜伦的一句话给我印象较深,那就是:我不是对人类爱得太少,而是对自然爱的更多,用我悄然以对的美景,用我可能是或者曾经是的一切,相忘于整个宇宙,去深深体会我永远表达不出的心情。
作者简介:
胡轶群(1992—),女,湖南衡阳人,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