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实施给广大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也带来了进步的动力。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符合把学生培养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探究式学习
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
1 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然而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要么提不出课题,要么课题太大而无法实施。其实,政治学科及其延伸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课题库”。
现行教材内容可读性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我解读,自主学习。当然,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加以必要的引导。如引导学生打破书本教材编写的限制,以一节或一课内容为背景材料,从宏观上梳理出教材的线索,领悟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框架;从微观上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挖掘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可以是对书本知识理解的困惑;可以是原有认知与书本知识的冲突;可以是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而产生的矛盾……例如,学生在学习《生产与消费》时,提出了许多问题:国家鼓励人们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怎么还提倡勤俭节约?为什么对一些高档消费通过征税来控制?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发展,国家为什么在一些行业通过一定措施来限制消费(提高购房贷款的利息)?
2 以探究式学习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知识、经验、思考、悟性与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必须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行讨论探究必须注重以下三方面。
2.1 充分准备。所确定的讨论问题,要有典型性和层次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最好把讨论题目事先告诉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并围绕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处理相关资料(如教师提供资料来源、介绍收集方法等),同时把所获得的资料融入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加以内化、活化,不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2.2 深入讨论。课堂讨论既可以以功能性学习小组为单位,一般4至6人为宜,采取就近原则进行交流,然后融入全班性讨论,也可以直接进入全班性讨论、交流或辩论,教师要注重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和谐的学习情境中。
2.3 适时总结。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讨论内容及时加以总结,写成书面材料。撰写成文的过程是思维训练过程、知识升华、认识深化的过程,讨论结果转化提升的过程,不容忽视。关键是把学生讨论的成果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讨论“中国企业如何在竞争中获胜”后,我们可以让他们分析本地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同时为本地的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把知识理解,我们的三维目标也就达到了。
3 审视教材,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精神
我们鼓励学生要跳出教材,发现教材说理论证不完善之处,“挑剔”甚至“批判”教材中的一些内容,针对这些内容组织讨论,在讨论中集思广益,整合自己的观点。例如,学习哲学时,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两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①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还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②物质是一种客观实在,那么我们所说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这里的物质到底是物质还是物质的具体形态?能够提出这样的两个问题,对教材的表述进行质疑,我们应该为学生高兴。同时这样的问题也得到了我们的肯定,那么它对学生的激励是可想而知的。
4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开拓政治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新天地
研究性学习一般要花费较长的学习时间,这必然会使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活动受到限制。如何使有限的课堂延伸为无限的时空?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独特的穿越时空的优势为政治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开拓一方新天地。学生利用网络,过去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的资料,现在很短时间就能查到;学生在课堂上难以深入、难得结论的问题,也可课后在网页公共留言板或者自己的博客上继续进行争鸣,更大范围就更深入地加以讨论;学生的探究总结也可以发送到网页上作为反馈、交流的方式。
总之,中学政治学科是一个综合开放的体系,涉及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也同样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研究课题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和所关注的实际问题选择。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引入,犹如给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一汪活水。它打破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单向知识传递模式,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探究式学习
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
1 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然而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要么提不出课题,要么课题太大而无法实施。其实,政治学科及其延伸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课题库”。
现行教材内容可读性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我解读,自主学习。当然,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加以必要的引导。如引导学生打破书本教材编写的限制,以一节或一课内容为背景材料,从宏观上梳理出教材的线索,领悟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框架;从微观上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挖掘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可以是对书本知识理解的困惑;可以是原有认知与书本知识的冲突;可以是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而产生的矛盾……例如,学生在学习《生产与消费》时,提出了许多问题:国家鼓励人们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怎么还提倡勤俭节约?为什么对一些高档消费通过征税来控制?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发展,国家为什么在一些行业通过一定措施来限制消费(提高购房贷款的利息)?
2 以探究式学习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知识、经验、思考、悟性与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必须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行讨论探究必须注重以下三方面。
2.1 充分准备。所确定的讨论问题,要有典型性和层次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最好把讨论题目事先告诉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并围绕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处理相关资料(如教师提供资料来源、介绍收集方法等),同时把所获得的资料融入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加以内化、活化,不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2.2 深入讨论。课堂讨论既可以以功能性学习小组为单位,一般4至6人为宜,采取就近原则进行交流,然后融入全班性讨论,也可以直接进入全班性讨论、交流或辩论,教师要注重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和谐的学习情境中。
2.3 适时总结。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讨论内容及时加以总结,写成书面材料。撰写成文的过程是思维训练过程、知识升华、认识深化的过程,讨论结果转化提升的过程,不容忽视。关键是把学生讨论的成果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讨论“中国企业如何在竞争中获胜”后,我们可以让他们分析本地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同时为本地的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把知识理解,我们的三维目标也就达到了。
3 审视教材,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精神
我们鼓励学生要跳出教材,发现教材说理论证不完善之处,“挑剔”甚至“批判”教材中的一些内容,针对这些内容组织讨论,在讨论中集思广益,整合自己的观点。例如,学习哲学时,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两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①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还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②物质是一种客观实在,那么我们所说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这里的物质到底是物质还是物质的具体形态?能够提出这样的两个问题,对教材的表述进行质疑,我们应该为学生高兴。同时这样的问题也得到了我们的肯定,那么它对学生的激励是可想而知的。
4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开拓政治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新天地
研究性学习一般要花费较长的学习时间,这必然会使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活动受到限制。如何使有限的课堂延伸为无限的时空?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独特的穿越时空的优势为政治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开拓一方新天地。学生利用网络,过去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的资料,现在很短时间就能查到;学生在课堂上难以深入、难得结论的问题,也可课后在网页公共留言板或者自己的博客上继续进行争鸣,更大范围就更深入地加以讨论;学生的探究总结也可以发送到网页上作为反馈、交流的方式。
总之,中学政治学科是一个综合开放的体系,涉及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也同样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研究课题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和所关注的实际问题选择。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引入,犹如给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一汪活水。它打破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单向知识传递模式,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