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微出血相关性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yisuifengpi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微出血是一种亚临床的终末期微小血管病变、血液由微小血管渗出或漏出、含铁血黄素沉积在脑组织内形成的微小病灶。脑微出血的发病机制因其所在部位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其中位于单纯脑叶的微出血被认为与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而高血压所致脑血管病变则是引起深部及幕下微出血的重要原因。脑微出血在卒中患者中的患病率较高,特别是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长期(>5年)接受治疗或许与脑微出血及脑出血事件相关,同时一定负荷的脑微出血可能会增加未来发生脑出血的风险,但抗血小板药物所增加的出血风险是否大于其预防栓塞的获益目前仍不十分明确。如何更好地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大量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研究发现,锂盐不仅对双向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有治疗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器质性疾病也有治疗作用。锂盐能维持创伤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减轻其造成的神经退行性变和认知损害;锂盐还能减少脑出血、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炎性反应及水肿;另外,锂盐可促进脊髓损伤实验动物的运动功能恢复。本文就锂盐治疗创伤性脑损伤、脑出血及脊髓损伤这三类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期刊
目的总结1例丙氨酰-转运RNA合成酶2(AARS2)基因突变相关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基因突变位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此种罕见病的认识。方法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20年10月确诊的1例AARS2基因突变相关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为男性,25岁,临床表现为慢性起病的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眼球震颤,伴银屑病。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双侧白
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20例患者,其中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6例,脑室炎合并脑积水7例,脑室出血2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4例,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1例。所有患者均行脑室-腹壁长程外引流术,其中位引流时间为46.2 d(范围为28~180 d)。20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引流口感染、逆行皮下隧道感染、头皮或腹壁切口感染。其中18例患者行二期脑室
期刊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ATTR-PN)是由编码转甲状腺素蛋白的TTR基因致病变异导致的一种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系统疾病。诊断ATTR-PN的经典流程需要临床、病理和遗传学证据,三者是提高ATTR-PN诊断效率的关键。不仅需要医生具有专门的知识,也需要标准化的病理实验室以及向这些医院转诊患者的渠道,以获得TTR基因检测的高效率。尽管欧洲2016年及2020年分别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经心包膈上下腔静脉阻断切开取栓术治疗下腔静脉Ⅳa级癌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例接受机器人辅助经心包膈上下腔静脉阻断切开取栓术治疗肾癌伴Ⅳa级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中位年龄53.5(53~70)岁;平均体质指数23.25(20.7~26.3)kg/m2。4例因腰痛和(或)血尿就诊。肿瘤位于右侧2例,左侧2例;肿瘤平均最大径