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正处在逻辑思维萌发及初步发展的时期,这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不仅能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数量属性,还能帮助他们从具体的现象和事物中,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对于促进其思维能力、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 数学活动 兴趣
数学是打开未来世界大门的钥匙。数学学习是促进人的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的数学启蒙是一项艰巨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在实施幼儿数学启蒙时,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型授予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努力给幼儿留下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变幼儿的“学会”为“会学”,促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活动内容与幼儿生活情景密切结合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生活中处处被数学包围着。幼儿数学启蒙要做到自然地渗透,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景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并尝试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比如玩玩具时,根据玩具的材质进行分类,或者根据体积给玩具排队;吃饭时让幼儿先清点人数再根据人数确定碗筷的数量多少;上下楼时引导幼儿一边走一边数楼梯有几个台阶;把一定数目的糖果平均分给小朋友;把一定形状(如圆形)的蛋糕平均分给小朋友等等……。通过生活中具体、生动的启发式学习,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去探索、发现、比较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积累数学经验,为幼儿生活的世界和数学的世界架起了一座桥梁。
二、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能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将枯燥、抽象的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与生动活泼的游戏有机结合,寓教于乐,让他们在玩中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利用他们喜欢的玩具及常见物品,在游戏中进行数学启蒙,幼儿在操作游戏规则和动作的过程中,必然引起不同程度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至判断推理,形成概念的积极思维过程,从而使游戏成为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发展思维的有力方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数学启蒙的游戏主要有情节性的数学教育游戏如看电影按票号坐座位、青蛙跳水等;各种感官的数学教育游戏如奇妙的口袋、听鼓声说数等;口头数学教育游戏如说相反词,长短、高矮、组成的口头配对等;还有竞赛性数学教育游戏、数学智力游戏等等。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突出数、形等和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有关的内容,同时游戏规则不要过于复杂,情节是幼儿所能理解的,游戏种类以及游戏所占的比重应视年龄段和幼儿的实际水平而定。
例如在教“对应”时,设计“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戏,编了儿歌让幼儿边念边做:“小白兔真快 ,挎起篮子采蘑菇,采到1只转一圈,采到2只跳两下,采到3只笑三笑哈哈哈,采到4只拍四下,采到5只数一数1、2、3、4、5,采到6只转回家,咚咚咚。”通过游戏,幼儿很快了解到“少了一下就不对应了”。
三、在动手操作中学数学
皮亚杰认为:儿童逻辑数学观念,最初不来源于语言讲解,而是来源于儿童对客体材料的具体操作活动。他曾指出:“数学教学中忽视动作的作用,而始终停留在语言水平上,那是一种极大的错误,特别对幼儿来说,摆弄物体的活动,对理解计算是必不可少的。”幼儿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认知以直接经验与兴趣为基础。所以应该首先让幼儿从运用感官体验数学概念,在动手操作中来感知、理解、学习数量关系,逐渐丰富有关的数学经验,促进幼儿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例如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计数,亲手拨动玩具钟盘上的长、短针,以获得关于正点、半点的概念等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直观学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儿童的智慧就是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使幼儿在学习中由机械被动变为积极主动,为幼儿自主地发现知识探索知识提供了机会,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进而构建起初步的数学概念。
四、表达与分享数学经验
在幼儿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操作与语言有密切关系,动作是语言的基础,语言又对动作起调节和辅助的作用。教师要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数的概念理解的机会,可以组织幼儿一起讨论他们的发现和问题,即分享数学经验。帮助幼儿整理归纳在操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促使他们思维的外部物质活动向内部思维活动转化。
总之,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数学启蒙渗透在多种活动中,我们应走进幼儿的生活,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来选择幼儿真正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只有当数学回归到了幼儿的生活情景中,才能激起幼儿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与愿望,在活动中我们既要注重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又要注重幼儿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数学启蒙教育才是真正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教育。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发展学习与发展指南》。
