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生命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y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选择兰州?一方面是因为她的独特,“丝绸之路”造就了她的神秘,“黄河母亲”孕育了她的温情;另一方面,这里的德育经验让人耳目一新,其中不乏可资借鉴的智慧灵光。
  多年前,如果从空中俯瞰兰州,你会发现,方圆几百公里内,除了兰州市区有一些绿色和水泥灰色,城市之外的地方都是一望无际的黄土山丘。如今,光秃秃的山上有了一道道绿色的“绸带”,浮想中的蔽日黄尘也不见了踪影。从机场到市区,沿途皆山,有的还是荒山秃岭,有的已是满山绿意。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如何才能保证林木的生长?同路的兰州人告诉我们,最有效的就是滴灌,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林木深层根系的生理需水,提高林木生长率20%以上。
  走进兰州的中小学校,我们看到,多数校园的面积并不大——当地教育者自嘲为“袖珍型”——然而所到之处皆“生”意盎然,因为学校的诸多坚持与创意,就像滴灌一样,让生命的根扎进泥土,不断向下,汲取生长的力量。
  爱,抵达最边缘
  “杨文涛是初二年级某班的一个男生,杨文涛几乎不学习,杨文涛的作业本上就写两个字——我行。只有杨文涛‘敢’随便乱翻校长办公桌上的文件。杨文涛是第一个上课时可以在校园里‘自由’走动的学生,杨文涛是自觉捡拾地上垃圾的七中学子,杨文涛是一个始终微笑且十分好奇的孩子……”
  在这篇随笔《七中名人杨文涛》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从未因作业郁闷,未曾为分数发愁的男生,他生活的“宗旨”就是自由而快乐。缘何?“小时候发高烧落了病,他连基本的加减法都不会”。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在七中度过了快乐的三年,毕业时成为同学们争相合影的名人。随笔的作者高国君是兰州七中政教处副主任,他说:“七中的文化就两个字——乐成!我们也因为杨文涛的快乐而快乐。”
  古往今来,教育之所以神圣,便在于教育者始终以大爱指引人向上、向善,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今,兰州要求办好每一所学校,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用全纳教育的思想,关注流动人口子女、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等学生的发展。七中副校长史宏杰平日里对学习困难学生特别留意,他经常叮嘱班主任老师:“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我们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学生。”
  教育要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服务,把面向全体学生变成面向每一个学生,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发展和提高,这是教育的根本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灵性,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求知,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心志。倘若孩子们每天带着兴奋和期待去上学,那么学校一定会是学生成功与幸福的出发点。
  星期一是一周的开始,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这一天受到领导的批评,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可能都无法提起工作兴趣,甚至会经常受到低落情绪的“骚扰”,成功与幸福怎会到来?
  为了让师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充分舒展,四年前,七中创造性地设立了“星期一无批评日”。最开始是要求校领导不能在星期一批评教师,后来逐渐将这一要求延伸到教师群体,并列入班主任考核条款中,具体要做到“学生发言有误,教师不责备,要修正加鼓励;学生听课违规,教师不训斥,要提醒加劝告;学生练习出错,教师不打‘X’,要问号加批语;学生主动质疑,教师不回避,要肯定加赞扬”,如此一来,既尊重孩子的人格,又给孩子留下反思纠错的空间,让孩子快乐地进入学习状态。
  2011年12月21日,在兰州市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市教育局局长何泳忠坚定地说:“今后十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努力追求不让一个孩子厌学,力争做到每个孩子乐学,也就是让孩子把上学作为最期待的事情,把课堂作为最快乐的场所,把教师作为最喜欢的长者。”
  怎样才能使理想变为现实?兰州找到了一条适切的路径——爱心教育,显然,七中已经走在前头。
  美,从内心生长出来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在何泳忠看来,衡量教育的质量,不是看中小学生现在的学业成绩,而是要看二十年,甚至几十年后,我们培养的这一代人具备了什么,以后干什么,干成了什么,在追求着什么样的价值。
  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未来需要怎样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不能不思考的问题。所以,教育既要为学生的眼前负责,更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正如《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策略。
  以“爱心润莘”为核心理念的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是一所市级示范性学校,2010年被确立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学校”实验校,一直提倡创建“微笑班级”,打造“微笑课堂”。这一创意因何而起?校长张忠苍笑呵呵地解释道:“这个世界的逻辑就是镜子的逻辑,你笑,他就笑!微笑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细细琢磨,语中颇有几分寓意,一如他的管理心得“只有爱生,才能生爱”。
  男教师儒雅、女教师优雅、学生文雅是四十九中倡导的“三雅”文化,教师有书卷气、学生有书生气、校园有书香气是四十九中涵养的气质。为了鼓励师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四十九中每年都给教师发放购书卡,举办教师“学习月”活动;成立校园文学社,孔子圣像前的经典诵读已经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风景;还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做到草木劝学,砖瓦育人,把学校打造成洁净祥和、书香盈门、儒雅文明、生机勃勃的精神家园。
