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的悲壮历史,蕴含着宝贵的革命品质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西路军精神是新时期中国精神的基石,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中的中流砥柱,将红西路军丰富的精神内涵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中,有助于其树立爱国奉献情怀,持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红色文化;红军长征精神;德育
中共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9年8月20日,总书记在高台参观中国工农红西路军纪念馆时强调,西路军的贡献不可替代、不可磨灭,将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的推进,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引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发展方向,我们要传承和发扬红西路军精神,将其化作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动力源泉。
一、红西路军精神的基本内涵
自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红西路军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学术界在对深入挖掘红西路军革命事迹的基础上还对红西路军精神内涵进行了总结与提炼,学者们对红西路军精神的总结概括足以反映出红西路军的精神风貌与革命精神,红西路军精神是自身独特革命精神与红军长征精神的完整体现。以下是对学界关于红西路军精神内涵的综述。
(一)牢记使命、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的理想主义精神
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的革命精神是红西路军精神的核心内容。在董汉河先生的《西路军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中将其概括为:“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及坚信正义的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在数千名英勇献身,不畏艰险的西路军将士身上, 都有集中而突出的体现。”[1]在龙作联、龙一国《红西路军精神初探》中将其总结为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认为:“坚定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 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 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精神支柱。红西路军精神, 就是革命理想信念坚定, 对党忠诚, 政治上靠得住, 为党和人民事业舍身忘死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2]
(二)严守纪律、敢于牺牲、顾全大局的革命奉献精神
无规矩、不成方圆,讲纪律是我党红军的根本。安永香在《红西路军指战员战斗精神浅析》谈及红西路军指战员精神时,高度赞扬了红西路军全体指战员冒白刃、餐风雪, 慷慨悲歌, 视死如归,为的是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战斗任务, 表现了红军将士的伟大英雄气概和高度组织纪律性。张忠在《红西路军精神价值的传承与发展——兼谈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阈下对于张掖的影响》对红西路军精神的形成及其价值分析中提及:“红西路军西征, 表现出服从大局、勇于牺牲的大局意识。红西路军在无根据地、缺衣少粮、缺枪少弹的情况下, 用血肉之躯与数倍强敌奋力拼杀, 坚守着每一块土地。”[3]
(三)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无畏战斗精神
红军战士们作为战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士气与血性是军队的重要影响因素。张生寅、何志明《论西路军精神》中提及“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甘于奉献”这一精神始终贯穿于西路军征战河西的全过程中。凉州西北四十里铺、永昌东南八坝、永昌以西水磨关等地的战斗中, 广大指战员浴血奋战, 面对敌人的围攻, 利用白刃格斗将敌人杀退。[4] 朱永光在《试论西路军精神与长征精神的内在联系》一文中将长征与红西路军精神相联系,长征精神也就是“跌倒了爬起来”的勇气与坚韧,正如红西路军将士的勇气和坚韧造就了红西路军精神。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是不遇到坎坷也不遭受挫折, 而是如何能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各种坎坷和挫折中走出。[5]
二、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内在联系与路径
将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是符合红色文化进校园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传承与弘扬红西路军精神有积极意义。将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对大学生以意识形态的方式施加精神文化的影响,以此实现育德育才双赢。
(一)红西路军精神与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内在联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大学生“三观”取向的发展是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放眼观各大高校,采取各种针对性的方法与不同形式的载体,对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方面的思想教育,以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思想观念。还有一些高校校训与红色革命中所体现的精神一致,以此来促进个人健康成长成才,引导高校的文化的良好发展。
80多年前,数万红军将士在河西走廊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红西路军精神,其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引党和人民取得成功的不竭动力,其革命精神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极其深厚,是高校可利用的珍贵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红西路军精神与大学生“三观”教育相融,大学生“三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方面,可利用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其教育体系,让大学生将红西路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使其更好地在新时期传承与发扬下去。
