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在左与右的中间地段摆荡

来源 :现代国际关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rdy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2007年的日历剩下薄薄的二十几页时,如果对这一年来的国际大事进行盘点,会发现真正值得我们关注并且可能对即将到来的2008年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不是引人注目的伊朗核危机,不是初见眉目的朝核问题的缓解,也不是美国泥足深陷伊拉克难以自拔,更不是已经基本边缘化的台海问题,而是国际右翼势力联盟的式微甚至瓦解。
其他文献
2008年7月中旬,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举行研讨会,就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和主要国影地区经济走势,以及全球经济的诸多热点问题,如次贷危机、通货膨胀、粮食安全
2008年6月30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邀请本院各研究方向的专家举行务虚座谈,就当前美国内政、外交及国际格局、世界经济、各主要大国与美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
冷战后,北约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军事联盟,通过东扩、科索沃战争及俄罗斯一北约合作机制的建立,继续保持了对俄欧关系的重大影响。由于俄欧关系和俄北关系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对于2003年以来伊拉克的反美活动,国内外学术界最流行的分析方法有两种:“文化分析”和利益分析。前者把美伊之间的冲突归因为文明或文化对立;后者则把美国的石油和地缘政治利益
2006年11月,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提议建立中日自由贸易区,中方回应愿就此展开政府间研讨。本文在介绍有关中日FTA动议基础上,通过分析这一进程给中日两国乃至东亚地区带来的传统
对2007年国际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做出正确判断,否则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贸合作。
有许多迹象表明,未来10年至20年左右的时间,可视为中国能否和平崛起的关键时期。因为在这一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调整将进入十分关键阶段,国际体系的惯性制约及原有的主导国家
冷战结束后,欧俄双方在相互间的角色认知和定位上发生了重大变化,欧盟对俄政策指导思想从现实主义转变为建构主义。2005年欧俄“通往未来路线图”计划的确立,正是欧盟推行建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