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寨卡病毒正在美洲地区“爆炸性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疫情进入国际卫生紧急状态。寨卡病毒是如何从无名小卒摇身变成拉美的噩梦?
仅剩半年时间,巴西将迎来2016年里约奥运会,然而一种由蚊虫叮咬传播的传染性病毒——寨卡(Zika virus)正在巴西乃至全美洲引发大规模疫情,让人们不禁为南美洲的首届奥运会捏一把汗。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TO)的警告更加剧了这一担忧。2月1日,WTO总干事陈冯富珍称,寨卡病毒的暴发和传播已经构成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她预计美洲地区至多将有400万人感染这种病毒,呼吁国际社会联手应对该病毒在拉美地区的“爆发式传播”。
对于公众而言,寨卡这个名词似乎有些生疏,事实上,就连科学家对它的认知都还停留在“一种非常罕见的病毒”上。因为在其被首次发现至今的70年间,这种源自非洲的病毒并未像埃博拉、登革热那样大规模反复烈性暴发,公众也从未将其视为一种具有威胁性的传染病。寨卡病毒是如何从无名小卒摇身变成拉美的噩梦?
寨卡这个词来自乌干达语“Zika”的音译,意思是“杂草”。1947年,一只在乌干达被捕获并准备用于黄热病科学研究的恒河猴突然出现了发热症状,研究人员从其体内分离到一种新的未知病毒。由于这类猴子生长在乌干达的杂草丛中,科学家将新发现的病毒命名为“Zika”。它属于黄热病毒家族,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是近亲,一样都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不但能感染动物,也能感染人类。
虽然发现至今已有70年,寨卡病毒却一直很“低调”,仅在赤道周围的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感染散发病例,所以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在2007年以前,全世界被证实的人类感染病例仅有14例。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一次流行发生在2007年4月~7月。当时西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仅有1.1万人口的雅浦岛,出现49例寨卡确诊病例,59例疑似病例,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寨卡病毒人类感染暴发事件。
雅浦岛寨卡病毒的疫情暴发虽然严重,但感染者中只有大约20%的人出现临床症状,而且症状较轻,表现为轻度发热、头痛、疲乏、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手掌和足底红肿,口唇干裂,舌红如草莓。症状一般持续2天~7天自行好转,没有导致住院或死亡的严重患者。由于寨卡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与登革热相似,且症状较轻,人们只把它描写为登革热的一个“温和的表兄弟”,未重视。
2013年到2014年间,法属波利尼西亚暴发寨卡病毒疫情,当地大约有11%的居民被感染,约报告3.2万例病例。此后,寨卡病毒开始在非洲和亚洲以外的多国流行。
病毒又是怎么传到巴西的?专家推测,2014年世界杯期间,法属波利尼西亚的游客将寨卡病毒带到了巴西。辗转传播到拉美国家后,一方面由于当地居民对此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另一方面,由于南美洲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埃及伊蚊等媒介生物大量繁殖,两个条件相互作用,从而造成寨卡病毒广泛传播。
新生儿出现小头症
正是这个对成年人危害不大的病毒,对胎儿却能形成致命打击。一旦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就有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小头症,甚至死亡。
小头畸形又称狭颅症。患有此症的婴儿,头顶小而尖。这种畸形多因妊娠早期胎儿在宫内感染所致。被感染胎儿在脑发育完成后,脑的重量明显轻于正常,大脑的发育明显迟缓,甚至在婴儿第3到5个月时就停止发育,导致他们产生视神经萎缩和智能障碍,脑部发育不全,终身无法生活自理。
20岁的埃里卡·罗克在几个月前刚成为妈妈。她的儿子出生时,头围只有31厘米,频发惊厥、四肢僵硬,这都是小头症的典型症状。“我的梦想是儿子可以上大学,医生说他做不到,但我相信上帝。”
