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0-000-02
摘 要 在体育教学中,一些学生错误动作的产生和出现消极性练习,并非是动作概念不清或身体能力不适,而是由于各种心理障碍的影响所致。概括起来无非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因素或主观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主要指临场情绪过敏、心理疲劳、动机不足、运动感觉迟钝等;二是外在因素,主要是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这说明,人的心理变化不仅与个体的身心状况有关,而且与个人所处的周围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积极地、适宜的心理状态能够促使学生较快、较好地学习和掌握各项动作技能,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的任务和要求;而消极不适宜的心理状态则有碍于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并随着各种错误动作的产生,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这种心理叫“害怕”,心理学上称为“恐惧”。
关键词 学生训练 恐惧心理 心理学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预科班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对训练课教学进行系统详细观察,并了解学生在学习动作技能过程中所出现的恐惧心理及影响原因。
2.调查法
在学生中进行设问调查,并向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询问有关情况。
二、研究结果与问题分析
(一)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1.大多数学生对训练课感兴趣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是喜欢体育课的,占总调查人数的90%,他们懂得不断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增强体质及意志品质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绝大部分同学喜欢球类运动,尤其是足球,但也有学生只凭一时兴趣,并没有为将来做打算。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是正确的,也反映了青少年追求快乐和爱动的性格特点;不感兴趣或讨厌体育的仅是少数,占总调查人数的10%,这类学生对训练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在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复杂,危险性较大的项目时,犹豫不决、欲动又止,面有难色。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对人的目的和意义,持应付考试的态度学习,或是因家长逼迫而训练。因此,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对所需学习和掌握的技术动作有恐惧心理时,往往逃避练习,有时出于责任感或某种动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只注意自我保護而忽视基本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结果产生错误动作,最终导致训练失败,甚至出现伤害事故。这种畏惧心理,表现为肌肉紧张、动作不协调,其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
2.训练兴趣与训练程度的关系
随着对体育性趣的浓度、程度的上升,参加训练的人数百分比逐渐上升,几乎排出了心理恐惧,在这一训练程度上,除不感兴趣者和讨厌者之间无差别,其余各程度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而随着兴趣的下降,百分比的增加,这说明体育兴趣对体育训练行为的影响是明显的;同时,学生的恐惧心理带来训练的消极情绪,学生经常受到不同程度的恐惧情绪的影响。如踢足球的学生,如果训练前教师需他们进行基本身体素质训练,需要耐力和毅力的长跑,而此时的学生觉得枯燥,甚至失去信心,一旦成绩较差,或在跑步中动作不当和步频不和谐而跌倒、摔伤,他们便对学习和掌握这项技术产生恐惧心理。因此说,所有的恐惧情绪都伴随着身体紧张的现象,当恐惧程度超过了最佳唤醒水平时,这种伴随而来的紧张就转为神经质行为了,这时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出现暂时性的功能紊乱,产生负诱导作用。
(二)造成对体育训练不感兴趣的原因
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取决于训练项目本身的特点,学生的身体条件、精神状况和社会条件等。
调查发现,引导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虽然复杂,但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因素。
1.客观因素
在体育教育中,有些项目技术较复杂,有一定危险性,因而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较高。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给学生带来的阻碍和限制,导致了技术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多血质类型的人,在意志方面缺乏忍耐力,毅力不强;抑郁质类型的人,胆小怕事,遇事优柔寡断,不善交际,非常孤僻,甚至有的学生比较喜欢在安静的条件下进行练习,还有的因场地设施等条件不够完善,如球场太滑,不平整等,这些客观条件都会使学生发生动作失常现象,产生恐惧心理,完成动作时缩手缩脚,因此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训练计划,制定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计划,使他们在训练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2.主观因素
从主观看,恐惧有时是学生自己造成的,有些学生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已能完成动作,并且表现出果断和热情,但当他一旦在某一技术环节示范时失败,同学发生伤害事故、自身受到刺激,从而在心理上留下阴影,产生恐惧感。甚至有的同学在练习时,因观众在场,也导致恐惧感。他们不喜欢围观者中有自己敬仰和熟悉的教师、长辈、陌生的听课者,或异性同学,尤其是性格内向、心胸狭窄的学生,一遇挫折就会悲观丧气,经不起打击。显然围观会使学生的失误情况较多,产生心理紧张,影响练习的积极性。这就表明,训练兴趣的不稳定,降低了训练态度,使训练行为表现出与前者背离的现象,导致在训练中发生事故,产生恐惧心理。
