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建明学习与群众对“对联”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hairenxu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建明是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他扎根农村近30年,不仅凭借真心为民、锐意改革,捋清了“团团乱麻”,被称为“治乱书记”、“灭火队长”,还因其善于思考,长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秀才领导”。9月6日,四川省委授予文建明“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文建明曾说:干部服务群众,就好比对“对联”,群众提出的问题是“上联”,干部的真情服务就是“下联”。要说有什么高招,这就是高招:要看得起老百姓,要听老百姓在想什么,要按照老百姓的意愿去解决问题,最终肯定能达到一种理想效果。
  我感到,文建明的“对联”比喻非常恰当。古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是否漏雨,在屋宇下的人最清楚;政策得失,百姓评说很重要。所以,百姓的评说就是“上联”,而体察民情、顺应民意、化解民怨,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则是“下联”。
  如此说来,与群众对“对联”、对好“对联”,也是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基本功和“必修课”。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只有广开言路,虚心倾听,了解和听取他们的心声和合理要求,才能与他们心相印、心连心、心贴心,才能时时处处为他们的合法权益思考和打算,才能制定切实为民谋利益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如果一个领导干部不能听到真实的民声,怎能体察民情、顺应民意、化解民怨?怎能知道群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群众赞成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怎能知道群众对政府工作是否满意?又怎能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特别是群众遇到新问题、新矛盾,领导干部坐在高墙深院内是听不见看不到的,只有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与群众真心交友,与群众感同身受,把群众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办人民所盼,体察群众疾苦,通过一桩桩、一件件具体的工作,实实在在帮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这也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正因如此,文建明教会了党员干部与群众对“对联”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点。一是要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带着这种观点,才能对人民群众有一种深厚感情,才能带着这种感情去解决问题,这样无论什么事情都好办。二是党员干部要倾听老百姓在想什么,了解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要根据这些根源去找准问题。三是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理,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研究一些“下访寻问题”的思路。
  心中装着群众,是与群众对好“对联”的前提;经常深入群众,是与群众对好“对联”的关键;一切为了群众,是与群众对好“对联”的落脚点和归宿。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评价是公正的。党员干部只有心中始终装着群众、经常深入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才能受到群众的尊重和爱戴。所以,我们的干部要想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就要像文建明那样,学习与群众对好“对联”。
其他文献
他们以出色的工作,确保了监管地区重建资金运行的正常;他们以辛勤的劳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爱戴。人们这样赞誉他们——    弯多、路险、线长,平武县纪委配合驻平武县监督检查工作组的一辆小车行驶在九环线平(武)江(油)公路上……  3月15日,从平武县城到平通镇,短短85公里的路程,竟然用了两小时,工作组10点终于到达平通镇灾后重建工地。从车上依次下来的是:工作组组长黄平、成员吴银章、胡光仙、郑执。他们
期刊
一砖一瓦鉴民心。灾后恢复重建,每一项工作都展示着党委政府的形象,每一个项目都承载着灾区人民的期盼,每一分钱都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支持。   “确保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工程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历史的检验。”这是四川各级党委、政府的承诺。  这份承诺该怎样兑现?  2008年5月13日,地震后的第二天,我省发出《关于严肃纪律确保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  2008年6月4日,国务院通过《汶
期刊
·要继续按照“四注重、四提升”的要求,加大城镇街道立面清理和风貌打造力度,提升城镇形象和品位,推动风貌建设再上新台阶。  ·要坚持“三打破、三提高”,抓好村镇和村落规划建设,体现山水田园风光,打造民族地域特色。  ·要狠抓城郊结合部、“城中村”、边远偏僻乡镇和村庄等薄弱环节的治理工作,逐步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风貌整治的“全覆盖”。  ·要在农村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让群众享受现代生活。  要
期刊
2009年12月31日,冒着隆冬的严寒,沿着崎岖的小路,省委书记刘奇葆来到巴中市南江县东榆镇槐树村调研并看望村里的群众。  刘书记走进村民贾发华家院坝里,同围坐在火盆旁的乡亲们亲切地拉起家常。  “我这次从成都来就是专门调查研究并看望你们的,我们有责任把老区建设好,有责任帮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让老区人民不再贫困,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刘书记的话温暖着在座的每一个人,更鼓
期刊
一面是投资增长、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加快带来的新的用地需求高峰,一面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的艰巨任务;  一面是灾后重建任务完成时间的日益临近,一面是大量灾毁耕地的复垦、重大地质灾害的治理还处在攻坚克难阶段;  2010的春天,对话宋光齐,感受国土资源人担当的这份责任和使命。    发展篇  有力有效地保障土地、矿产需求    《四川党的建设》:宋厅长,您好!从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到巩固回升加快发
期刊
前不久,古城阆中曝出一则新闻:中医世家传人胡宗林在阆中核心景区仅用60万元就买下了1.5亩土地的使用权,而这块土地若用于商业拍卖,至少也要250万元以上。原来,按照与政府签订的协议,胡宗林买下这块土地40年使用权后,必须致力于开发中医、药膳、客栈等系列服务,不得擅自改变用途,否则将缴纳巨额违约金。“没有政府的扶持,我的特色旅游项目就办不成事;现在地已经解决了,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我的店子就可以见到
期刊
2009年8月3日,是400万巴中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一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出台。意见明确指出,“利用三年左右时间,把巴中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川陕结合部的商贸、物流中心,建成我省重要的生态农业、生态红色旅游、清洁能源基地和绿色经济示范区,建成川东北经济区重要的中等城市”。  “这决不仅仅是一个声誉和名分问题,而是巴中发展环境实现根本性突破的标志
期刊
2009年12月31日,这是值得400万巴中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我宣布,乐坝—巴中铁路正式开通!”省委书记刘奇葆的话音刚落,汽笛一声长鸣,一列货运列车缓缓驶出新建成的巴中火车站。这一声汽笛长鸣,宣告革命老区巴中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  而此前两个月,广元—巴中高速公路也形成了通车能力,联想到不久以后川东北区域交通枢纽在这里即将变成现实,人们的思绪不得不回到为了路曾经走过的艰辛历程。  半个世纪以
期刊
2009年12月21日,成都市委工作会议正式确定,今后20到50年间,要把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于是,一幅“既拥有现代生活,又置身田园风光”的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画卷,梦境般呈现在人们眼前。于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个原本虽不陌生、但却有些遥远的词汇,在一夜之间忽然成为民众公共话题,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人们,为一个共同的全球化视野下的梦想激动着。  
期刊
2009年12月21日,成都市委工作会议正式确定,今后20到50年间,要把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于是,一幅“既拥有现代生活,又置身田园风光”的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画卷,梦境般呈现在人们眼前。于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个原本虽不陌生、但却有些遥远的词汇,在一夜之间忽然成为民众公共话题,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人们,为一个共同的全球化视野下的梦想激动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