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令出动!紧急救援西南灾区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in85281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想到干到
  想灾区群众之所想——老百姓想到的要干想不到的也要干
  
  水!水!水!面对干渴的老百姓,面对干渴的农作物,云南省军区闻令而动,迅速组织开展了一场抗旱保民生的送水行动。在将“救命水”及时送到灾区群众手中,确保人人都有水喝的同时,云南省军区党委提出“既要积极抓好运水送水解燃眉之急,又要着眼长远兴修水利”指导思想。3月7日,开远市人武部政委李熙带领一支由30名官兵和民兵组织的“党员突击队”,顶着炎炎烈日,苦战6昼夜,在山石间“抠”出了一条长约4公里的引水渠,成功将泸江河水引到了禄丰村。通水那天,老百姓敲锣打鼓,个个饱含热泪地说:“咱们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事,亲人解放军帮咱们做到了。”
  大旱之年必防火。老百姓没想到的我们也要干。云南省军区主动作为,事事想在前,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队在集中力量解决老百姓生活生产用水的同时,积极主动做好防火救灾工作。为在第一时间掌握、扑灭火灾,云南省军区机关成立了“防火救灾指挥协调中心”,各军分区“防灾救灾应急办公室”,各武装部设立火情火灾信息观察员,实现火灾火情三级监督、上下一体联动机制。
  3月23日晚6时,昆明市西山林场突发森林大火,山火借着风势快速蔓延。得知火情,昆明市西山区人武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政委孙其亮带领185名民兵第一时间赶到火场。根据火势情况,他们分成两组迅速展开行动,直至凌晨2时30分才将山火扑灾。截至3月26日,云南省军区共组织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扑灭各类火灾170余起。
  “屏边县水冲子发生森林大火,火势正向大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蔓延!”2月25日下午15时许,蒙自军分区作战值班室突然接到驻地政府的求援电话。
  “边防某团应急连、屏边县人武部民兵应急分队紧急出动!”随即,军分区下达了命令。10分钟后,200多名官兵和民兵携带扑火工具,赶到了火灾现场。经过官兵和民兵连续14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将大火扑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国家森林资源损失,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能快速完成这样的棘手任务,得益于平时的充分准备和严格训练。”军分区黄司令员说。红河州森林资源丰富,每年频发的火灾让驻地群众最为棘手。对此,军分区与驻地政府建立了灾情会商和军地信息共享机制,每天与州、县、市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指挥部互通灾情动态信息。同时,还投资10多万元,购买了吹风机、割冠机、灭火拖把等扑火工具,并定期组织扑火训练,确保部队随时拉得出、用得上、攻得下。
  
  关键词 冲锋陷阵
  帮灾区群众之所需——哪里最需要就冲锋陷阵战斗在哪里
  
  灾情就是命令,哪里最需要就冲向哪里。这是云南省军区部队官兵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坚定信念与自觉行动。
  持续干旱使得地处海拔近3000米的保山市水眼村山泉断流,水井枯竭,不仅农业生产用水无保障,就连全村近2000人的生活饮用水也告急。由于地处偏远,加之山高路陡,从外面运水到水眼村十分困难。接到当地有关部门的求助电话,保山军分区从其他旱区紧急抽调13辆运水车,从60多公里外取水点一车车把水运到山脚下。面对无法通车的崎岖山路,独立营200名官兵接力肩扛背驮,一桶一桶地把饮用水送到水眼村。从山脚到水眼村短短6公里的山路,官兵手脚并用,往返一趟往往要花上五六个小时。为了让村民们不断饮用水,官兵们白天黑夜连轴转,一日三餐都是在路上啃面包。3月18日,当已断水两天的村民们看到官兵送来“救命水”,个个热泪盈眶。村支部书记兰溪民一把抓住营长李亚平手,激动地说:“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盼来亲人解放军,让咱老百姓看到了希望呀!”
  居住在海拔2200余米的屏边县湾塘乡大冲村的3个水源相继断流,村民赖以生存的池塘也基本干涸,全村109人、134头牲畜饮水困难。县人武部部长蒋家宏了解情况后,主动请缨为该村送水。然而,由于不通公路,山路崎岖,车辆根本无法到达大冲村。怎么办?紧急关头,他想到了被原昆明军区授予“英雄骡马队”荣誉称号的湾塘乡民兵骡马运输队。人武部迅速动员,仅用1小时集结了20名民兵和28匹骡马。
  3月28日一大早,队长陶永明就带领骡马队踏着晨雾向大冲村进发。68岁的老人陶玉珍,儿女都在外打工,家里无劳力下山背水,骡马送水队不仅给她家送了3桶水,还帮她劈砍柴火、打扫卫生,整整干了1个半小时。在返回路上,蒋部长对队员们说,今后“英雄骡马队”每隔3天就给大冲村送一趟水,以保障村民和牲畜的饮用水。
  双廊镇五星村属于热河谷区,是大理州受灾最严重的乡村,村里51户村民家中断水,农作物干旱。正当大家一愁莫展时,大理军分区100余名官兵从苍山将军洞取来了甘甜的清泉。官兵们连续作战,不仅将1000余吨生活用水及时运到,还把全村的41个备耕水窖灌了个满满当当,满足了全村人畜饮水和抗旱保苗之需。
  从无量山到哀牢山,从哈尼山寨到彝族之乡,接过一桶桶的“救命水”,灾区群众既兴奋又激动:“子弟兵才是咱老百姓真正的‘及时雨’。”
  