(三)恐惧心理的克服
1.在训练中克服学生恐惧心理的办法和措施很多,如何克服和防止是每个教师在训练和比赛中需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课题。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训练中,时刻注意学生的行为表现,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对社会、对训练、对比赛有正确的认识,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教育学生在训练、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出发,并给以正确的解决,使他们在顺利时不忘乎所以,受挫时不灰心丧气。教师发现问题,做到及时细心的诱导,耐心教育,并在训练中有意识的设置障碍,以心理为基础,并把心理和生理过程融合于更加系统的各项运动教学训练之中,不断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积极心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自控能力,通过学生的自我意识对受挫心理进行控制和调节,调节那些影响最大竞技能力发挥的紧张和恐惧,使其能克服消极挫折心理,产生积极的行为反应,改变对练习的过度恐惧和外界引起的心烦意乱的反应,使学生从受外界控制状态转移到自我控制状态。
2.学生的恐惧心理是受后天的影响而产生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障碍,并且向他们提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精心设计、周密思考、细致安排教学计划,是学生尽快掌握技术技巧,但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内在兴趣发现的自信,教师通过特定的身体练习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克服恐惧、厌倦心理,使其在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教师的教学手段中,感觉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致使学生的恐惧心理得到消除,学习效率自然提高,满怀信心的完成训练任务。
三、结论和建议
(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恐惧心理在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技能时是普遍存在的,在技术难度较复杂、危险性较大的训练项目中,产生的比例增大。
(二)恐惧心理师阻碍学生发挥其全部潜力的最大障碍,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动作的完成。这就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克服恐惧心理,最终只能靠学生本身,靠他们自身采取某种心理办法。教师应加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改变以往那种对学生恐惧心理的漠然态度,积极引导,让学生采取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克服恐惧心理。
摘 要 在体育教学中,一些学生错误动作的产生和出现消极性练习,并非是动作概念不清或身体能力不适,而是由于各种心理障碍的影响所致。概括起来无非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因素或主观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主要指临场情绪过敏、心理疲劳、动机不足、运动感觉迟钝等;二是外在因素,主要是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这说明,人的心理变化不仅与个体的身心状况有关,而且与个人所处的周围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积极地、适宜的心理状态能够促使学生较快、较好地学习和掌握各项动作技能,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的任务和要求;而消极不适宜的心理状态则有碍于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并随着各种错误动作的产生,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这种心理叫“害怕”,心理学上称为“恐惧”。
关键词 学生训练 恐惧心理 心理学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预科班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对训练课教学进行系统详细观察,并了解学生在学习动作技能过程中所出现的恐惧心理及影响原因。
2.调查法
在学生中进行设问调查,并向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询问有关情况。
二、研究结果与问题分析
(一)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1.大多数学生对训练课感兴趣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是喜欢体育课的,占总调查人数的90%,他们懂得不断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增强体质及意志品质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绝大部分同学喜欢球类运动,尤其是足球,但也有学生只凭一时兴趣,并没有为将来做打算。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是正确的,也反映了青少年追求快乐和爱动的性格特点;不感兴趣或讨厌体育的仅是少数,占总调查人数的10%,这类学生对训练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在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复杂,危险性较大的项目时,犹豫不决、欲动又止,面有难色。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对人的目的和意义,持应付考试的态度学习,或是因家长逼迫而训练。因此,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对所需学习和掌握的技术动作有恐惧心理时,往往逃避练习,有时出于责任感或某种动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只注意自我保護而忽视基本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结果产生错误动作,最终导致训练失败,甚至出现伤害事故。这种畏惧心理,表现为肌肉紧张、动作不协调,其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