(二)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的路径
在实际调研开展的过程中,高校各主体对于红西路军精神以及对大学生“三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三观”教育方面投入较少,因此此类工作开展推进较为困难。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对于革命历史事迹了解有限,使得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三观”教育中大打折扣,极其不利于高校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虽然红西路军精神有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但是在学界对红西路军方面的研究大都在于对其历史成就的研究和探索,并没有深入挖掘到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大学生教育中的深刻意义与主要途径。不能将过于浅显以及过于深邃的文化内容加入大学生“三观”教育中去,应该结合本校大学生的发展状况以及能接受文化的程度来制定详细的文化融入计划,从而保证其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三观”教育的融合中得到最佳的效果。 1、加强红色文化研究,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使其进讲堂
大学生“三观”教育作为指导大学生人生航向的重要步骤,对于大学生以后的发展以及优化高校的校风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将红西路军文化融入到大学生“三观”教育中。在教学过程中开设相关课程来引导大学生学习了解红西路军及红西路军精神内涵。其次,也可以创设一些与红西路军相关的选修课程,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以来满足大学生对红西路军的学习。
2、运用红色文化刊物,引进红西路军相关教材
有了“课堂”,还得有相应的教材。红西路军文化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教育价值,为高校教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飞速发展的时代,剧烈的变化让人应接不暇,浮躁的心绪正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时代的症状,纸质阅读遂成为最好的慰藉。通过课堂教材的方式,带着对了解红色历史渴望,以求得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面对多种形式阅读形式的出现,这种红色教材在学校内师生共同学习,高质量的阅读学习方式,使其红西路军文化在高校的各个角落里落地生根,赋予了其极强的生命力。
3、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搭建学习实践平台
研学活动已经成为高校文化交流学习的一种基本途径,把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研学与社会实践中,是为了让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红西路军将士的英雄事迹,加深对红西路军历史与精神内涵的理解,以此来实现自身思想的提升,并且有助于将其化为实际行动。首先一些高校专业可以增加在红西路军历史见证区域的实习课程,通过近距离学习的过程,身临其境,以将其红色革命精神化其心灵。其次,各高校可以通过假期实践活动开展如志愿服务活动,由此培养学生团结统一,艰苦奋斗的实践精神,在实践中践行红西路军精神,不但将其精神牢记于心,要化于心,践于行。
4、开发网络教育,构建红色文化信息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各大高校网络教育普及开来,教师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这一载体,构建红色文化信息平台。首先高校可以在官方账号网站中加入红色文化模块,学生们只需要登录网站,浏览网页,便可掌握关于高校红色文化的相关信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构建教学平台,为学生分享相关的红色文化资料并与其进行心得体会交流。结合相应的思政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能够养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的良好习惯。
三、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的意义
红西路军精神是西路军全体战士在与敌人浴血奋战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一份精神财富,是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保持坚定信念、拥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活教材”,将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有助于创新高校面对学生价值观正确树立方式方法,提升大学生“三观”教育的感染力与亲和力,增强“三观”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弘扬红西路军精神,塑造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
高校作为锻炼优秀青年的大熔炉,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领域,其工作的使命就是要用优秀的文化来武装头脑,引导学生铺好人生路上的一塊砖。观其先辈在当时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依旧能够做到革命理想信念为上,但反观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社会中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也存在“缺乏理性、不明是非,无理想信念,贪图私欲享乐”等重大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得到自身物质满足后,无精神理想追求而虚度光阴浪费国家育人资源。因此,高校应当就红色文化进校园,主动将红色革命精神灌输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去,让其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能够树立人生目标,抛弃一些物质诱惑,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与新时代相契合,不被时代所淘汰,最终成为栋梁之才。
(二)传承红西路军精神,培养大学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品格