  关键词 帮困解难
  解灾区群众之所难——再难的硬骨头也要千方百计啃下来
  
  大理州云县爱华镇水磨村旱情十分严重,由于山高路远挖渠引水难度极大,要有效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打井取水。镇里组织打井队先后打了4口井都没打出水来,村民们一个个都绝望了。实在没办法,镇里决定花钱请专业打井队来打井取水。听说政府要花钱打井,几个地方老板都很热心,可他们到现场看了看,就不干了,他们说:“地底下都是岩层,每打一寸都很困难,谁揽这个活谁脑子有毛病,这钱不能挣。”结果,一个个都拍屁股走了。大理某预备役团政委陶庆文知道后,很生气。他说:“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这可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啊!”于是,他建议县里把任务交给预备役团,由自己带着民兵突击队员干。整整奋战2昼夜,他们终于成功打通了第一口井。喝着甘甜的井水,老百姓既兴奋又心疼,抹着眼泪说:“这哪里是在挖土打井呀,这分明是在石头缝里打水啊。”
  “解放军不仅给我们送来‘救命水’,还帮我们新修了小水窖!”在蒙自县西牛北村,73岁的彝族老汉李发昌拉着政委马美能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李发昌说,他们村没有水源,村民和牲畜的饮用水全靠村头的3个水塘和自家小水窖积攒的雨水。持续的旱灾,使3个水塘干涸。小水窑蓄的水用完后,村民只好花钱向运水商买水。水,成了全村48户253名村民及200多头牲畜最期盼的东西。
  “人民最期盼的事,就要想方设法办到!”得知西牛北村群众修建的小水窖只能存储五六吨水,当前生活用水告急。3月15日,军分区又组织400多名官兵和民兵,给村里送去了30吨饮用水。同时,他们还给每户村民补助2800元钱,帮其修建一个24立方米的小水窖。看到村民平时蓄水的池塘又小又浅,官兵们帮助村民理清了2个池塘,并给村里捐赠了5万元经费让其继续维修池塘。
  “既要给村民解决好当前的困难,还要帮他们解决好长远问题。”政委马美能介绍,在参加抗旱救灾战斗中,党委“一班人”态度鲜明:必须把群众期盼的事情办实、办好,让群众无后顾之忧。对此,军分区在组织官兵和民兵全力为群众送水,充分保障群众生活的同时,把救灾重点放在了修复水利设施,帮助村民恢复生产上。年初以来,他们已维修、新建大小蓄水池、小水窖60多个,维修、清理供水管道、水渠30多公里,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群众的“吃水难”问题。
  据气象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分析,3月24日22时,文山州麻栗坡县西北面出现单点性对流云系,这为人工增雨提供了最有利的作业条件。县人武部民兵高炮分队和气象局人工增雨专业人员抓住这一难得机会组成人工增雨分队,在麻栗镇老地房作业点实施流动式作业,发射人工增雨火箭弹20余枚,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作业人员又驱车赶往大坪作业点实施第二次作业,发射火箭弹15枚。作业5分钟后降雨明显加强。由于对流云系移动速度较快,为使有限的对流云系能降更多的雨,作业人员在大坪作业结束后,根据云系的移速和移向,又赶赴石桥水库实施作业。此次流动式作业先后发射人工增雨火箭弹45枚,作业效果明显,大坪镇的自动监测雨量为10.8mm,麻栗镇自动监测雨量为4.2mm。
  云南省常务副省长罗正富十分感慨地说:“省军区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抗旱救灾工作中的硬骨头60%都是他们啃下的。”
其他文献
当夕阳渐渐落入尖峰山哨所背后山头的时候,黯红色的阳光正慢慢被5号洞口正上方亮起的昏黄灯光融合,五只刚填饱肚子的老母鸡也赶紧从山涧的草丛里跑出来,头也不回地直奔哨所左前方的鸡合。  “这个天气就跟咱‘伯爵’一样,骚得厉害,一会儿一个心情!”三级士官贾楠一边收着晾在哨所门口还不到两个小时的被子和垫褥,一边自言自语着,“都四月中旬了,前天飘雪花,今儿中午下冰雹,雨也陆续下了两个星期,让人日子怎么过哟。”
期刊