2.训练兴趣与训练程度的关系
随着对体育性趣的浓度、程度的上升,参加训练的人数百分比逐渐上升,几乎排出了心理恐惧,在这一训练程度上,除不感兴趣者和讨厌者之间无差别,其余各程度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而随着兴趣的下降,百分比的增加,这说明体育兴趣对体育训练行为的影响是明显的;同时,学生的恐惧心理带来训练的消极情绪,学生经常受到不同程度的恐惧情绪的影响。如踢足球的学生,如果训练前教师需他们进行基本身体素质训练,需要耐力和毅力的长跑,而此时的学生觉得枯燥,甚至失去信心,一旦成绩较差,或在跑步中动作不当和步频不和谐而跌倒、摔伤,他们便对学习和掌握这项技术产生恐惧心理。因此说,所有的恐惧情绪都伴随着身体紧张的现象,当恐惧程度超过了最佳唤醒水平时,这种伴随而来的紧张就转为神经质行为了,这时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出现暂时性的功能紊乱,产生负诱导作用。
(二)造成对体育训练不感兴趣的原因
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取决于训练项目本身的特点,学生的身体条件、精神状况和社会条件等。
调查发现,引导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虽然复杂,但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因素。
1.客观因素
在体育教育中,有些项目技术较复杂,有一定危险性,因而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较高。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给学生带来的阻碍和限制,导致了技术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多血质类型的人,在意志方面缺乏忍耐力,毅力不强;抑郁质类型的人,胆小怕事,遇事优柔寡断,不善交际,非常孤僻,甚至有的学生比较喜欢在安静的条件下进行练习,还有的因场地设施等条件不够完善,如球场太滑,不平整等,这些客观条件都会使学生发生动作失常现象,产生恐惧心理,完成动作时缩手缩脚,因此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训练计划,制定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计划,使他们在训练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2.主观因素
从主观看,恐惧有时是学生自己造成的,有些学生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已能完成动作,并且表现出果断和热情,但当他一旦在某一技术环节示范时失败,同学发生伤害事故、自身受到刺激,从而在心理上留下阴影,产生恐惧感。甚至有的同学在练习时,因观众在场,也导致恐惧感。他们不喜欢围观者中有自己敬仰和熟悉的教师、长辈、陌生的听课者,或异性同学,尤其是性格内向、心胸狭窄的学生,一遇挫折就会悲观丧气,经不起打击。显然围观会使学生的失误情况较多,产生心理紧张,影响练习的积极性。这就表明,训练兴趣的不稳定,降低了训练态度,使训练行为表现出与前者背离的现象,导致在训练中发生事故,产生恐惧心理。
(三)恐惧心理的克服
1.在训练中克服学生恐惧心理的办法和措施很多,如何克服和防止是每个教师在训练和比赛中需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课题。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训练中,时刻注意学生的行为表现,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对社会、对训练、对比赛有正确的认识,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教育学生在训练、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出发,并给以正确的解决,使他们在顺利时不忘乎所以,受挫时不灰心丧气。教师发现问题,做到及时细心的诱导,耐心教育,并在训练中有意识的设置障碍,以心理为基础,并把心理和生理过程融合于更加系统的各项运动教学训练之中,不断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积极心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自控能力,通过学生的自我意识对受挫心理进行控制和调节,调节那些影响最大竞技能力发挥的紧张和恐惧,使其能克服消极挫折心理,产生积极的行为反应,改变对练习的过度恐惧和外界引起的心烦意乱的反应,使学生从受外界控制状态转移到自我控制状态。
2.学生的恐惧心理是受后天的影响而产生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障碍,并且向他们提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精心设计、周密思考、细致安排教学计划,是学生尽快掌握技术技巧,但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内在兴趣发现的自信,教师通过特定的身体练习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克服恐惧、厌倦心理,使其在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教师的教学手段中,感觉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致使学生的恐惧心理得到消除,学习效率自然提高,满怀信心的完成训练任务。
三、结论和建议
(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恐惧心理在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技能时是普遍存在的,在技术难度较复杂、危险性较大的训练项目中,产生的比例增大。
(二)恐惧心理师阻碍学生发挥其全部潜力的最大障碍,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动作的完成。这就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克服恐惧心理,最终只能靠学生本身,靠他们自身采取某种心理办法。教师应加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改变以往那种对学生恐惧心理的漠然态度,积极引导,让学生采取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克服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