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儿子3岁半,经常会说一些根本没发生的事情。比如说“昨天我们一家去划船了”“昨天我和爸爸坐了双层公共汽车”,这些事根本没有发生,但他就是爱这么说,有时说得还很认真,就好像真的发生了一样。我想纠正孩子,告诉他你根本没做这些事,不能这么说,但孩子听了还挺着急。孩子经常沉醉于幻想之中,这样的表现是不是不正常?(丁丁妈妈)
将幻想与真实混淆,一般发生在孩子2岁~4岁之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表现。这个年龄段是想象力的发展期,幼儿想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假想与真实的混淆,造成这种现象是由幼儿认知水平所决定的。想象与记忆的混淆,使幼儿分不清哪些是渴望得到而反复想象的形象,哪些是真实经历的记忆形象,常常把想过的和做过的事情混淆,常常把假想的事信以为真。例如,一个孩子特别想得到一个布娃娃,可能她会和别人说“我的妈妈昨天给我买了一个布娃娃”。而当孩子中大班后,常常会听到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是真的吗?”“真会发生这样的事吗?”这表明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想象和真实的事情可能有不一致之处。
对于孩子的这种幻想,家长不用太担心,更不能一味去指责和训斥,很多情况下孩子并不是故意这样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发展,这些现象会自然消失。这个时候家长正确的方法是帮助幼儿分清现实与梦想的区别,比如,你可以针对孩子的“话”进行一步步的引导,以帮助他分清愿望与事实:“你很想坐双层公交车是不是?”“你是不是想去划船?”……然后,再明确地告诉他:这些都是你的愿望,一般我们在说自己的愿望时,要加上“我想”或者“我希望”,否则,别人会以为是真事了,反而不能帮助你去实现愿望了。
将幻想与真实混淆,一般发生在孩子2岁~4岁之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表现。这个年龄段是想象力的发展期,幼儿想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假想与真实的混淆,造成这种现象是由幼儿认知水平所决定的。想象与记忆的混淆,使幼儿分不清哪些是渴望得到而反复想象的形象,哪些是真实经历的记忆形象,常常把想过的和做过的事情混淆,常常把假想的事信以为真。例如,一个孩子特别想得到一个布娃娃,可能她会和别人说“我的妈妈昨天给我买了一个布娃娃”。而当孩子中大班后,常常会听到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是真的吗?”“真会发生这样的事吗?”这表明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想象和真实的事情可能有不一致之处。
对于孩子的这种幻想,家长不用太担心,更不能一味去指责和训斥,很多情况下孩子并不是故意这样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发展,这些现象会自然消失。这个时候家长正确的方法是帮助幼儿分清现实与梦想的区别,比如,你可以针对孩子的“话”进行一步步的引导,以帮助他分清愿望与事实:“你很想坐双层公交车是不是?”“你是不是想去划船?”……然后,再明确地告诉他:这些都是你的愿望,一般我们在说自己的愿望时,要加上“我想”或者“我希望”,否则,别人会以为是真事了,反而不能帮助你去实现愿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