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亦如此,如果考前不注重作文素材的搜集和整理,临场作文则会无“下锅之米”,文章则会空洞无物,结果可想而知。那么,考前如何搜集和整理作文素材呢?
一、寻找搜集和整理作文素材的方法
1.激活情感,搜索生活。
考场作文要求考生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考生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写自己的真切体验,亲历亲为的经验;二是移植他人的经验,把生活中耳闻目睹的现象通过组合“典型化”到“自我”身上。那么,怎样搜索生活呢?
(1)搜索生活中的感动。感动是最大的真实,把生活中的感动写出来就是好文章。如《踮起脚尖》一文,有位考生写父母夜深回家怕影响我休息而踮起脚尖走路,作者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更富有深意。
(2)搜索生活中的经验。经验在写作中是指经历和体验,真切的体验是一种最大的真实。《早》这篇文章,从时间入手的话,发生在早上的学习生活中感人的事情并非鲜见:上学离家之时的,上学途中偶遇的,到校之后所感的,或是相同一景的意外发现,或是拓展开来抒写那“晚间的所见”和“早上的新悟”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所在,都会是切合题意的好文章。
(3)搜索生活中的哲理。哲理是一种最高的深刻,写出哲理是一种深度,一种高度!有一学生在搜集素材时写了这样一个片断:下午在寝室里看书,渐渐地,光线黯淡下来了,我牢骚满腹,这时室友提醒我换个方向。按她说的我转了身子,果然迎来了灿烂阳光。看来在生活中,不是没有阳光,而是我背着对着它。
(4)搜索生活中普遍的现象。生活中普遍的现象往往存在着深广的背景和朴实的真理。如2010年的《早》,我们可以对“高中过早文理分科”现象,对“家长强求孩子过早学习某些特长”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其本质所在。还可以从新农村建设这一大背景出发,写以前老一辈起早贪黑一辈子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新一代农民掌握了科学技术,不仅穿衣吃饭不成问题,还盖了楼房,买了小车,种田很轻松,再也不用起早贪黑了,这样文章的内容就充实了,立意也就高远了。
2.分门别类,整理素材
整理作文素材,可因人而异,但大致可分为人物篇,景物篇,事物篇,情感篇和格言篇等。人物篇可记载父母,亲友,师长,同学等;景物篇可记载山水日月,四季风云,校园小景等;事物篇可记载亭台楼阁,日用物品,新旧建筑等;情感篇可记载喜怒哀乐等;格言篇可分立志,勤学,爱国,奉献,惜时等。也可按高考常考的话题分类如:人文关怀、心理健康、人与自然、学会认识、感情或理性、传统美德、教育改革、直面现实、道德法制、集体观念、人生观、价值观、人生哲理、与时俱进、为人处世、读书做人、时尚热点等。总之,以实用为原则,以便于记忆为原则。
二、找准搜集作文素材的途径
1.从生活中找材料。
很多同学习惯于用名人的事迹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自己生活经历这一巨大宝藏。用心感受平平淡淡而又实实在在的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我们可以搜索生活中的感动、生活中的经验、生活中的哲理和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2.从课文中找材料
这里所说的课文,指的不仅仅是语文课文,还有其它学科。相关素材我们可以信手拈来,运用到我们的作文当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善用课文内容作论据,这是一条既方便又实惠的积累素材的途径。很多高考满分作文的考生都巧妙地引用了课本材料。
3.从新闻媒体中找材料
社会热点问题多来自于新闻媒体,比如说,农民工问题,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农村医保问题等等。可重点关注一些专题节目,如《东方时空》、《艺术人生》、《财富人生》、《纪实》、《对话》、《世纪论坛》等等。
4.从做过的试卷中找材料
高考之前我们要做作几十套试卷,每套试卷都是各学校各位老师精选的,所选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作文模拟试题本身就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各位老师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猜测高考试题,只要我们加以归纳总结,是不难找到写作素材的。
三、正确使用所积累的素材
使用素材要温故知新。而且,对素材当中特别有助于思想观点的充实和语言表达的精彩段落和词句要熟读,最好能背诵。考试当中可采用以下方法去使用素材。
1、同質叠加。当我们面对抽象的话题时,可以采用同质叠加的方法,即展开联想与想象,借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叠加,使话题形象具体化。
2、改造旧例。旧例是陈旧素材,这种素材被大家广泛使用过,缺乏新意。我们要将这类素材进行改造,从中发现新见解、新角度、新思维;或者根据原材料进行合理的放大扩展。
3、托物寓意。这种写作技巧是将自己的某种情感寄托在景物或事物中。首先要有精致的描写,通过描写展示其风姿,然后,以抒情或议论揭示寓意。比如,通过对竹的外在形象的描绘,彰显竹的正直、高洁、神韵、气节,揭示“做人也应当像竹”的意旨。
只要我们广泛地搜集和整理写作素材,重视写作情感体验的积累,那么,在考场作文中就不会“难为无米之炊”了,你的作文也一定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县蒸阳中学)
一、寻找搜集和整理作文素材的方法
1.激活情感,搜索生活。
考场作文要求考生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考生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写自己的真切体验,亲历亲为的经验;二是移植他人的经验,把生活中耳闻目睹的现象通过组合“典型化”到“自我”身上。那么,怎样搜索生活呢?
