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语文教学的三点认识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y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新形势,语文课应如何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转变教学观念,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学科贡献呢?下面是我对新形势下中职语文课教学的三点认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生缺乏求知欲,厌学情绪突出,学习缺乏主动性,纪律松散,让老师们感到“头痛”。加之很多老师教学仍不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还习惯于“满堂灌”式的教学,使得整个语文课堂枯燥、沉闷、毫无生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大力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素质,以满足社会需求。
  (一)全面实施多媒体教学
  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约教师的板书时间。使多种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成为可能,而且声音、影像的视觉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应大力推广。
  (二)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1、讨论式
  学生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讨论中完成了教学目标,训练了学生的口才。
  2、启发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举相近的例子来启发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易。
  3、情景式
  创设情景,学生参与表演,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4、自主式
  “自主式”教学法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或更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等方面的兴趣、特长,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体验价值,从而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
  当然,教学方法不是一堆公式,其关键在于操作者的活用,教师的教法思路同样有一个求活的问题,要研究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地加以运用,适时进行操作。
  
  二、结合专业特点,增强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因此,语文课教师,应主动强化服务职教的意识,要和专业课教师多沟通,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对语文课的要求,力求在语文课的学习中有机渗透与培养专业综合素质有关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让学生懂得语文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它是学好专业的前提,是就业的一张门票,让学生引起重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语文课为专业课服务呢?
  1、首先,教师要从应试教育中跳出来,让语文知谚同专业课结合起来,发挥语文的工具作用。如:每学期安排一定数量写作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文章,电修班的同掣修理电冰箱、电视机后,让学生以修理原因、过程为素材,加以总结,写成文章;计算机班的同学每一次比赛后,让每一位同学写出这一活动的过程和体会;经常让旅游班的学生练习写导游词等等。学生开始写时有一定困难,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学生就能写出文从字顺、专业性强的文章。这样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仅能熟练操作,而且形成了理性认识,语文课与专业课融为一体,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加强活动训练。为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语文课应时常开展各种训练。如:演讲比赛,口头求职,自我介绍。针对专业和招聘要求不同,模拟招聘现场,提高学生遣词造句及面试对答如流的应变能力。当然,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只有长期训练,认真学好语文并加以运用才有良好的表现。作为语文教师,应扎扎实实做好这些工作,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注重应用文教学,提高文书写作能力。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能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但现行的不少中职语文教材把应用文写作作为“附文”来对待,没有突出中职语文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专门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的教学,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学生毕业后非常受欢迎。
  
  三、渗透德育,奏响“学会做人”的动人乐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育人,育人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面对生源素质日渐低下的中职学生,我们更应该肩负起育人的职责,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之成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其中,德育是第一位的。道理很明白,如果我们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不注意对学生进行“德”的培养,那么,这种教育是失败的。这样的学生无论学习多么好,对社会对国家也不会有多大益处。甚至会起到反面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育人的思想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接受必要的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接受做人的教育,逐渐完善其人格,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文明优雅的形象,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特别是语文课,更应渗透德育,奏响“学会做人”动人乐章。
  1、吃苦耐劳品质的教育
  由于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们爱如掌上明珠。往往溺爱学生,对学生要求相对较宽,久而久之便会养成好逸恶劳、不思进取、好享受、怕吃苦的不良习气。不少中职校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一点苦也吃不了,有的甚至干几小时就逃跑了。对工作挑三拣四,缺少吃苦耐劳的品质。作为语文教师,应结合具体课文,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等职业道德品质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就业观,为今后走向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2、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优越的家庭和社会条件,使他们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自我意识往往大为膨胀,而对于集体、社会、国家的责任感相对淡薄。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教材和拓展阅读,系统地、潜移默化地、多方面地渗入这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做一个有责任心、爱岗敬业的人。
  总之,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者,教育人、培养人是我们的职能,责无旁贷。乘着国家重点扶持职业教育的春风,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指导下,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想方设法,积极寻求对策,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并与专业课结合,从培养学生最基本能力着手,使学生主动学、愿意学,成为既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一定文化素养、道德品质高尚的实用型人才。
其他文献
目前,初中思想政治课在课程改革浪潮推动下,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做了不少新的探索和尝试。在追求素质教育理念下,它强调社会性与个体性统一,注重生活化,使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紧密、更客观,教与学更易于操作。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仍然觉得这门课程空洞、枯燥、乏味。   究竟如何扭转学生这种消极心理定势,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上下工夫。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素质教育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变能力。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鼓励学生实践创造,逐步使他们形成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学风。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古语云:“学始于思,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由于略读课文不在考试范围内,因此,老师们对这类课文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精读课文,长期以来略读课的教学往往处在认认字词,读读课文的水平。其实略读课文当中,不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鲜活的文本沉睡在师生心灵的角落里,渐渐失去了生命的亮色。如何让这一宝贵的资源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魅力,让略读课重新恢复生命的亮色呢?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根据单元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略读
历史科目,一向是学生感到比较头痛的科目,也是学生历来不够重视的科目,因为历史科目内容繁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纷繁复杂,而且不少历史事件时代久远,离现实较远。因此,不少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学习缺乏兴趣,从而在学习时间分配上,冷落历史科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改正学生不重视历史科目的错误倾向,端正学生的
2006~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全国卷)均采用材料作文命题方式,即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畫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此类作文,有人称之为“新材料作文”。  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常常是一个小故事、一则寓言、一幅漫画、一首诗歌、一组对话、几句相同或相反的名言或俗语等等。审题时必须整体把握材料,弄懂
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正在中华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涉及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无论是从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还是评价机制来看,无不渗透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一、从培养目标看,高中政治新课程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在保持了以往命题的成功之处之外,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浓厚的人文色彩、凸显的科学意蕴和鲜活的试题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为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笔者仅就客观题部分进行浅析,以求教于诸位方家,并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开放:拓展能力培养和考查的空间    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强调和尊重经验事实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这是新
显性知识又称为“明确知识”、“明言知识”或“言名知识”等,指的是“用书面文字、图标和数学公式表示的知识”,在教材中是显而易见的。所谓隐陛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通常是指课本文字没有直接表述而实际上隐藏在其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联系。在历史课本与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这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或是经验不足,很多教师对隐性知识尚未给予充分的重视。
近年来,伴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快速推进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对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就相对滞后。纵观历届中考阅卷情况,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历来是考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其症结在于写作内容贫乏,用汉语思维方式造句。谋篇布局与衔接能力弱等方面。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初三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一、加大词汇、句型用法训练    词汇是组句的基本材料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关注的热点,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层面。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地位。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国著名学者朱小蔓教授认为:“情绪、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体验。”  教学,教学,既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流动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