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师群体在学科教学中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历史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其相较于物理、化学等自然基础学科的学习难度更低,学生自主開展学习活动的可能性也相对更高。从我国初中历史的教学现状出发,围绕学科特点、学生当前学习行为特征和心理表现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在对应的学科教学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希望能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这门学科在中考的分数占比不高,因此很多教师在相关的学科教学中都是采取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对应的学科学习活动中也只是被动跟着教师的教学指挥棒前行,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未能得到切实培养。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尝试设计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萌发。
一、合理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激起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纵观我国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学习情况,教师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缺乏进行课前主动预习的意识,很多学生都选择将自身的历史学习活动集中在课堂学习环节。而实际上有效的课前预习环节既能帮助学生在课前就打好课堂学习的思考探究基础,同时又能为教师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更加有利的前提。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尝试从安排学生完成课前预习环节开始,通过合理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为提高学生的整体学科学习质量做好铺垫。
例如,教师在准备进行“三国鼎立”这一课时教学时,该课时涉及很多学生比较熟悉的三国时代,诸葛亮、曹操这些三国历史人物使学生印象深刻。但大部分学生对三国历史的印象主要来源于我国经典古代文学作品《三国演义》,而史实与文学作品之间在真实性方面有着一定程度的区别,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该课时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以下预习任务:小说《三国演义》中提到的东汉末年州郡割据的局面与实际的相关历史史实是否有所区别?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两场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分别是怎样的?学生可以通过教材阅读、互联网搜索、图书馆资料查阅等多种方式进行预习。通过这两项方向明确的课前预习任务,很多学生都会尝试去完成这些比较熟悉的预习内容,同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对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找到的有关资料和预习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进而以清晰的学习方向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萌发指导。
二、引入多元化历史资料,实现学生课堂探究
历史作为人文学科,对应的学科学习不仅能丰富学生历史人文这一版块的知识储备,更能促使学生在史实研究中加深自身的思想深度。同时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大前提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将史实通过视频、文字、照片等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无疑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渠道之一。而在面对更加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学习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成为他们深入思考探究的重要驱动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这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在课前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收集在清朝皇帝为强化君主专制制度所采取的方法,并将这些资料整理成对应的教学课件。而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播放这一课件,很多学生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会逐渐产生“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想法,紧接着教师再告诉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中会有对应的原因解释,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尝试运用自主学习能力去开展后续的课堂学习,最终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
三、设计有效课后复习,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复习一直是教师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同样也是考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梳理能力的主要过程。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会选择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历史知识记忆和复习,但这种学习模式从根本上说还是趋于被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设计更高质量的课后复习环节,让学生在课后时间认识到自身在历
史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
例如,安排学生进行“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单元的复习。历史学科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在于它的时间性,很多学生在历史复习时都觉得某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具体内容难以记忆。所以教师在设计该单元复习环节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时间轴的方式来完成相关的复习任务。在这样的复习过程中,学生面对某一时间节点所对应的历史事件时,会开始主动思考和搜索自己已知的历史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时,可以选择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设计对应的培养策略,尝试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等多个环节入手,促使学生萌发自主学习意识,并通过合理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历史学科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谭立立.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探寻[J].新课程(中学),2019.
[2]刘海燕.初中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这门学科在中考的分数占比不高,因此很多教师在相关的学科教学中都是采取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对应的学科学习活动中也只是被动跟着教师的教学指挥棒前行,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未能得到切实培养。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尝试设计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萌发。
一、合理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激起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纵观我国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学习情况,教师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缺乏进行课前主动预习的意识,很多学生都选择将自身的历史学习活动集中在课堂学习环节。而实际上有效的课前预习环节既能帮助学生在课前就打好课堂学习的思考探究基础,同时又能为教师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更加有利的前提。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尝试从安排学生完成课前预习环节开始,通过合理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为提高学生的整体学科学习质量做好铺垫。
例如,教师在准备进行“三国鼎立”这一课时教学时,该课时涉及很多学生比较熟悉的三国时代,诸葛亮、曹操这些三国历史人物使学生印象深刻。但大部分学生对三国历史的印象主要来源于我国经典古代文学作品《三国演义》,而史实与文学作品之间在真实性方面有着一定程度的区别,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该课时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以下预习任务:小说《三国演义》中提到的东汉末年州郡割据的局面与实际的相关历史史实是否有所区别?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两场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分别是怎样的?学生可以通过教材阅读、互联网搜索、图书馆资料查阅等多种方式进行预习。通过这两项方向明确的课前预习任务,很多学生都会尝试去完成这些比较熟悉的预习内容,同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对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找到的有关资料和预习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进而以清晰的学习方向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萌发指导。
二、引入多元化历史资料,实现学生课堂探究
历史作为人文学科,对应的学科学习不仅能丰富学生历史人文这一版块的知识储备,更能促使学生在史实研究中加深自身的思想深度。同时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大前提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将史实通过视频、文字、照片等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无疑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渠道之一。而在面对更加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学习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成为他们深入思考探究的重要驱动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这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在课前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收集在清朝皇帝为强化君主专制制度所采取的方法,并将这些资料整理成对应的教学课件。而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播放这一课件,很多学生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会逐渐产生“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想法,紧接着教师再告诉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中会有对应的原因解释,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尝试运用自主学习能力去开展后续的课堂学习,最终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
三、设计有效课后复习,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复习一直是教师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同样也是考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梳理能力的主要过程。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会选择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历史知识记忆和复习,但这种学习模式从根本上说还是趋于被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设计更高质量的课后复习环节,让学生在课后时间认识到自身在历
史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
例如,安排学生进行“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单元的复习。历史学科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在于它的时间性,很多学生在历史复习时都觉得某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具体内容难以记忆。所以教师在设计该单元复习环节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时间轴的方式来完成相关的复习任务。在这样的复习过程中,学生面对某一时间节点所对应的历史事件时,会开始主动思考和搜索自己已知的历史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时,可以选择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设计对应的培养策略,尝试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等多个环节入手,促使学生萌发自主学习意识,并通过合理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历史学科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谭立立.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探寻[J].新课程(中学),2019.
[2]刘海燕.初中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