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中,怎样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怎样展现评价的激勵、发展性功能,是新课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为此,我们从评价理念、方法、内容上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 教学评价 理念 方法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强调“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在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上落实这些理念,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在体育学习评价理念上,要淡化过去的选拔性、甄别性评价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性、发展性功能;在评价方法上,要采用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和外在性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把握谁评价、评价什么、为什么评价等基本要素;在评价内容上,既要包括显性的,更要关注隐性的。为此,笔者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体育教学评价理念的转变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首先是评价理念上的转变。
1.重视了评价的全面性
我们在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时,既重视学生身体素质(速度、力量、弹跳)的评价,又关注了学生心理过程(学习乐趣、运动兴趣)、心理健康(个体差异、调节情绪、培养意志)、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方面的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关注了评价的修正性
通过采用持续性、多次的考核办法,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了观察、测试,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合作精神、技能掌握等情况,修正了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态度与方法。
3.突出了评价的激励性
通过把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运动参与(出勤、参加次数、比赛成绩等)和进步幅度等纳入评价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消除了他们的心理障碍。只要每位学生认真学习、积极锻炼,就能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
4.强调了评价的“人文趋向”
为了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强调对过程的评价
通过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来说明学生学习的结果与原因,并即时反馈,即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即时矫正或鼓励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以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重视交流与沟通
评价过程中,师生享有平等的地位,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和师生互评。教师要以对话的方式消除师生、学生之间的分歧,得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结论,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开发他们的潜能。
(3)注意灵活性与针对性
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爱好、运动素质的个体差异。选修课技能评价时,一般不硬性规定项目,要以学生擅长的项目为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4)关照全面与重视两极
我们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研究学生运动成绩的表面现象,还试图从学生的遗传素质、个体发育、环境影响等现象背后的因素分析现象存在的原因,从而帮助每一个被评价的学生客观认识自己与自己的潜能,树立信心,促进自我发展。
二、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的更新
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最终目的不是甄别与选拔运动员,而是激励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评价的方法应采用观察、口头评价、书面测验、技能评定、展示、成长记录、量表评价等。这样就使评价体系、奖励措施成为一个动态的、促进的和开放性的系统。
1.体现了激励性功能
我们在评价学生体育学习成绩时,取消了百分制,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评定出各项等级,最后评定出学生的每一个学分,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
2.展现了发展性功能
对学生体育学习、课余锻炼情况评价,主要看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课余活动时间、参与社会体育等)、进步幅度(一个模块开始与学习结束)、体育实践能力(自学、自练、自评)等,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全面达成。
3.注重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改单纯的技术评定(如篮球投几个球得几分)为观察学生实践能力与比赛、练习中的技、战术意识,或基本动作的进步幅度,促进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全面提高。
4.充分体现了民主性
评价分学生自评、互评、师评与综合评价四个步骤,让学生不但能评自己,还能评他人。让他们在不同质的背景下,展开不同视角观点的争论,产生更多认知矛盾,获得多元信息,促使学生暴露、反思、解构,从而带来自我重建。
5.重视了隐性内容的评价
新课程强调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要把学生的心理需要、情意表现与学习能力这些隐性的内容列为评价的重点。
三、体育评价内容的把握
2007年修订的《课程标准》,要求开展模块教学与学分制评价。必修的七个系列有: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田径类项目、水上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运动类项目和健康教育类项目。田径类、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学生必修一个学分,在其他系列中,学生自由选修若干模块,修完一个模块获得一个学分。每个模块学习14-18个学时,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获得一个学分,获得11个学分方可毕业。
1.学分评价内容的选择
为了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确定的评价内容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藉此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
2.关注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方式。它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健康教育作为必修的一个学分学习,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习惯的养成。所以,在评价中,我们把它进行了操作化处理,重点起到对学生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的促进作用。
3.不能忽视体能评价
田径作为一个必修的学分, 就是为了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一是由学生自主选择3-4个喜爱的项目学习与考核;二是由教师统一选择3-4个能促进体能提高的项目;三是教师在学生选修的球类模块中,选择一些能促进学生体能提高的专项素质项目。
4.重视情意表现与现代学习能力
这是最容易忽视又不好操作的评价,但又是新课程标准中心理、社会适应两个领域目标所要求的,也是反映教师是否由单纯生物价值观向三维价值观转变的标志。我们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和观察、搜集信息能力作为现代学习能力予以评价;将情绪调控、自尊自信、意志表现等,纳入情意表现的评价,以促进全体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5.注重体育学习态度
体育学习态度主要考核体育课的出勤与练习中的表现以及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如次数,参加班上、学校比赛的成绩。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与习惯以及终身体育价值观的养成。
总之,根据新课程评价的激励、发展性功能,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应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促进三维目标达成为根本目的。教师要明确一个评价的结构,使评价可以参照一定的程序、围绕一个中心或突出一个重点。学生自评与互评侧重于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评价基于对学生的观察、比较、甄别,偏重于对有效行为的肯定、褒扬,使学生积极的行为得到强化,不当的行为得到纠正。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M],湖南出版集团出版中心,2007
