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关于《聊斋志异》里的那些故事,一般认为是民间文学,往往有着深刻的寓意。在张炜看来,故事也许是真实发生的。因为半岛东部是一个蓬勃的喧闹世界,人们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各种各样的动物和人发生着诸多过节,从古到今都不稀奇,人人都相信蒲松龄笔下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
朱又可:还有一部分,和小说中写到的人和动物的故事有关,你收集到这方面的东西多吧?
张炜:如果是一个生活在一片无边的林子里的少年,他对生活的感受也就完全不同了。现在的儿童无法寻找那样的环境,他们有看不完的高楼、看不完的电视节目,许多生活都是虚拟的,是电子影像。而过去的林子是原生态,这比我们后来人工造成的园林更丰富,更多趣,也更美丽。
无边的原始林中各种事情都能发生。在那样的地方生活的一个少年,他看到的和亲身经历的,在一些城市中长大的人听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比如我曾经见过一个孩子,他一直到了十五六岁还是躺在一个特殊的石膏床上,就因为七八年前在林子中受了惊吓,倒地不起——据说是看见一个非人非兽的怪物,马上吓散了骨头。他从此无法站立,医生不得不给他做一个标准的人形床,让他躺在上面,需要许多年才能长好骨头。我们一群孩子听说这个故事都感到好奇,就一拨拨到他家里去。我记得他总是戴着一顶线织小帽,上面还有三道红杠,就仰脸躺在石膏床上。我们那儿大人吓唬孩子,不让他们去林子里到处乱跑,所举的例子总是这个长不大的孩子。
由于那个孩子许多人都见过,所以就不能简单地当成传说。
……
故事一·阿雅的故事
朱又可:阿雅究竟是一个什么动物?
张炜:阿雅这个动物不能确指。在我眼里,它就像一只幼小的梅花鹿那么可爱。传说是真的,但这个动物是虚构的,大约就是黄鼬、狐狸、獾和鹿等几种动物的综合,用阿雅做了指代。
在胶东半岛这种传说十分普遍。类似的故事在《九月寓言》里也写过,那个大户人家,跟他们有过承诺的是一只猴子,它有特异功能,可以在夜里跑很远的路,去为主人取来各种各样的物件——但是它经过了长途跋涉,一路驮着很重的东西,到家时正好是黎明时分,这时候主人看见它身负重物,必须连连说“好轻快,好轻快”,借着这一声声呼喊,身上的重物就变得轻了。但是主人和它的关系变坏了,发家后起了歹心,一心要除掉它。它搬来的东西足够多了,黑心的主人说,我这里什么东西都有了,你能不能为我搬来一个大碾盘?那该多么重啊,他故意让它搬这个东西。小动物非常忠于主人,果然答应了,连夜搬来了碾盘——黎明时黑心的主人就在门口等候,眼看着那个小动物身负一个大碾盘,被压得歪歪扭扭快不行了,这时候它多么需要主人喊一句“好轻快”!主人果然开口了,想不到喊的正是相反的话,他在喊:“好沉、好沉、好沉!”这样重复一句,碾盘就往下落一截,最后就把那只忠实的小动物死死地压在了地上。
这样的传说在胶东半岛很多,老人都在讲。那个地方有一个说法,认为所有大家大户都是有来历的,暗中有一个超人的精灵在帮他们,也就是说,有什么法力过人的动物跟这户人家是有承诺、有默契的,而且它们一代一代都要往下传——当家道衰落时,肯定就是这个精灵背叛了他们。
阿雅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动物,它与一户人家有了承诺,就一定会帮助和护佑他们。因为我们小时候听类似的故事太多了,所以总是幻想:这辈子如果能有一个动物、一个精灵来帮助我们保护我们,那该有多好啊!这是很朴实、很自然的想法。那会儿完全不是嬉闹,而是真的在想办法吸引和寻找那样的小动物——我们甚至千方百计想法让它在家里的某处筑窝,成为我们神奇的护佑者。我们到林子里时,也总是幻想能不能交往这样的一个小动物。书中就写了这样的少年心情,他一直幻想在林子里结交一个动物:林子里出现一个动物朋友,像知己一样形影不离,类似小鹿或者和羊那么大的动物,它和我们相亲相爱,情同手足。这是真实的渴望。