[2]宣建丽 《快乐数学,开心教与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1,(18)。
关键词:幼儿 数学活动 兴趣
数学是打开未来世界大门的钥匙。数学学习是促进人的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的数学启蒙是一项艰巨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在实施幼儿数学启蒙时,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型授予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努力给幼儿留下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变幼儿的“学会”为“会学”,促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活动内容与幼儿生活情景密切结合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生活中处处被数学包围着。幼儿数学启蒙要做到自然地渗透,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景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并尝试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比如玩玩具时,根据玩具的材质进行分类,或者根据体积给玩具排队;吃饭时让幼儿先清点人数再根据人数确定碗筷的数量多少;上下楼时引导幼儿一边走一边数楼梯有几个台阶;把一定数目的糖果平均分给小朋友;把一定形状(如圆形)的蛋糕平均分给小朋友等等……。通过生活中具体、生动的启发式学习,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去探索、发现、比较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积累数学经验,为幼儿生活的世界和数学的世界架起了一座桥梁。
二、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能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将枯燥、抽象的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与生动活泼的游戏有机结合,寓教于乐,让他们在玩中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利用他们喜欢的玩具及常见物品,在游戏中进行数学启蒙,幼儿在操作游戏规则和动作的过程中,必然引起不同程度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至判断推理,形成概念的积极思维过程,从而使游戏成为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发展思维的有力方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数学启蒙的游戏主要有情节性的数学教育游戏如看电影按票号坐座位、青蛙跳水等;各种感官的数学教育游戏如奇妙的口袋、听鼓声说数等;口头数学教育游戏如说相反词,长短、高矮、组成的口头配对等;还有竞赛性数学教育游戏、数学智力游戏等等。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突出数、形等和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有关的内容,同时游戏规则不要过于复杂,情节是幼儿所能理解的,游戏种类以及游戏所占的比重应视年龄段和幼儿的实际水平而定。
例如在教“对应”时,设计“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戏,编了儿歌让幼儿边念边做:“小白兔真快 ,挎起篮子采蘑菇,采到1只转一圈,采到2只跳两下,采到3只笑三笑哈哈哈,采到4只拍四下,采到5只数一数1、2、3、4、5,采到6只转回家,咚咚咚。”通过游戏,幼儿很快了解到“少了一下就不对应了”。
三、在动手操作中学数学
皮亚杰认为:儿童逻辑数学观念,最初不来源于语言讲解,而是来源于儿童对客体材料的具体操作活动。他曾指出:“数学教学中忽视动作的作用,而始终停留在语言水平上,那是一种极大的错误,特别对幼儿来说,摆弄物体的活动,对理解计算是必不可少的。”幼儿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认知以直接经验与兴趣为基础。所以应该首先让幼儿从运用感官体验数学概念,在动手操作中来感知、理解、学习数量关系,逐渐丰富有关的数学经验,促进幼儿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例如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计数,亲手拨动玩具钟盘上的长、短针,以获得关于正点、半点的概念等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直观学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儿童的智慧就是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使幼儿在学习中由机械被动变为积极主动,为幼儿自主地发现知识探索知识提供了机会,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进而构建起初步的数学概念。
四、表达与分享数学经验
在幼儿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操作与语言有密切关系,动作是语言的基础,语言又对动作起调节和辅助的作用。教师要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数的概念理解的机会,可以组织幼儿一起讨论他们的发现和问题,即分享数学经验。帮助幼儿整理归纳在操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促使他们思维的外部物质活动向内部思维活动转化。
总之,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数学启蒙渗透在多种活动中,我们应走进幼儿的生活,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来选择幼儿真正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只有当数学回归到了幼儿的生活情景中,才能激起幼儿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与愿望,在活动中我们既要注重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又要注重幼儿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数学启蒙教育才是真正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教育。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发展学习与发展指南》。
[2]宣建丽 《快乐数学,开心教与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