2010年10月21日23点36分网友“痛恨失眠”留言:  知心姐姐:你好!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临近退伍,想的事比较多,我最近老是失眠,特别严重!不知道怎么回事,到了快睡觉时间却一点也不想睡,每天都要过十二点才能睡着,甚至有时一个晚上只唾一到两个小时,白天也不会觉得很困。自己也尝试过一些方法,但一点用也没有:有时到很晚,有点想睡,可是好像脑子里灵光一闪,又一点睡意都没有了。第二天总感觉不太舒服,头
期刊
一年前,我从厦门某部机关到漳州某部任教导员,随军的妻女仍然留在厦门。厦、漳两个城市间隔七八十公里,但因为我所在的部队比较偏僻,来回一趟要转好几次车。  妻女在节假日都会赶到部队来看我,女儿一开始坐车常常晕车,有几次在车里吐得一塌糊涂。每次看到女儿被晕车折腾的那幺难受,我就对妻子说,你们来一次太麻烦,还是不要来了。妻子说,没有办法,女儿非要来。  女儿已经四岁了,跟随我们到部队才一年。这之前她一直在
期刊
仲秋的科尔沁草原,战车列阵,火炮商耸,处处弥漫着演习前特有的紧张气氛。在这“军情”紧要的关口,65553部队政治处主任肖勇组织大家召开战前“诸葛亮会”,主题却是与演习不搭界的“民情”!  原来,修理连的技术大拿、中级士官刘志喜最近心事重重,工作劲头一落千丈。指导员通过谈心了解到,小刘妻子王丽所在的服装公司由于经营不善,今年业务量剧减,公司便酝酿着裁员。为了规避法律法规,8月份,公司出台了一项“销售
期刊
军校,兵之向往,士之所求也。吾常闻考生者,欲求之而伴灯苦读,屡试不第,抱恨至心残身疾,悲乎?然成才之道,非一非十,胜战之法,不可不察。今集众策,成三十六记以助之,望君功成!  随着高学历士兵入伍,考军校、学技术成为热论话题。笔者专门调查了部分考过军校的官兵,搜集了一些考学经验,精选几条供参考。  兵法为六项:知考、报考、备考、临考、胜考和败考,每项六记:  兵法第1记 政治合格。忠于党、国家和人民
期刊
铁血战士的战斗姿态    李经启    初次知道徐洪刚,还是在18年前的那个8月。随着媒体的广泛报道,几乎是一夜之间,“徐洪刚”这个普通的名字,迅速传遍神州大地。一名战士用他以命相搏、以血相护、以心相守的惊天壮举,在很长一个时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走向。  正是带着这些从报刊媒体和民间流传得来的对徐洪刚的种种印象——相对零散的、浅层次的印象,在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我翻阅着这本《我在铁军》,力图从
期刊
流年似水,11年的军旅生活,我已从少不更事的“新兵蛋子”成长为一名机关干部,随着时光的推移,很多当兵时的往事渐渐淡出了记忆,但总有东西会在心里留下些印记,久久挥之不去,正如当初报考军校时那段难忘的记忆。1999年的高考之夏对我来说并不是恐惧压抑的“黑色”,而是略带酸楚的“青色”,因为偏科,我仅以几分之差与梦想中的大学擦肩而过。失落彷徨之后,我重新回到母校读“高四”。后来有一天,班里来了两名特殊的“
期刊
15年前那场残酷的竞争将我拒之于高等学府的大门之外。生性倔强的我,不想再给父母添太多的负担,但最终还是熬不过父母恳求的目光,很不情愿地走进了县城的一所商复班,希望来年的7月能走好运。  时光悄悄流逝,转眼间已近深秋。落叶飘零、秋风萧瑟的日子,也正是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开展征兵工作的季节。我在接到家人的通知后回乡参加了体检,未曾预料,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竟一路绿灯,顺利通过了体检和政审关。  “人生
期刊
登阿勒泰北屯点将台  山川表胜画图开,一代天骄点将台。  盛世不忘烽火日,貔貅十万贮胸怀。    和凌朝祥诗家《白哈巴哨所五号界碑留影》  胸中界碑重如山,身似青松傲雪寒。  欲缚苍龙疆场上,征袍紧束护边关。    和邓世广诗家《参观白哈巴边防哨所感赋》  一握金山总觉亲,君吟妙句我珍存。  不知重聚究何日,此处敞开迎客门。    和于钟珩诗家《题赠白哈巴边防站官兵》  从事戍边业,躬逢盏世时。 
期刊
这是个可以写进人民海军舰载机部队史册的日子。2010年5月23日这一天,北海舰队某舰载机团4架直升机和61名官兵组成小分队,随舰执行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这个团已经连续4批次派出直升机组,共124名官兵参加护航。  当第6批护航官兵已经在遥远的亚、非洲交界处那片充满诡谲惊险的海域巡逻了5个月的时候,11月5日,我们走访了某舰载机团,和部分护航官兵亲属深入交谈,听她们的故事,记录了她们的心声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