朱又可:这很可能,不要说林子里的小动物了,就是一只狗,人跟它的感情都会很深。
张炜:我们都固执地认为,一定也有一个具有超凡能力的小动物在做我们的知己、有一种情同手足的伙伴关系。我以后离开了林子,这个幻想偶尔还要出现——直到长大了的时候,还会觉得所做的一切事情,暗处都有那么一双眼睛在看着——这双眼睛不一定是神的眼睛,但同样是超自然力的。从小受到的童话式的教育和熏陶,真的会起到长远的作用。后来在山里赶夜路的时候,常常听到不远处有蹄子踏地的声音,这时候一定会想:听听,近处就有一个动物在跟随我,它在暗中保护我!它当然不会告诉我它是谁,也不会和我照面,它只在暗处——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跟随我,因为它一定是对我们全家、上一代人有过承诺的。就靠这种想象和若有若无的感知,有时候真的会战胜恐惧。这是赶夜路的依靠。
在平原上,如果要穿过一片青纱帐,那就更容易听到动物的蹄声,这时候那种幻想又一次涌过来,确凿无疑地认为:我是一个特别的人、有来历的人,时刻有一个精灵在保护我呢。所以这成为我经常的一种安慰。在很长的时间里,起码是在山区和平原游走的那段时间里,我心里常常有这种念头。
少年时期有一种动物情结,与植物也是一样。书中反复写到的大李子树,那棵巨大的李子树,与少年主人公是具有精神血缘的。这是一种真实。我不可能把它遗忘,每每回忆自己的昨天,马上就有扑鼻而来的春天李子花的浓郁香气。它的枝丫把整部书都笼罩起来。
那只神秘的精灵,许多时候就伏在那棵大李子树上。
(本文摘自《行者的迷宫》,作者:张炜、朱又可,东方出版社)
关于《聊斋志异》里的那些故事,一般认为是民间文学,往往有着深刻的寓意。在张炜看来,故事也许是真实发生的。因为半岛东部是一个蓬勃的喧闹世界,人们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各种各样的动物和人发生着诸多过节,从古到今都不稀奇,人人都相信蒲松龄笔下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
朱又可:还有一部分,和小说中写到的人和动物的故事有关,你收集到这方面的东西多吧?
张炜:如果是一个生活在一片无边的林子里的少年,他对生活的感受也就完全不同了。现在的儿童无法寻找那样的环境,他们有看不完的高楼、看不完的电视节目,许多生活都是虚拟的,是电子影像。而过去的林子是原生态,这比我们后来人工造成的园林更丰富,更多趣,也更美丽。
无边的原始林中各种事情都能发生。在那样的地方生活的一个少年,他看到的和亲身经历的,在一些城市中长大的人听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比如我曾经见过一个孩子,他一直到了十五六岁还是躺在一个特殊的石膏床上,就因为七八年前在林子中受了惊吓,倒地不起——据说是看见一个非人非兽的怪物,马上吓散了骨头。他从此无法站立,医生不得不给他做一个标准的人形床,让他躺在上面,需要许多年才能长好骨头。我们一群孩子听说这个故事都感到好奇,就一拨拨到他家里去。我记得他总是戴着一顶线织小帽,上面还有三道红杠,就仰脸躺在石膏床上。我们那儿大人吓唬孩子,不让他们去林子里到处乱跑,所举的例子总是这个长不大的孩子。
由于那个孩子许多人都见过,所以就不能简单地当成传说。
……
故事一·阿雅的故事
朱又可:阿雅究竟是一个什么动物?