21世纪是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提高。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大学生从小没有经历过像红军战士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苦生活,在顺境中成长,致使其遇事易放弃,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极易被困难打败。中国工农红西路军战士英勇、顽强,三过雪山草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克服了种种突发困难,这种优良的品格正是当代大学生所要学习的。因此通过传承红西路军精神,让大学生深刻了解艰苦奋斗是一种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品格。
(三)学习红西路军精神,增强大学生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意识
在当今社会中,由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优越的家庭条件成为必备的“资本”。步入社会,缺少了家庭的庇护,从小形成的“唯我”意识逐渐被放大,使其缺乏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在集体活动中,只顾眼前利益与个人利益,忽视了集体利益。
在西进的过程中,西路军将士严守纪律, 紧密团结, 顾全大局, 服从大局, 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征战途中,为了集体利益放弃局部利益的事例无数,他们作为保卫者团结一致,以大局为重。
(四)红西路军精神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铸魂扬红”世代相传
“铸魂扬红”以铭记红西路军历史,弘扬红西路军精神为核心。红西路军历史和红西路军精神与我们息息相关,红西路军的功绩要昭示,历史要铭记,精神要传承。红西路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我们每个人的情感相连、命运相通,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走向辉煌,实现梦想的精神食粮。红西路军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是红西路军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永远值得人民尊敬纪念的。
参考文献
[1]董汉河.七十五年来西路军研究述评(上)[J].甘肃社会科学,2012(03):103-110.
[2]杨惠娟,董汉河. 红西路军研究述评[J]. 甘肃社会科学,2005(02):118-122、125.
[3]董汉河.西路军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J].甘肃理论学刊,2010(06):5-11.
[4]安永香. 红西路军指战员战斗精神浅析[J]. 河西学院学报,2011,27(06):20-24.
[5]秦生.《红西路军史》[J].当代贵州,2011(17):65.
[6]冯亚光.也谈北上与西进——与军科军史研究部及《红西路军史》作者商榷[J].炎黄春秋,2013(07):58-62.
[7]王储. 新时期红西路军文化的内涵及国民教育价值[J]. 河西学院学报,2017,33(01):50-54.
[8]卢朕. 西路军革命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新疆大学,2019.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西学院第十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为215)的研究成果。
(河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张掖)
关键词:红色文化;红军长征精神;德育
中共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9年8月20日,总书记在高台参观中国工农红西路军纪念馆时强调,西路军的贡献不可替代、不可磨灭,将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的推进,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引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发展方向,我们要传承和发扬红西路军精神,将其化作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动力源泉。
一、红西路军精神的基本内涵
自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红西路军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学术界在对深入挖掘红西路军革命事迹的基础上还对红西路军精神内涵进行了总结与提炼,学者们对红西路军精神的总结概括足以反映出红西路军的精神风貌与革命精神,红西路军精神是自身独特革命精神与红军长征精神的完整体现。以下是对学界关于红西路军精神内涵的综述。
(一)牢记使命、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的理想主义精神
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的革命精神是红西路军精神的核心内容。在董汉河先生的《西路军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中将其概括为:“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及坚信正义的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在数千名英勇献身,不畏艰险的西路军将士身上, 都有集中而突出的体现。”[1]在龙作联、龙一国《红西路军精神初探》中将其总结为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认为:“坚定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 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 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精神支柱。红西路军精神, 就是革命理想信念坚定, 对党忠诚, 政治上靠得住, 为党和人民事业舍身忘死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2]
(二)严守纪律、敢于牺牲、顾全大局的革命奉献精神
无规矩、不成方圆,讲纪律是我党红军的根本。安永香在《红西路军指战员战斗精神浅析》谈及红西路军指战员精神时,高度赞扬了红西路军全体指战员冒白刃、餐风雪, 慷慨悲歌, 视死如归,为的是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战斗任务, 表现了红军将士的伟大英雄气概和高度组织纪律性。张忠在《红西路军精神价值的传承与发展——兼谈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阈下对于张掖的影响》对红西路军精神的形成及其价值分析中提及:“红西路军西征, 表现出服从大局、勇于牺牲的大局意识。红西路军在无根据地、缺衣少粮、缺枪少弹的情况下, 用血肉之躯与数倍强敌奋力拼杀, 坚守着每一块土地。”[3]