[2] 王英武,《刍议体育教学评价》[J],《中国学校体育》,2002
作者简介:
李国帅,男,湖南省常德市第七中学体育高级教师。研究重点:体育教育学。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 教学评价 理念 方法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强调“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在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上落实这些理念,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在体育学习评价理念上,要淡化过去的选拔性、甄别性评价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性、发展性功能;在评价方法上,要采用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和外在性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把握谁评价、评价什么、为什么评价等基本要素;在评价内容上,既要包括显性的,更要关注隐性的。为此,笔者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体育教学评价理念的转变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首先是评价理念上的转变。
1.重视了评价的全面性
我们在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时,既重视学生身体素质(速度、力量、弹跳)的评价,又关注了学生心理过程(学习乐趣、运动兴趣)、心理健康(个体差异、调节情绪、培养意志)、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方面的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关注了评价的修正性
通过采用持续性、多次的考核办法,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了观察、测试,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合作精神、技能掌握等情况,修正了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态度与方法。
3.突出了评价的激励性
通过把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运动参与(出勤、参加次数、比赛成绩等)和进步幅度等纳入评价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消除了他们的心理障碍。只要每位学生认真学习、积极锻炼,就能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
4.强调了评价的“人文趋向”
为了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强调对过程的评价
通过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来说明学生学习的结果与原因,并即时反馈,即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即时矫正或鼓励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以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重视交流与沟通
评价过程中,师生享有平等的地位,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和师生互评。教师要以对话的方式消除师生、学生之间的分歧,得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结论,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开发他们的潜能。
(3)注意灵活性与针对性
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爱好、运动素质的个体差异。选修课技能评价时,一般不硬性规定项目,要以学生擅长的项目为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4)关照全面与重视两极
我们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研究学生运动成绩的表面现象,还试图从学生的遗传素质、个体发育、环境影响等现象背后的因素分析现象存在的原因,从而帮助每一个被评价的学生客观认识自己与自己的潜能,树立信心,促进自我发展。
二、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的更新
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最终目的不是甄别与选拔运动员,而是激励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评价的方法应采用观察、口头评价、书面测验、技能评定、展示、成长记录、量表评价等。这样就使评价体系、奖励措施成为一个动态的、促进的和开放性的系统。
1.体现了激励性功能
我们在评价学生体育学习成绩时,取消了百分制,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评定出各项等级,最后评定出学生的每一个学分,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
2.展现了发展性功能
对学生体育学习、课余锻炼情况评价,主要看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课余活动时间、参与社会体育等)、进步幅度(一个模块开始与学习结束)、体育实践能力(自学、自练、自评)等,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全面达成。
3.注重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改单纯的技术评定(如篮球投几个球得几分)为观察学生实践能力与比赛、练习中的技、战术意识,或基本动作的进步幅度,促进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全面提高。
4.充分体现了民主性
评价分学生自评、互评、师评与综合评价四个步骤,让学生不但能评自己,还能评他人。让他们在不同质的背景下,展开不同视角观点的争论,产生更多认知矛盾,获得多元信息,促使学生暴露、反思、解构,从而带来自我重建。
5.重视了隐性内容的评价
新课程强调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要把学生的心理需要、情意表现与学习能力这些隐性的内容列为评价的重点。
三、体育评价内容的把握
2007年修订的《课程标准》,要求开展模块教学与学分制评价。必修的七个系列有: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田径类项目、水上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运动类项目和健康教育类项目。田径类、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学生必修一个学分,在其他系列中,学生自由选修若干模块,修完一个模块获得一个学分。每个模块学习14-18个学时,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获得一个学分,获得11个学分方可毕业。
1.学分评价内容的选择
为了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确定的评价内容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藉此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
2.关注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方式。它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健康教育作为必修的一个学分学习,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习惯的养成。所以,在评价中,我们把它进行了操作化处理,重点起到对学生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的促进作用。
3.不能忽视体能评价
田径作为一个必修的学分, 就是为了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一是由学生自主选择3-4个喜爱的项目学习与考核;二是由教师统一选择3-4个能促进体能提高的项目;三是教师在学生选修的球类模块中,选择一些能促进学生体能提高的专项素质项目。
4.重视情意表现与现代学习能力
这是最容易忽视又不好操作的评价,但又是新课程标准中心理、社会适应两个领域目标所要求的,也是反映教师是否由单纯生物价值观向三维价值观转变的标志。我们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和观察、搜集信息能力作为现代学习能力予以评价;将情绪调控、自尊自信、意志表现等,纳入情意表现的评价,以促进全体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5.注重体育学习态度
体育学习态度主要考核体育课的出勤与练习中的表现以及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如次数,参加班上、学校比赛的成绩。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与习惯以及终身体育价值观的养成。
总之,根据新课程评价的激励、发展性功能,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应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促进三维目标达成为根本目的。教师要明确一个评价的结构,使评价可以参照一定的程序、围绕一个中心或突出一个重点。学生自评与互评侧重于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评价基于对学生的观察、比较、甄别,偏重于对有效行为的肯定、褒扬,使学生积极的行为得到强化,不当的行为得到纠正。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M],湖南出版集团出版中心,2007
[2] 王英武,《刍议体育教学评价》[J],《中国学校体育》,2002
作者简介:
李国帅,男,湖南省常德市第七中学体育高级教师。研究重点:体育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