张炜:阿雅这个动物不能确指。在我眼里,它就像一只幼小的梅花鹿那么可爱。传说是真的,但这个动物是虚构的,大约就是黄鼬、狐狸、獾和鹿等几种动物的综合,用阿雅做了指代。
在胶东半岛这种传说十分普遍。类似的故事在《九月寓言》里也写过,那个大户人家,跟他们有过承诺的是一只猴子,它有特异功能,可以在夜里跑很远的路,去为主人取来各种各样的物件——但是它经过了长途跋涉,一路驮着很重的东西,到家时正好是黎明时分,这时候主人看见它身负重物,必须连连说“好轻快,好轻快”,借着这一声声呼喊,身上的重物就变得轻了。但是主人和它的关系变坏了,发家后起了歹心,一心要除掉它。它搬来的东西足够多了,黑心的主人说,我这里什么东西都有了,你能不能为我搬来一个大碾盘?那该多么重啊,他故意让它搬这个东西。小动物非常忠于主人,果然答应了,连夜搬来了碾盘——黎明时黑心的主人就在门口等候,眼看着那个小动物身负一个大碾盘,被压得歪歪扭扭快不行了,这时候它多么需要主人喊一句“好轻快”!主人果然开口了,想不到喊的正是相反的话,他在喊:“好沉、好沉、好沉!”这样重复一句,碾盘就往下落一截,最后就把那只忠实的小动物死死地压在了地上。
这样的传说在胶东半岛很多,老人都在讲。那个地方有一个说法,认为所有大家大户都是有来历的,暗中有一个超人的精灵在帮他们,也就是说,有什么法力过人的动物跟这户人家是有承诺、有默契的,而且它们一代一代都要往下传——当家道衰落时,肯定就是这个精灵背叛了他们。
阿雅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动物,它与一户人家有了承诺,就一定会帮助和护佑他们。因为我们小时候听类似的故事太多了,所以总是幻想:这辈子如果能有一个动物、一个精灵来帮助我们保护我们,那该有多好啊!这是很朴实、很自然的想法。那会儿完全不是嬉闹,而是真的在想办法吸引和寻找那样的小动物——我们甚至千方百计想法让它在家里的某处筑窝,成为我们神奇的护佑者。我们到林子里时,也总是幻想能不能交往这样的一个小动物。书中就写了这样的少年心情,他一直幻想在林子里结交一个动物:林子里出现一个动物朋友,像知己一样形影不离,类似小鹿或者和羊那么大的动物,它和我们相亲相爱,情同手足。这是真实的渴望。
朱又可:这很可能,不要说林子里的小动物了,就是一只狗,人跟它的感情都会很深。
张炜:我们都固执地认为,一定也有一个具有超凡能力的小动物在做我们的知己、有一种情同手足的伙伴关系。我以后离开了林子,这个幻想偶尔还要出现——直到长大了的时候,还会觉得所做的一切事情,暗处都有那么一双眼睛在看着——这双眼睛不一定是神的眼睛,但同样是超自然力的。从小受到的童话式的教育和熏陶,真的会起到长远的作用。后来在山里赶夜路的时候,常常听到不远处有蹄子踏地的声音,这时候一定会想:听听,近处就有一个动物在跟随我,它在暗中保护我!它当然不会告诉我它是谁,也不会和我照面,它只在暗处——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跟随我,因为它一定是对我们全家、上一代人有过承诺的。就靠这种想象和若有若无的感知,有时候真的会战胜恐惧。这是赶夜路的依靠。
在平原上,如果要穿过一片青纱帐,那就更容易听到动物的蹄声,这时候那种幻想又一次涌过来,确凿无疑地认为:我是一个特别的人、有来历的人,时刻有一个精灵在保护我呢。所以这成为我经常的一种安慰。在很长的时间里,起码是在山区和平原游走的那段时间里,我心里常常有这种念头。
少年时期有一种动物情结,与植物也是一样。书中反复写到的大李子树,那棵巨大的李子树,与少年主人公是具有精神血缘的。这是一种真实。我不可能把它遗忘,每每回忆自己的昨天,马上就有扑鼻而来的春天李子花的浓郁香气。它的枝丫把整部书都笼罩起来。
那只神秘的精灵,许多时候就伏在那棵大李子树上。
(本文摘自《行者的迷宫》,作者:张炜、朱又可,东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