在巴西东北部最大城市的累西腓,寨卡病毒的阴影笼罩着每个医院的妇科诊室。许多准妈妈焦急等待着超声检查结果,以判断胎儿是否患有小头症。遍布这座城市的贫民窟拥挤而泥泞,是蚊虫传播寨卡病毒的理想之地。
尽管仍不清楚致病机制,寨卡病毒被认为是导致巴西近期新生儿畸形激增的主要诱因。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林德梅尔表示,“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的关系仍在研究当中”,畸形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但寨卡病毒“似乎是主要可疑因素”。巴西官方尚未公布感染寨卡病毒的具体人数,只是公布了疑似小头症病例。有关部门称,小头症疑似病例数量还在增加,目前还有3448例有待确认。根据该国卫生部的最新数字,已经确诊270例小头症,而2014年全年为147例。
迫于疫情紧迫,巴西卫生部门不得不发布了一项健康指南:建议想要成为父母的夫妇,尤其是生活在巴西东北部和北部的家庭,近段时间不要生孩子。
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牙买加、洪都拉斯等国也发布了类似的官方警告,要求本国妇女推迟怀孕。萨尔瓦多卫生部甚至呼吁该国妇女在2018年前避免怀孕。
巴西打响灭蚊战争
1月30日,奥运摔跤测试赛在里约奥林匹克公园的里约人一号馆如期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都表现了对寨卡病毒的担忧。而他们防止感染的主要方式是多涂抹驱蚊剂,尽量宅在酒店,身着长衣长裤。
对于巴西总统罗塞夫而言,灭蚊这项任务也已上升到战争级别。她誓言要赢得与寨卡病毒的这场战争:“只要蚊虫繁衍,我们就会输掉这场战役。我们将证明巴西人民有能力赢得这场战争。”
为控制疫情,巴西卫生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灭蚊防疫运动,包括大规模喷雾消毒,甚至派军队去疫区摧毁蚊子的栖息地。目前已有22万名现役军人投入到这场战争当中,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居民区寻找可能滋生蚊虫的温床,并执行全面的灭蚊行动。
由专业卫生人员组成的队伍正在巴西各地使用蚊香灭蚊并清扫有利于蚊虫繁殖的积水。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检查,确保人们消除蚊虫滋生的隐患。有的地方,积极灭蚊会有现金奖励,灭蚊不力则要受到罚款。巴西政府还将向40万名孕妇提供因寨卡病毒疫情严重而涨价的驱虫剂。同时,与美国合作的研发疫苗工作也在争分夺秒地进行。
里约奥组委新闻发言人菲利普·威尔金森表示,寨卡疫情不会对计划前往里约观看奥运会的游客造成太大影响。每天都会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在奥运会和残奥会场馆中开展灭蚊工作,尽全力根除场馆的蚊子,保证奥运相关人员不感染寨卡病毒。此外,对于位于南半球的里约来说,奥运会举行期间——8月5日到21日正值冬季,凉爽的气候也不利于蚊虫滋生。
巴西巴伊亚州联邦大学病毒学家古比奥·苏亚雷斯认为,寨卡病毒未必会威胁里约奥运会的如期举行,但是奥运会可能会给病毒传播提供更多机会。
由于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无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也没有特异的抗病毒药物用于临床,专家认为要开发出寨卡热疫苗并获监管当局批准,至少需要10年。(资料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仅剩半年时间,巴西将迎来2016年里约奥运会,然而一种由蚊虫叮咬传播的传染性病毒——寨卡(Zika virus)正在巴西乃至全美洲引发大规模疫情,让人们不禁为南美洲的首届奥运会捏一把汗。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TO)的警告更加剧了这一担忧。2月1日,WTO总干事陈冯富珍称,寨卡病毒的暴发和传播已经构成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她预计美洲地区至多将有400万人感染这种病毒,呼吁国际社会联手应对该病毒在拉美地区的“爆发式传播”。
对于公众而言,寨卡这个名词似乎有些生疏,事实上,就连科学家对它的认知都还停留在“一种非常罕见的病毒”上。因为在其被首次发现至今的70年间,这种源自非洲的病毒并未像埃博拉、登革热那样大规模反复烈性暴发,公众也从未将其视为一种具有威胁性的传染病。寨卡病毒是如何从无名小卒摇身变成拉美的噩梦?