(1)搜索生活中的感动。感动是最大的真实,把生活中的感动写出来就是好文章。如《踮起脚尖》一文,有位考生写父母夜深回家怕影响我休息而踮起脚尖走路,作者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更富有深意。
(2)搜索生活中的经验。经验在写作中是指经历和体验,真切的体验是一种最大的真实。《早》这篇文章,从时间入手的话,发生在早上的学习生活中感人的事情并非鲜见:上学离家之时的,上学途中偶遇的,到校之后所感的,或是相同一景的意外发现,或是拓展开来抒写那“晚间的所见”和“早上的新悟”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所在,都会是切合题意的好文章。
(3)搜索生活中的哲理。哲理是一种最高的深刻,写出哲理是一种深度,一种高度!有一学生在搜集素材时写了这样一个片断:下午在寝室里看书,渐渐地,光线黯淡下来了,我牢骚满腹,这时室友提醒我换个方向。按她说的我转了身子,果然迎来了灿烂阳光。看来在生活中,不是没有阳光,而是我背着对着它。
(4)搜索生活中普遍的现象。生活中普遍的现象往往存在着深广的背景和朴实的真理。如2010年的《早》,我们可以对“高中过早文理分科”现象,对“家长强求孩子过早学习某些特长”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其本质所在。还可以从新农村建设这一大背景出发,写以前老一辈起早贪黑一辈子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新一代农民掌握了科学技术,不仅穿衣吃饭不成问题,还盖了楼房,买了小车,种田很轻松,再也不用起早贪黑了,这样文章的内容就充实了,立意也就高远了。
2.分门别类,整理素材
整理作文素材,可因人而异,但大致可分为人物篇,景物篇,事物篇,情感篇和格言篇等。人物篇可记载父母,亲友,师长,同学等;景物篇可记载山水日月,四季风云,校园小景等;事物篇可记载亭台楼阁,日用物品,新旧建筑等;情感篇可记载喜怒哀乐等;格言篇可分立志,勤学,爱国,奉献,惜时等。也可按高考常考的话题分类如:人文关怀、心理健康、人与自然、学会认识、感情或理性、传统美德、教育改革、直面现实、道德法制、集体观念、人生观、价值观、人生哲理、与时俱进、为人处世、读书做人、时尚热点等。总之,以实用为原则,以便于记忆为原则。
二、找准搜集作文素材的途径
1.从生活中找材料。
很多同学习惯于用名人的事迹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自己生活经历这一巨大宝藏。用心感受平平淡淡而又实实在在的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我们可以搜索生活中的感动、生活中的经验、生活中的哲理和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2.从课文中找材料
这里所说的课文,指的不仅仅是语文课文,还有其它学科。相关素材我们可以信手拈来,运用到我们的作文当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善用课文内容作论据,这是一条既方便又实惠的积累素材的途径。很多高考满分作文的考生都巧妙地引用了课本材料。
3.从新闻媒体中找材料
社会热点问题多来自于新闻媒体,比如说,农民工问题,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农村医保问题等等。可重点关注一些专题节目,如《东方时空》、《艺术人生》、《财富人生》、《纪实》、《对话》、《世纪论坛》等等。
4.从做过的试卷中找材料
高考之前我们要做作几十套试卷,每套试卷都是各学校各位老师精选的,所选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作文模拟试题本身就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各位老师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猜测高考试题,只要我们加以归纳总结,是不难找到写作素材的。
三、正确使用所积累的素材
使用素材要温故知新。而且,对素材当中特别有助于思想观点的充实和语言表达的精彩段落和词句要熟读,最好能背诵。考试当中可采用以下方法去使用素材。
1、同質叠加。当我们面对抽象的话题时,可以采用同质叠加的方法,即展开联想与想象,借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叠加,使话题形象具体化。
2、改造旧例。旧例是陈旧素材,这种素材被大家广泛使用过,缺乏新意。我们要将这类素材进行改造,从中发现新见解、新角度、新思维;或者根据原材料进行合理的放大扩展。
3、托物寓意。这种写作技巧是将自己的某种情感寄托在景物或事物中。首先要有精致的描写,通过描写展示其风姿,然后,以抒情或议论揭示寓意。比如,通过对竹的外在形象的描绘,彰显竹的正直、高洁、神韵、气节,揭示“做人也应当像竹”的意旨。
只要我们广泛地搜集和整理写作素材,重视写作情感体验的积累,那么,在考场作文中就不会“难为无米之炊”了,你的作文也一定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县蒸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