  育人先育心,学校德育工作是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引领,兰州七中的树牌文化、悦读文化,兰州十九中每天15分钟的读报时间,都是为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更要让学生“做到”。
  心若顺畅,行必畅达。畅家巷小学将学校文化的主题涵盖在一个“畅”字之中,鼓励师生“畅育心灵、畅达生命”,其追求的“畅文化”已升华为学校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如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坚持“以情义畅心”,教室里设立“畅美时空”回音壁,把墙壁分为“赞”“我”“爱”三个板块。“赞”,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美、欣赏身边美、表达身边美,学生拿着“放大镜”寻找身边伙伴的亮点、优点,随时发现随时表扬,形成见贤思齐的教育氛围。“爱”,是双向互动的板块,师生共同领悟“你关注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太阳”,双方都把心中的爱表达出来,互相赞赏,彼此感念……   文化,永不磨灭的印记
  学校文化并非装饰品,而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会给从这里走出的学生烙上深深的印记。
  走进兰州的中小学,可以看到,每所学校对此都有深刻的认识和诠释。一草一木,一课一会,一幅字画,一张照片,乃至师生的每一个言行举止,都是文化的元素。
  2010年初,兰炼一校提出以“立德立行”为核心的“立人教育”理念,经过前两个阶段“传承吸纳”“浸润完善”的推进,这一理念已成功地内化为师生的思想,外化为师生的行动和环境的建设。2012年,学校迈入“践行创新”的第三阶段,实施了“游学课堂出学校”“建立学校图书超市”“提供温馨早餐”“独轮车免费借用”“成立学生文学社”等改革,切实做到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朱雪松校长说:“学生奠基的高度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道路,我们要发展成为最具教育幸福感的学校。”
  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潜在的、持久的、无处不在的熏陶和影响。兰炼一校的教师马元顺置身于文化立校的变革中,感触很深:“几年前,学校的发展目标就一个——抓好学生的成绩。虽然少数学生的成绩上去了,但他们的身体素质、道德修养并没有得到提升;教师只忙着教书,却没有尽到育人的职责。”如今,他发现,学校文化建设这个抽象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教学的推动力是不可估量的,“学生们一早就来到校园,当他们回家的时候已是傍晚,在校期间的每分每秒都在接受着学校文化的熏陶。学校的每一个细小变化都在学生的眼里,也装进了他们的心里,为他们编织美好的梦想提供着素材”。
  榆中县一悟小学是为了纪念革命烈士张一悟而命名的。张一悟出生于榆中县,是甘肃省最早的地下党组织成员,为革命奔波一生。学校将张一悟革命精神和革命历程编写成校本教材,把学校建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将顽强、忠诚、勤学的榆中烈士精神根植于每一个师生甚至榆中的每一个公民心中。
  舍得,师德的一种境界
  “兰炼一校的老师非常累,但他们很幸福。”幸福从哪里来?一个小小的举措就给出了答案——每周为全校教师配菜。朱雪松校长细细道来,在兰炼一校,教师的早餐和中餐都是免费的,而晚餐一般都要回家去做,家务活儿劳心又劳力,为了给教师们腾出时间看书、学习,学校今年制订了一项新规定:每周三,后勤工会给全校教师配齐这一周家里做饭需要的新鲜菜品,让教师们拎回家。这位心思细腻、决策果敢的女校长,不仅要求大家会教学,还要会生活,尽量为教师创设宽松的氛围,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舍得”精神。
  常常有人问朱雪松,作为校长,你希望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朱雪松的回答是:“我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但是我期望它是一个凝聚团队责任感的地方,是一个让每个人的智慧和才干都能得到尊重和发挥的地方,是一个开放的充满吸引力的温情家园。”于是,她挖空心思,寻找和利用一切能够让教师产生思想变化的契机,比如在寒暑假期间,要求所有教师轮流到学校值班,共同维护这个“家”。
  2009年暑假的第一天,校长值班,朱雪松在值班记录本首页抛出了一个话题——幸福是什么,并留下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接着便是“亲爱的伙伴,您的幸福是什么?请您继续往下写”。七天后,她回到学校巡视,翻开值班记录本,顿时惊喜万分——每一位教师都在续写。读着一段段文字,朱雪松非常激动:这些心里话,句句都道出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开学的教职工大会上,朱雪松把记录本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了五个人的幸福观,没有念出名字,作者本人却主动站了起来,全场掌声雷动。其实这五位老师平时的工作态度并不积极,但他们的幸福观依然透露出向上的人生追求,朴实的话语触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教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广大教师应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品德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
  2009年,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兰州市第十九中学提出了“铸师魂、树师德、强师能,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校长丁学廉说:“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师德是关键。”