(三)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无畏战斗精神
红军战士们作为战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士气与血性是军队的重要影响因素。张生寅、何志明《论西路军精神》中提及“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甘于奉献”这一精神始终贯穿于西路军征战河西的全过程中。凉州西北四十里铺、永昌东南八坝、永昌以西水磨关等地的战斗中, 广大指战员浴血奋战, 面对敌人的围攻, 利用白刃格斗将敌人杀退。[4] 朱永光在《试论西路军精神与长征精神的内在联系》一文中将长征与红西路军精神相联系,长征精神也就是“跌倒了爬起来”的勇气与坚韧,正如红西路军将士的勇气和坚韧造就了红西路军精神。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是不遇到坎坷也不遭受挫折, 而是如何能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各种坎坷和挫折中走出。[5]
二、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内在联系与路径
将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是符合红色文化进校园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传承与弘扬红西路军精神有积极意义。将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对大学生以意识形态的方式施加精神文化的影响,以此实现育德育才双赢。
(一)红西路军精神与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内在联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大学生“三观”取向的发展是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放眼观各大高校,采取各种针对性的方法与不同形式的载体,对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方面的思想教育,以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思想观念。还有一些高校校训与红色革命中所体现的精神一致,以此来促进个人健康成长成才,引导高校的文化的良好发展。
80多年前,数万红军将士在河西走廊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红西路军精神,其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引党和人民取得成功的不竭动力,其革命精神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极其深厚,是高校可利用的珍贵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红西路军精神与大学生“三观”教育相融,大学生“三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方面,可利用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其教育体系,让大学生将红西路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使其更好地在新时期传承与发扬下去。
(二)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的路径
在实际调研开展的过程中,高校各主体对于红西路军精神以及对大学生“三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三观”教育方面投入较少,因此此类工作开展推进较为困难。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对于革命历史事迹了解有限,使得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三观”教育中大打折扣,极其不利于高校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虽然红西路军精神有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但是在学界对红西路军方面的研究大都在于对其历史成就的研究和探索,并没有深入挖掘到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大学生教育中的深刻意义与主要途径。不能将过于浅显以及过于深邃的文化内容加入大学生“三观”教育中去,应该结合本校大学生的发展状况以及能接受文化的程度来制定详细的文化融入计划,从而保证其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三观”教育的融合中得到最佳的效果。 1、加强红色文化研究,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使其进讲堂
大学生“三观”教育作为指导大学生人生航向的重要步骤,对于大学生以后的发展以及优化高校的校风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将红西路军文化融入到大学生“三观”教育中。在教学过程中开设相关课程来引导大学生学习了解红西路军及红西路军精神内涵。其次,也可以创设一些与红西路军相关的选修课程,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以来满足大学生对红西路军的学习。
2、运用红色文化刊物,引进红西路军相关教材
有了“课堂”,还得有相应的教材。红西路军文化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教育价值,为高校教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飞速发展的时代,剧烈的变化让人应接不暇,浮躁的心绪正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时代的症状,纸质阅读遂成为最好的慰藉。通过课堂教材的方式,带着对了解红色历史渴望,以求得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面对多种形式阅读形式的出现,这种红色教材在学校内师生共同学习,高质量的阅读学习方式,使其红西路军文化在高校的各个角落里落地生根,赋予了其极强的生命力。
3、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搭建学习实践平台
研学活动已经成为高校文化交流学习的一种基本途径,把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研学与社会实践中,是为了让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红西路军将士的英雄事迹,加深对红西路军历史与精神内涵的理解,以此来实现自身思想的提升,并且有助于将其化为实际行动。首先一些高校专业可以增加在红西路军历史见证区域的实习课程,通过近距离学习的过程,身临其境,以将其红色革命精神化其心灵。其次,各高校可以通过假期实践活动开展如志愿服务活动,由此培养学生团结统一,艰苦奋斗的实践精神,在实践中践行红西路军精神,不但将其精神牢记于心,要化于心,践于行。