寨卡这个词来自乌干达语“Zika”的音译,意思是“杂草”。1947年,一只在乌干达被捕获并准备用于黄热病科学研究的恒河猴突然出现了发热症状,研究人员从其体内分离到一种新的未知病毒。由于这类猴子生长在乌干达的杂草丛中,科学家将新发现的病毒命名为“Zika”。它属于黄热病毒家族,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是近亲,一样都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不但能感染动物,也能感染人类。
虽然发现至今已有70年,寨卡病毒却一直很“低调”,仅在赤道周围的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感染散发病例,所以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在2007年以前,全世界被证实的人类感染病例仅有14例。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一次流行发生在2007年4月~7月。当时西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仅有1.1万人口的雅浦岛,出现49例寨卡确诊病例,59例疑似病例,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寨卡病毒人类感染暴发事件。
雅浦岛寨卡病毒的疫情暴发虽然严重,但感染者中只有大约20%的人出现临床症状,而且症状较轻,表现为轻度发热、头痛、疲乏、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手掌和足底红肿,口唇干裂,舌红如草莓。症状一般持续2天~7天自行好转,没有导致住院或死亡的严重患者。由于寨卡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与登革热相似,且症状较轻,人们只把它描写为登革热的一个“温和的表兄弟”,未重视。
2013年到2014年间,法属波利尼西亚暴发寨卡病毒疫情,当地大约有11%的居民被感染,约报告3.2万例病例。此后,寨卡病毒开始在非洲和亚洲以外的多国流行。
病毒又是怎么传到巴西的?专家推测,2014年世界杯期间,法属波利尼西亚的游客将寨卡病毒带到了巴西。辗转传播到拉美国家后,一方面由于当地居民对此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另一方面,由于南美洲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埃及伊蚊等媒介生物大量繁殖,两个条件相互作用,从而造成寨卡病毒广泛传播。
新生儿出现小头症
正是这个对成年人危害不大的病毒,对胎儿却能形成致命打击。一旦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就有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小头症,甚至死亡。
小头畸形又称狭颅症。患有此症的婴儿,头顶小而尖。这种畸形多因妊娠早期胎儿在宫内感染所致。被感染胎儿在脑发育完成后,脑的重量明显轻于正常,大脑的发育明显迟缓,甚至在婴儿第3到5个月时就停止发育,导致他们产生视神经萎缩和智能障碍,脑部发育不全,终身无法生活自理。
20岁的埃里卡·罗克在几个月前刚成为妈妈。她的儿子出生时,头围只有31厘米,频发惊厥、四肢僵硬,这都是小头症的典型症状。“我的梦想是儿子可以上大学,医生说他做不到,但我相信上帝。”
在巴西东北部最大城市的累西腓,寨卡病毒的阴影笼罩着每个医院的妇科诊室。许多准妈妈焦急等待着超声检查结果,以判断胎儿是否患有小头症。遍布这座城市的贫民窟拥挤而泥泞,是蚊虫传播寨卡病毒的理想之地。
尽管仍不清楚致病机制,寨卡病毒被认为是导致巴西近期新生儿畸形激增的主要诱因。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林德梅尔表示,“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的关系仍在研究当中”,畸形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但寨卡病毒“似乎是主要可疑因素”。巴西官方尚未公布感染寨卡病毒的具体人数,只是公布了疑似小头症病例。有关部门称,小头症疑似病例数量还在增加,目前还有3448例有待确认。根据该国卫生部的最新数字,已经确诊270例小头症,而2014年全年为147例。
迫于疫情紧迫,巴西卫生部门不得不发布了一项健康指南:建议想要成为父母的夫妇,尤其是生活在巴西东北部和北部的家庭,近段时间不要生孩子。
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牙买加、洪都拉斯等国也发布了类似的官方警告,要求本国妇女推迟怀孕。萨尔瓦多卫生部甚至呼吁该国妇女在2018年前避免怀孕。
巴西打响灭蚊战争
1月30日,奥运摔跤测试赛在里约奥林匹克公园的里约人一号馆如期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都表现了对寨卡病毒的担忧。而他们防止感染的主要方式是多涂抹驱蚊剂,尽量宅在酒店,身着长衣长裤。
对于巴西总统罗塞夫而言,灭蚊这项任务也已上升到战争级别。她誓言要赢得与寨卡病毒的这场战争:“只要蚊虫繁衍,我们就会输掉这场战役。我们将证明巴西人民有能力赢得这场战争。”
为控制疫情,巴西卫生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灭蚊防疫运动,包括大规模喷雾消毒,甚至派军队去疫区摧毁蚊子的栖息地。目前已有22万名现役军人投入到这场战争当中,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居民区寻找可能滋生蚊虫的温床,并执行全面的灭蚊行动。
由专业卫生人员组成的队伍正在巴西各地使用蚊香灭蚊并清扫有利于蚊虫繁殖的积水。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检查,确保人们消除蚊虫滋生的隐患。有的地方,积极灭蚊会有现金奖励,灭蚊不力则要受到罚款。巴西政府还将向40万名孕妇提供因寨卡病毒疫情严重而涨价的驱虫剂。同时,与美国合作的研发疫苗工作也在争分夺秒地进行。
里约奥组委新闻发言人菲利普·威尔金森表示,寨卡疫情不会对计划前往里约观看奥运会的游客造成太大影响。每天都会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在奥运会和残奥会场馆中开展灭蚊工作,尽全力根除场馆的蚊子,保证奥运相关人员不感染寨卡病毒。此外,对于位于南半球的里约来说,奥运会举行期间——8月5日到21日正值冬季,凉爽的气候也不利于蚊虫滋生。
巴西巴伊亚州联邦大学病毒学家古比奥·苏亚雷斯认为,寨卡病毒未必会威胁里约奥运会的如期举行,但是奥运会可能会给病毒传播提供更多机会。
由于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无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也没有特异的抗病毒药物用于临床,专家认为要开发出寨卡热疫苗并获监管当局批准,至少需要10年。(资料来源:《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