  多年来,十九中坚持以德立校,强化“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的指导思想,要求教师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还通过开展“师德模范”评选活动、师德问卷调查活动等,将师德升华为高尚的行为规范,把“爱与责任”贯穿在师德师风建设当中,形成自觉遵守规范、自愿树立师德的良好氛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做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有新教师来到学校时,他就会发出这样一封信: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从集中营生还的校长。我曾亲眼见到人眼所不应见到的情况:那些毒气室是由学有所长的工程师修建,那些妇女是被知识渊博的医生们毒死,那些儿童是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那些男人是被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枪杀并焚尸。所以我怀疑教育的作用。我对你们唯一的请求是:请回到教育的根本,帮助你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不应造就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或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孩子们更具有人性之后,读书、写字和算术的能力才具有价值。”
  回到兰州,教育之林已是枝繁叶茂。兰州教育人把“爱”注入学生的心灵,用“德”与“文化”进行滴灌,就是在追寻教育的根本,当中的一些做法或将带给我们新的思考和启示。
  责任编辑/高艳艳
其他文献
蜿蜒穿城而过的邕江,一头衔接云贵高原,一头流入珠江,南宁因依山近水而得灵气。“青山碧水绕城走,半城绿树半城楼。”在这座绿城之中,有一抹绿色格外特别,那就是“未名柳”。来自北大燕园的“未名柳”,被学校争相装点在校园,勾勒成最亮眼的景致。它蕴含着南宁人对教育的一番挚情和难得的心意。如今,“未名柳”已在南宁学子的悉心呵护下坚强生长,它生发出的不仅仅是希望,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是一份教育情怀。  把书读薄,
杭州市大成实验学校的生态德育模式一直致力于家校共同体的建设,致力于营造尊重、信任、互动、合作、融合的家校教育氛围,让家长在学校教育的引导下,更好地承担起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职责。    一、开发校本德育工程,  促成家校教育共识    我校育人理念的核心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成功享受成长”,让家长与学校形成统一的教育文化认同,让每一位家长都能真正参与到学校的育人过程当中。因此,我们开发了系列校
问:我是一个寄宿制学校的校长,好多学生的父母都出去打工了,他们很想让孩子在学校找到家的温暖,请问我们该怎么做?  答: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缺乏父母本应给予的家庭教育,大多数留守儿童只能由爷爷奶奶等隔辈亲属进行监护,甚至有的留守儿童还要照顾爷爷奶奶或者弟弟妹妹。在这种环境下,不但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甚至他们的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通过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
贵阳一中尊奉“勤慎朴实、自强不息”的校训,修身与育人并举,治学与治校齐重。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贵阳一中人围绕“中国灵魂、国际视野、自主发展、求真向善、未来领袖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育实践中将“人”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终身幸福,培育了优秀人才,使贵阳一中精神得以延伸,贵阳一中薪火得以传承。    自主管理 锻造英才    “无常不稳、无特不活”是德育工作中必须把握的一个
最近,第三代福特F一150猛禽正式发布。新一代猛禽无论是从动力性能还是外观内饰上,都可以算是F-150家族中的佼佼者。  全新猛禽比普通版F-150车型拥有更加时尚动感的外观,巨阔车身配备刻有“FORD”字样的大尺寸黑色进气格栅,威猛气势扑面而来。黑色中网上方配有三颗可点亮的琥珀色LED,让前脸更加时尚,具有较高的辨识度。特制的17寸铝合金轮圈,搭配全新一代K02轮胎,让越野乐趣倍增。  新款F-
AD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孩子不得不留在农村而成为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全国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如何让留守儿童更好成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笔者认为,留守儿童父母和政府部门要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共同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些儿童会出现孤独、社交焦虑、对学习不适应等心理健康问题,再加上缺
外观区别于所有大众车  ID.4X前脸彰显着运动范儿,保险杠两边的进气口尺寸不小,而且有两个完全不同层次的贯穿式的黑色护板,上面的护板一直延伸到了两边,而下层的护板则设计成了黑色菱形状。  前脸的整条灯带都可以点亮,甚至是VW车标的描边,所以这台车行驶在路上的辨识度非常高。灯组系统则来自大众的IQ.light矩阵式大灯,可以根据车速和雨量传感器改变光形,同时带有动态转向辅助功能。侧面车门拉手采用隐
在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中,师德规范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情况下,师德规范就是外化的师德,而师德又是内化师德规范的一个结果。“师德=师德规范”这个命题是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规范关系的夸张理解。这一夸张理解尽管有其明显的不合理性,如从内涵来看,师德规范只能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一部分、教师个人职业道德养成的一个方面。但另一方面,从师德建设的角度分析,这一等式也说明了师德规范对于教师职
沙溪镇:开辟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阵地  沙溪镇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实现了校外教育辅导站在全镇各村、社区的全覆盖,形成了青少年校内外教育无缝覆盖的良好格局。  强化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化。在社区新农村建设中,镇党委十分重视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将其纳入创建文明村(社区)考核目标和党建工作考核项目。全镇15个村相继建立了校外教育辅导站领导小组,并明确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