4、开发网络教育,构建红色文化信息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各大高校网络教育普及开来,教师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这一载体,构建红色文化信息平台。首先高校可以在官方账号网站中加入红色文化模块,学生们只需要登录网站,浏览网页,便可掌握关于高校红色文化的相关信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构建教学平台,为学生分享相关的红色文化资料并与其进行心得体会交流。结合相应的思政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能够养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的良好习惯。
三、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的意义
红西路军精神是西路军全体战士在与敌人浴血奋战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一份精神财富,是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保持坚定信念、拥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活教材”,将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有助于创新高校面对学生价值观正确树立方式方法,提升大学生“三观”教育的感染力与亲和力,增强“三观”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弘扬红西路军精神,塑造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
高校作为锻炼优秀青年的大熔炉,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领域,其工作的使命就是要用优秀的文化来武装头脑,引导学生铺好人生路上的一塊砖。观其先辈在当时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依旧能够做到革命理想信念为上,但反观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社会中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也存在“缺乏理性、不明是非,无理想信念,贪图私欲享乐”等重大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得到自身物质满足后,无精神理想追求而虚度光阴浪费国家育人资源。因此,高校应当就红色文化进校园,主动将红色革命精神灌输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去,让其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能够树立人生目标,抛弃一些物质诱惑,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与新时代相契合,不被时代所淘汰,最终成为栋梁之才。
(二)传承红西路军精神,培养大学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品格
21世纪是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提高。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大学生从小没有经历过像红军战士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苦生活,在顺境中成长,致使其遇事易放弃,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极易被困难打败。中国工农红西路军战士英勇、顽强,三过雪山草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克服了种种突发困难,这种优良的品格正是当代大学生所要学习的。因此通过传承红西路军精神,让大学生深刻了解艰苦奋斗是一种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品格。
(三)学习红西路军精神,增强大学生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意识
在当今社会中,由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优越的家庭条件成为必备的“资本”。步入社会,缺少了家庭的庇护,从小形成的“唯我”意识逐渐被放大,使其缺乏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在集体活动中,只顾眼前利益与个人利益,忽视了集体利益。
在西进的过程中,西路军将士严守纪律, 紧密团结, 顾全大局, 服从大局, 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征战途中,为了集体利益放弃局部利益的事例无数,他们作为保卫者团结一致,以大局为重。
(四)红西路军精神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铸魂扬红”世代相传
“铸魂扬红”以铭记红西路军历史,弘扬红西路军精神为核心。红西路军历史和红西路军精神与我们息息相关,红西路军的功绩要昭示,历史要铭记,精神要传承。红西路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我们每个人的情感相连、命运相通,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走向辉煌,实现梦想的精神食粮。红西路军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是红西路军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永远值得人民尊敬纪念的。
参考文献
[1]董汉河.七十五年来西路军研究述评(上)[J].甘肃社会科学,2012(03):103-110.
[2]杨惠娟,董汉河. 红西路军研究述评[J]. 甘肃社会科学,2005(02):118-122、125.
[3]董汉河.西路军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J].甘肃理论学刊,2010(06):5-11.
[4]安永香. 红西路军指战员战斗精神浅析[J]. 河西学院学报,2011,27(06):20-24.
[5]秦生.《红西路军史》[J].当代贵州,2011(17):65.
[6]冯亚光.也谈北上与西进——与军科军史研究部及《红西路军史》作者商榷[J].炎黄春秋,2013(07):58-62.
[7]王储. 新时期红西路军文化的内涵及国民教育价值[J]. 河西学院学报,2017,33(01):50-54.
[8]卢朕. 西路军革命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新疆大学,2019.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西学院第十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为215)的研究成果。
(河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